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主声音稚嫩,语音清脆,说起话来虽是断断续续,逻辑却很清楚,前前后后把事情描述了一遍。
胤禛听得明白,眉头就微微皱起来了。
六阿哥这么成天看着,潜移默化,等到了后面,岂不是要跟着小洋子学了?
这习武和做书本学问一个样——打头第一个老师是最重要的。
如果将学生比做一张白纸,这个老师便是第一个在白纸上作画的人。
师傅把学生教上岔路了,南辕北辙,后面第二个师傅再想纠正,就得费双倍的力气。
胤禛用完膳,特地让人把小洋子叫来了,说的话也很简单:不准再在六阿哥面前卖弄技勇太监那一套。
小洋子抖着,磕头应了。
三公主和六阿哥在旁边,一个站着,一个歪在胤禛腿上。
六阿哥自然不乐意,扯着胤禛的胳膊晃着,跟他说:“皇阿玛,让羊羊羊,陪我吧?”
胤禛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抬头与吉灵对视了一眼。
若不是六阿哥年纪太小,胤禛早就让外谙达来了。
在清宫之中,“谙达”指的是上书房的各类教习“师傅”,均多以贵臣充任,又有内外谙达之分。
内谙达负责教授满蒙文,外谙达教授骑射。
他看着弘昕,道:“想学这些——等你再长大些。“
弘昕一脸苦恼,扯着吉灵的袖子问她:“额娘,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第415章 九年
苏培盛侍立在旁边,恭谨地微躬着身子,心中却道:太监趋奉阿哥,前朝不是没有——可最后是什么下场?
亏得六阿哥年纪还小,若不然小洋子这般卖力讨好——落在皇帝眼中,便是另一种意味了。
……
时光如梭,两年半的辰光转瞬即过。
在这段时间中,发生了许多事。
雍正七年春,胤禛命傅尔丹、岳钟琪率军从北、西两路征讨噶尔丹,大胜;盛夏,胤禛削隆科多爵、大臣会议隆科多大罪五十余条;皇三子弘时悔郁交加,病死,胤禛至死不见;七年冬,胤禛下旨,册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富察氏为皇四子弘历嫡福晋,副都统五什图之女吴扎库氏为皇五子弘昼嫡福晋。
与康熙朝不同,这一朝的皇子,即使娶了嫡福晋,也没有出宫分府的,皆因皇帝下了旨意,让皇子们继续住在阿哥所——一个个全拢在他眼皮底下。
吉灵倒是不难理解——每个皇帝在位时候的情况都不一样,皇子何时搬出宫,决定权还不是全在天子一人手上?
换句话说——只要皇帝想让儿子住在阿哥所,就可以一直住下去。
直到皇子的同辈兄弟做了新皇。
皇子们不用出宫分府,无形中就省了老大一笔开销——过去顺治、康熙两朝,皇子们府邸多为新建,花费很大,地势宽广,免不了还要占用普通官房和旗民房屋。
就更不用说内务府和工部的官员,之前还要去勘估府址、估算花费、内务府还要将设计样式和预算清单都上报给皇帝,并建议由何处开支。
这笔费用一般都是由内务府广储司支领,同时皇帝又要在满汉尚书、侍郎中选几个人出来,专门负责工程的修建——一座皇子府,修建起来最快也要一年多的时间,慢了则两三年都有。所用花费,少则两三万两白银,多则八九万两。修剪完了还要拨派人员去伺候,又要各种赏赐,没个一万两万两,根本打不住。
所以这道圣旨一下,可不是省了好大一笔人力、财力的开销吗?
雍正九年,十月初。
秋风送爽,秋阳温煦,七喜扶着吉灵的手,从承乾宫正殿里走了出来。
她如今已经差不多到了做“姑姑”的年纪,形容举止也越发稳重了起来,头发梳的一丝不苟,油光水滑,所穿的一等宫女服也是秋冬季肃重端庄的颜色。
院子里,小桌早就支了开——三公主、六阿哥都喜欢在院子里玩,吉灵会陪着一对儿女,在旁边吃吃糕点喝喝茶什么的,久而久之,小院里就专门摆放了精致的桌椅,以供宸妃娘娘随时要用。
吉灵被七喜扶着坐下来,吉灵看着桌上花花绿绿的糕点,知道又是膳房的创新。
她尝了一块就让人撤了,吩咐换上简单的红薯小酥饼和蜂蜜软糕过来。
七喜和碧雪对视了一眼,微微一笑——这么些年过去了,主子最喜欢的还是那么老几样糕点。
刚刚过完生日的六阿哥弘昕已经五岁,眉眼之间出落得越来越有胤禛的影子。
尤其是站在那儿凝神思索,不言不笑的时候,看起来活脱脱简直就是个缩小版的四爷。
三公主比他大一岁零五个月,个子在同龄女孩中算是长得快的——这是吉灵看过进宫来的命妇们,带着的女孩子,对比过后得出的结论。
三公主则是细挑的个子,眉眼纤细、下巴小巧,脖子也长,个头……她足足比弟弟高出了一个头。
其实六阿哥不算矮,但是每次被姐姐这么站在旁白一对比,就显得他似乎不长个子一般。
有那么一段时间,吉灵甚至有点沮丧,还是嬷嬷安慰她:男孩子长个子——发力在后面呢,再说了,六阿哥这时候才五岁,能看出什么?
雍正九年,阿哥所自雍正帝登基后的第三次修葺终于完成,十月底,秋风送爽,弘昕也到了要去念书的时候了。
清宫规矩:凡内廷皇子、皇孙、皇曾孙,年至六岁,必须入学读书,其学校设在皇家宫苑。
顺治、康熙朝时,皇子读书并没有固定场所,曾设过在紫禁城内南熏殿西长房、懋勤殿、咸福宫和兆祥所等处。
直到了胤禛下旨,将皇子读书定在尚书房,就靠近乾东五所。
他人虽然小,做事却十分有条不紊,指挥着身边的奴才,将自己心爱的物事一件件收拾起来。
三公主托着下巴,坐在一边,眉间微蹙,瞧着弟弟,神色之间全是担忧。
“额娘,弟弟不会不回来了吧?”她问吉灵。
“不会。”吉灵言简意赅地回答。
她抬眼见三公主一脸愁眉苦脸,就逗她:“平日里,你不是总觉得弟弟烦人吗?这下以后就没人缠着你了。”
三公主嘴角往下咧了咧,瘪着嘴道:“谁说我觉得他烦人了?我……”
她说到这儿,快说不出话来了,攥着袖子,腮帮子一鼓一鼓的。
六阿哥起身就走到三公主面前,跟个小大人一样安慰她:“姐姐莫愁,我怎么会不回来了呢?便是皇阿玛舍得,额娘也不舍得啊,是吧,额娘?”
他回头看向吉灵。
这一次,让六阿哥提前去尚书房,是胤禛的想法。
他的意思是:不必等到六岁了,现在弘昕既然已经五岁,横竖也不差这一年,先进去跟着师傅读书,能读的下来自然好,读不下来的话,先学学规矩,熏陶熏陶墨香,收敛收敛心性,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吉灵当时一边听一边就想:这是清宫版学前班吧?这么急着拔苗助长?
她伸出手,一边给儿子整理着衣襟口,一边用帕子擦了擦他脸上的汗珠,柔声道:“读功课做学问呢,当然要认真,不过你年纪小,有些学问一时参不透,吃不下,并不是你的错,切记不要过分自责。”
她一边说,一边就心道:弘历、弘昼如今连嫡福晋都娶了,已经不是在尚书房的年纪了,说是“皇子们的尚书房”,其实哪有“们”啊?
根本就是师傅一对一教课好吗?
所以注意力肯定全在弘昕一个娃娃身上啊。
胤禛也是这个意思——让弘昕在阿哥所里也住下来,读书中午的时候还能去休息一下。
乾东五所在内廷东路,布局为南向东西并排、自西向东分别为头所、二所、三所、四五所。“五所”的名字也是这么来的。
这里地方开阔,殿苑充足,除了胤禛的儿子们,还有康熙的几个小儿子和废太子的几个小儿子也安顿在里面。
第416章 哈哈珠子
吉灵又叮嘱了儿子几句旁的,六阿哥只是沉默地听着。
大抵因着第一次要跟额娘分别,他一直听了许久,都没说话,吉灵看他又乖又安静,那模样更加招人疼了。
三公主在旁边不停地摸着弟弟的脑袋,又时不时插着嘴,一副恨不得把平日里未说的话都说尽的样子。
末了,她又奔回到暖阁里,把自己的心爱的几个西洋小玩意儿,特地装好了拿了出来给弟弟。
六阿哥打开盒子瞧了一眼,就摇了摇头,严肃道:“姐姐,我都是大人了,用不着这些,你自个留着玩吧。”
吉灵在旁边看着这对姐弟,心道:旁的阿哥都是刚刚满月,就被送到阿哥所去了——从此就连与自己的亲生母亲见一面,都很是麻烦。而弘昕只是需要去书房做学问、习武。
并且其实仔细想来,四爷一直到现在都没明确表示说“六阿哥从此搬出承乾宫”
没表态就是默认,默认六阿哥还能经常回来她这承乾宫。
无论是对她还是对弘昕——胤禛不可谓不优待了。
清宫之中,凡是皇子入书房读书,是要由钦天监选好吉日,再奏报给皇上获得批准的。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