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药田种良缘 完结+番外 (叶染衣)



有件事,丁父和丁家其他人不懂,老秀才却是摸得一清二楚,他说:“监生是有被特别照顾的资格的,你是府学举荐去国子监的贡生,到时候答卷上主考官会标一个‘皿’字,咱们省去国子监读书的没几个,你中举是十拿九稳的了,只是名次前后的问题罢了。”

老秀才一说,丁文志才想起来,似乎当初林海跟他提过一次,说他回来考最划算,因为他是监生。

每个省都有监生的特定录取名额,回户籍所在地考试,很容易就被“特殊照顾”。

况且老秀才也说了,今年他们省的监生没几个。

也就是说,他不用在中不中举上纠结了,该纠结的是名次。

见丁文志从始至终的表情都没什么太大的变化,老秀才心中暗暗佩服,想着不愧是去国子监读过几年书的人,这么能沉得住气,一看就是块好材料。

丁文志的内心确实是没什么太大的波澜。

如果是换在几年前没去国子监的时候得知自己十拿九稳能中举,他一定会止不住地高兴,喜形于色。

可去了京城这么多年,所接触的同窗不是官二代就是世家子弟,一个的家世比一个显赫,区区一个举人功名,那些人压根就没放在眼里。

因为他们不用科举,只要从国子监毕业,就能借着家族的权势在衙门谋个肥差。

所以丁文志很清楚,举人功名比起他们来,还差的太远,虽然中举就算不继续考也能做官,但他所谋的远不止于此。

哪怕他不想跟那些人攀比家世,可在浮华的地方看惯了名利和权势,谁还愿意继续待在乡野碌碌无为一世无名?

他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施展抱负,为朝廷献一份力。

到了省城,丁家下人早为丁文志订好了客栈。

老秀才没跟他一起,说自己在省城有亲戚,去亲戚家住几日,考完再来跟他汇合。

看出来老秀才很是过意不去,丁文志便没留他同自己一起住,把自己的东西安置好以后,八月初八这一日进了考场。

——

丁文志在家的那几日,教了丁安生一些东西,学字是来不及了,就教他一些朗朗上口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丁安生当时背的挺好,过后就忘,只零星记得最顺口的那几句。

好在他爷读过书,时不时地提点着他,这小家伙就学着私塾里的夫子,摇头晃脑地念起来。

他爷问他,“你这么会念,知道咋写不?”

丁安生摇摇头,“不知道,小叔叔没教。”

他爷又问:“那你想学不?”

丁安生憋了半天,问他爷,“念书有糖块吃吗?”

“有。”丁父笑呵呵道:“不仅有糖块,还有糖人,等你考上功名,想吃啥就吃啥。”

丁安生流着口水丝,点头如捣蒜,说:“那我学。”

丁父说:“你跟我来。”

为了糖块,丁安生屁颠屁颠地跟了上去。

到了书房,丁父取了纸笔,把他抱到凳子上坐着,手把手教他写自己的名字。

丁安生的名字笔画简单,写起来不难,有糖块作为诱惑,小家伙学得挺认真,三天后终于能自己写了,虽然握笔的姿势不对,写出来的勉强能让人看出来像个字,不过丁父觉得,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

镇上的妇人基本都是不用下地种庄稼的,尤其是常和胡氏走动的那几位,一得空就来打马吊,知道丁文志去了省城考试,一个个“关心”得不得了。

“秀才公多时候回来的?咋都没听说就去省城了?”

胡氏道:“回来得匆忙,没几天就赶考去了。”

“哎呀你看看,我们都来不及见上一面。”

胡氏:“不见也没啥,他在家的时候都忙着读书,基本不出门的。”

“要说,你们家文志马上就年满二十了,镇长太太还不给张罗一门亲事?”

胡氏:“……没来得及。”

“那你可得抓点儿紧,都这岁数了还不成家哪行,身边没个女人管束着,男人的心思容易浮躁。难不成,镇长太太还准备给自家儿子张罗个大户人家的姑娘?哎呦您可别动那心思,大户人家的姑娘好是好,可大户人家的老丈人,有几个是不挑女婿门第的,与其让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倒不如娶个能踏踏实实过日子的,我觉得就挺好。”

胡氏:“……”

刚洗完水果端进来的廉氏一听这话,觉得十分刺耳,皱了皱眉,“咋地,婶子觉得我们家文志高攀不起大户人家的姑娘?”

你家不是大户,养不出知书达理有涵养的姑娘来,就酸大户人家眼光高?你眼光不高,我们家高啊,就瞧不上你家这样的!

妇人陪个笑脸,说:“我不是那意思,我是觉着吧,咱们地方小是小,可姑娘淳朴,心思不花哨,不都说娶妻娶贤吗?我这是为了你们家文志以后的日子着想。”

廉氏也陪着笑脸,“文志他妹妹说了,他是个有前途的,要娶就娶个城里人,最好是京城人,娶个大字不识的乡下姑娘,以后带不出去,没得糟蹋了他一身的功名。”

妇人一听,噎了个结结实实。

丁文志的妹妹指的是谁,相信在座的没人不清楚,那是当年在桃源镇名声响当当的小地主,如今高高在上的楚王妃。

今天来的这几位,全都是揣着心思的,想攀上丁家,攀上丁文志。

如今听说楚王妃都亲自发话不希望丁文志娶个乡下姑娘了,谁还敢不要命地往丁家塞人?

廉氏看着几个妇人的脸色,心中暗爽。

的确,以前杜晓瑜还在白头村的时候就暗示过丁文志几回,让他别在乡下培养出一个小青梅来,目前要以学业为主,等以后高中了,城里好姑娘多的是,还愁娶不到贤妻?

丁文志以前只是单纯地听杜晓瑜的话,后来去了京城,见京城那些同窗的夫人太太来看他们,一个个知书达理,谈吐不凡,那时候他就觉得杜晓瑜说的很有道理,假如有一天他当了官,他的夫人却是个什么都不懂的,那将会给他的仕途带来很大的阻碍,所以趁着还没娶,干脆先别想这事儿,把科举走完拿到功名再说。

——

贡院放榜是考完一个月以后,到时候如果中了举人,会有专门的人负责去学子家里报信,所以丁文志一考完,回到客栈舒舒服服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衣裳就打算回家。

碰到老秀才的时候问他要不要一起。

老秀才的脸色看上去不太好,应该是考场上没发挥好,他说:“这是我最后一次乡试了,我想在省城等到放榜,亲自确认了再回去。”

考了这么多年没中,丁文志理解他的心情,安慰了他几句就收拾东西坐上马车回村了。

第315章 、中举,赶赴春闱(一更)

丁文志回到家的时候,丁父正在书房教丁安生念千字文。

“爹,今日不忙了?”丁文志站在书房门前,笑问。

丁父被他这个声音惊了一跳,随即才反应过来儿子回来了,立刻激动起来,“文志,你考完了?”

丁文志淡淡点头,“考完了。”

“考得咋样?”丁父问,“有把握能中举吗?”

丁文志道:“我也说不准,毕竟能不能中,还得看主考官的喜好。”

丁父想到了什么,问他,“你当初从京城赶着回来,是国子监那边提前帮你报考的吧?”

丁文志嗯一声,说是。

“那你既然是国子监的监生,在考场上就没有点什么好处?”丁父又追问。

好处?

丁文志想起老秀才跟自己说的那一番话,听着像是那么回事儿,可谁知道呢,万一主考官刚好就不喜欢他的文章,就算再是监生,也能给他踢出录取范围来。

见丁文志发呆,丁父便知这个傻儿子什么都不知道,叹息一声,“罢了罢了,咱们尽人事听天命,你能心态平稳地从考场上归来就已经挺好。”

丁文志道:“爹,我在半道上遇到隔壁村的老秀才了,见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就捎了他一程。”

“哦?你们俩一起去的省城?”

“对。”丁文志道:“他告诉我,这是他最后一次乡试了,再考不中,就弃文回家种田。”

对此,丁父沉默了会儿,才说:“要真是那样也好,我听说家里三个儿媳因为老秀才读书这事儿,早就吵得不可开交了,前些年闹着分了家,后来这几年老秀才读书的钱,都是他老妻当年嫁过来的一点嫁妆,只怕是他心中有愧,觉得再不中就没脸继续往下读,这才下定了决心只考最后一场。”

说完,丁父又问丁文志,“那贡院放榜没有?”

“没呢!”丁文志道:“还得等二十多日,那位张老伯说他要留在省城等到放榜才肯回来。”

丁父一辈子没去过省城,不知道贡院啥样的,“那到时候放榜了,你还得跑一趟省城?”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