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YTT桃桃)


  宋福生摆摆手,可特娘的再不考啦。
  闺女好不容易吐话,也说了不让他再看书。
  不要再劝,心意已决。
  “说正事。我来,是想说说我为啥落榜,看看能不能对你们殿试有帮助。”
  宋福生认为自己应该来和大伙聊聊这些。
  他希望朋友们,尽量能走的更高,走的更远。
  对他也有好处。
  朋友多了,路好走。
  宋福生左思右想,主考官既然很看不上他的文章,主考官是谁选的?圣上。
  圣上能选不懂圣心的官员做主考官吗?
  那就说明圣意或许也认为,朝廷百废待兴,一切应该先以稳为主,并不欣赏他的一些言论,以至于连榜尾都不给他挂,便车都不让他搭,直接给刷掉。
  那就和朋友们说一说,殿试稳当些。
  宋福生和举人们聊完离开后,他表现越从容,杨明远心里越难受。
  搞得这个年轻人很生气。
  何为才能?
  何为好官?
  难道大家都像他一样,在文章中,将观点说的模棱两可、两面辩证就能考上,而宋叔却只论弊端就会落榜,这才是对的吗?
  这一日。
  宋福生亲自送五十五位举人登上车,目送他们即将走进太和殿。
  相信当这些人再回来时,倘若不出意外,已摇身一变,最差最差会是同进士出身了。
  宋福生在陆家别院的门前,对这几十位预备役进士们,挥手告别。
  一会儿见。
  一会儿,他会带着家人,去街上观礼看新鲜出炉、皇上亲封的三甲。
  杨明远掀开车帘,看向孤零零站在别院门口的宋福生。
  已经看不清宋叔的脸。
  或许是车已被赶出很远。
  也或许是他的眼睛变得模糊。
  杨明远的书童偷偷看向杨明远,一声也不敢出,心想:
  老爷这是怎的了,还没有入殿考呢,就眼圈通红。
  已经紧张到这种程度了吗?
  ……
  太和殿。
  这次殿试,由皇上亲自出题。
  经过层层筛选走到这里的佼佼者们,就收到了这样的一份卷子。
  卷面就是宋福生的策论卷。
  皇上让他们答,你对这份考卷有何看法,或是有什么要补充的。
  要说其他预备役进士们,不了解这是谁的卷面,但陆家五十五位举子们却是知晓的。
  因为宋孝廉给他们大致说了些当时答题的一些观点,以及,他们这一路走来,相处已久,也很了解宋孝廉的字迹。
  皇上直接就命人印刷宋福生的卷面。
  这不嘛,想认不出都不可能。
  好些人在大殿中,隔着不认识的考生在对视。
  崔举人和汪举人就满是震惊的对视。
  这,这?万万也不敢想会是这样的一份卷子。
  那他们该怎么答呀?
  先认真拜读宋孝廉的贡生试卷后,大家心里翻着波涛汹涌,脑中又想起宋孝廉提醒的那番话。
  五十四位举人陷入深深的自我折磨中。
  没有琢磨考题,倒是不停分析皇上为何会让宋福生落榜后,又用宋福生的试卷考他们,那圣意到底是赞同还是不赞同?
  为何是五十四位有复杂心思呢。
  因为来考的五十五人中,杨明远心里毫无杂念。
  只激动于,这回终于见到了叔的卷子。
  亲眼看到了叔是怎么答的。
  杨明远开始磨墨。
  他不想管圣意如何,不想听叔对他的好言劝告。
  他内心澎湃:
  叔,您止步于贡试,但您的一些利国利民的传承精神,并没有停下。
  请容明远,代您书写您心中的话。
  杨明远直接在文章中写道:“恩师曾说过……”
  可见,他已然放弃,并没有将殿试当考试,他不过就是想将要说的话写出来。


第七百四十七章 我要说声谢谢你(两章合一)
  太和殿里,装着三百名贡生。
  他们或闭目沉思,或写写停停,落笔前,字字斟酌。这一看性情谨慎之人。
  或心中激荡,挥动笔墨。
  还有零星几人,正在这关键时刻开小差,偷瞄金碧辉煌的大殿。
  心中所想:不知这一生,还有没有机会再走进这里。
  而杨明远是心无旁骛那一类的,且是第一个动笔的人。
  他在不停补充着宋福生在文章中未说完的话。
  有一些观点,他觉得一定要写的更透彻、更清晰。
  以及一路上,他通过宋福生的启发,每晚经过查阅史书思考曾写下的一些观点。
  如果他此时出去,要是有人好奇问他,太和殿是什么模样啊?
  他回答不上来,压根就没看。
  当写完这些他认为应该写的,杨明远并未停笔。
  他的脑海里,满是关于宋福生一言一笑的场景。
  路过途径的县城:
  “老乡,今年发洪水,你们村里什么情况啊?”
  “掌柜的,你这米价怎么这么贵,这里不产米吗?”
  “大伯,你们这里土特产都有啥?”
  他那时候纳闷,宋叔怎么和那些人那么有话聊。
  甭管到了哪个县城,叔只要出去亲自采买,总会和那些人聊起来,明明赶路很累的。
  然后恩师说:
  明远,你要记得,如若有天做官,要走到乡间看看。
  不要别人汇报什么,你就听什么。
  要亲眼看一眼你的百姓到底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以防我们做瞎子、做聋子。
  那时,宋福生无意间对杨明远说这番话,只是觉得这古代所谓的父母官,真能堪称是老百姓的衣食父母。
  因为这里和现代不同。
  在这里,大到违法犯罪需要为官者定人生死,小到欺男霸女的事要升堂审理还百姓公道。
  最关键的是,一方父母官不仅要当法官、检察官等身兼数职,还要主抓GDP,想方设法盘活地方经济,让所管辖区的老百姓过上吃饱饭的日子。
  杨明远将他听完这些话后的所思所想,写到了答卷上。
  接着脑中回忆着宋福生讲述的点点滴滴,又将宋福生的两个观点写下,作为他本次答卷,最后一段的总结陈词。
  一是,何为父母官。
  当出现任何困境时,不要认为自己有退路。
  百姓有退路,为官者才有。
  要和百姓共进退,要撑起百姓的天。
  毕竟比起普通人,你手中有权。
  二是,当本地无险情,听闻外地出现了灾难,作为一方父母官,请不要以为自己治理的地方太平就是平安无事。
  有国才有家。
  只有朝廷强大,你的小家才能吃饱饭、才能富饶。
  每片雪花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雪崩的罪魁祸首,但其实每片雪花都对雪崩负有责任。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所以各地官员,在听闻哪里有难时,请感同身受,请伸出援助之手。
  因为这不止是皇上和朝廷以及当地受灾官员的事儿,是大家共同的事。
  ……
  杨明远是第一个动笔写的,当别人全都答完时,他又是最后一个放下笔。
  他知晓自己写跑题了。
  他没有说这份试卷就是出自恩师之手,他只是在自己的文章中又写了一位恩师,描述宋福生的另一面,诉说他通过寥寥数句所受到的启发。
  但不得不说,杨明远描述的“恩师”形象极其立体,让阅卷者都似看到了那个活生生的人,很好奇此贡生的恩师是谁。
  试卷被收上去了。
  长相文质彬彬的杨明远,抿了抿唇,不紧不慢的收好笔袋。
  等待皇上和判卷官决定他的命运。
  他心中毫不惊慌。
  上一场,他就没敢写。
  这一场,据说殿试不会淘汰人,最差也会有个三甲同进士出身,那他还怕什么。
  瞧他,连直抒胸臆都要考虑时机,他就这点胆气。
  所以,他认为自己永远也敌不上他心中的恩师、他认为最名副其实的状元宋福生。
  杨明远脑中挥之不去,宋福生孤零零站在门口的那一幕。
  一起来的五十六位举人,最该走进这大殿的人,最能做一名好官的人,却在门口送别他们,多讽刺。
  那就同进士出身吧。
  杨明远甚至赌气的想,恨不得回去当秀才,因为宋叔才是举人。这是不是说明,某些被落选的人,才是皇朝真正满腹诗华的人。
  ……
  大殿里,贡生们都在默默等待。
  今年的科举殿试和十几年前的科举流程不同。
  十年前科举,要殿试后回家等着。
  批卷需要一天,皇上钦点阅卷需要一天,也就是说,要先回家,隔两日后,再来到大殿听旨。
  但今年,前线正在征战,皇上一副朕哪有那个空闲,还两日后?能不能提高效率。
  所以,今年就成了,这面贡生们答完就被收走卷,被送到上书房。
  上书房这里,有主考官连同十二名各部官员正在等待,接到卷子他们就开始批阅。
  挑选出他们认为是上上者的考卷,最后集中呈交给皇上。
  到时,皇上会从议事的宣政殿赶过来,亲自定夺哪几篇文章是真正的上选之作。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