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化的文人?这说法不错。”官家小开心,“海外洋人的士兵据说都是骑士出身,打小儿受文武教育。我们的折家军,杨家军也都是文武并行,种家军堪称文人化的武人,范大人本身也是文武全通,可见文武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
“我还听说他们的军队里有一种牧师,专门安抚士兵们的情绪,缓解他们的心理负担,这个很好。将士们活在普通人的生活之外,徘徊在生死之间,他们的心理压力很大。所以这些文人最好懂医术,脾气好会安慰人。”
同样领过兵的范大人当然知道官家所指为何。将士们见了血,情绪激动疯狂,当场克制不住自己的都有,更何况日久天长的压抑下来?昔年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中最为关键的垓下之战,很大一部分就是楚军情绪不稳造成的失败。
甚至有人说项羽最后自刎乌江,也说明了他本身性情中的弱点。为君为将为兵者,岂可有情绪用事、意气之争?
“官家这个主意甚好,文人“劳逸结合、屈伸有度”的学习法子也可以用在禁军的日常训练中。只是文人到了军中,牵扯不小,需要谨慎的安排。”
君臣两个慢慢的讨论,天色黑了下来,宫人轻手轻脚的进来给他们点上蜡烛,续上温热的沉香水。
大约戌时四刻,范大人在繁星的照耀下提着小灯笼脚步轻快的回家休息,官家迷瞪着大眼睛回寝殿洗漱沐浴。
第二天早上,天气依旧明媚,灿烂的朝霞布满了东方的天空。垂拱殿内的君臣们商议完了边军布防和兵法学院等等事务,却没有立即结束早朝。
保守派们的代表之一司马光大人和前几天一样第一个站出来,痛心疾首的陈述王拱辰一案继续查下去的危害,想明白了就不再犹豫的范大人这次没有保持沉默,毫不客气的摁回去。
“至今为止,包大人没有冤枉一个好人,没有错判一个文官。司马大人请说说,哪里来的危害?”
有范大人这一表态,憋屈了好些日子的改革派们立马跟上,然后保守派也不甘示弱的反唇相讥,然后两方人马互相喷唾沫喷的“不亦乐乎”,脾气急躁的直接撸袖子的都有。
官家端坐高台,完全不受影响的闭目养神;宗室王公们一个个看热闹看的眼睛发光、心花儿怒放;就是苏轼大人这些中间派也是笑的一脸无可奈何,干脆学着官家闭目养神。
两派人马辩着辩着开始引经据典、说古论今,渐渐的牵连到王拱辰的贵人兼恩师,那位出了名的维和派老好人晏殊老大人。当然,吕夷简那一辈人、现在朝堂上的人,凡是与王拱辰有关的几乎都没有被放过。
晏殊老大人的女婿富弼大人,他当年的座上宾之一范大人等人,一直都没有参与这场激烈大辩论,听到百官们提起晏殊老大人当年的所作所为、毫无作为,也都是丝毫不为所动。
百废待兴、万事待处理的燕京城里,晏殊老大人的另一个弟子欧阳修大人收到了汴梁的各项消息,尤其是好友范仲淹和富弼的来信,情不自禁的对王安石大人发了一通小感慨。
“樽中绿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长相见。”
忙完了白天的事务终于有时间坐下来的欧阳修大人,望着夜空中的繁星闪闪,想起来当年恩师晏殊常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犹自心绪不平的他,打开一瓶最新酿出来的葡萄酒,给自己倒了一杯。
被尊敬的老师打出一甲,甚至贬官外放,他没有丝毫的抱怨。可是他至今还是不认同老师的为官之道。
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
闭上眼不闻不问、不听不看,自顾沉浸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做了几十年“太平宰相”,在琴棋诗画世界中敛袂独行,就可以当边区军民生活中的屈辱困苦不存在吗?就可以无视大宋朝太平盛世下的危机四伏吗?
高楼碧树、燕回柳舞,都不过是汴梁城上空的一层浮华的泡沫。
欧阳修大人想着如今真真正正的蒸蒸日上的大宋朝,把当年诗词欢庆的晏家酒宴从脑袋里赶出去,一口气喝完了红莹晶亮的美酒,放下他心爱的紫定小酒杯,也结束了对于过去的回忆。
想着当年还剩下的情谊,想着老师曾经告诫自己的那句“能容于物,物亦容矣”,性情中人的欧阳大人终是没忍住,起身来到书房提起笔--写信给官家、范仲淹、富弼、甚至是当年的小师弟晏几道。
不管是闲雅有情思,工诗词兼以文章为天下宗;还是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晚年致仕后在老家兴办学院教书育人。恩师一生为官为人,没有大的疏漏缺陷;平生致力于维和朝廷平衡,无过无功是功···。
欧阳修大人不希望人们因为王拱辰的案子对文人矫枉过正,对晏殊老大人大肆的批判,更不希望此事影响到为官有能为、秉性高洁的小师弟的仕途。尽管他知道,他的恩师晏殊大人或者压根儿就不在意这些。
为人弟子的一番心意吧。欧阳修大人在回寝室的时候,这么想着。
开封府全员出动,王拱辰一案中的证据已经找到了很多,王拱辰被羁押在开封府大牢。官家和包大人顾虑着马上到来的端午节,决定暂时先压下此事,过了端午节再公告天下。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这天,天气虽然有点儿阴沉沉的,却是挡不住大宋人过端午的热情,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不一而足。
女子穿着和男子一样利索的装束,把头发用学子巾梳起来,戴着用绢布做的桃花儿、杏花儿、荷花儿、菊花儿、梅花儿,各花并为一景,谓之一年景。文人墨客笑曰:好粉佳人效男儿,唐巾簇带万花枝。
用扣合在一起的两枚银片制成,一面镂作密叶环抱的一弯折枝牡丹,一面打作伏在山坡草丛间的一只虎,顶端穿了一个小环用于系缀,底部可以开合,五姑娘含羞带笑的带上官家派人送来的“钗头艾虎儿”。
第69章
雕饰精美的红木盒子里,金脚穿起一溜儿四个琥珀做成的摩羯鱼小船, 船上支着小篷, 中间的一对船头篷侧插着旗帜, 小船之间以两颗珍珠为间隔,最后一组还加了一个珍珠穿就的提梁。撑船者个个抱着桨, 是奋力于中流的样子。
六角攒尖顶的金质龙舟,除了摇桨者之外, 还有两人手臂拢着一茎硕大的碧玉艾叶。
这是女儿家在端午节的耳坠节物--金穿琥珀珍珠耳坠和金艾叶耳环--“竞渡”。五姑娘稍作沉吟,拿起轻便可爱的艾叶金耳环带在耳朵上, 对着模糊的水银镜笑的甜蜜动人。
小巧玲珑的云月形玉饰,好像一朵云彩托着一枚圆月, 云月之间有两个小穿,是大宋女子最喜欢的佩饰“云月”。五姑娘偏了偏头, 正好把它别在头发的一侧,衬托的满头秀发越发的乌黑亮丽。
艾虎钗头映翠翘, 龙舟竞渡显英气;云月相伴飞乌发, 峭窄罗衫称玉肌。
会吃会玩会穿的汴梁人过端午节要准备的节物, 不光有吃的食物,香糖果子、糯米粽子、白团、药酒、、、, 用来赏玩的百索、艾人、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衣裳首饰也是皆备四时,春幡、灯寺、竞渡、艾虎、云月、、、样样不缺。
花样儿实在是多不胜数, 小李子来问他要送什么节物给五姑娘, 选择不出来的官家干脆吩咐尚衣院, 把所有的物事儿准备齐全一起送去。
外头有点冷,五姑娘拿起一件绣着桃、杏、菊、梅、栀子、牡丹,攒攒簇簇“万花枝”的紧身披背穿在身上,小脸儿红红。
吩咐家仆把她亲手做的百索、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刚刚蒸出来的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等物事给官家各送去几份儿,五姑娘在心里念着“自结成同心百索,祝愿子更亲自系著”,脸上的红晕朝脖子蔓延。
绿窗纤手,朱奁轻缕;白云挂天、绿茵铺地。大宋的小儿女们羞羞答答的互相赠送自己亲手做的端午节物,长辈们当然也是--百姓家兴高采烈的互相赠送自家准备的节礼,士庶之家轮流宴请以示庆贺。
每个人的手臂上都系着五彩丝线结纽而成的丝绳“百索”以辟邪;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摆放着桃、柳、葵花、菖蒲、艾草的辟邪之物。艾草扎成的小艾人钉到大门上;赤口白舌帖也方方正正的贴在大门上。
汴梁街道的泥人摊贩不停的和泥做张天师像,艾作头,蒜作拳,买来置于门户之上;赚小钱的书生们认真的用朱砂在青罗上写“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贴在门上以避免口舌是非之灾。
一身儿典型的汴梁城过节女儿家打扮的五姑娘,领着侍女按照汴梁人过端午节的习俗做大罩子--以木条作架子,用各色纱布糊到上面,既可以用来罩食物,又可以给小侄女儿作睡罩。
一身儿过节的大红锦服,还好像有选择困难症的官家,瞅着五姑娘送来的物事,慢慢腾腾、有条不絮的忙乎着。
把百索戴在臂上,把小鼓放到寝殿墙角的百宝架上,左手轻轻摇着“庶动清风,以增美德”的唐式飞白扇,右手捏了一个银叉子叉了一枚用菖蒲、生姜、杏、梅、李、紫苏等物腌渍的酿梅果子进嘴。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