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女配[快穿] 完结+番外 (九州大人)
他们估摸着卫斯年是不肯借的,所以就把主意打到了钱宝丽头上,想求一求让她心软。
钱宝丽趁机和钱父商量了一下,两方问题结合一番给知青们定了个规矩。
钱父这边会拿出一套课本和练习册在村上的空屋子里设小课堂,让知青同村中有意参加高考的年轻人结成学习小组,白天该上工的照常上工,晚上去小课堂一起学习、互相讨论。
这是农忙时候的规定。
等到农闲了,小课堂依然存在,随便他们怎么白天黑夜地苦读,钱父这边都不再管,只要他们自己承受得住就行。
如此一来,互不耽误,大家都满意。
知青们为了课本和资料同意了,而本村年轻人那里也有了辅导和可以请教的人,村民们再无怨言。
钱宝丽和卫斯年没去小课堂,因为他们两个就能顺利自学,无所谓去不去小课堂,不去还能稍微闲一点,去了可能就要应付许多上来问问题的人,平添麻烦。
初雪降临之时,高考恢复的事情彻底落实,连考试时间都确定了,有意向参加的人纷纷开始报名。
由于没有农活干扰,村里报名的人更加努力了,大都夜以继日地苦学着各种备考的知识点,只希望到时候能考上大学,改变命运。
一九七七年的寒冬腊月,备受期待的高考时间终于来到。
当天,钱家村派出两辆骡车,送村里参考的人到镇上的考点参加考试。
钱宝丽和卫斯年都在其中,两人穿的特别厚实保暖,坐在骡车上迎着呼啸的北风,感受到的却是周围一群人紧张忐忑又无比火热的心情。
同行的还有钱明珠与韩岳,他们两个都报名了。
即便一个早就忘光了前世上学时学的东西,另一个正瘸着一条腿,但赶上了机会,谁都想去试一试。
不然怎么知道自己是什么垃圾。
紧张的几天稍纵即逝,最后一场结束从考场出来时,很多人都有种终于尘埃落定的恍惚感。
回去的骡车上,考完试的众人已经按捺不住对起了答案,钱宝丽和卫斯年安静听着没有出声,就在一边看他们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搞的气氛比吹面而来的冷风还热烈。
村头早就有人等着了,大都是考生们的家长亲戚。
钱父钱母站在最前头,遥遥望见骡子出现,顿时高喊一声人回来了,引得大家伙立马骚动起来,竞相奔过来迎接。
“咋样,冻着没?”钱母将闺女拉下来试探着问道,瞧上去比正主自己还紧张。
钱宝丽知道她想问的是什么,连同旁边故作矜持的钱父也是如此,都想知道他们这次考得怎么样,但又怕万一考砸让她伤心难过,所以才犹豫着先试探地问了声。
“考的还行,差不多都是他教过的。”钱宝丽迎着二老期待的眼神回道,顺便表扬一下随后下车的卫斯年。
钱父钱母立马看向女婿,见到他点了头确认,立时松上一口气放下心。
考的不错就行,这样两人就能一块去上大学了,就担心出现一个考上了、另一个没考上的情况,真那样的话到时可咋整,约定不就成了空谈?女婿估计都要没了。
高考完就是忐忑的等待时期了,恰逢猫冬时候,大家伙基本都躲在家里不出门了,紧张焦虑地等待着阅卷结束,等待他们的命运安排。
在此期间,钱父钱母两口子倒是格外从容。
由于得到了闺女和女婿的亲口保证,他们每天好吃好喝地给家里小夫妻做着,说是要把因为考试而劳神劳力亏损掉的营养补回来,等到成绩出来的时候,钱宝丽已经被亲妈投喂的白白嫩嫩油光水滑,气色上佳地去镇上看成绩。
卫斯年陪她一起,同行的还有村里的其他考生。
一群人忐忑不安又十分期待,到时他们不光是看考试出的分数,还要就此填上报考志愿,完后等着通知书,最后收到的话就是被成功录取,没收到那就代表落榜了。
拿到成绩后,结果不出钱宝丽两人所料。
他们两个考出的分数是全村考生中最好的,甚至在县里、省里都是在前茅之列,报考京都大学的话是妥妥能够录取上的。
只要稍微注意一下不要太热门的专业,以免出现意外情况被挤掉。
其他人有考的好的,也有考的差的,其中韩岳貌似考的不算差,兴奋的他当场大笑三声,得意地嘲笑考得一团糟的钱明珠。
说实话,钱明珠自己也没想到,她昔日一个研究生毕业的女硕士,来到这个破烂年代竟然没考过土著人民,但她是不肯承认自己很水的,自认为因为隔的时间太久,所以才忘了一些学过的东西而已。
考那么点分数,是有些丢人,但如果她花心思好好复习一下的话,结果肯定能惊艳众人。
因此韩岳的嘲讽根本没被她放在心上,只当没听见,回家饿他两顿就老实了。
钱宝丽不关心他们的小机锋,填完志愿后就和卫斯年高高兴兴地把家还,同时将成绩的结果和报考的学校一一告知父母,让钱父钱母激动的不行,当即就给拾掇出一桌好酒好菜,一家人好好庆祝了一番。
当晚,随着领取成绩的考生们回村,队长家闺女和女婿考的很好的消息快速传遍全村,不过一晚上的功夫,基本所有人都知道了。
大家伙十分羡慕,第二天就过来向钱父钱母道喜,顺带将钱宝丽和卫斯年两人夸了又夸,赞叹不已。
因为还没拿到通知书的关系,即使钱父真为此特别高兴,但也低调地朝大家表示一切还没确定下来,等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再道贺不迟,到时候他们家肯定在村里摆下酒席请大家伙一起乐呵乐呵。
现在嘛,还是老老实实地过年吧。
一九七八年的春节,卫斯年同样没有回去,只往家打了电报告知了一下考试的成绩,然后道是要在钱家村这边等录取结果,顺便多陪一下岳父岳母。
因为一旦录取的话,他们之后去京都上大学,回来陪二老的时间就很少了。
而卫家在京都,以后多的是相处的机会,不必急于这一时。
卫母收到消息后虽然为儿子的考试结果高兴,但是也因为他连续两年不回家过年而难免有些不满,最终还是在卫父的劝导下,只能放任卫斯年自己安排,并按照礼数给钱家寄了年礼过来。
就在卫母的遥遥期盼中,开春后钱家村大队开始下地锄草施肥那会儿,陆续有蓝制服的邮差骑着二八杠自行车前来送信,每一封都是全村人的惊喜。
而后,钱宝丽和卫斯年最终也等到了他们的那一份,来自京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由于开学日期临近,春耕还没结束,两人就要启程北上。
最后收拾一番,他们被钱父钱母送上开往京都的火车。
第194章 嫁给知青男主后26
叮铃铃的下课铃响过后,讲台上的老师走了,教室里的学生也陆续讨论着听课内容离开。
钱宝丽正在整理自己的课本笔记,突然听到门口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
“大嫂,今天的课结束啦,咱们回家吃饭去吧。”卫小妹在门口探出头笑嘻嘻道。
“马上就好,等我收拾一下。”钱宝丽笑着应了声,快速放好东西后背起挎包出去。
姑嫂两个接上头相视一笑,一边聊着些近来校园里发生的八卦新闻,一边朝京都大学的校门口走。
三年的时间转眼即逝。
当年钱宝丽和卫斯年两人坐火车来到京都大学报到,一转眼已是三年过去。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夫妻两个渐渐适应大学的生活,进而如鱼得水、学业进步,如今他们已经是大三的学生。
而卫小妹也紧跟她大哥大嫂的脚步,在今年顺利考进同一所大学,成为两人的小学妹。
因为卫家就在同城的一片区域里,三人都被卫母要求着没有住校,往常下午没课后一般结伴回去,只不过最近卫斯年被学校教授拉进了实验室分身乏术,暂时只有钱宝丽和卫小妹一块走了。
两人背着帆布挎包走出校门,一身学生装扮地去坐电车。
半道上,卫小妹提起她之前喜欢的一个姐姐回来了,高兴地和大嫂分享喜悦。
“我还记得刚上初中那会儿,大哥嫌弃我总是哭鼻子麻烦,不愿意带我去上学,妈就拜托她每次领我去学校。”
“之前因为一些事,他们家搬到了外地,昨晚吃完饭去散步我又见到她啦。”
“听她说瞅着合适的机会就来咱们家拜访呢,到时可得好好聊一下。”
卫小妹欢呼雀跃念叨了一路,直到电车到站下了车才消停了点,转而嘀咕起晚饭厨子会什么好吃的。
自从卫父平反官复原职后,上头安排了生活助手过来,卫家就有了专门烧饭做家务的工作人员,让家里的女性都解放了出来,可以有时间做点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
讨论着一些当季的可口吃食,两人从街坊中路过,偶尔能听到邻居有人说哪家哪家又回来了。
随着政策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家陆续平反回京,至今已经进行的差不多,快要到收尾的阶段,但遗留在外的仍旧千方百计地想调回京都,所以最近这些话题经常出现在大家的口中,时不时就能听到几句。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