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竟然阻止本宫?”
大长公主恨陆恒老实不争,“当年你夫人闹出那样的丑事,你都隐忍下来,任由外人嘲笑多年,你但凡有骨气一点,本宫何至于去哭你父亲?”
镇国公面色微白,抓住大长公主的手臂,“来人,送母亲回去歇息。”
“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许送母亲去太庙。”
“陆恒!”
“母亲,底牌之所以称为底牌,就是轻易不能亮出来。儿子不想因为您,让父亲灵魂不宁,让父亲一生的战功,对朝廷的赤胆忠心成为泡影。”
镇国公轻声说道:“能影响陛下的人,如今也只有皇贵妃同顾四爷了,您不如想想如何结好顾四爷。”
“本宫是大长公主,陛下的亲姑姑……”
“您已经得罪狠了陛下,先帝还是陛下的生父,齐王是陛下的兄弟……还有先帝太子,以及被陛下剥夺皇室身份的人,哪一个不是陛下的至亲?同陛下的关系不比您远。”
陆恒眸子微沉,松开了大长公主:
“母亲,我姓陆,我不能眼看着您毁了陆家,您认为儿子窝囊,儿子不同您争辩,不过儿子也不会再让您同德才人再碰面谋划了。”
“德妃是我们的希望……”
“她是德妃时,也不是陆家的希望,如今只是德才人更谈不上关照陆家。”
陆恒走出几步后,回头望进大长公主的眼睛,仿佛能看透她的心思。
“恒儿。”
“母亲,您还记得姐姐是怎么死的?可还记得姐姐说过,陆家若是依靠后宫,离着衰落就不远了。”
陆恒依然显得很平静,“别再让我知道您借着姐姐的福泽帮扶德才人!”
“陆家的希望始终在铮儿身上,无论您是否承认,铮儿才是陆家的底牌,铮儿有个好歹,陆家……”
陆恒摇摇头,“怕是也不会再有陆家了。”
“陛下并没有说错,姐姐未必愿意在祭日时见到您。”
陆恒从未有过的清醒,母亲疼过姐姐吗?
他们姐弟一直是父亲亲手抚养的,后来父亲病逝,先帝把他们接到宫中去抚养。
大长公主只是偶尔入宫看望他们。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顾四爷在行动
镇国公陆恒不曾记恨过自己的生母,大长公主。
一直以为生母是疼爱他们的,只是父亲更想亲自教导他们姐弟。
陆恒的确从父亲身上学到很多,这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后来父亲病逝,先帝为彰显对父亲的恩泽,执意把他们接进皇宫去,他们吃用的待遇比肩公主皇子。
尤其是姐姐更受先帝宠爱。
但是在皇宫中,他们越是受先帝的宠爱,日子过得同样艰难。
一直都是姐姐照顾他。
当时他求母亲带着他们出宫。
可是大长公主只是落泪,依旧将他们留在宫中。
以前陆恒以为是大长公主逼不得已。
陆恒已经从稚子成为成熟稳重的男人。
他缺不想去深究大长公主到底是否真心疼爱过自己。
答案真相并不是最重要的。
“报应,报应。”
陆恒摇头走远,他知道宫中的艰辛,当年还是答应把陆铮送进宫去。
他以自己无法违抗陛下的借口,理直气壮将比他自己入宫更年幼的陆铮送到隆庆帝身边。
陆恒想到隆庆帝如今逼他的状况,明白一切都是老天给自己的报应。
“大长公主……”
“陆恒还是本宫生养的儿子吗?他就是这么孝顺本宫的?”
大长公主哭晕在仆妇的怀中,“他可是本宫亲生的,当时生他们姐弟时,本宫受了多少的苦,差一点连性命都没了,养了半年才恢复过来,他……他已经不把本宫当回事了。”
“国公爷只是一时想差了,并非不孝顺您,您也知道,国公爷对陛下忠心耿耿,但凡陛下下的命令,国公爷都是遵从的。”
“那他怎么不把陆铮还给陛下?”
大长公主蓄满泪水的眸子闪过一道暗芒,“他若是孝顺就不会对宣武将军的案子无动于衷,眼见着本宫为他的旧部跑断腿,受顾湛的羞辱,本宫这是为谁?还不是怕老国公留下的人脉为此寒心?”
仆从嘴唇动了动,宣武将军就是大长公主的一块心病。
“国公爷已经上书废除了世子,并且自请其罪,算是为宣武将军洗清一部分委屈,宣武将军虽然是力战而亡,死得悲壮,可是差点造成陆侯爷阵亡,京城危机,这……陛下震怒,也是不可避免的。”
“废了世子就是孝顺我?他是看世子同我亲近,故意想气死本宫。”
大长公主对陆恒一肚子抱怨,“真正孝顺本宫就该去信给陆铮,让他为宣武将军解释一二,哪怕只是稍稍遮掩,宣武将军也可得到追封,那些孤儿寡母不至于居无定所,他们都战死了,难道不该被同情认同吗?”
“你去外面打听打听,宣武将军的遗孀都被骂成什么样了?”
“似宣武将军战死的将军不被重视,陛下反而看中顾湛?!”
“顾湛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阿谀奉承,投陛下所好的小人,立下一点点功劳,就被陛下同陆铮夸大无数倍,勋贵中谁不知道他不学无术?连强弓都拉不开的废物,竟然被当作英雄,而战死的宣武将军得不到应有的褒奖。”
大长公主扶着心口,痛彻心扉般说道:
“每次想到这事,本宫就难受,本宫只是让陆铮为宣武将军说几句好话,难道就这么难?陆恒他……宁可废了世子,也不肯给陆铮去信,世子可是他的长子,虽然在本宫身边长大,世子对他孝顺,对弟弟们友爱,一直做得好好的,陆恒他怎么忍心?”
仆从不再规劝,任由大长公主倾诉委屈郁闷。
大长公主对永乐侯的怨念极深,仆从对永乐侯爱女嫁进来并不看好。
后院始终是女人们的天下。
大长公主是太婆婆,足以教训孙媳妇。
永乐侯是个聪明人,又很疼顾六小姐,他怎就没想到大长公主会报复他而刁难顾瑶?
“爷让你办得事,让你很为难?”
顾四爷瞪着顾瑾,“已经三日了,你到底考虑得怎么样?”
一进书房,顾四爷就占据了主位,坐在顾瑾方才坐的椅子上,随意翻看书案上的公文。
顾瑾默默侍立在一旁,没有阻止顾四爷胡乱翻看公文。
横竖父亲只是做做样子,他根本看不懂,也懒得理会。
“柳大人有功于社稷,他所辖治的地方,百姓安居乐业,政通人和。”
顾瑾面带一丝为难,“儿子若是针对他,在道义上过不去,有公报私仇的……”
“他可是大长公主的门人中官职最高的一个,一向被大长公主器重,即将荣升回京,据说他的夫人和德才人还有亲戚关系,这陆家的远亲可是不少,在老镇国公还在世时,远亲不敢上门,等老国公过世,大长公主接回来陆家一群的远亲。”
顾四爷嘲讽,“爷想趁着你妹妹还没嫁给陆侯爷,再剁掉大长公主的羽翼,让她知道瑶瑶欺辱不得。”
顾瑾说道:“我也是疼小妹的,但是私家罪名的事,我着实做不出来。”
“你?”
顾四爷看着一身正气的儿子,虽然顾瑾也算计过同僚,为了掌握更多的权柄做过一些阴司。
但是顾瑾并没有突破底线。
“算了,爷不逼你,不过你得答应爷,陛下若是处置柳大人,你要紧闭嘴巴。”
“父亲……您未必能找到柳大人的过错。”
顾瑾抿了抿嘴角,“要不您再给儿子一个月的时间,儿子将柳大人调去西南,不让柳大人回京就是了。”
以柳大人的才干可以继续在造福一方百姓。
顾瑾其实也不想柳大人进京的,倒不是因为他是大长公主的门人,顾瑾疼爱顾瑶,从未因为私人恩怨而加在公事上。
柳大人是一个变数,他极有可能荣升为吏部侍郎。
顾清给顾瑾最大一笔政治资本就是吏部。
“去西南?对了,你不说,爷还忘了,陛下恩准爷搜捡汝阳侯府,西南也是他能去的?听说西南最近有不少的好职位。”
顾四爷起身向外走,他打算先去一趟锦衣卫,然后再带锦衣卫去汝阳侯府,这次又能收获不少的银子呢。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抄家进行时
顾瑶正陪着蒋氏说话。
自从蒋氏怀孕之后,顾瑶便承担起打理顾家庶务的担子,三夫人钱氏在一旁协助。
钱氏也想培养自己的女儿,让顾玲多点见识。
毕竟顾玲将来也是要执掌一座国公府的当家夫人。
蒋五爷早就同顾三爷透过口风,等顾玲进门就将庶务交给她。
钱氏自认自己捞钱挖公中的墙角还成,在眼界见识上远远不如农女出身的李氏。
她也弄不明白自己一个官商的女儿怎么就被农家出身的李氏比下去的。
她也曾不服气,可是每一次的挑衅都被李氏轻易化解。
别说李氏现在是永乐侯夫人,就是她还是做妾的时候,不争不抢的李姨娘都让钱氏屡次碰壁。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