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自己还小呢,自己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也还会有很多的时间来体会成长,这一次,自己会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尊重自己所要做出的选择。
那个人虽然还小,但她竟然可以为了自己舍弃生命,这样的一份感情,自己还有什么需要犹豫的呢,别人求不来的缘分,自己却要弃如薄履么?
再仔细想想自己对姐姐的感情,还真是依赖居多的,虽然自己也下定了决心,想要更出息些,好用来保护姐姐,但到目前为止,自己都还一直在被姐姐保护着。
吃的穿的用的就不必说了,就连身边保护自己的人,学校里教导自己的老师,都是姐姐替自己安排的,甚至自己进国子监,姐姐也是费了不少的心思。
那自己还有什么要犹豫的么,白晓桐觉得自己真是哭了这一通,就茅塞顿开了,以后自己还是会一直尊敬着姐姐的,只是,不会再是那种幼稚的小感情了。
事情就这么决定下来,接下来,就是一些订亲的事宜,虽然两个孩子年纪还小,但这件婚事却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所以该走的仪式都走了一遍,就等着两个孩子长大了。
金方业和高氏更是听了英男的话,重新请了媒人去女方的家里,把这事儿变成了男方主动,这不仅表示了自家的诚心求娶,也表达了自家对女方的尊重,让老师和她的女儿全了里子和面子。
两个孩子毕竟要过一辈子呢,一个美好的开头,也许会让幸福增加更高的含量,总比没见面就成了怨偶强,如果小姑娘以为白晓桐是被强迫着娶她,事情可就不美了。
而原本打算去尚南城的刘英男,却是没有了心情,虽然白晓桐的事情是解决了,可她的心情就是不能平静,甚至是有点发堵的。
她现在最想做的事儿,就是立刻、马上把那位二了吧唧的二皇子给解决掉,但想归想,她还是不能掉以轻心的,事情要稳稳地来,不然连累的可就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了。
能把白晓桐的婚事这么轻松地解决,凌墨麟是很开心的,但他也看出了小丫头现在的情绪很不好,更没有什么心情出门了,也只好打消了陪着她去尚南城的想法。
可每天看着她这有些郁郁的模样,凌墨麟有些说不出的心疼,他知道小丫头现在在琢磨什么的,还真怕她一个冲动做出什么要命的事情来。
第三间歇一歇书吧现在已经在开始进行装修了,内里的布置也有碧玉操心着,完全用不着小丫头伸手管,可她这么闷在府里,确实让凌墨麟挺担心的。
就想着用什么事情能让小丫头分散些注意力呢,最后凌墨麟决定,鼓动小丫头去帮着小萝卜他们去张罗赵杏花和郑树根的婚礼,自家人的事,总是推托不掉的。
眼见杏花的婚礼已经临近了,赵家现在是全家都行动了起来,在莫嬷嬷的指挥上,婚礼的准备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想着婚礼到底是喜事儿,不如让小丫头去感受一下那样火热的气氛,兴许她的情绪也能跟着好上一点儿。
刘英男倒也没跟三皇子犟着,她知道三皇子是在担心她,她又不是不知好歹的,所以也就听话地出了三皇子府,去了小萝卜和赵亮的院子,果然那边很热闹。
刘英男不出门还好,这一出门,就再也关不住了,每天早出晚归的,不是去赵家的院子,就是去各处的铺子转转,要么就是回县主府,去看自己的院子建得怎么样了。
这间院子因为一直是三皇子在张罗着,没有用王五的建筑队,所以刘英男也并没有插手院子的建设,她真的只是每天去看一眼进度,然后再去看一看小陶罐。
她觉得自己前段日子净瞎忙来着,连小陶罐都不关心了,她这个姐姐当得可是太不称职了,特别是现在白晓桐订了亲,好像他要成为别人家的了,刘英男就更觉得自己得跟小陶罐多亲近。
结果这一回自家府里,不只是孟流星和赵墨蓝要跟着她出府,就连翡翠和琉璃、吉祥几个人,也是每次她一来就都围着她打转,让刘英男觉得,自己是不是成了外人了。
日子就这么飞快地过去了,等到刘英男决定把孟流星和赵墨蓝重新带到身边的时候,赵杏花的吉日也到了,婚礼虽然阵仗不是很大,跟赵亮和小萝卜搬迁那次比不了,但也算是很隆重了。
但隆重还不是最重点,最重点的是,郑树根的家里人来了,虽然郑树根没有邀请自家人来参加婚礼,可他们还是在郑树根的婚礼之前到达了京城。
赵杏花为此可是高兴非常的,这证明了自己是被郑家人看重的,赵家人对郑家人能来京城,也是很开心,到底是自己家的女儿做人家的媳妇儿,有长辈到来,那意义自是不同的。
而刘英男在见到庆婶子的时候,也是感觉很意外,就算是想到郑树根家里会来人,她也没有想到会是这个做姐姐的能过来,庆婶子当然不是一个人来的,她是跟着爹娘一起来的。
第七百三十三章真是亏心呐
其实郑树根的爹娘本不想拖累儿女的,是想着自己老夫妻俩过来就成了,但是庆婶子不放心,再有,她也想顺道来看看高氏和刘英男。
毕竟当初在宁安镇上的时候,两家走得挺近的,这一分开,着实是有些想念的,再加上庆婶子知道了县主一直照顾着自家弟弟,不管是生意上还是生活上,都很是尽心,她就想着亲自来道一声谢,来说一句感激。
高氏把庆婶子一家请到自己府里坐了客,偌大的县主府,看得庆婶子和她爹娘眼睛都不够使了,好在不是外人,郑树根也只是看着,并没有多提醒。
因为觉得大家的关系比较亲近,高氏也没分什么男人女人,一起把人领到了自己的院子里,反正院子里还有金方业呢,有男主人在,也不算太逾矩。
郑树根也是第一次进县主府的内院,但毕竟是个懂得规矩的,知道把自己的眼神管住了,并不四处乱转,紧跟在爹娘和姐姐身后,进了高氏的正厅。
正厅里,吉祥正抱着小陶罐等着见人呢,毕竟是乡里乡亲的,小陶罐满月的时候,庆婶子他们还去吃了满月酒,今天邀请他们来府里,自然得让她们见见小陶罐才行。
“哟,这就是小陶罐吧,都长这么大了,他离开宁安镇的时候,也才刚满月,我记得才这么一小丁点呢。”树根娘看着高氏怀里的小陶罐,比划着当初小陶罐的大小。
“可不是么,当初为了他们父子俩赶考,真是走得太急,紧赶慢赶才算是赶在年前上了京,那时候真是担心小陶罐太小抗不起折腾呢,还好,健健康康地长这么大了。”
晃悠着怀里的儿子,高氏很是有些自豪,小陶罐已经会吱吱呀呀地说些听不懂的话了,连小牙都已经冒出了几颗,可不就是长大了么,还有什么比孩子的成长更让人欣慰的。
高氏在这边陪着树根娘聊天,金方业就在另一边陪着树根爹和郑树根闲唠,一提起宁安镇,几个人都是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树根爹还带来了很多乡亲们的问候。
要知道,当初在宁安镇,金方业可是个名人呢,镇上受过他恩惠的人可不少,让树根爹捎句关心的话过来,一是表达一下对金大夫远行后的惦记,二是表达一下对金大夫当初帮助过自家的感激。
金方业很是感动,他没想到他离开了宁安镇,还会有这么多人挂念他,这让他对自己在宁安镇曾经生活的那些日子,再没有一丝的后悔和遗憾。
“金老爷,就连宁安镇的现任镇长许老爷,也特意让我带了封信过来呢,呐,这就是许镇长让我带过来的信,说是当初亮子娘走得急,他得着信儿的时候,亮子娘和赵辉娘俩已经出了宁安镇了,追也追不上了。”
“这不,知道我们一家几口也要上京来,就早早的写好信送到了我家里,让我一定要亲手交给县主呢,许老爷说了,以后有机会,还请县主和老爷夫人能回宁安镇去看看。”
说着话,树根爹就把信掏出来,信很仔细地用棉布包裹着,可见是小心翼翼地带到京城里来的,金方业把信接了过来,转手就递到了闺女的手里。
既然许镇长说这信是给英男的,那还是交到闺女手里的好,反正问候的话已经让树根爹带到了,金方业已经很满意,刘英男接过信用手捏了捏,好厚的一封信呢。
不过她没有当场打开,现在有客人在呢,信件可以以后再看,她现在想跟庆婶子说说话,当初在宁安镇的时候,庆婶子也算是帮过自己的忙,起码也是两家互相照应着。
“庆婶子,真没想到你能来京里,多亏树根叔结婚,要不然呐,想再见你们一面,怕是有些难了,现在我家这边也是拖家带口的,出门一次也很不容易。”
庆婶子直点头,“可不是么,要是没有树根结婚这事儿,我和我爹娘哪有机会来京城转一圈呀,真说起来,也是我这个弟弟有出息,混出个人样来了。”
“这还多亏了县主您的帮忙呢,树根能在京城遇到县主,真是他的福气,他回去镇上时可是跟我们说了,在京城里的这些时日,您和高姐姐没少照顾他。”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