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皇后起居注 金推完结+番外 (华飞白)


  可是,知道对方确实身具才华,仍然不意味着他便会欣赏他。相反,朱厚照看着那六如居士扬天大笑与友人以及那些俊美少年出得门去,摇了摇首:“在魏晋的时候许是人人都觉着他好,但如今可不是魏晋狂士风行的时候了。”
  他说罢,隔壁的少年也轻叹道:“可惜。”
  朱厚照好奇地望过去:“你怎么会觉得他可惜?”
  “身具如此才华,却放浪形骸,日后如何能静下心来做学问?连修身都做不到,又如何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少年淡淡地道,“他来错地方了,不该科举,倒是该学学柳三变,做白衣卿相才是。”
  朱厚照知道柳永的词,却不知柳三变还有甚么典故,眨眨眼睛:“我爹说了,他若能改,指不定还能当个好官。咱们再看看呗,我也想知道他一直说自己定是此科的状元,最终是不是能成真。就算他成了状元,又能做出甚么丰功伟绩来。”
  少年微微一笑:“令尊说得是。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我听说以前他年少时也曾误入歧途,后来遭逢大变才终归恍然大悟,好好读书科举。若是性情还能改一改,指不定确实能为国为民做一些事。小友,咱们俩能遇见亦是缘分,不如好好认识认识?”
  “你年纪也不大,叫我‘小友’作甚?”朱厚照道,“咱们年纪相差几岁,也不至于是忘年交呀。”
  少年点头,笑道:“是我说错了。我叫杨慎,你呢?”
  朱厚照眼珠转了转,清咳一声:“我叫朱寿。杨大哥,听起来你不像是京城人,说话间有些口音。”他这两年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也听许多人说过带口音的官话。尽管杨慎的官话说得较为地道,但仍有些轻微的南音。
  杨慎含笑道:“我确实生于京城,但家中父祖皆来自成都府。许是家人说话间有些口音,所以我难免也学了些。不过,平时都不曾有人与我提过,你竟然能听出我的口音,可见你极为敏锐。”
  朱厚照确实对声音很敏锐,他得空了还跟着竹楼先生学弹琴呢。难得交了一位谈得来的同龄朋友,他也没甚么顾忌,惊叹道:“真巧啊。我有位先生,也是姓杨,也是成都府人。不过,他说起话来,口音比你略重一分。若是不仔细听,没有人能听得出你的口音。”
  两位小少年因着对六如居士评价相似而一见如故。两人结伴而行说了些话,提起了彼此课业的进度,也说了说他们在读书之余感兴趣的事。虽说杨慎对兵事没甚么感觉,但他甚么杂书都读,别说琴棋书画金石了,便是常人不感兴趣的天文地理他都觉得有意思。
  朱厚照敬佩杨慎博学,杨慎也佩服他小小年纪竟然有驱逐鞑靼的志向。两人友好地约定了每隔一段时日便见一回,就各自告别归家了。
  就在朱厚照回宫的时候,锦衣卫终于将那六如居士的身世背景以及入京之后的行事查得明明白白。朱厚照听得他提起此人身边那几个俊美少年其实是戏子伶人,又惯常流连欢场,怔住了:“甚么是‘流连欢场’?随时带着戏子做甚么?想听他们唱戏就让他们赶紧唱?”
  锦衣卫不敢解释,闷声不语。朱厚照见没人回答,便带着满腹疑惑回坤宁宫问他娘:“娘,我让锦衣卫去打听了。那个狂书生是去岁应天府乡试的解元,叫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据说翰林学士梁储梁学士是他的座师,不少来自江南的文坛名流都很喜欢他,程先生也赞过他很多回。”
  “……”正在啜茶的张清皎忽然似是呛住了,禁不住清咳了好几声。
  “锦衣卫还说,他喜欢流连欢场,随身带着戏子。娘,‘流连欢场’是啥意思?为甚么我问锦衣卫,他们都不说啊?”朱厚照又问。
  皇后娘娘咳得更厉害了,心道:唐伯虎!你怎么能一出现就成了坏榜样?!这让她怎么和年方七岁的大胖儿子解释?
  作者有话要说:  照照:真巧呀!我有位先生也姓杨!
  杨慎:好巧啊。
  照照:他也是成都府人!
  杨慎:好巧。
  照照:他说话的口音跟你挺像!
  杨慎:都是一个地方的嘛。
  照照:你住哪里?好巧,你们连住的胡同都是一个!!!
  杨慎:……
  杨廷和:呵呵
  ————————————————————————————————————————
  杨慎小少年现在年纪还小
  正史里他不喜欢武宗放浪形骸,估计对唐伯虎也是……
  但现在的照照辣么可爱,他会喜欢哒~
  照照和先生们的儿子关系都挺不错,哈哈,别忘了还有李家的李兆先
  集齐先生和先生的儿子,以后股肱之臣就有了


第452章 旁观热闹
  说实话, 张清皎并不知唐寅唐伯虎正好生在这个时代, 就像她亦不知王守仁的详细生平。熟悉的名字乍然出现, 对她而言自然是无比惊喜。毕竟这亦是青史留名的风流才子,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大江南北几乎无人不知,纵然不过是戏说罢了,她也多少有些好奇真正的对方究竟是甚么样的人。只可惜惊喜之意才涌上来, “惊”便将“喜”尽数盖得严严实实。
  朱厚照眨眨眼睛,期盼娘给出解释。若是娘也无法解释, 那他便自己去寻找答案。横竖他也习惯了, 自己发现答案, 自己解决问题, 其实也挺有趣。只是花费的时间长一些, 而且“流连欢场”大约不是甚么好词,他觉得应该不值得让自己耗费太多时间去弄明白。
  “‘流连欢场’,便是四处寻欢作乐。”因知道自家儿子聪明出众, 张清皎不打算敷衍他,便与他解释道,“而且并不是普通的寻欢作乐,而是去秦楼楚馆中喝酒听曲耗费时光。朝廷明文规定,这种地方官员是绝对不能踏足的。踏足便意味着品行有亏,足可丢官去职。”
  至于眠花宿柳这种事, 她得想想甚么时候适合给大胖儿子进行性教育。他眼下年纪太小,问起这事儿来也并非对这种事感兴趣,只是想弄明白罢了。但等他十三四岁再提又太晚, 总归得仔细想想。
  “那他还考甚么状元呀,迟早都会丢官的。”朱厚照道,暗暗记下了“秦楼楚馆”不是甚么正经地方。戏园子他都能去瞧瞧,听戏看杂耍爹娘也觉得无妨,但他知道有些事爹娘是不会许他做的。去秦楼楚馆喝酒听曲便是其中一项,和德行紧密相连,正是爹娘最为重视的。
  说实话,以朱厚照的性子,不好奇是不可能的。但他很聪明,也更重视爹娘的感受。为了不让爹娘失望,他自然不会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就像娘曾经说过,以他的年纪尚且不能明辨每一件事的是是非非,便须得遵守规矩。等他长大了,知道甚么该做甚么不该做,便懂得满足好奇的边界是甚么了。在不违背德行的前提下,长大成人之后,他或许可以适当地去这些地方瞧瞧。
  “许是他知道为官之后便再也不能去了,所以如今才抓紧时间放肆罢。”张清皎道。她对唐伯虎依旧有些天然的好感,因此尽量“不偏不倚”地给出推论。
  朱厚照想想似乎也有道理,都是聪明人,怎么也不可能明知故犯。于是,他转而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他的新朋友杨慎:“娘,我今儿还认识了一位朋友。”言辞间对这位比他年长四岁的杨大哥很是推崇。
  张清皎并不认识后世被称为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却知道写了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她正想着此杨慎是否彼杨慎,忽而又记起了朱祐樘曾提过,杨廷和的长子亦是出了名的聪慧。在京城出生,父祖来自成都府,少年才子,同样符合这三个条件的还会有第二个姓杨的少年么?
  眼下看儿子兴致勃勃地夸赞自己的新朋友,张清皎自然不会将她的猜想说出口。等到儿子自己发现的时候,或许会很有趣罢。这样想着,她弯起唇角:“你同他说了自己的名字?”想也知道,若是杨慎小少年得知他是太子殿下,断然不会与他如此自然而然地亲近起来。
  朱厚照顿时有些心虚:“我,我给自己取了个假名,叫朱寿。娘,我仔细想过了,在京城里行走交朋友总不好用我自个儿的名字。要是吓着他们,或者让他们觉得我高高在上不好亲近,就不方便结识朋友了。所以……所以我要是使个假名字,交的朋友就都是冲着喜欢我而来的,而不是因着我的身份。”
  “我明白你的顾虑。可是大哥儿,交友贵在坦诚。便是你瞒得一时,也不能瞒得一世。甚么时候该向朋友明言,你心里也该有成算才是。若是知道你的身份,还能与你相知相交,那才是真正的朋友。”
  “娘,我能交上故事里说的那种莫逆之交么?”
  “怎么不能?你得相信自己,也相信对方。”孩子尚且年幼,她当然不会煞风景地提起往后的君臣之别。若是真有交朋友的缘分,即使成为君臣,应当也能拿捏其中的分寸,那份少时相交的友情定然是不会变的。
  朱厚照听了,顿时越发神采飞扬。他是头一回结交同龄朋友,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呢。得了娘的肯定,他嘿嘿笑起来,四处顾盼:“桐桐和弟弟呢?”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