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儿,鼻子突然间就发酸了。
“姑娘,好了吗?”看着马如月舀到大碗里的虾兰掌柜问道。
“可以了。”马如月点了点头:“端上去吧,我再做一份,肯定不够她们吃的。”
这一次上桌的是四大碗,马如月想要是有条盘就好了。
对了,条盘也可以用铁做。
马如月决定将这个餐具的模样画下来,然后让兰掌柜找铁匠打制几个。
要做就做最好的。
马如月想起了条盘下面还可以放置木炭火,当烧烤一样一直燃着,香味更浓了。
而且,那香辣的菜汤还可以放点素菜进去煮着。
嗯,真是一个好方法!
“白大哥,这玩意儿怎么吃啊,有点硬。”一个壮汉看了一眼旁边桌的马如建面前堆积的虾壳:“要剥,有点麻烦了。”
“男子汉大丈夫,哪能那么啰嗦,多嚼两下就吞下去了。”白大哥斜眼看了一下马如建:“我们又不是娘们儿,哪用得着剥壳。”
马如建听到这话差点被一个虾噎死了!
他姐好心好意不动声色的想要教他,结果,却被嫌弃成了这样了!
不管了,反正姐炒的虾好吃,又不要钱的,多吃一点。
不过确实剥壳也有点慢了。
他试着嚼一个,呸,浪费好东西了,别说咽下,就是牙齿都嚼不动的。
他甚至怀疑自己内心里就是一个娘们了。
马如月在厨房里看着这一桌全是牛嚼牡丹一般吓了一大跳。
好吧,牙口好,任性!
“掌柜的,你家这是什么菜,这么香。”一碗香又进来了两个客:“快给我上一份,再打半斤酒来。”
“二位客倌,小店新菜,一两银子一份,吃新菜免费送酒。”酒实在是不值什么钱,而且,据兰掌柜观察,这龙虾又香又辣,吃了这个想那个,还顾不上喝酒了。
“行,来一份。”一两银子确实有点贵,不过进来了岂有不吃的道理。
兰掌柜立即跑进厨房里装了一份出去。
“掌柜,将余下的都端上来。”姓白的男子道:“这两锭银子不用找,全都买了。”
好家伙,够上道。
马如月连忙将余下的虾都给炒了。
一个时辰后,两桌人客人都走了。
“姐,我都吃撑了。”马如建一边笑着一边道:“可惜了,这么香的东西娘他们都吃不上。”
“回头炒一锅带回去就好了。”马如月想起了条盘,找了兰掌柜,如此这般一说。
“到时候,你可以送素菜,比如黄瓜、白菜、菜心什么的都可以放进去煮,味道肯定都好。”马如月光是想着就流口水了,久违的火锅烧烤啊。
“姑娘,东街头有个刘铁匠,我们一起去找他打制。”兰掌柜实在是怕自己描述不清楚。
刘铁匠听了马如月的话点了点头,让下午的时候去拿。
又得留一宿了。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上西。”兰掌柜道:“姑娘这份恩情兰某永远会记得的。”
恩不恩的不说,只要钱给够了就行了。
马如月对兰掌柜给多少钱心里大约有个底。
傍晚的时候,马如月去了铁匠铺,看到成品满意极了。
能工巧匠民间高手。
“正是我想要的模样。”马如月对兰掌柜道:“今晚咱们就试试这种吃法。”
烧火有的是木炭,龙虾一份上桌,这个时候只有大白菜,等龙虾吃完后,马如月将白菜放了进去,木炭的火很旺,一会儿就“咕咕”的烧开了,用筷子搅拌了一下,就说可以吃了。
“嗯,这味道还真不错!”
“比单独炒的好!”
“关键是,这样吃着也有新鲜感。”
一致好评,明天就可以开卖了!
“姐,这种锅我们也可以带一个回去吧?”马如建边吃边想:“我们家到时候也可以这样煮菜煮汤。”
“可以的,我让刘铁匠帮我做一个。”刘铁匠收费不高,一个才六十文钱,简直是捡着大便宜了。
马如月带着锅,锅里装着她为家里人准备的一份龙虾就准备起程回家了。
“姑娘,这是一锭银子,这钱是你帮我写方子教我炒制的学费。”兰掌柜先送上来一锭银子,然后又推上来七十文钱:“其中的十文钱,是你那天找狗蛋买虾的,六十文钱是条盘的钱,这一次,你帮了我们大忙,无以为报,以后姑娘和小哥来县城的时候一定到一碗香落脚。”
嗯,正是自己想象中的模样。
“兰掌柜客气了。”马如月收下了十两银子,至于那七十文钱就没准备要,结果,兰掌柜执意要给,不得已,只好收下了:“回头我想着什么好吃的菜又告诉你。”
“如此就多谢姑娘了。”兰掌柜听了心花怒放,他觉得一碗香以后的生意一定会很旺。
有钱了,自然不会拿人吃亏,马如月带着弟弟坐上了马车。
“姐,咱们这一次来县城真划算。”马如建一路上很兴奋,又有吃又有住还有钱赚:“姐,你好厉害。”
“呵呵,只要你们听我的,咱们家就不会饿饭。”马如月道:“对了,让你带的小龙虾都带着了吗?”
临走的时候,选了一些小龙虾带走,是为了在马家村养上。
这玩意儿繁殖得很快,养龙虾也是有点冒险的,因为它爱钻洞,一个不好,田里的水就得漏光。马如月也不知道她这样的决定是不是对的。
第一百一十七章 竹筒养虾
马如月姐弟俩回家了,谭氏拉着她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个遍。
“娘,没有缺胳膊少腿,放心吧,这么大的人了,走不掉。”被娘宠爱的感觉还真是好。
“还说,县城里又没个亲戚,一走就是两三天,今天再不回来,我都要让如海去找你们了。”谭氏道:“万一被人拐了卖了怎么办?”
“娘,放心吧,卖了的话我一定让他将钱给您带回来。”马如月一边指挥着马如建取木炭一边道:“娘,看看,新菜品新的吃法,这可是我从县城端回来的。”
“这孩子……”谭氏哭笑不得,你担心她怕丢了,她给你说吃的。
“娘,快来。”坐马车就是快,一早出发回来还不到倘午:“娘,咱们家还有些什么青菜?”
自家的菜多,青菜萝卜还有大南瓜还有芋子。
马如建连忙指挥着江智荣四兄弟帮忙,每一样搞了两大碗端上桌。
木炭已经燃起来了,铁条盘里的龙虾烧得滋滋响,香气弥漫了几间屋。
“好香啊,今天吃什么?”马如海干活回来咽了一下口水:“姐,你买的?”
“不是,别人送的。”马如建将姐姐在县城的光辉事迹大肆宣扬了一番。
当然,什么李家江家布行的事就没讲了。
“姐,你真厉害。”马如海道:“早些时候我们这边的田里也有龙虾的,还有蜯壳、螺丝,天一干,啥都没了。”
“哥,我们可以养。”马如建将布袋里的两三斤小龙虾倒了出来:“看看,这些都是。”
“养田里会打洞。”马如海突然有了主意:“放在山沟里养。”
恩,不错的主意。
这二十亩的山沟,还有很多坑坑洼洼的水塘,自从特大暴雨后水流就不断了。
将龙虾放进去养在山沟底部定上栅栏,大的也不会跑了去了。
吃过午饭,马如建就带着龙虾去放养了,马如海划了竹篾编栅栏。
马如月拿着一节竹筒凝思了一会儿。
有了,她让江智荣兄弟再去砍竹子,两节两节的砍断,然后并排着放在山沟两边。
“这样放在水里,龙虾就会躲进去,到时候只需要在竹筒里抓就好了。”马如月天真的说。
这还是一次出警,一个养殖专业户报警他养的鱼和虾被偷,马如月和队友下去实地勘察,发现他养虾的田坎是用空心砖砌成的,一到夏天,这些虾全躲进了空心砖里乘凉。
那一天这家人家里老人过寿辰,家里有几十桌客人,全去庆祝了,酒喝得有点高,回到守棚子里的时候就睡沉了。
一觉醒来,发现天已大亮,田坎上全是脚印,还有一些残留的小虾,大惊失色报了案。
马如月她们经过三天的走访排除,最后目标锁定了邻村的一个小青年,二十多块一斤的龙虾,那家伙合着两个狐朋狗友一晚上了给搞了一千多斤,被抓的时候还在说那虾太好抓了。
养殖户只想着方便没想到有一天会方便小偷。
马如月这也算是见得多用得恰当了,没有空心砖,就用竹筒代替。
好些竹子还是楠竹,那竹筒一点儿也不比空心砖空间小,可以想象到了夏天会是怎么样的盛况。
马家的园子里种植、养鸡、再养虾,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况。
一趟县城之行,马如月得了一锭银子,临走之前她换了碎银。
“你给我干嘛?”谭氏看着女儿递上来的钱道:“之前修房子你已经帮衬了不少了,再这样下去江家都会有意见。”
“娘,我挣的钱我做主。”马如月也没有给多少:“这点碎银给您傍身应急的。”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