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主考官委任了八位,三位主考,五位副主考,本来往年没那么多考官的,由于去年乡试在江南贡院发生了科场舞弊案,牵连甚广,弘顺帝雷霆大怒,处置了当时江南贡院里的所有正副主考官和参与舞弊的学子。
这件事闹得很轰动,丁文志他们也是到了京城才听说的。
所以今年的会试,十分的严格,连兵部那边安排了都统派兵来把守,搜身更是比乡试还细致,脱了衣裳,从头发到腋下、亵裤、鞋底,但凡能有机会夹带的地方,全都搜了个遍,考生空手入考场,笔墨纸砚一律不准私自带入。
面对这么严格的会试要求,动小心思那部分人暗暗叫苦,想凭真本事考进士的那层人则是十分高兴,因为越公平,他们的实力就越能得到证明,不至于被花钱买进士的那些纨绔子弟给占了名额。
初八进场,历时九日的三场考试就这么过去了。
交卷走出考场的时候,张举人追上丁文志的步伐,问他考得咋样。
丁文志说还好,至少尽力了。
张举人则是叹息了一声,说:“我以前没来过京城,没参与过什么时政,眼界窄上许多,写出来的文章不够大气,词句也雕琢得不够精细,不抱什么希望了,就是想试试来京城会试是啥感觉。”
丁文志道:“跟张老伯一样从乡下来的学子很多,他们都是没参与过时政的,大家起点一样,你别想那么多,还有一个月才放榜呢,终于考完了,先回去沐浴,咱们约上林兄,去酒楼吃个饭,感谢他这一个多月的收留。”
张举人应是,说林海帮了这么大的忙,合该请他吃顿饭。
林海听说以后,坚决不同意,非要等会试成绩出来以后再说,“你们俩就算要庆祝,也得再等一个月啊!这会儿不上不下的,急什么?”
张举人叹息一声,“我怕是没希望了。”
桃源镇几十年才出了这么两个举人,当初在乡下的时候,谁见了他都恭恭敬敬地陪上笑脸喊声老爷,他以为那就算体面的了。
等到了京城,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举子,张举人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这么多人里面,压根就算不得什么,哪怕用一个多月来调整心态,入考场的时候同时见到那么多举子,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对比过后的落差感。
跟那些有家世有底蕴的子弟比起来,他实在是差的太远了。
“别灰心嘛张老伯。”林海笑着说,“我听闻今年报考的举人上了五千,录取率提高了些,算下来大概能录取三百余人,没准儿你就是那三百余人的其中之一呢?”
张举人苦笑,要想从五千人里面杀出重围冲进前三百,哪有那么容易?
——
每年的会试,主考官都是分成几派的,有的喜欢改革,有的喜欢保守,而且因为私底下效忠的主子不同,想为自家主子招揽的人才自然也就不同。
今年因为主考官多,派系四分五裂,阅卷过后因为排名的问题,八位进士出身的老大人在阅卷馆吵了几天都没能定下来,好不容易定下前十来,拿去给弘顺帝过目,又被弘顺帝抽走了几个,说文章不够好,让另外补几个上来。
为了补这几个名额,八位大人又吵了几天,才终于赶在四月十五之前把所有排名都定好,填了榜单,盖上礼部的印戳,于四月十四这一日在礼部衙门外放榜。
林海早早就为丁文志和张举人定了茶馆,三人去得早,占了好位置,临窗而坐,能一揽下面的盛况。
前来等榜的学子多不胜数,街道上乌泱泱的全是人头。
林海见张举人紧张得不得了,出言道:“张老伯不必紧张,我手底下的人去看榜了,一会儿回来会通知你们的。”
张举人笑得很勉强,他虽说不在意会试能不能中,可到了放榜这一日,还是想在榜单上见着自己的名字。
榜单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会让人自然而然地生出对比性来。
不多会儿,下面的街道上传来个别举子的声音,“我中了,我中了,考了这么多年,我终于中了!”
一听到这声音,张举人的心也跟着激动起来。
莫说张举人,此时此刻,连丁文志都有些紧张,虽然他预感自己年纪轻初试就考中的机会不大,但心里还是隐隐期待着。
约莫一炷香的工夫后,林海的小厮才从人山人海里面挤出来,上了茶馆。
林海见他喘着粗气,亲自给他倒茶,小厮受宠若惊,急急忙忙喝了茶才道:“中了!”
“谁中了?”林海问。
丁文志和张举人也紧张地看着小厮。
小厮怕自己嘴巴不利索说不好,把抄录来的名次递给林海。
林海照着念,“汾州渔阳县桃源镇丁文志,会试第五十八名,汾州渔阳县桃源镇大吉村张旺,会试第二百八十一名。——哎呀,恭喜二位了。”
第318章 、殿试(二更)
张老头一听这话,傻眼了。
他心里虽然期盼,却也知道初试就考中进士的可能性不大,哪曾想,竟然真的榜上有名。
他觉得自己可能在做梦,看向一旁的丁文志,“我……我中了?”
丁文志从林海手中接过纸条看了看,问小厮,“姓名,籍贯可全都抄对了?”
小厮忙不迭点头,“丁点儿不错。”
“那就没错。”丁文志松口气,看向张老头,“张老伯考中进士了。”
张老头还是觉得太梦幻了,赶忙掐了自己一把,感觉到疼才放手,欢呼道:“我中了,我竟然真的中了!”
林海看着张老伯激动的样子,也跟着笑了笑,说:“中了进士,再过殿试赐了出身差不多就能把家人都接到京城来安置了。”
张老头想到家中日日翘首以盼的老妻,几十岁的他忍不住老泪纵横。
不枉老妻数十年如一日的喂猪养鸡,甚至把嫁妆都给变卖成钱供他读书,这下子出息了,能让她过上好日子了。
丁文志也为他高兴,“恭喜老伯了。”
张老头一抹泪,拱手道:“同喜同喜。”
林海高兴地一拍桌,“如此双喜之日,理应举杯庆祝,文志兄,张老伯,一会儿咱们去喝两杯,今儿我做东,等你们殿试完,再请我去吃饭,如何?”
丁文志颔首,“也成。”
殿试时间在十日后,弘顺帝会亲自主考。
殿试就是把会试录取进来的这三百多名进士重新排名的意思,不存在中不中的说法。
到时候皇帝会临场出题,能混到什么样的前程,就看这最后一考了。
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和探花,自然是多少贡生趋之若鹜的名次。
上不了一甲,能入二甲也是相当不错的,赐进士出身,三甲就吊车尾了,排在三甲不能算作进士,但皇帝为了给你个安慰,所以赐个同进士出身,就好像是大户人家的“如夫人”,如夫人不是夫人,只是给你个雅称,事实上就是个妾。
一般很多中了三甲的,直接就给外放到小地方做官去了,三年一考评,要想熬到京城来,也得几十年,还得有政绩才行,否则一辈子上不来的大有人在。
由此可见,当初江其佑能在短短二十年内大起大落,傅凉枭从中费了多大的劲。
话说当前,三人相约去吃了酒就回去了,丁文志和张举人又开始凑在一块儿研究学问。
张老头道:“我听其他贡生说,西南那边的战事还没结束,今年的殿试,皇上极有可能以此为题。”
丁文志点头道:“我也听说了,可能性应该挺大,张老伯早早做准备吧!”
二人又等了八九日,终于迎来科举最后一场——殿试。
四月二十六日,殿试开场。
搜身同样严格,三百多名贡生,基本都是没见过皇帝的,一想到待会儿天子要坐在上头监督着他们考试,有几个就开始发抖了,原本做好准备的,此时大脑里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
张老头也有些发虚。
丁文志深吸口气,用眼神示意他放松。
张老头尽量让自己不去想天子的天威,就当是去乡试。
众人落座没多会儿,弘顺帝就来了。
贡生们齐齐起身跪地行礼。
弘顺帝扫了一眼下头,收回目光,走到龙椅上坐下,让众人平身。
之前张老头和丁文志讨论的西南战事,早就在贡生们中间传开了,很多人笃定皇帝一定会以此作为今日的题眼,让他们写策论,所以不少人早就准备了腹稿,一副成竹在胸的架势。
但谁也没想到,弘顺帝出的题目比这难上十倍。
弘顺帝对着下头的贡生说了一通,大意是:一直以来,他都想做个励精图治为国为民的明君,想让九州清晏,万方安和,可往往事与愿违,他越是想朝着这方面走,吏治就越腐败,法令更是越发的松懈。
弘顺帝尤其以去年江南贡院的科场舞弊案作为例子,问下头的贡生们,是他继位以来颁布的某些法令过分严苛不近人情,还是说,他太过心慈手软所以导致腐化现象日益增生?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