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用力点头,“想!”
贺卿笑道,“那就不能在这里看了。”这一带是禁苑,有人巡守,普通人根本进不来,皇庄的佃户也几乎不会离开这里,因为他们需要的油盐等供给都会有人送进来。在这里出现一辆陌生的马车,哪怕车上没有任何标记,众人也知道是贵人来了。
贺卿带着小皇帝回到车上,准备调转方向,去普通的村庄寻访。结果才往前走了没多久,车就停了下来。
不一会儿,顾铮的声音在车壁外响了起来,“殿下,是我。”
“顾先生怎么来了?”贺卿惊得掀开了车帘,往外看去。果然,顾铮骑在马上,正微微躬身,朝这里看来。
“磷矿的事虽说是交给了户部,但现在是紧要关头,臣便过来看看。”顾铮看了一眼周围的麦田,微笑道,“现在看来,情况比想象的要更好。”
他顿了顿,又驱马靠近了一些,压低声音问,“殿下带了陛下出宫?这是打算去哪里?”
“打算带陛下去看看普通农家是什么样子。”贺卿并不觉得自己带皇帝出宫有什么问题,坦然道,“这里是皇庄,只怕想看也看不到,所以换个地方。”
顾铮眉头轻轻拧了起来,显然对此事十分不赞同。贺卿本以为他要开口斥责,但沉默片刻后,他却只是微微颔首,道,“臣知道一个地方,还请陛下和殿下随臣一起前去。”
既然他要安排,贺卿自然不会反对,点头道,“好。”
她想了想,又转头问小皇帝,“陛下想骑马吗?”刚刚上车的时候,小皇帝看着侍卫们的高头大马,眼中的羡慕之意几乎凝为实质。可惜他还不到学骑马的年纪,又没有男性长辈能带着她,贺卿也不会把他交给侍卫们,也只能羡慕了。
如今顾铮在这里,贺卿倒不反对他跟皇帝培养一下感情。
小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将自己信赖的长辈作为参照物。贺卿自己可以在很多方面给小皇帝做表率,但毕竟男女有别,她还是希望小皇帝能从优秀的男性身上学到一些自己所没有的东西。
之前在西北,她就让小皇帝接触过张抗。而顾铮,无论胸怀、眼界还是能力,都是值得学习的对象。
果然她一问,小皇帝立刻睁大眼睛,期待地点点头,又有些迟疑地看着她,“怎么骑?”
他倒是想过贺卿骑马带着自己奔驰,但贺卿直接备了车,显然没有这个意思。
贺卿就掀起帘子,朝顾铮笑道,“顾先生,陛下想骑马,恐怕要劳烦先生照看一会儿了。”
距离那么近,她跟小皇帝说的话,顾铮不可能听不见。他看了她一眼,贺卿从他眼中看出了不赞同,却丝毫无惧地看回去。
顾铮只得微微躬了躬身道,“请陛下下车。”
小皇帝抿着唇,看样子是想欢呼一声,又强自忍住了。只是脸上的期盼之情毫无遮掩地表露了出来。
贺卿扶着他在车辕上站稳,顾铮便打马上前,长臂一伸就将他给捞了过去。突然悬空,他还是没忍住惊呼了一声,但下一瞬已经稳稳坐在了顾铮身前。
第105章 越来越好
在今日之前,小皇帝只在早朝上远远看过几次顾铮,但却连他长什么样子都没有记住。
头一回近距离见面就是这样的亲密接触,除了张太后和贺卿之外没有与旁人如此亲近过的小皇帝分外不适。顾铮的怀抱并不像他日常接触到的女子那样香香软软,而是挺拔笔直,透着一股淡淡的松香,让他不敢放松地靠上去,只能僵硬地跟着挺直了脊背。
“陛下坐好了。”低沉醇厚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而后一只手固定住了他的腰,缰绳一动,马儿便开始向前疾驰。
小皇帝一开始有些惊慌,但很快就发现自己很安全,无论怎么颠簸都不会掉下去,便渐渐体会到纵马疾驰的快乐了。他睁大眼睛看着两旁飞速掠过的景色,感受着吹拂在脸上的风,很快就兴奋起来,身体也慢慢放松,不知不觉就靠在了顾铮身上。
察觉到这一点,顾铮便开始指点他,怕身体稳不住可以抓着马颈上的鬃毛,脚要踩在马镫上,怎么指挥马儿前进甚至奔驰,又怎么让它停下来……最后,他笑着道,“等陛下年纪再大些,自然有师傅教你。如今就暂且体验一下吧。”
说着还将缰绳交给小皇帝掌握,喜得他满面绯红之色,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直到到了目的地,从马上下来很久之后,小皇帝脸上的兴奋都没有消退。
马车停在距离村口还有一段距离的路上,怕过去惊扰了村民。小皇帝牵着贺卿的手,却时不时转头去看顾铮。谨守君臣之礼,并不敢逾越,只能落后两人一步的顾铮见状,上前一步,低声问,“陛下可有吩咐?”
小皇帝红着脸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手,轻轻晃了晃,又高兴起来。
于是现在就变成了两个大人一左一右牵着孩子往前走,看起来倒像是一家三口。
很显然,村子里的百姓们也是这么觉得的。
三人往前走了一会儿,就看到了在地里忙碌的村民。见有陌生人前来,他们面露警惕,搁下手里的活儿,迎了上来。
顾铮当即表明身份,自称是偶然来此出游,结果马车坏了,无法回程,仆人已经徒步回京通知家人再派车前来,但家眷不好留在路上,所以想借他们的村庄暂歇一时。
村民们看看他,又看看贺卿和小皇帝,三人虽然换了便服,但相较于村民们身上葛布麻布裁制,还有破烂和补丁的衣裳不知好了多少,因此他们很快相信了这个说法,在顾铮表明会给予报酬之后,更是热情道,“那就请夫人和小公子到村里坐吧。”
明明贺卿穿的是道袍,但村民们虽未明说,却显然是将他们看作了一家三口。
顾铮下意识回头看了贺卿一眼,见她面色平静,并没有反驳的意思,便笑着道了谢。
村子里最好的屋子是村长家的,因此他们就被请到了这里。黄土舂捣成墙壁建成的屋子,周围围着一圈木头的篱笆。到处都是灰扑扑的样子,院子里堆放着木柴,还有几只鸡肆无忌惮地奔跑着,一地鸡屎无人收拾,与光鲜亮丽的三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有角落里一丛开得正好的紫茉莉,鲜艳怒放,为这普通的小院提供了一分妆点。
小皇帝因为异味而微微蹙眉,但眼前未曾见过的景象显然十分新鲜,又让他忍不住睁大眼睛。
村长显然也意识到这环境并不适合贵人们,急忙叫人进来收拾。跟过来看热闹的村民们也热情地上前帮忙,一边做事一边悄悄打量三人。
有人从屋里拿了条凳,顾铮接过来,取了帕子铺在上面,才请贺卿过去坐下,在她耳边低声道,“村中便是如此,殿下千万担待。”
然后自己在他旁边坐了。条凳不长,两人坐下后就没了小皇帝的位置,贺卿正要抱他,已经被顾铮先一步伸手拉了过去,抱着人坐到了自己膝上。
小皇帝轻轻挣扎了一下,很快安静下来,靠在顾铮身上不动了。
其实他对院子里的那几只鸡非常好奇,很想凑过去看看,但又不太舍得离开这个怀抱。
不一时村长就端了两碗水出来。村里自家烧的土陶碗不但又灰又土,还坑坑洼洼并不规整,村长端着水站在顾铮和贺卿面前,又觉得不妥当,手抖了抖,就要收回去。
顾铮见状,含笑说了一句,“多谢。”就伸手将碗接了过来,又递了一碗给贺卿。
贺卿虽然保持着冷静的态度,但其实这里的穷困还是给她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贺卿心里都相信,曾经的自己是世上最惨的人。后来虽然振奋起来,要为开创更好的时代而奋进,但也更多是从大势上来考虑。具体到每一位百姓如今过的是什么日子,她心里有个大概的印象,却并不十分了然。
直到此时亲眼看见,她才发现,自己的想象实在是将实情美化了太多。
她拿到的剧本已经算是好的了,至少一生衣食无忧,痛苦也多是来源于精神上的苦闷。更多的人却只能在病痛与饥饿之中挣扎着死去,也许一生都没有尝试过吃饱穿暖是什么滋味。
她端着陶碗,虽然并不渴,虽然心理上其实还有些障碍,但还是低下头,慢慢抿了一口。
抬起头来,便见村长舒了一口气的样子,黑瘦的脸上露出笑意,抬手摸了一把已经花白的头发,在另一边的条凳上坐了下来。
小皇帝没有她这么复杂的心情,他没见过陶碗,颇有兴趣地盯着看,顾铮将碗凑到他嘴边,他就乖乖喝了一口。贺卿动了动唇,本来要劝阻,这里的卫生条件有限,又是生水,小孩子肠胃弱受不住,只怕会生病,但最后还是忍住了没说。
她想让小皇帝看到的并不是新鲜和有趣,更不希望陌生的阻隔替他美化这一趟所见到的一切。
也许,让他受一点苦没有坏处。
好在顾铮只让他抿了这一口,就将碗搁在了一边,抬头问道,“老丈,我这一路走来,见地里的麦子都长得很好,今年应该能有个好收成?”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