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也不能抹去你做下的糊涂事,回去给朕闭门思过。”
那两个嬷嬷最后怎么样了康熙并不关心,所以并不知道到底怎么处置了。
太子这样说也对的上,这上面交代的清清楚楚的。
这事要见过这两个招供的人才能下定论,这逼供的可能会未必没有!
康熙私心里还是抱着点希望不是胤褆的手笔,但是他的心里现在已经信了八分,否则不会就此放过太子回去。
有了这些证据在这里,康熙便没有揪着太子荒唐的事情不放了。
此事须得秘密.处理了,那戏.子必须死了,其他知道此事的人也不能活着了,这些当然就交给暗卫了。
太子这里的处置,康熙也只是让他闭门思过,等他手上的供词有了结果再说了。
“太子爷,老奴扶您……”
李德全走到太子面前伸出手恭敬地说道。
今日的消息太大,康熙揉了揉额头,索额图和明珠两人年龄大了,是该退下来了,这几条皇孙的命都落到这两人的算计里了。
康熙把太子和胤褆的所为全部算到了这两人的头上,自然是对这两人不愿留下来了。
到底这两人在他年幼的时候辅佐擒鳌拜,收复台湾等等立下过不少功劳,让这两人养老吧!
于是,康熙在朝堂上暗示两人这么多年辛苦了,如今朝堂上太子等人能力不错,帮他处理朝政,两位元老是时候该好好歇歇享享清福了,大致意思就只这样。
索额图和明珠当然是不愿意在这个时候退下来的,但是康熙手上有明珠对太子妃动手的口供,也有索额图对大福晋这件事的证据。
明珠再是不甘心,也不得不为了胤褆递了辞官的折子,索额图也不得不为了太子放下心里对权势的执着。
这朝堂上一下子走了两位元老,康熙到底考虑到两派的平衡分别提拔了索额图和明珠门下的门人。
只是,这提拔这些人是有代价的,这两个人退下来康熙也是不放心的,让人传了隐晦的话。
意思就是你们两个还活着的话,那么你们门下的人,以及你们家的人就别想升得快了,这官位得压着了。
不得以这两人只有死了,胤禛感慨索额图虽然早死了一些年,却得了体面没有被活活饿死这结局好了不少了。
当初明珠的手笔被抹的一干二净根本就查不到这件事到底是谁做的,现在太子交出了证据,康熙恨不能当场处置了明珠,多方考虑压了下来外人并不知道。
但是,这不代表胤禛不知道。
薛申月确实是好本事,胤禛没怀疑她之前是根本想不到她便是这背后的那个人。
这还是他手下暗卫顺着薛申月进宫前接触过的人抽丝剥茧查到的。
太子妃第一次小产李氏动了手,薛申月安排的人推波助澜了。
太子妃生产那一次的人是薛申月让人秘密安排的,利用关宝宝的药渣,每日要倒掉的药渣都会送出去,外面的人通过别人不知道的密语传递消息。
明珠有心害太子妃的孩子,薛申月就利用了便利与他合作,才有了太子妃生产时候的变故。
那些嬷嬷的背景都是早就安排好的是不会被查出来的,这些都是白莲教的死士,不成功便成仁。
这计划一开始就是对着太子而去的,目的是让太子和直郡王的矛盾加剧,当然,她很明显是做到了。
胤禛知道薛申月把证据交给了太子,牺牲了那两个嬷嬷的家人,胤禛有心想阻止最后冷眼旁观了。
皇阿玛不会让这件事传出去,一定会压下来,他心里对权位比上一世还要执着,他想改变大清的结局。
但是,距离康熙六十一年还有二十多年,那时候自己就四十多岁了,他想做的事太多,害怕时间不够。
第217章 皇家的牺牲品
皇阿玛在位很多事情很难实行, 太子和大哥两人提前僵化, 皇阿玛提前失望,他才能真正的表现出他的能力。
这样才能让皇阿玛看到他比太子更适合, 更有能力带领大清走向辉煌,不让后辈毁了大清的根基, 一切都要以改革为基础。
改革会触碰到很多人的利益,不管是什么样的改革必然是会受到阻力的。
何况他只是皇子没有国储的发言权, 影响力很难改变大家的思想。
大清被逼得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是因为大清经济发展落后。
为鸦片的原因闭关锁国,看不到国外经济发展,以至于落后了一大截。
因为西方各国对大清的觊觎,才会有后来的一切。
虽然现在大清还是世界第一大国, 但是, 隐患太多。
这其中经济, 武器, 官员的**最能看的出来,
这些都是胤禛需要解决的, 先从官员**开始,现在慢慢的有了改变,起码皇阿玛提前看到了国库空虚。
在不影响朝政稳定下提前处理贪污官吏了, 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虽然那些人还在努力的挣扎。
太子的事情被康熙压了下来,只有少数的人听到了一点风声。
除了胤褆知道以外,胤禛当然也是知道太子的事, 还有一直留意着太子和胤褆的胤禩。
这两个人的人手倒是没有让别人发觉,康熙也只以为胤褆知道而已。
康熙秘密.处置了知情人,除了他们几个也就明珠和索额图知道了。
他们也是必须死的人,而且不能拖过南巡,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得快刀斩乱麻。
胤褆和太子眼看着这一下子两个人退下来无能为力,没过两天明珠闲下来遛鸟的时候一脚踏空摔了一脚中风了。
这人一把年纪中风了那就离死不远了,所以,明珠也没撑过一个月就走了。
明珠走之前,索额图去瞧明珠这个一直以来的对手,也是曾经一起合作过的共事的人。
到了这个时候,感叹这一生两人为了权势明里暗里的斗争,临了却怎么怎么都不是滋味。
如果他们两个不是立场不同,将会是很好的忘年之交的,毕竟共事这么多年彼此都了解对方。
明珠死了,索额图自然也得走了,不过走之前见了太子一面。
规劝太子今后万事小心,行.事谨慎,不要钻牛角尖,皇上已经对他有了介怀,今后即便算计也不要留下把柄。
除了提醒他小心胤褆之外,还提醒他小心胤禩还有胤禛。
胤禛这个人在太子身后索额图始终都没有看透,往往看不透的人才是最应该防范的,可别养出了一匹吃人的狼。
太子知道索额图是要走了,面上是答应了他的话,随即就进宫为索额图求情。
索额图这么大年纪退下来就算是最大的惩罚了,没必要要了他的命。
索额图的政治头脑康熙是不会允许他活下来的,自然没有理会太子。
康熙现在对太子的气还没消,让他在闭门思过的时候去见索额图一面已经是网开一面了。
没了这两个在太子和胤褆的背后,这两个人念在血脉的份上就会慢慢化解隔阂,当然这是康熙自认为的想法。
太子对康熙的无情有了认知,索额图对于太子一个没有额娘的人有多重要,康熙不是不知道,却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痛失亲人。
太子第一次对康熙有了除了敬重孺慕之情之外,有了介怀隔阂。
索额图死后不顾康熙让他思过的旨意亲自为索额图戴孝,这一举动康熙是忍不住大发雷霆。
戴孝那是索额图儿子们该做的事,太子是国储,姓爱新觉罗,披麻戴孝是因为没有同意饶过索额图而诅咒他是不是?
你给索额图去上香是应该的,作为晚辈该做的,戴孝这个就过了。
康熙自然是震怒的,当下让人传了太子进宫让他禁足,没有他的命令不许私自外出,这才算是真正的禁足。
毓庆宫外面全是康熙安排的人,索额图下台了自然宫里面的侍卫重新收编换了不少,宫里面再没有太子的人手了。
康熙生气了,太子这当头做糊涂事胤褆和胤禩倒是聪明的没有火上浇油,这档口可不要殃及鱼池了。
明珠死了,惠妃伤心但到底是在妃位多年了,没有预想的慌乱,而是规劝胤褆此时不要闹事冒头,越做越容易出错,好好陪着几个孩子才是正事。
因为大福晋在明珠走后几天也悄悄的走了,胤褆根本来不及多为明珠伤心,他现在为大福晋走了难过,心痛,却不得不坚强。
几个孩子还要他哄,大格格现在懂事了,知道额娘走了不吃不喝,在额娘最后一段时间没有陪在她的身边愧疚自责。
胤褆现在天天陪着这几个孩子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外面的事半点不理。
没了当家主母那一天胤褆府里显得有些乱,府里的人自家主子爷抱着福晋不撒手,没有人安排府里的事宜。
管家便向其他皇子府上以及宫里面简单的报了丧。
惠妃宫里得了消息这时候才放了几个格格回府,让身边的嬷嬷亲自出宫,她是做额娘的这时候不能出面为伊尔根觉罗氏主持,会折了后辈的福气。
人死如灯灭,什么好的不好的都带走了,这时候惠妃对大福晋没有不满,只有对晚辈的痛惜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