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多少?”
牛掌柜指着袋子:“听姑爷的,买了100斤粗盐,共计4两三钱。小小姐说,不能总用粗盐炒菜,我就。”
“不是牛掌柜作主的,是我作主的。爹,咱们有多少小娃子呢,给吃粗盐,我担心吃了对他们身体不好。我就作主买了20斤细盐,花了二两半银,反正总共只买这些盐花了六两八钱。”
宋福生点头,“买的对。你们可能不知,这粗盐,小孩子吃多了缺碘,对脑子不好,还大脖子,大粗脖子,他们这里也应该有得这病的,买些细盐对。”
其实宋福生不用解释,大伙也没埋怨宋茯苓。
告诉一声,倒是怕宋福生骂宋茯苓。
很简单的道理,20斤细盐,胖丫买了是为自个吃吗?
不是,为给大伙。
花多少银钱也没只吃进胖丫的嘴,有啥好埋怨的。
高屠户甚至觉得,别说买盐了,就是给胖丫一个人单独买些点心吃都不过分。
那丫头是普通丫头吗?往那一站,五六百斤,出去溜达一圈,三百多斤彻底卖没。别人行吗?别人就会傻出力气,都是些大笨蛋。
有些后悔自个家剩的那点家当银子,全给了大儿媳收着,囊中羞涩。要不然他自个就能出银钱,买几块点心给丫头。
高屠户指着大白菜说:“路过有喊的,我瞅着咱车里还能塞下,就买了五百颗。这里是论颗卖,2文一颗,掂掂也挺沉实个头大,就买了。想着落脚了,不能总吃干粮,煮些菜汤子吃吃。共花了一两银。再加上买粮,这些是剩下的。”
宋福生接过剩下银钱装进他背的破包里,然后将包挂脖子上,也表示出高度赞扬。
说白菜买的对,他都给忙忘了。
而且五百颗根本不够干啥,趁着还有白菜萝卜卖,怎么也得再买几千颗存上。咱这伙人,一顿煮菜汤子就得至少吃二十颗三十颗的,必须得多买,要不一冬天吃啥。就指着萝卜白菜过冬呢。
一想到得买这么多东西,接下来几日需要出来继续大采购,宋福生问牛掌柜和高屠户:“哪里卖么都晓得吧?”
“晓得,都记着呢。”
“恩,那你俩明个后个,接着带这些半大小子出来买白菜萝卜,能买多少买多少。过日子的必需品也不用问我,该下手就下手,也得接着买粮啊。”
虎子插话问道:“三舅,咱眼下买的这些粮能顶多久?”
“半个月。”
半大小子们纷纷咂舌,十台手推车,先回去了两台,眼下这八台也堆满了,才够大伙吃半个月。
半个月不算盐、不算菜,只吃粮就花了12两银钱?刚才胖丫结账他们在旁边看着了。
高屠户叹气,背起宋福生的麻袋,一边往车上堆袋子一边说道:“那你们以为呐,破家值万贯。咱为么种地,你们算算这粮食多贵。”
牛掌柜也觉得就这么吃,一个月下来,光吃粮就得花二三十两银,松子挣多钱也撑不住几月。除非还有像松子这样的买卖接着干,然后挺住几个月,挺到开春,他们种地。
话说回来,他们哪有地?
好田都得靠银钱买,不可能白分给他们,瞧给他们分的房就能猜到。
最好的情况就是给他们荒地,荒地也成啊,这一大帮人至少能种种菜,种种豆子,收成再差,明年也能比眼下强。
眼下,真是吃口往常稀烂贱的大白菜,五百颗就得花一两银,处处要钱。
“牛掌柜?”
“嗳?姑爷。”牛掌柜赶紧回过神。
“别忘了记下,我这两袋子蒜花了2两,回去给阿爷报帐。”
大伙出发,出了童谣镇。
大伙谨记宋福生之前呵斥他们的话,不让在城里一口一句救济粮,这可下出了城,一边费力推车一边打听。早就想问了,心跟猫爪挠似的。
宋福生咬牙,他一花钱就觉得他们这伙人忒惨,就差喝凉水也得花钱了。
不,是得喝凉水花钱,他们还得花些银子打井呢。
这真是,真是……
这是打到了松子,要是没有松子可卖呢?
要是米寿不是富二代,他不晓得有银票的事,心里没底呢?
眼下,他们是不是得坐在四处漏风的茅草屋里,靠喝西北风度日?
多狠,他们这样人的救命粮也敢贪。
多损,这就等于不给他们活路了。
民告官,虽然在现代都很难,更不用说古代。
但是,再难,都不给他活路了,有句话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怕个屁。
大风大浪趟了过来,还怕在你个小河里翻船?非得和你掰掰手腕子。
个死老头子,你特娘滴最好老实的给我上报户口、告知我们有救济粮,那咱们井水不犯河水,我也老实眯着。
你要是敢假装没这事儿,问到头上也死不承认,我让你贪,我豁出钱来自己先买粮。
然后你最好多贪几个月,就不信了,几个月时间,翻不出你和你儿子的小辫子,让我揪到你一根毛,我也敢借机给你头盖骨掀开。
高屠户他们在前面推车还纳闷呢,怎的福生不回话,“福生,到底有没有啊?”
宋福生回过神,僵硬地笑了下:“听说有,所以明个我得去奉天城问问,咱得做到心中有数。听说是城里给发粮,具体发多少,咱村里正应该晓得消息。”
“那官府要是发的多,咱还买个么粮。”
“给不了多少,也就是吃不饱饿不死,正好够口气吊着的量。咱该买还是要买,不能指望救济粮。笨琢磨,要是给咱们发吃饱的粮,当地百姓就得争着抢着当难民。”
“也是,多买粮咱大伙心里也有底。”
“高叔,一会儿到了村里,看见咱买了这些粮,指定有人说酸话,到时候你就……”宋福生一顿嘱咐。
嘱咐完,发现他闺女总偷看他,“咋?”
“爹,说出来,我给你出出主意。我也和大伙不一样,在多膈应的人面前,也能控制住脾气,不会坏你的事儿。”
第一百七十七章 二更
宋福生想了想,这才告诉女儿,他今个就要把这话题掀开。
借着众人瞎议论的悠悠之口,识趣的,就告诉他有这救济粮。
要是问到头上死不承认,他想等自个掌握证据就告状。
他必须要拿回自个应得的,人活一口气。
宋福生一边推车又一边笑了下,他说告状好啊,告的越热闹,越能满城风雨。
最好证据链扯上任里正的靠山大儿子,扯出来的官越大,老百姓越兴奋。
一审必走童谣镇,那是任里正的关系户,基本败诉。
败诉后,他要上诉到奉天城府衙二审。
可这里有个问题,他要是告,不是秀才身份,需先挨三十大板。
宋茯苓一听,吓一跳:“爹,那算了,这不等于自残嘛。”
“是啊,只有找村里二把手那位老秀才族长,他要是敢替咱们出头上诉,咱必走告状这条路。
要知道你爹我,虽只是难民,但是同样的,我也代表了千千万万被燕王接收的广大难民。我不是个例,我被贪了粮,他们呢。
所以告人,就必须按死他,告到王爷都恨不得知晓的份上,不能让他活。否则,他喘过气就得整死咱们。”
宋茯苓补充:
“所以爹,咱别着急,得让他多贪几个月,他贪得越多,惩罚越重。
另外,能不能告成,那位老秀才也是关键。
那位老秀才要是真恨任里正,也许是在找机会一击即中,估计和咱们顾虑一样,怕按不死反被祸害。
也或许那位老秀才并不恨任里正,岁数大了,看透了,没有争抢之心。”
宋福生摇头:“闺女,这你就不懂了,男人,多大岁数也官迷。正常退休也就算了,被如此耻辱地抢了官,呵。”
……
任家村。
河边。
“呦,啧啧啧,你们这是买了多少粮,花了不少银钱吧?”和马老太对着瞪眼过的胖娘们说道。
另一名二十多少汉子冲大伙笑:“都传来咱奉天城逃荒的趁银钱,果不其然啊。”
附近看热闹的几个人就点头,他们望着堆着满满的手推车帮着算,晌午就过去了两台,眼下又这么多台,确实有银钱。
还有两个妇女一唱一和道,估摸啊,咱村里那些破草房子也快扒了盖砖瓦房了,咱是羡慕不来,咱也没讨过荒啊。
大伙就笑。
小子们气的脸都红了。
高屠户一句一句怼回去,不买粮,吃啥喝啥。俺们这几车粮,来,我给你们算算我们有多少人,就够吃半个月的,你家存粮半个月是有钱人?不买粮,喝西北风?
高铁头和他爹一起回怼。
但是年轻人,气性胜,说着说着就变成了:少特娘滴说酸话,你们没逃过荒,是要感谢你们狗尿苔长对了地方,你们要是长差了,活的确实不如我们,就得猪狗不如。
“你们新来的敢骂人?”
“你骂谁呢?你个小崽子。敢骂咱任家村人给我削他。”
差点撕吧起来,宋茯苓差点过桥急跑回去组织人手时:
“住口。”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