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不以为意,连眼皮儿也没挑。
等一会儿,又送上来一道腌笃鲜。乃是冬笋和咸肉炒制而成。
徐襄夹了一筷子,再次嫌弃道:“冬笋太老,咸肉太咸,还不香……”
江夏愕然抬头,看着齐哥儿和囡囡也学着徐襄的样子,皱着眉头瞪着碗里的菜一脸嫌弃的……她撑不住笑了。
瞪了徐襄一眼,江夏给两个小的挑着鲜嫩的笋尖儿挑了两块,看着两个人吃起来,这才瞪了徐襄道:“小孩子挑食可不好!”
她本意是说齐哥儿囡囡年纪小,不能挑食。但话已出口,她才发现自己说的话很有歧义……
果然,徐襄立时就苦了脸,很是有些无奈地看着江夏,好一会儿才道:“我不小。”
江夏失笑着摇头,转眼,脸颊却莫名一阵发烧,她自己连忙心虚地转开眼去,伸手将一杯金华酒喝了,竟是涓滴不剩!
一块清蒸鳜鱼送到江夏的碟子里,徐襄低声道:“吃点儿菜!这鱼虽然做的仍不及你做的嫩,却也只能将就着了!”
江夏脸颊刚刚退烧,一下子听见徐襄的声音,又忍不住倏然间烧红了脸。
好在,这个时候,楼下一阵喧哗,有人高喊一声:“掌灯啦!”
高喊声,一声接着一声,由远及近,又一直传接下去。
几个小的立刻跳起来爬到窗户上往外看,果然,之前还黑乎乎灰扑扑的街道,仿佛随着这一声声的呼喊,一盏灯一盏灯地被点亮起来——
瞬间,银河疑落九天,人间成就天堂!
眨眼,千家相连灯火,万盏璀璨星河!
几个小的连声惊讶着、赞叹着、欢呼着,不亦乐乎!
江夏和徐襄也先后走到窗前,向外看去,同样满心惊喜,忍不住赞叹连连,不能自已!
☆、455.第455章 可入画哉!
那火龙,其实是无数灯笼拼成,互相之间放了引信,只需皇帝在承天门上点燃龙首第一盏灯,那一溜火线,就翻卷飞腾,一路灿亮起来,一直到街尾。那翻卷飞腾的火线灯光,就像一条灿亮的线条,勾勒出‘龙’的形态,‘龙’的威武,‘龙’的活力!
江夏站在窗前,遥遥看向承天门上,那一道身穿玄色冕服的身影,就是大庆帝国高高在上的那位至尊!
在他旁边,有妃嫔皇子,又有王公亲贵,再后边还有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在这等礼制时分,就讲究品阶资格,徐襄虽然为皇帝面前的亲信之人,却因为品阶太低,是登不上承天门的,只能远远地与百姓一起仰望,那帝国的至高所在!
等火龙飞腾远去,承天门后面的广场上,瞬间腾起一片绚烂璀璨,无数焰火点燃,如碎金如银星炸裂迸散开去,照亮了大半个天空,同样照亮了一张张仰望的脸膛。
江夏回头看向徐襄,两个人似乎都没有被之前的美景沉迷,目光相对,都是一样的平静和柔和。
“走吧!”
“嗯,走吧!”
简单的对话之后,两人招呼着三个小的一起动身,下了双江会馆,由着众人护卫着,一路往国子监去了。
像会诗会文之类的活动,哪怕江夏不喜欢凑热闹,为了三个小的,特别是越哥儿齐哥儿两个,她也会去参加的。
时间不晚,他们也不赶,一行人就随着熙攘的人群,一路看着灯,逛过去。
有好些店家的门面前挂了灯谜,供游人猜,并设了各色不等的小奖品,引得很多人驻足围观,蹙眉冥想。
越哥儿、齐哥儿和囡囡都很踊跃,又有徐襄保驾护航,她们虽然只是偶尔驻足,一路过去,却也收获颇丰,三个小的手里都拎了灯笼不说,护卫的人手中同样也拎了灯笼。在一不小心又赢回两只八角宫灯后,江夏笑嘻嘻地接过来,随手就塞了一只到徐襄手里。
长贵脱口而出:“二爷,小的帮您……”
话未说完,就被长福一把拉住,瞪了他一眼,低声斥道:“哪里有你多嘴!”
长贵喃喃着,指着徐襄,想辩解说,哪有让爷拿东西的道理,而且,爷是状元,如今在皇上面前都是红人,怎么能够拎着个花里胡哨的灯笼呀,成什么体统啊!
可他的话根本没问出口,就惊愕地瞪圆了眼睛。他看到了什么?他竟然看见,被他无比崇敬尊崇着的二爷,居然真的提了那盏花里胡哨的八角宫灯,脸上还露出很欢喜很愉悦的笑容……竟然,就那么着,与姑娘一人提着只灯笼,并肩相伴,径直往前去了!
他看见了什么?二爷与姑娘,并肩相伴,一人一盏灯笼——
徐襄穿了一件靛青色的漳绒斗篷,江夏则穿了一件月华色精绣着一枝斜出紫玉兰的斗篷,两人站到一处,男的俊俏儒雅,女的清丽优容,一行一动、一颦一笑,皆可入画哉!
长贵的脑子一恍惚间清醒过来,他抬手就给了自己一巴掌,回头对长福连连拱手道谢:“多谢哥哥,多谢哥哥,亏得有哥哥拉我一把啊!”
长福拍拍他的肩膀,笑着道:“自家兄弟哪里用得着这样……你平日挺机灵的,这回不过是一时没转过弯儿来。”
小哥俩相视一笑,抬脚疾步追了上去。
从承天门走过承天门大街一路向东,过两个路口,向左一转,就到了国子监。
国子监作为一个国家最高的学府,自然地位尊崇,规制森严,庄严肃穆。
不过,元宵节这一日,连皇帝后妃也与民同乐了,国子监自然也暂时放松了约束,大门上挂了三盏大红灯笼,门前的小广场的桃李林子里,每棵树上都挂了各色的灯盏,除了最外围的灯盏是八角宫灯外,里边的灯盏都是最简单的红灯,灯上没有字更没有画,空白一片。
徐襄引着江夏往里走,一边给她解释:“只要做了诗词歌赋,就可以去申领一盏灯,将自己所得妙语佳句写到灯上,再挂到树上,任人品鉴。若是品鉴之人觉得诗词可取,就在灯下的竹筐里掷钱一串,天明计数,得钱做多者自然是优胜,国子监会将前三名的诗高悬在大门上,一直到来年新诗替换。”
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在国子监内高悬一年,这份荣誉,江夏并不以为然,但对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称得上极高的荣誉了。是以,每年国子监前的诗会,总会聚集大批学子,和一些自以为是的才子。就连许多入朝为官之人,也耐不住这份荣耀名声的诱惑,或悄悄而来,或高调而至,来参加这个诗会。有了这些人的参加,那些想求进身之路的学士才子们,也对诗会更加趋之若鹜……
时间久了,国子监前的高雅诗会,背后掩藏的不过是名与利的追逐罢了!
江夏不以为意,但她同样承认,多参加这种诗会,对越哥儿齐哥儿都有好处,感受这份浓厚的文化氛围,也能够锻炼锻炼,哪怕是齐哥儿想出来的不押韵不对仗的句子,能够写在灯上,再挂到树上,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听着徐襄介绍完,江夏一挥手,很豪情地吩咐道:“去买五只灯笼来!”
徐襄含笑看着她,并不作声。
长贵之前犯了次糊涂,这回抢着上前表现,江夏刚刚吩咐完,他就答应着,转身飞奔着去到国子监门前,那边设了个案子,上边摆着一只只空白的灯笼,还有笔墨可以租赁,价格倒是不算贵,一只空白灯笼一两银子,一套笔墨一两银子。
长贵很快转了回来,手里拎着五只灯笼,两套笔墨。
树林子中四下分散摆着些课桌,供人写诗只用。
江夏和徐襄带着三个小的,选了一个没有人的边角处,给三个孩子一人发了一只灯笼,让他们自己想去。
然后,江夏将一只灯笼递给徐襄,徐襄眼睛微亮,微笑着接了过去,却并不像几个小的那般皱眉苦想,搜肠刮肚,只是淡然道:“你的诗要不要我帮你录上?”
江夏愕然一瞬,随即笑道:“我就不写了,我又不会写诗……”
话说到这里,她猛地想起之前那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连忙道,“我说过的,那首诗是我在书上看来的,不是我写的。真的!”
☆、456.第456章 富贵?
正说着,那边有人温和道:“夏娘此言过谦了!”
江夏听得是宋抱朴的声音,连忙转身,与徐襄一起行礼。
宋抱朴的目光在两人发间的红茶上打了个转儿,最后落在两只空白灯笼上,淡淡笑道:“夏娘去年一首元夕诗可是极好的,四喜楼那许多书也有好些是出自你的手……你若过谦,可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江夏摇摇头,苦笑道:“世子这么说,我也只能再用去年那首诗应付了!”
“哦?”宋抱朴应了一声,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徐襄,突然展颜一笑道,“也无不可!”
江夏笑笑,转眼看向顾家兄弟、景谅和赵赫相跟着走过来,自然要互相问候寒暄一番。
见了景谅和赵赫,江夏自然要询问复选的结果:“不知今日复选结果如何?”
景谅和赵赫同时向江夏拱手一礼道:“多亏了江姑娘维护……舍妹妱娘(宝儿)已过复选。”
江夏透出一抹欢喜来,道:“这么说,妱娘的病不严重了?”
景谅点头应着:“多亏了江姑娘给舍妹带上的风寒良药,效果极佳,吃过两丸,就觉得自己大好了。多谢夏姑娘!”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