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完结+番外 (人生若初)


  赵九福点了点头,又叹了口气说道:“老师想必也是知道的,我虽然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但其实却是个世俗之辈,与清贵之家不一定能合拍。”
  尤其是这位李小姐还有赫赫有名的才气,这样的女子必然是有些傲气的,但赵九福将来能不能符合她的语气,能不能满足她的傲气,就是未知数了。
  在顾行之看来,自家弟子是无一处不好,但赵九福却清醒的很,他如今虽然入朝为官了,但实际上赵家就是泥腿子出生,不说别的,他用灵泉在院子里头种花种草的时候,首先想到的还是多种一些菜自己吃,随后才是赏心悦目的花草。
  顾行之一听这话,奇怪的说道:“这女子嫁进门自然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难道还要你迁就她不成?”
  赵九福无奈了,显然他的想法与自家老师的想法不在一个频道上。
  不过顾行之也是一说,随后问道:“你莫不是更喜欢孙家姑娘,也是,年少慕艾很正常。”
  赵九福被他说得脸红,抓了一下耳朵才问道:“老师,严家愿意吗?”
  顾行之听见这话有些意外,他原以为赵九福肯定不会选择严家,毕竟严家的情况摆在那儿,好处不多麻烦倒是不少,尤其是没有生母从小教导,谁知道这位严小姐的性子好不好。
  不过他还是回答道:“严家自然是乐意的,不然严老夫人怎么会上门。”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那位严小姐应该也是愿意的,不过犹豫了一下,顾行之还是提醒道:“我曾听闻禄国公府与严家曾经定过亲,定的应该就是严大小姐,但一年之前却传出来禄国公府与严二小姐定了婚,其中必定有几分说道。”
  顾行之倒不是觉得被退亲的女子如何,而是表达出严小姐在家中怕是不受重视,在他看来,若是疼爱这个女儿,严波肯定是不能答应这种事情。
  赵九福的脑海之中却浮现出一道身影,挥之不去,最后还是追问了一句:“那还烦请老师帮我打听打听,若是严家小姐也是愿意的话,我愿上门提亲。”
  这话一说出口,赵九福反倒是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原本他觉得自己很奇怪,明明只是一面之缘,在听见严小姐的名字的时候却开始徘徊不定。
  如今说出口了,他反倒是安定下来,既然他心中有几分深藏的喜欢,那么何必不争取一下,他要的原本也就是一个妻子,而不是妻族的帮助。
  倒是顾行之心中觉得奇怪,暗道莫不是上京赶考的路上发生过什么事情,不然自家弟子怎么会一眼相中了严家。
  若是论家世的话,其实李家更胜一筹,娶了李小姐等于有了李家的人脉,若论容貌的话,自然是孙小姐更加出色,相比起来严小姐可不显眼。
  不过既然弟子下定了决心,顾行之也没有说服他改变主意的意思,毕竟严家真要挑错也挑不出什么来,不过他还得回去问问母亲,这位严小姐平日里为人如何,若是为人不行的话,就算弟子喜欢他也会反对。


第149章 政令
  赵九福忙着自己的婚姻大事的时候,疫病防治的圣旨却已经一层层的传递下去了,因为古代通信不变,京城附近人人皆知的时候,偏远地区的百姓却还闻所未闻。
  陈家村已经不算特别偏僻的地方了,但新亭府距离京城原本就远,再从新亭府一层层往下到戴河镇也需时间,一直到过了年快出正月的时候,消息才彻底传到。
  戴河镇知县显然十分重视,此次不但将皇榜贴在了衙门之外,甚至还让衙役护送一个个禀生游走戴河镇下头的村庄,务必要把圣旨传达到位。
  就如赵九福猜测的那般,读书人最底层的禀生听说是陛下的嘱托,一个个不用银子也兴奋不已,为了差事差点没有争抢起来。
  最后没有发生争抢,当然不是他们觉得这事儿不值得,而是戴河镇下头的村庄不少,禀生却不多,分开走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走完。
  在这些禀生来之前,消息灵通的村子其实已经知道一个大概了,陈家村就是如此,自从赵九福出息之后,他们村读书的人越来越多,那些在县城读书的孩子自然会把消息带回来。
  老赵家也是戴河镇第一批知道消息的人,他们的消息却不是从衙门知道的,而是赵九福随信送过来的,虽说古代通信不便利,但赵九福毕竟是官,走驿站送信也不费什么。
  只是距离太远,赵九福一般一个月才送一封信,到了陈家村这边,老赵头却得两三个月才收到一封信,有时候还是一次收到两封。
  年前赵九福寄回家的信分外的厚实,老赵头识字不多,就把赵顺安叫了过来给自己念信,不得不说赵家这么多的孩子,跟赵九福年岁相仿的几个都不是读书的料,如今都已经娶妻生子断了读书的念头,但后头出生的几个孩子却都不错。
  其中读书读的最好的,自然就是赵老四家的赵顺安了,大约是温柔私底下天天教导,这孩子虽然只有七岁,看着倒是有当年赵九福的影子在,聪明懂事的很。
  等赵顺安念出信里头的东西,老赵头倒是坐不住了,忍不住说道:“阿福给圣上拟旨了?那圣旨还会下达到各个府县,那咱们岂不是也能看到。”
  赵顺安又细细看了一遍信,才点头说道:“爷爷,小叔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只是旨意层层传达比较慢,所以小叔的信才先到了。”
  老赵头一下子高兴起来,咧嘴说道:“咱阿福真是越来越出息了,哎,我得去祭祖,让祖先们也高兴高兴。”
  旁边的老陈氏翻了个白眼,提醒道:“你可别乱显摆,免得别人说儿子不稳重。”
  老赵头一听,又打消了临时祭祖的心思,其实这一年来他们家祭祖的次数已经很多了,知道赵九福中状元的时候祭祖了,后来知道他进了翰林院也祭祖了,现在都得第三次了。
  “对对对,还是等圣旨到了再说。”老赵头打消了祭祖的心思,但心里头却总惦记着这事儿,他口中交代赵顺安谁都别提,实际上却盼着朝廷早点派人来说。
  旁人见他总是在村口转悠不明所以,还以为他是来看刚刚造起来的状元牌坊的,每次都不免拉着他说说话,夸一夸远在京城的赵九福。
  人人都羡慕老赵家,不提赵九福,且看老赵头和老陈氏老俩口吧,原本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如今儿子中了状元郎反倒是越活越年轻了。
  他们不知道那是长寿丹的作用,都以为老赵家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这都快六十的老俩口了,看着比人家五十岁的都年轻。
  老赵头等得心急如焚,却也居然能按住心思没有透露,就连家里头儿子也没告诉,生怕自己言多必失给远在京城的儿子带来麻烦。
  实际上赵九福会把事情写到信里头,一边固然是想让亲爹亲娘高兴高兴,另一边也是因为这事情传出去也不打紧,毕竟京城早就已经张贴出来了。
  但老赵头不知道,可怜他一腔慈父之心,到底是全心全意的为赵九福着想。
  这一等就是几个月,一直到年关来临,老赵头和老陈氏过了第二个赵九福不在家的年,老赵头才终于看见了衙门来的人。
  这一年赵九福虽然不在家,但老赵家却比以前更加热闹,家里头儿子媳妇孙子孙女且不提,就是上门来拜访的人也络绎不绝。
  在戴河镇这般的小地方,状元郎可不就是大大出名,以前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家,也总想着上门走动走动,不求能得到什么人情,能沾点喜气也是好的。
  来的人太多,老赵头是家里头最年长的人,自然也没办法天天去村门口守着了,幸亏戴河镇知县也知道赵家,甚至他都亲自过来送过喜报,出发之前特意嘱咐过那些衙役。
  衙役进了陈家村并未直接让禀生宣读,反倒是先来老赵家上门拜访。
  这几年老赵家可没少招待衙门的人,当初县太爷都亲自来过,这会儿看见衙役也不跟以前似的谨慎,招待起来熟门熟路。
  只是跟着衙役一块儿过来的禀生倒是让他们十分惊讶,尤其是这位一进门便笑称赵家老太爷,口口声声都说是赵九福的同窗。
  老赵头也算是历练出来了,一问名姓并未听过便知道这位就算是同窗,也是跟儿子不熟悉的那种,不过脸上却还是客客气气。
  那禀生客套完了,才开口说道:“外头天冷,两位差大哥,不如我们去请了村人过来赵家,就在院子里头宣读圣旨,如何?”
  衙役见老赵头没有反应,才麻利的去通知了,很快陈家村的人都出现在老赵家,也幸亏老赵家的院子不小,站的站蹲的蹲,总算是能勉强装下,只是连远门都关不上了。
  禀生假装参拜皇帝之后,才开始念圣旨,说是甚至,其实不如说是一张加长的皇榜,白话文唯一的坏处大约是废话太多,以至于写出来的纸张都不够。
  不过白话文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禀生一句句的读出来,下头的人显然大部分都听懂了,老赵头更是激动的红光满面,这可是他儿子亲自写的。
  圣旨之下原本就干净的陈家村变得越发的干净且不提,老赵头却是走路生风,恨不得高唱三声,除了儿子不在身边不能得见,再也没有半点不好了。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