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俩愉快的达成共识,春暖的抄书大业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曾经需要抄写两晚的《百家姓》,现在下午抄一个时辰,晚上再写一会,就可以搞定了。
所以不到半个月她就抄写了三套,简直是大爆发。
正好赶上香环她们有局要买东西,要不然她准备一口气写它个十来套的。
因为她想要银子,如果套数多了,商家就会用银子交易了,省得总是铜钱。
而且套数多点,她分摊的跑腿费又不会增加,算起来她占便宜的。
不过也要赶上大家凑局,要不然单独卖书,跑腿费就贵了。
其实更合适的方式是这次她不卖了,等下次香环姐她们攒局,那时候她肯定能抄写更多套。
不过她还欠着晨风跑腿费呢,心里总觉得是个事。
这次香环她们还是用他,虽说跑腿费是一样的,但是晨风买的东西会多一些。
这位有副巧嘴,总能让掌柜的心甘情愿的再添上一点。
丫鬟们都不是有钱人,多一点也是好的,所以他“生意”很是兴隆。
春暖把抄好的书包好,又另外拿出五十四文钱,这是两次的跑腿费,第一次因为找买家,她答应给五十文的,不过当时也讲好是事成之后付账的。
她又拿出一张纸,写上要问的问题,她想问问书店掌柜的,《论语》押金多少,收购价格如何?
对哒,她有点膨胀了,准备要对《论语》下手了。
不过不是马上,只是未雨绸缪的先问问。
也许下个月,或者下下个月,都没准的。
她抄书就是为了挣钱,所以她不会抄写生不畅销的书籍,就准备先嗑主要的科举书了。
她专门和大厨房的记账范先生询问过,熙朝的科举主要考的是儒家文化,书籍包括四书五经,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分别是《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和《春秋》。
这里面她比较熟悉的就是《论语》了,她能一口气说出好多名句呢,“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所以小魔爪就有些蠢蠢欲动了呢。
“收没收?”春暖看到香环赶紧问。
“凭什么不收你的,他要不收你的,我们也不干啊。”香环觉得春暖就是愿意多想。
听说晨风把钱收了,春暖终于把心放到肚子里了。
她还是第一次往出送钱这么开心。
“这次你没少抄啊,又能挣不少了。”香环是有些羡慕的。
她身为二等,每个月的月例是八百文。
再加上做点荷包、手帕,每个月也能多得个五六十文。
春暖现在是三等,月例比她少三百文,可是抄书却能得几百文,加起来挣得比她都多了。
她能不羡慕么。
她现在已经掌握不少挂炉食物了,几位公子还是颇为喜欢的,也不知道明年能不能争一把,熬上大丫鬟。
春暖不知道这一会,香环已经想了好多了,“现在有了下午那功夫,我的速度自然就快了。”然后就能多挣点。
其实这还是有意控制了晚上的抄书时间,主要是灯光太弱,即使是两盏油灯也不是特别明亮,而且油灯的稳定性太差了,总是跳跃,时间长了对眼睛肯定有伤害,熙朝又没眼科,更没眼镜,她还是好好保养她的大眼睛吧。
“你练字王嚒嚒支持,要是我敢把针线拿过去,还不被骂死。”香环哼哼,不过也没说不公平的话。
熙朝人还是认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思想的,所以对于练字看书都是高看一眼,和女红刺绣享受不同待遇完全是应该的。
春暖耸耸肩,这个她真帮不了。
这回晨风那边速度很快,不到两天她就收到了四百零五文。
还有一张纸,上面字数真不少。
“啧啧…这字稀烂啊。”春暖不会品字,但这字也有点太破了吧。
大小不一,歪歪扭扭,还丢胳膊落腿的。
不过神奇的是,完全不妨碍阅读。
这张纸通篇的意思是,书店掌柜同意她抄写《论语》,不过需要押金三两,笔墨纸砚自备,收购价为一两银。
春暖因为无聊数了三百千的字数,所以对于用多少张纸都是心里有数的。
可是对于《论语》却是两眼一抹黑,它多厚,包括多少字。
一两银子收购她是否合适。
不过想来,买家没有卖家精,掌柜的应该会给抄书人留出一些利润才是,只不过这利润绝对不会多就是了。
春暖将铜钱放好,琢磨再攒点换银子。
然后一拍脑袋,她怎么这么笨呢,可以类推啊。
一本《千字文》收购价是五十文,共一千个字,而《论语》收购价却是1000文。
二十倍的差距,那就是说《论语》有二万字。
春暖咽咽口水,毛笔字可不是敲键盘,两万字她差不多要写四十多天。
她把天数多算了一些,因为《论语》她毕竟不熟,所以抄写速度肯定要慢于《千字文》的。
其实算起来,还是继续抄写三百千上算。
但是春暖知道,三百千终有饱和的那天,而且抄写《论语》,她自己也能留一本。
就从它卖价三两银(从押金上推算)上看,她自己抄写比花钱买会省多少钱。
而且这些书如果她真需要钱的时候,是可以变现的,很多书店会收的。
所以从长远来看,还是抄写《论语》能给她带来更多的利润。
春暖还不知道,这次她推算有些失误,其实论语才一万五千多字,远远不到两万,之所以收购价为一两,是因为它的卖价更贵。
利润空间大,书店吃肉,当然也得让抄书人喝口汤。
第87章 蕨根粉
第八十七章
就如春暖之前打算的那样,她是准备抄写《论语》的,但不是马上。
还是先靠着三百千挣一波儿。
她给自己定了个最低标准,那就是《论语》的三两押金,她想靠着抄书挣得。
也就是抄书挣的钱单独是一份,和月例封赏不参合。
她就想看看抄书到底能挣多少。
现在她靠着抄书已经挣了四百多文了,但要到三千文(三两),还有很大距离。
按照现在的抄书速度,大概还要三个月吧。
加油吧!小春暖~
不过抄书归抄书,就如春暖答应桂花婶的那样,她的大部分经历还是放在厨艺上的。
只不过她现在的工作就是做燕窝。
加上熬煮些高汤。
还是很轻松的。
“过来,我教你调制酱料。”桂花婶看到春暖手头没活了,就把她叫到一边,“这到夏天了,天头越来越热,主子们开始苦夏了,对肉食不大有胃口,凉菜最是受欢迎了。这凉菜好不好吃,最主要的是就是酱料。”
“酸开胃,夏日做凉菜酱料,这香醋要多放一点。其他的按照正常来就好,接下来的你要记牢,主子们是不吃味道太冲的食物的,有碍仪态,所以这蒜要处理一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泡蒜泥水,然后用这个来调味。”桂花婶端出一个大碗,大碗里头全部是蒜泥和水。
低头闻闻,“我已经泡了两个多时辰了,这蒜泥水可以用了。”
春暖对于蒜泥水并不陌生,做美食直播怎么能不做陕西大凉皮儿呢,做陕西大凉皮儿又怎么能缺蒜泥水呢,所以蒜泥水她熟着呢。
“我做一遍,你看着,有不懂就问,下次你来。”桂花婶教学一向这么粗糙。
还好她教的是春暖这个有厨艺基础的伪儿童,“好的,干娘。”
现场教学一遍后,桂花婶就让春暖尝尝味道,“把味道记住,下次各种调料放多少,你就心里有数了。”
春暖拿着精致的小瓷勺舀了点,伸出舌头舔舔,稍微有点咸,但是很鲜美,酸味略重,让人很开胃。
她突然想起夏日最常见的冷饮——酸梅汤来。
自从陆师傅弄了柠檬片儿之后,桂花婶就对它念念不忘的,但是上次出门她们也没找到类似的。
如果能用酸梅汤来替代柠檬片呢,毕竟都是一种果味的调料。
她是知道乌梅也可以当做调料的,最常见的就是做麻辣小龙虾,据说放了乌梅是为了更好的回甘。
不知道用酸梅汤做凉菜调料成不成,这是她突然来的灵感,就是上辈子也没实验过。
春暖又想起一道上辈子很流行的凉菜——蕨根粉。
如果加些酸梅汤,口味会丰富很多吧。
不过熙朝还不一定有蕨根粉呢,毕竟那是个新兴食材。
因为健康、绿色,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很受人们追捧。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