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司药娘子)


江夏摇摇头:“已经退了热,且看看午后如何吧!”
说着话,江夏抬脚往自己住的东屋里走……昨儿徐襄病情危重,她实在不忍心将其赶到西院里去,只能在西屋里住下。
这都腊月廿一了,再过九天就过年了,徐襄的病情怎么也得七八天才能痊愈……徐襄这一住,怕是要在这里过年了。
回自己屋里洗漱了一番,将身上滚得腌菜一样的衣裳换下来。枝儿已经做好了早饭送上来。
江夏离开徐家之后,枝儿自己琢磨着学会了做豆腐,什么豆腐脑儿、嫩豆腐、老豆腐、豆腐皮儿……一碰大豆到了枝儿手中,能给你做出一桌子不重样的豆腐菜来。
今儿的早点就有凉拌豆腐丝儿和豆腐包子两样儿……江夏夹着一只豆腐包子吃着,突然想起一种特别的豆腐制品,就是老北京的豆汁儿。
那东西是用豆渣发酵所成,黏稠糊状,带着股发酵后的特意酸臭味儿,老北京人爱它入骨,也有好多人觉得无法下咽!
不过,经过发酵的豆汁儿却有个好处,那就是消食化积,健脾开胃。
她突然毫无征兆地挑着嘴角笑起来,她觉得自己该给徐襄安排一下病号餐了!
吃过早餐,江夏就乘车出了门,直奔莱王府。
她将早上准备的一些吃食带过去,交给小鱼儿,好说歹说,总算把小鱼儿从新书中拉起来,登了车,出城往庄子上去了。
然后,江夏骑着马溜溜达达几乎将京城的大街小巷逛遍,也没能找到豆汁儿,这次调查,她还发现了一件事,臭豆腐和豆腐乳也都没被发明出来。
转到午时,江夏尽兴而归。
徐襄已经醒了。
魏嬷嬷满脸欢喜地接了江夏,一边向她回报道:“姑娘走了没多会儿,二爷就醒了。精神头好了一些,吃了一碗粥。又按照姑娘的吩咐吃了药。之后又睡了一觉,姑娘的车子进门时,二爷也恰好醒了……”
江夏嘴角微微含着笑,静静倾听着。
进了屋之后,她也不着急往西屋里去,只换了衣裳,让人摆了午饭,她细嚼慢咽地吃了。
撂了碗筷,江夏才抬眼看向一直欲言又止的魏嬷嬷:“嬷嬷可是有事?”
魏嬷嬷连忙扬起一脸的笑来:“姑娘慧眼……老婆子就是想问问,姑娘这会儿过去给二爷看看?”
江夏很随意地问:“又烧了?又晕了?”
魏嬷嬷连忙摇头道:“没,没发烧,也没晕睡!”
江夏勾唇一笑,道:“既然没有发烧,也没有再晕迷,那就说明徐二爷的病情好转了,按着方子吃药就好了。嬷嬷也不用太过担心了!”
“姑娘……”魏嬷嬷很是讶异,还想再争取争取。
江夏却直接摇头将她打断,道:“嬷嬷也不用太心焦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心急不得。嬷嬷尽管去,若是徐二爷病情有反复,打发个小丫头叫我一声就是了。嬷嬷年纪大了,身子骨打熬不得,您还是去歇歇吧!”
魏嬷嬷无法,只能曲曲膝,闷闷不乐地退了出去。
江夏哼了一声,回身进了里屋,午睡去了。
还真当她是爱伺候人的?病了就是病了,请个假不好,非得逞强!爱逞强,自己个儿逞去,她又不是他妈,她才不负责善后!
这一觉睡得香甜,再睁开眼,屋里的光线已经黯淡了。
江夏懒洋洋地伸个懒腰,这才拥被而起。芷兰闻声上前来伺候着她穿衣,一边低声道:“二爷那边好像又有些反复,魏嬷嬷来转了几圈了,都被二爷叫了回去,说姑娘昨晚没睡好,不能再打扰了你补眠……”
芷兰一边说着,一边觑着江夏的脸色,见她没有不高兴的意思,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随即,又暗暗失笑,二爷病了,最焦急最上心的就是姑娘了,昨儿可是衣不解带地照料了一宿……眼看着二爷病情好转,才想起来跟二爷执气……嘿嘿,这样看,姑娘也有小性子,倒是像小孩儿一样呢!
江夏垂着眼,一脸没睡醒的样子。心里却在飞快地盘算徐襄的病情、药方……
收拾利落了,江夏还是去了西屋,看了看徐襄的情况。还好,虽然发烧,体温却不是太高。江夏随即微调了一下方子,让人煎了给徐襄服下去,不多时就微微地发出一身汗来,徐襄的烧也就退了。
江夏这一晚没有再陪床。其实是她调整完方子就转回了自己房间,再没去徐襄的屋里。
再过一天,就是小年了,徐襄的高烧终于彻底退去,病情真正好转起来。
小年这一天,宫中大祭,吃过午饭没多会儿,越哥儿和齐哥儿就回来了。
两个小家伙儿带回来一大车猎物,什么野鹿、黄羊、狍子都有,最多的就是野兔和锦鸡,装了满满几筐。
江夏就让人用大锅烧了热水,处理野鸡野兔,留一部分挂在屋檐下冷冻保存外,其他的都被江夏做成了肴肉和熏肉。
有了辣椒,江夏还特特地给自己卤了一锅麻辣兔。做好之后,剁成块儿端上桌,五香的肴肉几乎没人碰,倒是麻辣兔肉,被越哥儿和齐哥儿抢了个精光。齐哥儿的小嘴儿辣的红彤彤的,肿的老高,一边嘶嘶地吸着气,一边还吃得不停口……
而在姐弟三个美美吃着肴肉的时,西屋里,因为养病被江夏限制了行动的徐襄,却守着一碗稠糊糊的豆汁儿,一脸苦笑!

  ☆、437.第437章 年礼(1更)

腊月廿三,小年。宫内祭祀。
因为是祭祀家庙,也就是太庙,故而,参加祭祀的主要人员就是皇族宗室亲贵,官员则是太常寺和礼部。
在莱王世子宋抱朴盛大的献俘礼之后,据消息称,大皇子在两天后也回了京。只不过,大皇子灰头土脸的回来,没敢张扬,连皇子仪仗都没打出来,故而知道的人……不多,或者也可以说,知道的也会刻意不提及。
腊月廿三祭祀,乃是祭祀宗族祖先,大皇子悄然出现在祭祀队列之中。
只不过,往年是纵队排列的皇子,今年因三皇子伤病不能出行,两个皇子就排成了左右,大皇子为长,居左;二皇子为幼,居右。
莱王惯例告假,没有进京。
代表莱王府祭祀的只有宋抱朴一人。紧跟在大皇子和二皇子之后。却因为代表了莱王府,而位列正中。
徐襄的高烧已经退了,只是被江夏下令,不得出屋。
吃过早饭,江夏过来给徐襄检查身体,确定病情好转之后,略一沉吟道:“祭祀所用诸般,西边的院子里是做了准备的,魏嬷嬷亲自看着布置的,你穿戴厚实了,可以过去了。”
徐襄抬眼看看江夏,点了点头。
祭祀,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乃是头等大事。特别是祭祀宗族祖先,被视为大祭,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礼仪活动。
对于这一点,生于现代的江夏无法让自己真心接受,但她表示理解。
细想想也是,祭祀祖先,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追思,同样也是对自己血脉根源的传承和延续,那是每个人的来处,是一个生命的根!
江夏这才将一条毛线织就的围巾递过去:“注意点,尽量别吹了冷风!”
说完,转身退了出来。
第二进的大厅上,案几上摆了江家的贺氏的牌位。越哥儿带着齐哥儿两个人,恭恭敬敬上香祭祀。
江夏带着囡囡站在大厅门外,跟着行礼。囡囡的户口被她正式落在了江家,江夏给她起了名字江秋,因为囡囡告诉她,自己的生日在秋天。
祭祀宗族祖先,只有男子能够入内。未婚的女儿和娶进门的媳妇,只能在门外行礼。
江夏过来祭拜,只是替夏娘尽义务而已,门内门外,她并不在意。
祭拜过贺氏,另一边又摆起了灶神像,仍旧由越哥儿和江哥儿行礼祭拜了,然后,旧的灶神像被焚化,烧之前,嘴巴上被抹了蜜糖。
与之前祭拜贺氏的肃穆不同,祭拜灶神的过程就有些游戏的成分了,齐哥儿更是从头到尾都乐呵呵的,他就盼着祭拜完成之后,拿了蜜糖跟囡囡一起吃去。
江夏则带着囡囡回了后院,女子是不能拜灶的。
很快,齐哥儿就捧着蜜糖罐子蹦跳着跑了回来,拉着囡囡上炕玩耍吃糖了。徐襄也转了回来。西院里的房屋烘得温暖干燥,但徐襄没留在那边,而是又回到了江夏的西屋里。江夏似乎也忽略了,对于徐襄回来未置一词。
或者可以说,她太忙,没顾上搭理徐襄。她带着丫头们收拾清理屋子——小年除了祭祖拜灶,另一个大任务就是打扫除尘。
从里到外统统清扫一遍,又有早就请好的匠人糊顶棚,糊墙。当然,这一天时间,所有房子糊完不可能,其他屋子都糊完了,只留着大堂正厅,放到这一天糊。
忙忙碌碌了一天,下半晌,日头偏西,江夏才忙完。厨房里已经用大锅烧了水,抬进各人的屋子里,沐浴!这同样也是风俗。
江夏几乎整个身体都浸在温热的水中,舒服地叹息着:看来,所谓风俗,也不过是常年习惯的积累。打扫完,洗个澡,再正常不过,也再舒服不过了。
过完小年,年味儿骤然浓郁起来。
该往来走动的,年礼已经在之前送出去。过完小年,则是邻里百舍之间的走动。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