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三娘的要求很简单,她希望官府能够派人守保护她的粮店,她很清楚灾荒年的到来,当生存面临着威胁的时候,人性丑恶的一面就会彻底暴露,她没有根基,又是开粮店的,完全有可能会被人哄抢一空。作为回报,她不会像其他人坐地起价,她可以继续按着原来的价格不涨价,只是会在情况严重的时候实行限购,只能买一定数量的东西,超出范围就坚决不卖。这样那些穷人也不至于活不下去,也不用卖儿卖女,知府大人治下平平安安,没有发生流民□□,这是双方共赢的局面。
霍知府看着这个小妇人侃侃而谈,思路极其清晰,他不得不承认,他真的被她说服了。同时,他又极其佩服她这份胸襟和胆识,简直是巾帼不让须眉!难怪卓云飞会愿意把自己的掌上明珠许给一个庄户之子,且看这当姐姐都这般叫人佩服,那弟弟定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杜三娘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这一番话,在知府大人心里的形象那是蹭蹭的高大上起来,甚至是真正的生出了结交之意。
这一年的饥荒,来得很是迅猛,好在杜三娘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再加上每天都有官府的人前来守候,没人敢造次。杜华盛和陆志福父子见此情况,主动要求晚上住在店里守店,后面就是粮仓,白天虽然有官府的人在,可夜里就只能靠自己了。
请外面的人毕竟不放心,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自己人。杜三娘年前花大价钱买来的三条巨型獒犬,此时也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虽然吃的多,但狂猛的狗吠声,尤其是那条狗白天还被人拴在外头,呲牙咧嘴凶神恶煞的面目瞧着都让人胆寒,杜三娘的店里还真的没有发生过不好的事情。
后来在灾情最紧张的时候,杜三娘实行了限购,不会不卖,但不多卖,有钱也别想买。城里的粮店本有几家,后来都陆陆续续的关了,又或者直接就是高价出售,杜三娘还是维持原来的价钱,确实也惹得一干人眼红过,可惜人家有知府大人撑腰,纵然恨得牙痒痒也无计可施。
这一整年,杜三娘的‘陆记平价粮店’一下子就打响了名号,连三娘这个称呼都叫开了,人家叫她不是叫陆夫人,反而是称她‘三娘子’。
一年后,灾荒年才渐渐过去,但平价粮店的名字却存在每个曾经受过它恩惠的人心里,后来哪怕灾荒年过去了许多年,别人一想到买粮,无论是什么,都宁肯来这里买,可以说这一年,杜三娘虽然没能趁机大发横财,却是真正的做出了口碑。
第185章
杜三娘在店里查账,她早上吃了几块点心,吃得多了些到现在肚子还有些胀,她站在二楼的窗前往下看,虽然灾荒年已经过去了,但想起来她仍旧是一阵心惊。如果没有当年颜怀卿的如实相告,杜三娘相信如今肯定是另外一番局面。就算她们一家能熬下来,也不知会有多少人死于这场灾难中。
十万斤的粮食全都卖光了,到后来除了同城的人,后来连周围区县的人听说这里有平价粮食卖都宁愿多走几天路来买。她虽然没有靠着这个一夜暴富,但却实实在在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街角处,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龟缩在墙角,他似乎是睡着了,面前摆着的空碗还是空的,一个小孩儿跑过来,直接将破碗踢翻,那乞丐顿时就站起来,对着孩子的背影就是一阵破口大骂。周围有人朝他吐口水,有人拿出一块铜板逗他,让他在地上学狗叫,钻裤裆等,最后那乞丐拿着铜板嘻嘻哈哈的傻笑,周围的人也跟着发出一阵大笑声。
那张脸,虽然脏得叫人差点认不出来,可看着那双眼睛,那五官,杜三娘却认出了他,此刻这个在街上乞讨甚至看起来有些疯癫的男人,竟然是她曾经的四叔,杜华伦!
当年杜芳的丑事败露,惹得全城嗤笑,杜家也因此受了牵连,姻亲都成了死对头。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杜三娘也没去打听过,现在看着这个乞丐,再想想当初,真是叫人不禁唏嘘。
陆小胖满一周岁的时候,杜三娘才给他正式起了名字,若是陆湛在,这本该是他来的,可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任何消息,杜三娘总是告诉自己,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陆小胖小盆友的大名叫陆承启,当初陆湛走的时候,她几乎已经死心了,可这个孩子,却让她重拾了信心,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陆承启完美的继承了他爹强健的身体素质,从生下来到他满一岁,期间就没生过病,也很能吃,说是一岁,走出去说是两三岁人家都相信。陆小胖现在已经长了六颗牙了,也是个呆不住的,他很明白家里除了娘以外,其他人都宠着他,陆小胖小朋友俨然就是家中小霸王,一会儿去把家里的养的鸡鸭等追得满地跑,一会儿又撅着屁股在院子里玩儿泥巴,又或是趁他娘不在家,差点没把家给掀翻,不过当杜三娘在家的时候,他绝对乖乖的,和平时那个惹得人牙痒痒的小坏蛋完全就是两个人。
杜三娘对陆小胖实行放养政策,她不会去非得管制他必须要做什么,什么又一定是不能做,他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对一切都很充满了好奇的时刻,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儿,她可不想让陆小胖连个幸福的童年都没有,她也不指望他以后光宗耀祖,现在这片家业他能守住就行了。
不过当孩子真正犯错的时候,杜三娘是绝对不会放水的,虽然娘和二婶每次看见她教训陆小胖的时候都觉得她太严厉了,总说孩子还小,就想帮忙。杜三娘都不认,该怎么教育孩子她心里有数,孩子犯错正常,可该教的就得教,做错了就是做错了,没有年纪大小之分,有些习惯在小时候不纠正,等他大了根本改正不过来,她不求这个孩子有多聪明伶俐,但得知道好歹,知道是非,懂得做人的道理。
陆小胖被他娘胖揍了几次之后就老实了,虽然还是调皮,但她娘说过的不能做的事情他也就不会去做了,虽然调皮捣蛋,可架不住这孩子长了一张会哄人的嘴,出门谁都不怕,见到陌生人根据年纪的不同爷爷奶奶叔叔婶儿的一阵叫,要是看见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准跑人家后头姐姐姐姐的叫个不停。
这一点杜三娘也头疼过,她和陆湛两个人都不是重视外表的人,可陆小胖小小年纪的就知道什么是美丑了,每回白芷和卓诗云过来,他准是跟在卓诗云屁股后头姐姐姐姐的叫,被杜三娘逮着教训了两次,后来才不敢这么叫了。
一年复一年,时间过得很快,一晃眼就已经过去了八年,这八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好在不论外头怎么变化,谁得了势力,谁又当上了皇帝都和他们这些小老百姓无关,外面闹得再凶,他们这里老百姓却没受到一点战乱之苦,虽说在这风雨漂泊的年月要说过得有多好也不可能。
杜三娘如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临近的城市里也开了几家分号,她却一直守着当初的那个家,她告诉自己,只要她还在这里,等陆湛回来的时候,也就能找到她了。
前有个三四年的时候,二叔家的儿子回来了,他没了一条腿,但至少还有一条命,他说他和陆湛当初虽然一起走的,但分去了不同的地方,他也不知道陆湛到底去了哪儿。早去的向三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死在了战场上,连尸体都没找到,当布告栏上张贴着阵亡士兵的名字,杜三娘看见了向三的妻子搂着孩子哭得稀里哗啦,她那一刻就在心里祈祷着希望这噩耗永远不要传回来。
一年前,天下大势已定,听说新帝已登基,除了个别地方还有乔孟的残余势力,天下基本平是太平了。许多当年离开故土的男儿上面也都准备放他们回来了,还许了一笔安家费,可那么多回来的人里,唯独没有陆湛。
杜三娘甚至都不敢去找人打听,她怕自己受不了,她宁愿一辈子就这么守着,哪怕他可能这一辈子都不会回来,到底是失踪了还是怎么,她不想去探究了,她甚至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他也许只是躲在哪个地方,不敢回来见她而已,他没有死,也没有成为孤魂野鬼。
杜峰行了冠礼,这几年他一刻没有放松学业,前几年杨氏就说什么时候把他们的事儿办了,但一者那个时候时局还动荡,二者卓先生当年去了京城之后,就再也没有传回来过消息,后来哪怕是霍知府也打探不到他的任何消息,甚至有人说他已经死在外边了。
卓诗云已经长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满身的书卷气,和杜峰站在一起很是般配。杜三娘知道娘是着急抱孙子,只能劝着她再等等,后来杜峰找到她,说如果岳父当真不在了,作为女婿和曾经的学生,他也想替对方守三年孝期,不急着成亲。杜三娘心里知道他是替卓诗云考虑,顺便再拖延时间,达到搪塞杨氏的目的,可见他在家里也不知被杨氏催成什么样子了。
他们一家人原本都对卓先生没有抱任何希望了,没想到去岁卓先生却让人捎带回了一封信,他还是牵挂着孩子们的,第一件事情就提到女儿的婚事儿,但因他实在走不开,写信回来问他们杜家的意思。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