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软化的羊毛卖出去,搓成粗线;将鹅毛修整好,做箭羽;把布和线分下去,做成绣品……
这小件的活计,可以挣点零花钱,有时生活里多一块钱和少一钱,感觉就可以天差地别的不同。
虽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会导致收益的不同,但妇人小孩子们都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尤其是小孩子,搓起线来比大人还麻利,有时忙好几天,只为得到母亲许诺买的一块小指甲盖大小的奶糖。
奶糖是北方的草原的新产品,肖妃为了提高附加值,将炼乳和糖凝固,价格昂贵,不输肉类,一经出世,就成为小孩子们魂牵梦绕的神物,很多小学堂将奶糖做为奖励后,那学生们的学习劲头简直像长了翅膀。
文明并不只是烟囱与大炮,这些小小的细节,看似简单,却很能提高人的幸福感,生活的快乐,有时就在这里。
当然,玩家们肯定不只是做糖,五测玩家看到挖矿的人太多后,很多果断改了想法,不再去和他们争第一名,而是细心地体会游戏的真实与不同,有几位五测的工程零件玩家组成了一个五星工坊,开始搞他们的操作。
他们花了半年时间,制定每个零件的标准,打造出一台脚踩缝纫机。
如今很多传送带都用牛筋,成本甚高,但只要第一台出来了,成本总能降低的。
然后,惨遭滑铁卢。
没有人买,普通人是不会买缝纫机的,有钱人也不需要买,穷人更不会要了,最后还是开裁缝铺的玩家给点面子,收购了。
但他们很失望,感觉带不动服装工业的发展,甚至想要咆哮,知不知道这是个多大的市场,你们这些人会后悔的。
然后无聊的他们,拿剩下的材料敲敲打打,做了个摆式的大钟表。
发条是卷紧的铁片,能将动能储存,指针和齿轮将动能传输,擒纵器控制转速,精度低,过上十几天就要重新调一次时间,但……
还在装配时,徐策后边的团队立刻就调了六个专业人士过来,三五天不到的功夫,就用黄铜做出一个精致无比的钟表结构,机械齿轮的之间的咬合、衔接,充分体会现了工业之美。
说巧夺天工也不为过。
此物一出,镜子口脂盐铁糖纸瞬间败退,别说南方商人了,本地的士族权贵也控制不住自己,欲得一钟的人,几乎挤破他们的门。
策儿因为钟表行业瞬间就被大盘看好,他甚至瞬间把盘口里排行第五的希银压了下去,成为第五名。
大家这才想起来,钟表在古代一直是高精尖行业,其辉煌了数百年,一钟千金不是说说而已,而且特别好运输,不怕过期!
直到手机出现,这行业才黯然进入夕阳,但机械这东西,就是工业的基础啊,培养起来,绝对不亏。
玩家们最会了,很多不求闻达于诸网友的咸鱼们甚至都看得眼热,纷纷学着做起来,机械钟真的不复杂,一般手残折腾一下都能做出纸板钟这种玩具廉价货,特别手残不在讨论范围。
要不是魏瑾及时发布任务,要求这些将被统一放在一处销售,怕是立刻要恶性竞争起来。
……
这一年里,游戏里还是三个月发一次新号,活动和首名奖励不冲突,也就是说,这些牛人办出的事情,也一样可以拿贡献度,所以肖妃、严江、秀儿都是轮换着拿,这次年尾大约是肝娘,反正没给别人一点活路的意思。
而到十月时,严江从西方中亚带来的细毛羊也被吴兴的船从广州送到渤海港口。
这些羊一共有三百多只,经过大风大浪,赤道热带一番折腾后,还活着的只有五十多只,但肖妃为了不被某些人截胡,亲自带了一千骑兵来渤海港口接羊。
中亚是最早的羊驯化之地,没有丝绸的他们挑选的是另外一种纺织进化方向,这些羊的够细够长,虽然比不上后世的小尾寒羊之类的拳头品种,但比起草原上的山羊,产毛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都要远远胜过了。
摸着温顺的绵羊时,肖晓晓甚至有点遗憾,要是再早那么一两年拿到这种羊,这场活动,就没什么悬念了。
“这是什么?”肖妃拿起一个又长又尖的紫色作物,旁边还有一些布包的种子,上边写著名字,她仔细一看,那字是:胡萝卜种(野生未驯化)。
瞬间,她面露不喜,放手远离。
带着种羊离开时,她顺便去徐策的钟表店里买了几口钟,插队买的。
看起来不错的样子,按这销量,加上他的矿产,进前三说不定能稳了。
她出了店铺,看到一船煤炭正向港口过去。
“是谁在买煤炭吗?”她敏锐地问了地一句。
“好像是辽东的船。”旁边的助手很快去打听了回来。
“奇怪了,辽东又没有什么大厂,要煤做什么?”她皱眉,“是要熔炼什么矿吗?”
第142章 饱暖之思
话分两头,和晋朝的风起云涌、八王乱起不同,公元312年,扶桑还是一个文明的早期,这里的文化大多是由朝鲜半岛带过来,被当地的土著称为渡来人。
这些秦汉时代的移民带来了相当先进的稻作文化,让这个还处在半穴居状态的文明几乎可以说是在百来年间一夜暴富,开始了耕作,筑屋,穿上了麻衣。
而在本州南方的岛根县暂时没有这么好的机会,这里靠近海岸,人口稀少,渡来人大多都是去离朝鲜半岛最近的福岗处上岸,然后去京都、奈良一带的平原。
他们这里山多林密,地况复杂,属于没人多看一眼的偏僻地方,周围只有一个小部落,靠渔猎为生。
然而,今天,不同了。
一只十来只大船的船队越过一望无际的海平线,开始停靠近河川。
“走了快一个月,船队终于找到地方了。”林钟期一边抱怨一边拿着海图,打量着前方的海岸线,悄悄嘀咕着,“唉,水深火热啊,我一个搞农林的被希银赶鸭子上架硬拉来这边找银矿,这人是不以为银矿和铁煤那样想挖就挖啊?带着船队过来的,拉着矿石就走?真是想屁吃呢!”
抱怨的少年又看了看前方,那里一条小河,最快处目测也不过四百米,和长江黄河珠江河那些动不动几十公里的入海口完全没的比,但优点就是,这种小河的泥沙小,入海口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哪像长河口那些地方,几千年下来,能冲出一个半个省的面积。
“这河应该是静间川,找到这里,基本就找到石见银矿了。”随着小船进入河口探路,再用角度测量周围山川的高度,林钟期也很快确定了这条河的名字,不由得有点小兴奋。
石见银矿简直是得天独厚的地方,这不但是最大的露天银矿,离河道入海口更是只有八公里的距离,只要找到这条河,基本上就算是找到银矿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派人派船,过来挖矿冶炼。
人口问题不大,如今希银老大已经是能轻易买卖、咳,不是轻易调动万人以上人口的存在了,但问题的是人太多,这地方也供应不起粮食,所以暂时他们的船队只有两百来人。
都是老大精心挑选的健壮男儿,他们将会在这里修筑港口,平整道路,顺便把矿山上树木砍掉,大量烧碳,然后修筑熔炉,准备就地冶炼白银。
白银和铁矿不同,这种贵重金属之所以贵重,就因为他们的稀少,一石矿石里得银二两就算是很高了,好在石见银矿旁边就有方铅矿——或者说银本来就是这边铜铅矿的伴生矿石。
林钟期为了来这里,下游戏时,还专门飞到扶桑田的石见银矿纪念馆找资料,这个纪念馆里不但存族了历史上这座矿山的每个遗迹地点产出,还可以亲自去矿山遗迹感觉当年最大银矿如今的模样。
这些都是为了亲自来这里挖矿啊。
按着计划,船上有各种挖矿工具,木匠石匠也带上了,上岸之后,先修筑简单的木质长栈道,然后就是修简易港口屋,依山靠墙,免得被台风一卷就走。
再是路,虽然只有八公里,但要在这几乎原始的地区开辟道路,大家也要抓紧时间。
林钟期没有管理才能,但这些船夫都是跑过渤海线,家里都被打点好的,希银大佬非常看重这座银矿,所以他们的家人都被带进如今扩建的辽东城里,衣食供给富足,免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也免和希银老大的后顾之忧。
再者,这里的偏僻荒凉,船夫工人们语言不通,补给船一月才来一次,想跑也没处跑去。
于是他就从风浪还算平静的四五月出发,越过了这个时间只有二级海况的黄海,0.1到0.5米的海浪,古代船勉强应付的来,再加上沿着海岸线,见势不对就避浪。
说到底,黄海虽然不如地中海那风平浪静好渡日,但只要不搞什么横穿,苟着过来,还是勉强能够生活的。
林钟期就这样,无聊地在扶桑待了大半年,他还降服了周围的一只土著部落——这只部落开始想要袭击他们,结果这些拿石头木棒的瘦弱人口岂是装备精良的船员对手?更何况希银极有先见之明地在船上放了几个捕奴、咳,是招揽少民的能手,一番暴锤后,再给他们吃点大米,便让全成了希银的手下。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