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祝英台居然让这个妾住了主屋,还让下人们唤她“主人”啊!
听说祝英台为纳她弄了个家宴,还让她穿了嫁衣,结果喜宴到了一半就急不可耐去脱嫁衣了啊!
再看看我们的裴御史……
唔,眼中有血丝,应该是没睡好。
啧啧啧,还住在御史台里分下的廊舍,不过巴掌大的地方,别说院子了,估计都没那院子里的书房大!
可怜,看裴山那样子也不像是在下面的,现在祝英台这算不算给他带了绿帽子??
于是一时间,御史台上下再看这位“裴御史”,便满是同情之色。
梁山伯自然知道这些同僚在同情什么,不但没有“悲愤欲死”,反倒不为所动。他拿到那封匿名状,在后面批了个“外室女子,不类后院”,便轻飘飘把那状子驳了回去。
之后,施施然去接祝英台“下班”了。
没错,在御史台众人的眼中,大概是祝英台“纳妾”终于引起了梁山伯的危机感,再不似之前那样把他当成“地下恋人”,而是大大方方地开始交往起来。
因为祝英台现在住在东城为那妾买的宅邸,梁山伯竟然也没有再住“单位宿舍”,而是在那的不远处租了小院子,虽是租的,能在东城价格也不便宜,还请了一个中年妇人洒扫做饭。
每天清晨,梁山伯会先去祝家那外宅接了祝英台,然后一起去早市吃早饭,将人送去玄圃园;
到了傍晚,祝英台通常比梁山伯先下差,便先去东城有名的酒楼“醉中仙”寻一靠窗的地方坐了,等着他一起用晚饭。
“醉中仙”是马文才在东城新开的酒楼,里面的酒和菜中的材料都是祝英台弄出来的,而且奢侈到无论是雪糖砂糖都拿来做菜,一年四季还有冰镇水果和冷饮提供,是达官贵人最喜欢去尝鲜的地方,价格自然也很“高贵”。
旁人不知道祝英台和梁山伯在这里也有股份,还以为两人如今如胶似漆、花钱也如流水,有时候恰巧遇见御史台的同僚也来尝鲜,回去后还要劝梁山伯几句。
“祝英台出身上虞祝家庄,家中豪富,为个妾一掷千金也不会伤筋动骨,你虽出身裴家、可就是个庶子,家中不会任着你乱花钱,你在御史台的俸禄也一年不过三千石,就算上衙门里的补贴也没有多少,这么花钱,以后怕是要无以为继。”
劝他的同僚苦口婆心。
“若是个女子也就算了,花费了好歹还有成家立业的想头。可祝英台和你都是男人,不过为了一时欢愉,何苦如此不顾一切?”
梁山伯每每听到这样的劝说,不但不觉得羞惭,反倒觉得心中愉悦。
有时候别人说的急了点,他便做出一副情根深种的样子,落寞地回一句:
“我命都可以给她,又何况是这些身外之物?”
如此直白的爱意,倒是让劝说的人被羞的一张大红脸回去。
对于祝英台来说,一开始还是有点不太自在的。
这种早上一起出门“上班”,晚上一起“下班”下馆子吃饭的日子,乍一看像是两个搭伙的好基友,再一想却更像是现代的那种新婚夫妻。
只是自从几位同窗入了京以后,马文才常常忙得不见人影,梁山伯还未在御史台崭露头角时一直在外查案,傅歧是金部郎平时在内城,平日里能凑齐了都休沐聚一聚极难,所以说起来,爱热闹的祝英台,其实过得有点寂寞。
更别说众人都还有家可回,有人可用,她为了掩饰女子的身份,在京中一直寄宿在裴家客店里,打扫和杂务都是客店里的小厮在做,一年到头年节也不会“回归故里”,颇有些凄清。
正因为如此,梁山伯这段时日接来送往、又约好一起休沐四处游玩的诱惑,实在让祝英台难以抵抗。
况且原本还尝试着“献身”的江无畏,在好几次看到梁祝二人亲热的回府后,终于也打消了“望门”的念头,开始一心一意地享受起她的“富贵闲人”生活,只是依然热衷于调戏祝英台,却不在提“床笫之欢”的事了。
再一想梁山伯也是无亲无故,单独一个人在京里,节假日既没地方可去、也没亲人相守,这么一想,越发心软,那点点不自在也就抛之脑后。
没过多久,祝英台和梁山伯“断袖”之事已经成了不是秘密的秘密,御史台里见怪不怪,连这八卦都懒得再聊了。
左右看不到什么争风吃醋、那妾室似乎一点都不介意,梁山伯也不介意,想着祝英台“左拥右抱”、“上下逢源”,不由得叹一声:
——人生赢家啊!
可怜的马爸爸并不知道自家养的大白菜就快要被人用温水一点点烫熟了,他一回了京,就在如今诡异的朝堂氛围中谋求机会,又要兼顾内外,就算知道梁山伯和祝英台如今同进同出,估计也没时间去管。
更何况,大半年没有消息的花夭,信守诺言,送来了马文才最需要的人。
北魏名将杨大眼的遗腹子杨白华,南逃梁国。
第375章 雄风大展
杨大眼是北魏的名将, 也是数百年来魏国最骁勇的勇将之一。他出身氐族豪酋之家,后来被选做军主, 主掌一军,开始了南朝军队几十年的噩梦。
萧宏当年大败京口的那场战争,杨大眼便是率先锋军的主将。
杨白华其实早有南逃之意, 只是时机一直不能允许,所以忍耐至今。
那临川王萧宏曾因杨大眼而大败, 连“萧娘”这个外号都是杨大眼起的,他又从好友花夭那里听说萧宏在梁国权势滔天、儿子连兰陵公主都敢染指, 怕过去后因此受到迫害, 忍耐了许久。
只是那胡太后越来越荒淫无耻,不但日日限制他不得出宫, 还派了贴身婢女监视他的一言一行, 连如厕都要跟着, 他在洛阳时, 无论要去哪里,都会有人窃窃私语,说他如何靠肉体贪图富贵。
还有猥琐者,处处宣扬他的“能力”如何如何超群, 在后宫中如何醉生梦死, 更有甚者在聚会的场合询问其妻闺房之事,使得他的妻子不堪其辱, 最终和他和离, 让他年纪轻轻便孑然一身。
鬼知道他贪图什么富贵, 他父亲是魏国威震四方的将军,他的母亲元氏是杨大眼的继妻,出身魏国宗室,他继承了父亲的武勇、在仇池又有氐族的雄兵,根本不需要靠这样的方式为自己挣取什么荣华富贵。
如今萧宏已死,临川王府也失了势,好友花夭因为出使南方有了门路,他便费尽千辛万苦逃了出来。
因为“杨大眼之子”的名头,他一到南朝,便有人向朝廷上报,后面更是由梁**队一路送达建康。
“这么一听,这杨白华也挺可怜的。”
这不是遇到职场性骚扰了吗?还是一拒绝就家破人亡的那种。
祝英台作为理科生,并不知道后世那首有名的情诗《杨白华词》,只是觉得这胡太后也太可怕了点。
潜规则就算了,还要人家一个年纪轻轻的壮汉一天到晚在宫里伺候,有家归不得、进出都有人监视,越想越可怕。
还好花将军是女的,不是男人,否则说不得也难逃魔爪。
“但是他南逃到梁国,是不是就等于抛弃一切了?陛下会起用他作为将军吗?”
祝英台边啃着手里的鹅掌,边问梁山伯。
梁国不太重用南逃的武将,像是萧宝夤那样做到一方镇将的更是没有,更别说杨大眼还没来得及在北方扬名就被胡太后收入了后宫之中,光靠一个名将之子的名头,怕是没有什么机会在南方被重用。
这种事连祝英台都想得到,更别说梁山伯。
“吃到脸上了。”
梁山伯伸手拭去祝英台脸上莫须有的油腻,心中感受着那光滑的触感,仿佛在他指下停留不去,口中却在认真回答着她的问题。
“如果天下太平,杨白华自然是得不到重用的,但现在北方好像要‘变天’;了,杨白华说不定能等到他想要的时机。”
“时机?”
祝英台愣了。
“领军?”
“是,不过不是领我梁国之军。杨白华所在的杨家是清水氐人,族中驻扎仇池,尽有汉武都郡之地。每当中原出现动乱,势衰或分裂之际,杨氏即率氐、羌及部分汉人自保,待到和平时期、再投明主为君。当年杨家便是如此在魏国立足的。如果魏国内乱了,杨白华怕是要回仇池去。”
梁山伯知道祝英台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敏感度,分析给她听:“如今魏国名义上的掌事者是元帝,但实际上是胡太后。杨白华如果现在回仇池,一纸诏书下来,为了他的族人,肯定还是要回到洛阳的。但如果魏国乱了,他回仇池便是保持杨家的传统,可以拒守西境,不听宣召,直到天下出现新的英主。”
“陛下未必看得上这支胡族混杂的军队,但北方如果真有乱的那么一天,西边如果不参与平叛,魏国就要乱上更久。朝中诸位大臣打的都是这个主意,所以才愿意接纳杨白华,说不得还要加赐什么‘武都将军’之类的官职。”
政治投资。
祝英台了然,心里对这个胡太后一定要潜规则的“奇男子”更加好奇了,于是伸头往窗外看去。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