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如此!”几人嘀咕着,打算逼迫南帝早点就范。
日里朝臣吵他,晚上,兰妃天天吹枕头风,竟是一天到晚,没一刻放松大脑的时候。
南帝实在痛苦不堪。
朝中,后宫,竟皆为银子,为钱,为一个还不知道在哪里的宝藏神魂颠倒,连失的两郡与朝廷威严也不要了。林,李两位大人,眼睁睁的看着这个闹剧,心中失望不已。不只是失望,是绝望。
江河日下,只怕,朝纲要被这些短视的小人给弄坏了。虽然南帝还没有松口,可是,两位大臣却知道,只怕松口是迟早的事。
而此时的晋阳城,已经初八日了,江夏郡也早进入了正轨,开始迁了不少商户进去,集中了市场开始做起生意了,晋阳的繁华同样流入江夏郡以及南郡和宜郡,整个市场的活力一起来,物价趋于平稳,人们很快从过年的阴影中走出来,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似的开始过日子。
成王与宁王将这边的事务安排条理了,这才回了晋阳,草庐之中,果然进了不少人。
二人被吴帆带进去坐了,又给奉了茶水递与二人。
二人忙都接了,小声的说了声谢谢,草庐虽小,但很多来回事的人却并不嫌拘束。
成王听着他们一个个道:“南廷各增五万兵马将抵达南郡,宜郡后方,暂时不知他们将如何分兵驻扎。”
“事关宝藏的消息也已经在金陵传开,如今快传到晋阳来了,只怕不日便能传到北廷去,北廷定然能掀起轩然大波,”
如此转移矛盾,的确高明。也许这种计策是没什么妙的,但是用在何处,怎么用,用在昏馈的人身上就会产生极好的效果,只怕这种计策,在南廷用到极妙了,会产生极不错的反响。
“城主,南廷之兵如何理会?!”小狗子道:“阿金人依旧守在两郡,就怕他们突然发难攻打。所以江夏郡倒是很快恢复了生产,不过这两郡因为紧张,倒稍差了一些。”
“无妨,叫阿金以防万一既可,打不起来的,事件等它继续发酵,总会有出人意料的结果,不必心急。”冯璋道。
“是。”小狗子想到两郡囤了这么多兵马,就算真打起来,大不了打就是了,再坏也就是这种结果了,想一想也就有了底气。只是能不打最好是不打的。冯璋既说要静等,那便静等。
“北廷呢,可有什么消息?!”冯璋道。
“凉州城被攻了七八日,怕是快支撑不住了,那城门再厚,也架不住有火器。”陆青云道:“不过北郡传来消息说,他们也已经在备战,现在新帝先动了凉州城,北郡也就被惊动,不敢再心存侥幸,因而,一直在积极备战,严防着新帝转道去打北郡。”
“另外,北廷往南廷的使臣已经被我们抓住了,现在扣押在船舰上,还等主子吩咐……”小狗子道。
“使臣之外,当还有使臣,最近稍注意一些往金陵去的商户,”冯璋道:“新帝不可能只使出一个使臣团。至于抓到可疑的,先看押着。”
“是。”小狗子应了,道:“凉州虽撑不住,但是北郡倒是可以分去新帝大部分的精力。”
冯璋道:“不错,在这期间争取到的时间,大力发展经济吧,多囤粮草,多练兵。”
小狗子一一应了。
王县令道:“南郡和宜郡都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这些都是总目,分账与册子皆在外面吴帆那里由他核对。”
成王忙道:“江夏郡也已完全整肃完毕。这是目录。”
冯璋接了过来,道:“几位都辛苦了。”
冯璋看了一眼,便道:“我会与帆儿一并核对,先放在我这儿。”
“是。”王县令自然爽朗的笑应了。他怎么看冯璋都怎么崇拜不已。
“待开了春,不要耽误了春耕,最近将粮种都发下去,务必叫四郡百姓都能种上庄稼。”冯璋道:“囤粮全看这一两年了。”
“主子放心,此是大事,万不会耽误的,四郡这么多人等着吃饭呢,哪里能马虎?!”王县令道。
“以后遇事,多与齐尚书商议。”冯璋对王县令道,“四郡的这些事务,交由你们二人了。”
“是。”王县令应了。
成王忍不住道:“敢问城主,欲何时称王?!”
冯璋道:“不称王。”
“那,战时策略为何?!”成王道。
“没有策略,只有静待时机而已。”冯璋道:“现下,唯一可说的,只是与南廷共击北廷,不过得要南廷配合,这只是一个方向,倘若他们不配合,只能改变战略方针。我也不介意先攻下南廷。”
成王与宁王对视一眼,起了身跪了下来,道:“某等二人虽不才,愿效力于城主麾下,尽犬马之劳。还请城主收留,莫要嫌弃。”
冯璋上前将二人扶了起来,道:“早该如此了,两位王爷相助,晋阳定如虎添翼,成王若愿意,以后便进吴帆那儿,为首席谋士,如何?!至于宁王,若愿效力军中,也可去历练,若不愿,可进商行。”
宁王想了想,道:“我先做做看生意。打仗的事,我怕是不熟悉。”晋阳治军严明,他有点不适应,是真的有点怕进去拖后腿,便迟疑了。
“也好。”冯璋应了。
成王沉吟一声道:“某并没有如此大的才智,只怕留在城主身边出谋划策,还不及城主之虑缜密。”
“成王之智,不说可定天下,至少可定南廷。”冯璋道。
成王一怔,道:“城主是想将安抚南廷的事交由我?!”
“嗯。”冯璋道:“北廷将是大患,但是晋阳力小,暂时无法分暇攻下南廷,在与北廷交战期间,南廷便是晋阳的后背,后背切不可生大乱。乱则腹背受敌。成王可堪此大任。”
第668章 能耐
成王感慨道:“城主竟然如此信任我,我原以为做些民生也罢了。没料到……”
顿了顿,也不犹豫道:“城主既将此大任交由于我,我便是赴汤蹈火也绝不会让南廷生乱。城主放心。”
“王爷虽姓路,他日立朝,可为前朝王,此等佳话,必名留青史,还请成王以后多为晋阳尽心。”冯璋道。
“敢不从命!”成王道。
冯璋掏了一本册子出来递与成王,道:“这是收集来的南廷所有朝臣和后宫的资料,一些既定方针,后续事宜以及更改,全看王爷了。”
成王小心翼翼的收了过来,道:“是,城主放心,我定竭尽全力。”
议定了事,冯璋寻了些东西,便独自进城了。小狗子不大放心,还是派了人远远的跟了上去保护他。
王县令见成王直接到了吴帆这儿,便笑着拍了拍他的肩道:“王爷,以后咱可是同知了,王爷早该如此,主子交由此等重任,便是信任于你,这等背后之事,若非信任,岂会将如此机密之事交给你。这是将晋阳整个后背都交给王爷了,以后王爷可千万不要让主子失望啊。”
这是示好,也是警告。
“承蒙主子信任,岂敢不尽力为之,犹豫了这么久,如今才下定了决心。”成王道:“定不会出任何差错的。”
王县令也知道他至少有九分可信。
毕竟一个犹豫了这么久才下定决心的人,说明他的内心经过剧烈的挣扎,才决心效忠的,这种人,谋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真是与人的性格有关。
成王虽有大智,但是事临大局时,总是对自己的处境选择恐惧,所以才会一拖再拖,犹豫再犹豫。
而下定了决心的人,是很难更改既定的决心的。
再者说,南廷也不值得他冒险。王县令觉得他就算与新帝联盟,也绝不会与南廷同流合污的,因为南廷,只怕更入不得这位王爷的眼。
若是当初成王一来便来投奔,王县令还真的担心他只是敷衍,或是另有图谋,可是他现在不这么想了,纠结了这么久的人,怎么可能会另有图谋,况且,他还在江夏郡忙了这般久。
在他心中只怕也是认同晋阳的价值观的。
王县令不禁欣慰的觉得,幸亏当初一点点在成王心中种下的种子发了芽。
不过,以后这颗芽,定成为为参天大树,直到,再也不可被旁人撼动,成为拥护冯璋的坚定信仰。
王县令哈哈笑道:“那以后可要互利互助,多多指教了。”
成王与他无奈一笑。宁王倒是若有所思,寻思着做个生意,要不要与路遥合伙。
此时的林家都与各街坊走动过了,各家的酒也吃过了,到了初八日,连冯秀才家也走遍了,还剩了不少食物,林大虎送了不少去了孤儿院和敬老院。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