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桐一摆手,朝着站在柜台里面忙碌的翠翠过去。翠翠胖了一些,“嫂子”
“雨桐?真的是你回来了?”翠翠抬头看眼前的男子,这不是小姑吗?只是比以前高了。出来拉着她就往后走。
“爹、娘,小姑回来了!”
干活的众人纷纷跑出来。“大妹”最先出来的阿满笑着喊道。
“丫头”“雨桐”“姐姐”雨桐一一答应着,看到亲人一张张笑脸,眼里有些湿润。“女儿不孝,一走就是两年多”
“快进去吧,回来就好”王氏抹着眼泪道。
“现在是饭点,先把客人招呼好了再说”雨桐跟着进厨房。
“不用管了,家里有伙计呢,走吧,咱们进屋说话,外面让你爹好大哥招呼就行”王氏又把闺女拉出来。
“我的东西还在外面呢,腊梅去开后门”前门做了面馆,大家一般都走后门或侧门。骆驼被牵进来,雨桐先把东西卸下来。王氏唠叨着:“你这是去了哪里?圣旨来了吓了我们一跳。怎么听说你去西域了?”
“跟我一位师傅走的,他去天竺,我半路回来了”和尚应该算是自己的师傅吧。
“天竺又是哪儿?”
“老远呢!所以我回来了,没去”
翠翠带着一个小男孩出来,孩子可能刚睡醒,还没睁好眼睛。“这是你侄子安平,也是希望你在外面平平安安的”王氏道。
“叫姑姑”雨桐抱过来,孩子长得更像翠翠,“没想到我侄子都这么大了”
“姑姑”小孩不认生,雨桐掏出几块糖果给他,“这是姑姑从很远的地方带来的”颜色漂亮的糖果吸引了孩子。放嘴把一颗,甜甜的味道让安平裂开嘴巴。
王氏忙叫着儿媳妇闺女准备饭菜:“今天早点打烊,咱们一家吃一个团圆饭”
第470章 470.初唐记 20
雨桐发现王氏话多了, 脾气也有改变。腊梅得到一把糖后笑眯眯对雨桐道:“客人们多,总算要打交道的,娘现在泼辣很多了。”
“姐,万岁爷给了你好多东西, 娘都给你藏着呢!”
“有喜欢的姐给你”
“娘不然要的, 说是给你的,不能动”
“不要姐给你更好的,朝廷给的不一定好”雨桐收拾完东西带着腊梅去厨房帮着做饭。中午大家稍微吃了一点, 下午等阿福回来一家人正式吃团圆饭,家里没什么变化,只是多了一个伙计。不忙的时候除了翠翠去柜台管账, 王氏和腊梅只是负责家里杂事。
阿福每天上私塾, 小子读书好,陈守诚决定让小儿子多读几年。雨桐讲了离开家两年发生的事。当然不会全说。
“朝廷为啥给你赏赐,还让你去国子学教书?”阿满问道,他们都问明白了,妹妹以后就是六品官。妹妹什么也不会怎么做先生?
“我师傅厉害,他是咱们大唐有名的高僧。我护他去西域是有功劳的,朝廷自然奖赏”圣旨说的很笼统, 雨桐更不想告诉他们自己去跟着杀人去了。“我跟师傅学了很多东西, 万岁爷让我把学到的教教那些大臣的儿子”
“姐你都会啥?能教我不?”阿福道。
“那有啥不行, 我会三国语言, 还会术数, 术数就是我教你们学的那些。”
阿福点头称赞:“那些术数的确很实用, 我在私塾里术数是最好的。”
聊完了家常,王氏把那些上次拿出来,白银一百两,绸缎十匹,瓷瓶一对,首饰若干。腊梅一件件摸索:“娘平时都不要我们摸的,就是看都不行”
“这些都是赏赐之物,不知道有什么说法没有。咱们不动就不动,等我问清了再说。这些都不算啥,我去的国家多,好东西也带了一些。咱们这回看我的”雨桐招呼着大家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搬过来。
吃的就是各种干果,每样拿出来一些大家尝。用的就是各种器物编织,“那边手工做得很好,这些银器都很精美,还有毯子,围巾的,谁看上谁拿”
小安平抱起了一个银壶玩,翠翠正想夺过来,雨桐道:“喜欢就给他玩”
“这么好的东西哪能让小孩子玩!”
“我本想做商人,现在要做先生了,没办法”雨桐无奈苦笑,搬出两个箱子。一个是金银饰品,一个就是玉石首饰物件,每个都被包裹着“这些首饰都是我带回来的,你们每人选几样。外面可是没得卖”
翠翠和,腊梅看王氏,王氏不说话他们是不敢动的。
“每人两件”王氏发话了,两人这才动手。雨桐笑着帮他们找,下面还有珍珠做的饰品。自己拿的连同雨桐给的,每人都堆了一小堆。
男人拿的就是玉佩和刀具。剩余的一收拾。雨桐对陈志满道:“东西还是要卖出去的,大哥明天跟我去裕庆记一趟。还有一些玉石的料子”
陈志满是没的说,“我跟大少爷出去的时候可没弄来这么多好东西”
“这是几个国家的,东西在那边可能便宜,过来就要翻上几翻,甚至更多。商人敢冒着生命危险运输,没有暴利是不会有人干的”
王氏又提起雨桐的亲事:“赶年你也十七了,别人家的姑娘都要出嫁了。本打算给你找户好人家,可是朝廷让你做官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给你找”
“这事先放放,过完年再说”雨桐就怕别人提起这事,叹口气,得过且过吧。陪家人的时间总是很短暂,雨桐处理了一下货物,给王氏一百贯。用剩余的钱在国子监附近买了一套宅子。
国子监在朱雀大街东侧第二街北端第一坊。虽然与雨桐家距离不远,但是陈家毕竟开门做生意,终是不得安静。再说她有自己的秘密,更不想被人发现。年前忙着过年和收拾宅子。年过去了十五上工,她正式搬过去。
宅子跟现在陈家住的一样大。王氏帮着料理了几次才算放心。闺女这样是好是坏呀!
国子监占地面积很大,她来以前了解过,国子监算是大唐最高学府了。里面包括了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这里不但有朝廷大员的子孙,还有从下面选来的品学兼优的底层学子。
国子监最大的领导是祭酒大人,从三品。雨桐觉得自己还没那么大的脸见到祭酒。出乎意外的是,她却见到了。据说这位孔大人是孔子的后代,学识渊博。
雨桐规规矩矩给祭酒大人见了礼。老头子看后点头道:“皇上亲自下了口谕,陈大人暂且负责国子学学员的体能课。他们的体能课在午后,你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跟着学子们学习外族语言。
就先从回鹘语开始吧,听说你已经有功底了,还是要继续努力。会说话,远远不够”老祭酒慢条斯理跟雨桐说了一下她的职责和注意事项。
也就是她上午要跟着上语言,下午要当先生。管国子学的博士(职称)俩位,助教四位,直教四位,学子三百。了解了这些,也认识了另一个直教马俊山。马俊山负责国子学的骑射,与雨桐的体能安排在一起。
学生们下午五点以后会到骑射场地练习骑射,现在加了体能。雨桐被带到一间房舍,那是她以后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先生要轮值,不轮值的时候随意。家近的可以回家,家远的可以留校。但是学生除了假期是不可以随意离开的。
国子监管食宿,能来这里读书待遇还是不错的。一个院子放着一排靶子。“这是学院练习射箭的地方,你以后也在这里教他们体能。”马俊山道。
“那骑马呢?”
“要去外面的草场,有专门的马场供学员练习”
一圈下来,雨桐知道自己的外语课在单日上午的十点到十一点半左右。每天下午体能课就是五点到七点。其余时间自由。每月三两银子,待遇一般,但对于现在的物价而言,尚可。
三百人怎么练?马俊山给了回答:“分大小年龄,或根据个人能力调节”
第二天雨桐见到了回鹘语的先生谢木尔,一位标准的回鹘人,也就是如今维吾尔族人的祖先。谢木尔以前是一位文职官员,因为往来中原多年,学会了汉语。朝廷聘用他做了通译,现在基本上留在长安生活,据说还娶了汉人媳妇,国子监便请来教授回鹘语。
雨桐发现,国子学的学生可以选课,就如你想慢慢学,就上双日的,想加快进度就在单日。这也是雨桐报了单日班的原因。而这一天同时开课的还有其他几个语言。你不管选择哪一个,只要能过就行。
所以各班的人数不一样,这属于选修课,但是考试必须通过。她这个快班大多是十几岁的男孩子。唯一特别的就是她。
“这谁?怎么来这儿?”一旁的苏麟跟程处亮道。
“不知道,新来的,怎么穿直教的衣服?难道新来直教了?”程处亮小声嘀咕。
“直教怎么上课?真是新奇!”
前面的谢木尔无视地下的小动作。雨桐认真记录。眼下没有教科书,只能是他教你学。一堂课下来,雨桐决定两边都上,基础还是要学的。回去再找一个口语老师,这样会更快。
下课没有去管那些少爷们打量她的目光,拎着书箱就走。“等一下,你站住”秦英喊道。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