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婧不爱给人添麻烦,加上她本就怕虫蛇等软体动物,郑安和这么说,她更不会想进山了。
“郑秘书,这你是放心吧,我们不是爱作死的人。”她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如果没事,我们去看看苗床?”
既然来了基地农场,那就把该干的活给做了,省得后面还要再跑一趟。
“行。”郑安和收起电脑,“山洞口的植物,如果你感兴趣,我叫人挖一些土和植物给你送来。”
常玉婧很是惊喜,她没想到郑安和这么贴心,还省得自己开口了。
“那多谢郑秘书了。”她真的很好奇,会是卫呈晋说的吗?
郑安和摇头:“不麻烦,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配合你。”
可惜的是,常玉婧好像很少提要求。
常玉婧哪知他的想法,她心情很好,一蹦一跳地进入电梯。
基地农场的育苗床很大,常玉婧种了一批又一批,反正有一批移植了,她马上就种新的一批。
都是常见的果蔬种子,且都是她种得很顺手的,加上其他种植师配合,这活儿挺轻松的。
看着自己撒下的种子长成绿油油的幼苗,很有成就感。
偶尔她会和其他种植师聊,知道这一批幼苗都是送往国有农场的,为的就是育种。
要给各地提供种子,这活并不轻松。
各方的压力都很大。
不过这份压力从来没到常玉婧的肩上过。
她能保有现在的自由,除了她的能力的特殊性,相信也有杨佰等人的周旋。
所以常玉婧对于这份育苗的工作越来越上心,她越上心,幼苗长得越好,随便一种植物都是至少能稳定三年起步。
常玉婧发现育苗区又有水田,她算了算时间,“该育晚稻秧了啊!”
转眼间,新历上半年都快过完了。
她转了一圈,间掉不少苗,种子不好,种出来的苗也不可能好。
毕竟条件有限,不可能每一种作物的种子都是最好的。
郑安和亲自送常玉婧和卫呈晋回去,表示晶石研究完,如果没有问题的话,会送还给她。
一切看着好像风平浪静,实际上底下暗潮汹涌。
针对山洞的调查小组扩大,大星小月的案子重新调出来,重新审查。
而兄妹两人,也再次被叫去配合谈话。
袁旭州和连韵芳脸很黑,他们很尽量地不去提过去的事,想让孩子忘记阴霾。
现在基地农场搞什么,喊两个孩子去谈话,这合适吗?
而且关于这个案子,不是已经了结了吗?
纵使他们再不愿意,也只能尽量配合,只因听那郑秘书说,这事涉及常玉婧。
倒是大星小月很镇定,并没有因为提及山洞一事儿变得敏·感或是情绪崩溃。
兄妹两人知道这事可能会影响到常玉婧,都很配合。
而他们的记忆也让郑安和等工作人员吃惊,时隔两年,两个小孩才几岁,竟然能记得那么清楚?
郑安和想到常玉婧说的话,对那晶石愈发重视起来。
第266章 蚂蚁 没能见证奇迹
关于晶石的事, 很快就上报上去,同时开始进行调查。
照理说,末世这么多年了, 国家不可能没发现晶石, 除非它的数量非常稀少, 出现晶石需要天时地利。
而出现的晶石, 要么像这一块一样被使用而藏起来,又或者只是被收藏, 又或者还藏在某个角落,五人得知。
以前,根据小说的描述,研究人员们也研究过恶植和恶变的动物, 但体内均没有所谓的晶核存在。
它们就纯粹的恶变,细胞、基因都变了。
所以关于这个晶石的信息,马上就得到了重视, 但全国范围内, 只找到了三块。
分别是一户人家的藏品,小孩的玩具, 以及鸟巢里鸟的收藏。
虽然数量不多, 但也有研究的样品了。
相信很快能知道关于晶石的所有研究数据。
郑安和的速度很快,派人送来了一麻袋洞口的泥土,另一麻袋装的则是洞口的各种植物。
常玉婧倒腾了几个种植箱出来,把这泥土倒进箱子里, 准备做个实验。
柳童跟在旁边打下手,就如同她在孤儿院帮忙一样。
“玉婧你准备种什么?”
“月季和多肉。”常玉婧又把麻袋里的植物给倒出来,挑拣了下。
一部分种到洞口泥土中,分为A组, 然后又弄了些农场的土,剩下的那部分植物种到里头,分为B组。
她要看看这两组植物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至于多肉,变异和没变异都各种了两棵,月季是随便路边剪了两根来扦插。
柳童趁这个机会,跟常玉婧求教了不少种植方面的问题。
很有可能,未来她要从事种植方面的工作来谋生。
对这些,常玉婧从来都不隐瞒,能不能种出变异的植物,那是要看个人的特质,没法学习。
大星小月因为要配合调查,回庆城的时间又推迟了,两人上午、下午都会来过来玩。
他们看到门口种植箱里的植物,都有些好奇,这不是野草灌木吗,常玉婧种来做什么?
当两人得知这是山洞口长出来的植物时,都有些惊讶,在他们的印象中,并没有这些植物。
兄妹两人对这几个种植箱感兴趣,连续来了三天。
大星说他想起来一个事情,他们被丢到山洞那边的时候是昏迷着的。
这几天,又是问话,又是洞口的泥土和植物,他的记忆中终于挖出了一点东西来。
那时他处于昏迷中,似乎听到有人说:记得撒下…
大星敲了敲脑袋,懊恼地说:“我只回忆起前半句。”
“没事,你已经很棒了。”常玉婧摸摸他的头。
她看着种植箱里的植物,移栽进去的植物都蔫蔫的,很可能翘辫子。
而且兄妹两人被送到那个山洞到他们被解救的时间,勉强半年左右。
两人都在为生活努力,自然没精力去关注其他,而以他们的年纪和见识,也没办法分析出周围的环境又什么异样。
而从两个孩子口中得出的内容,是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的,某些程度上可能有偏差。
“姨,有蚂蚁。”小月指着一个种植箱说道。
常玉婧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是A组植物。
那蚂蚁跟普通的蚂蚁差不多大小,颜色偏浅,看着没有什么特别的。
常玉婧凑近看了看,想知道除了蚂蚁,这些挖来的植物中还有什么小昆虫。
她种的时候并没有特意把这些小昆虫给清掉,这也算是一个小生态了。
柳童和兄妹俩也都蹲下来观察。
一只,两只,三只……蚂蚁从植物根部爬了出来。
它们伸着触角在种植箱里转着,似乎在判断新环境。
像是有感应一般,种在农场土里的B组植物根部,也爬出来了蚂蚁。
相比A组的蚂蚁,它们的速度更快,似乎有些焦虑。
倒是种着多肉和月季的种植箱没有看到蚂蚁,但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绿意了。
卫呈晋和白春宁就去捡田螺回来,看他们四个人蹲在种植箱面前。
“发现什么了吗?”
“看蚂蚁。”常玉婧说,看向他们手中的竹篮,“这么多田螺?”
“今年田螺繁殖得多。”卫呈晋说,“温姨会做田螺,我先把它们泡一下。”
白春宁佩服地说:“你们把农场打理得真好,我就看到好几种野果,枸杞开始红了。”
“盯着这蚂蚁看也没意思,我们摘枸杞去吧。”常玉婧说,柳童即将要走了,她想多弄点东西给她带走。
她说完,朝在廊下玩耍的几只狗喊道:“大黑,暴风,你们去拿几个竹篮来,我们去摘枸杞了。”
本来在玩闹着的五只狗马上精神了,往屋后铁皮房里冲,不一会它们就叼来了几个大小不一的竹篮。
一群人就去摘枸杞,这时候红的枸杞还不是很多,枸杞叶又茂盛,翻翻找找下来,每个人竟然也摘了半篮子。
枸杞晒干后,无论是泡水喝还是熬糖,都是很不错的。
不用检测,也知道它的数据会比现有的好看。
变异樱桃和枸杞的果子并不是一次性成熟的,所以每天要分批次去摘,挺费人工的。
好在现在不是农忙,要不还真忙不过来。
常玉婧要给孤儿院、柳童带的东西都打包得差不多了,除了农产品,还有她这几天扦插的已经长出根系的枸杞、月季、多肉。
特别是多肉,这主要是给孤儿院的孩子们种的,首先它小,其次观赏性高,适合孩子们照顾。
而她还单独给柳童的闺女送了一小盆栀子花。
这大包小包的东西,就辛苦柳童和白春宁搬一下了。
常玉婧和卫呈晋亲自送两人去坐火车,此次一别,下次见面,怕是要很久以后了。
两人从火车站出来,并没急着回农场,难得出来一趟,逛逛超市,去看看李茜茜和壮壮,再分别去腊梅、梨花、兰花三只狗。
这一圈下来,再回到农场,天都黑了,因此,常玉婧也就没发现种植箱里的异常。
清晨,常玉婧在燕子热闹的叫声中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去阳台伸几个懒腰,再看看小花盆里的植物。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