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萩在家里忙,傅知行在外面忙,这天太子和傅知行进宫面圣,圣上看过他们呈上来的折子,勃然大怒,“可恶,居然敢卖新米买陈谷充作军粮!查,给朕一查到底,看看这事究竟还有那些人参与其中。”
太子和傅知行领命出宫,回到东宫,唐江、闵自白、唐林等已等候多时,太子问道:“可查出吴家是从那里筹措出一百万两纹银的?”
“查出来了,是归善王雪中送炭,不过吴老四会挪用那一百万两纹银,也是归善王安排人引诱他去赌的。”唐林答道。吴老四没有本事,可他有个有本事的哥哥,吴老大统领三万京畿卫。
“用一百万两银子,换三万京畿卫,这笔生意挺划算。”傅知行淡然道。
“我这位七王叔为达目的,还真是不择手段。”太子讥笑道。
唐江冷声道:“一百万两不是个小数目,归善王哪来得这么多银子?”归善王封王不足十年,资产绝对没有老牌亲王府那么多,唐江这个荣王要一口气拿出一百万两来都不轻易。
“别忘记了邱家抄家时,并没抄出多少财产来。”闵自白提醒他,“邱家的财产有极大一部分已落入归善王手中。”
唐江笑道:“若吴统领知道是落入归善王的局里,只怕就不会感激归善王大力相助了。”
太子微微笑道:“唐林,好好安排一下,让吴统领感受到归善王的好意。”
“是,太子。”唐林应道。
考课一事还在进行中,浚通河道的事即将结束,这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有大半的河堤都有崩塌的可能;朝廷年年拔款修缮河堤,可河堤还能出现这种情况,由此可见有许多官员尸位素餐、中饱私囊。
“朝中的蛀虫还真多。”圣上的目光冷淡地扫过朝中百官,交待太子继续查下去,就退朝了。
官场气氛紧张,也影响到了后院,往年这个时候,各府的赏花宴、赏春宴、游园会办得如火如荼,今年各府都很安静。
花朝节过后的一天,忍冬告诉了晏萩一件事,“包家那位继室老太太怀有身孕了。”
“谁有身孕了?”晏萩一下没反应过来继室包太太是谁。
“丽表小姐和青青小姐的继婆婆有身孕了。”忍冬伸出手指,“三个月了。”
“她怀孕了啊!”晏萩写了两封信,一封给韦丽娘,一封给余青青,没有恭喜,只是很直接的告诉两人,她们即将有一个比她们儿女还要小的小姑子或小叔子。
收到信的韦丽娘和余青青,到没感到惊讶,在包父娶尤氏的那天,她们就已经料到了,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她就有了。若是尤氏生的是女儿还好,十五年后,准备一份嫁妆,把她嫁出去就是了。可要尤氏要是生的是儿子,那是可以分家产的。
问题是包父早已把祖产败完,现在包家的田地、庄子、店铺都是包家兄弟置办的,要他们把东西分给异母弟弟,他们不是圣父,他们做不到。
有包父在,分家是暂时分不了,要面临的是供养问题,养是肯定要养的,但怎么养就值得商榷。
“大嫂管家,每月给他们发月钱,他十两,那女人五两,他们生的孩子,年三岁后,月钱每月一两。”包荣家盘算了他和包荣兴的俸禄后,做出来的决定。
“我复职后,会和你大嫂去边关,每年送四百两银子回来给你。”包荣兴不喜欢在京中受约束,韦丽娘夫唱妇随。
“四百两银子太多了,二百两就够了。”包荣家原本就打算两家各拿二百两养包父、尤氏和他们的孩子。
“行了,我说四百两就四百两,你们在燕都,居大不易。”包荣兴笑道。
“谢大哥。”包荣家笑道。
“供养父亲,本该是我这个长子,却让你和弟妹受累了。”包荣兴感叹道。
包荣家笑道:“我也是儿子。”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只等几个月后孝期满,回京跟生父继母慢点掰扯了。
燕都此时,虽称不上腥风血雨,但大小官员的日子不怎么好过。都察院的御史们,忙得脚不沾地,太多人要弹劾了。二月过后,各部官员不说全是新面孔,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新任命的。
考课结束了,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没了,各府的贵妇贵女们又开始活跃,晏萩一下就收到了九张请柬,正在挑选,刺玫进来道:“少夫人,荣王太妃过来了。”
晏萩放下请柬,迎了出去,“大舅母。”
“潇潇。”荣王太妃不用再为不争气的丈夫忧心,也不用为妾室烦恼,有点逆生长,瞧着比几年前还年轻些了。
舅甥俩进屋坐下,晏萩亲自奉了茶,“大舅母有事,叫我过去就是了,怎么还特意过来?”
“我又没七老八十,病得不能动。”荣王太妃笑,拉着晏萩的手,“我过来看看姑母,顺便向你讨要几件丫丫穿过的衣裳。”
晏萩眼睛一亮,“表嫂是又有喜了吗?”
“说你是小机灵还真没说错,对,你表嫂又有喜了,这回我就盼着她能给我生个孙女儿。”荣王太妃笑道。
“大舅母一定能如愿以偿的。”晏萩笑,让刺玫去拿了几套丫丫穿过的洗了两水的衣裳过来。
“丫丫呢?抱出来让我这个舅婆瞧瞧呀。”荣王太妃笑道。
话音刚落,奶娘就抱着丫丫和君儿进来了,荣王太妃也没有厚此薄彼,坐在榻上,左手抱着丫丫,右手抱着君儿,“两个小乖乖哟。”
君儿乖乖的不动,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荣王太妃。丫丫可就没那么老实,她冲着荣王太妃,“啊啊啊”的喊,似乎想要跟她说话。
荣王太妃拿着丫丫的小衣裳,乐呵呵地走了,晏萩送她上了马车,去看过韩氏后,回院子,继续翻看请柬,从中挑选出四家来,回了帖,表示到时会去赴宴。
------题外话------
章节名取不出来,随便取了。希望才思如泉涌,让我赶紧把欠账给还了。泪目,顶锅盖速逃。
第349章 兄弟之间
午后,晏萩小睡起来,就见傅知行带着一脸的笑意,走了进来,“有个好消息。”
晏萩眼巴巴看着他,等他说下文。
傅知行却转身去逗丫丫和君儿,晏萩走过去,拽着他的腰带,娇声道:“夫君,是什么好消息,告诉人家啦!”
“圣上下旨,让同亮回京述职。”傅知行解开腰带,放在榻上。
“真是太好了。”晏萩已有五六年没见到晏同亮了,虽然兄妹一直有通信,可大家都知道,在信上,绝对都是报喜不报忧,“我爹娘知道这个喜讯了吗?”
“岳父知道,已经回去告诉岳母了。”傅知行脱下官袍。刺玫接过,挂在衣架上。
晏萩勾着手指算了算,遗憾地道:“端午节之前应该赶不回来。”公文发送到边关,晏同亮接到公文从边关回京,至少需要两个月。
“同亮可以留在京里过中秋节。”傅知行笑道。
晏萩笑,“二哥,会留在京里任职,不去边关了吗?”
“这个要看圣上的意思。”傅知行拉晏萩坐着。
听这话,晏萩就没再多问,圣意难测,亦不能测。
次日,庄上依照晏萩的嘱咐送来了鲜嫩的艾草。韩氏问她,“你拿这些艾草要做什么?”
“做青团,南方人在寒食节常吃的一种小吃。”晏萩前些日子,无意翻书看到了做法,就想做出来尝尝味儿。
“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这青团,听过,还没吃过。”韩氏笑道。
“等我做好了,娘可要好尝尝味道。”晏萩笑道。
韩氏笑,“我很期待。”
“不会让娘失望的。”晏萩信心满满。
晏萩用水将鲜嫩的艾草反复清洗,洗得干干净净后,将艾草放到热水焯过,捞出来揉搓去掉苦味,再洗一洗,捣碎放一旁备用。
茡荠已听从她的吩咐,把浸软的糯米用小石磨,磨成了水浆,用纱布将水过去,只剩下细白的糯米粉,把先前的艾草和糯米粉揉在一起。
晏萩戳戳绿色的面团,“好了,上火冷水蒸煮。”
艾草和糯米粉软化成一体,等它稍微冷却,就像包包子那样,将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将剂子压成饼状,往里面包上准备好的熟馅料。晏萩让厨娘准备了四种馅料,花生芝麻馅、红豆馅、蛋黄馅和肉馅。
做好后,将它们再上锅蒸一次,蒸得彻底的熟透,就可以出锅了。绿色的青团放在粽叶上,摆在桌上,一个个冒着热气,还散发着艾草特有的清香。
家里人都十分捧场,“闻着味,就知道好吃。”
因晏萩故意没有标识,故意打断,吃到什么馅全看运气,老国公吃到的是蛋黄馅,澄阳大长公主和韩氏都夹到了花生芝麻馅,卓儿咬了一口,“里面是肉,好好吃。”
青团受到大家的欢迎,晏萩又做了一些,让人送去荣王府、晏家老宅和侍郎府。
次日,朝中放寒食节假,府中禁火,厨房暂时封了起来。越儿吃了两餐冷食,不乐意了,“娘,越儿肚肚不舒服,越儿要吃热饭饭热菜菜,喝热汤汤。”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