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们的媳妇在哪里还不知道,但他们已经想得这么长远了,自然是把家里几个长辈都给逗笑了。
之后,他们的爹在和刘明堂、刘明灿一起做事时就当成笑话讲了,不过,虽说是笑话,他们脸上却写满了自豪,他们的儿子知道奋发图强了,当爹的怎会不自豪呢。
方小福听了并没有觉得这是个笑话,而是立刻想到当初刚进京城那天,石家表哥一商议也从小睿那儿定了一座宅子,只有刘家表哥不肯说定,因为他们作不了主。
想来那件事情对他们也是一个不小的刺激吧。一向性子欢脱、朴实的农家少年们,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与身边朋友的差距了吧?
还好他们没有自卑,而是想到要更认真地读书,争取更多更好的机会。
方小福不禁想,要不要在京城里建一座青阳县同乡会?
据她的信息了解,这时代里虽然同乡的意识很重,出门在外遇到同乡总会多帮几分的,但是同乡会、同学会啥的,却是一个没有。
但这种在异地他乡抱团的行为,也很容易被人视作结党营私,尤其对于官员是很忌讳的。想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没有形成这样的组织。
因为没有人敢牵头。
想到这个可能性,方小福也有些犹豫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抱团机会,当然也有壮大自己声势的好处,但是结党营私这顶帽子,她是绝对不会戴的。
吃了饭,方刘氏和妹子又去小石氏屋里说话,方小福则被一群小朋友给围住了。
这个说给他的玩具很喜欢,那个说她又做了新衣裳……反正话题一个接一个,让她有些应接不暇。
而这时候,方小福也看见刘香儿和刘莲儿从厨房里走出来。
六目相对,刘莲儿直接翻了个白眼便朝自己屋里走去,到是没有再骂人了,而刘香儿看着方小福的眼神却颇为复杂,最后也是什么都没说,默默回屋去了。
方小福并没有询问这两人怎么能出屋了,甚至没有好奇她们这几个月里的表现如何。只要不坏她的事儿,怎样都好。
看到这两人,也让她想到刘杏花母女。
自从大杂院使用以来,她们就被关在小杂院里,一开始有专人看管,后来因为刘杏花的娘刘翠终于觉悟,知道自己的未来不在自己手中,只要刘老实不要她,她就没有未来了。有了这样的认知后,她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
因为她的悔悟,刘老实并没有弃她而去,后来在小杂院里搭了一角凉棚住下,算是在屋外陪着她们娘儿俩。
而他此举也感动了刘翠,更加悔恨自己做下的蠢事,每天都在悔过似的劝解着刘杏花。后来刘杏花终于不骂了,但却变成了几天几天不说话,只是发呆。
后来方小福了解了他们一家人的近况后,虽然恨刘杏花要了真正方小福的命,但也同情刘老实,觉得这个老实汉子真心不容易。
便让人教了刘翠做小玩偶,让她们母女有些活儿做,不会把自己给闷疯。
再后来夏汛之前,村长和耆老们开了小会,也征求了方小福的意见,同意让红林婶子搬出小杂院,只白天过去看管,夜里把屋让给刘老实住。
这样,刘翠夜里就跟她汉子刘老实住一屋,白天就和闺女刘杏花呆一屋。刘翠真心悔过了自然不会起心往外跑,只想图表现不要刘老实生二心。
而刘杏花一直被关着,偶尔一家三口在小院里摆桌吃饭、饭后纳凉,这时才会放她出来,但活动范围仍是小院之内。
再后来,刘翠怀孕了。
这个消息让她惊喜,也让刘老实欣喜若狂,村里人在惊讶之余也替刘老实高兴。
要知道刘老实娶刘翠进门十多年,就生了刘杏花这么个闺女,如今都快及笄了,却没有再添新丁。
几年前刘翠曾经怀过一个,可惜在一次与人争吵时跳得太高,不幸闪了身子。那之后就再没有消息了。
没想到在母女被关这样的窘境之下,居然又有了好消息,这是上天在可怜刘老实吧?很多人心里都是这么想的。
刘翠有了身子之后,村长也没小气,吩咐大杂院厨房按照汪郎中提供的方子给她开小灶,经常炖些药膳给她补身子,隔个三、五天就请脉,直到胎儿坐稳。
有了胎儿之后自然不能再让她与刘杏花呆一屋,万一刘杏花发疯伤人咋办?而且刘翠可是有前科的,也要提防她又闹脾气。
刘老实没有儿子,大家都希望这次刘翠能为他添一个小子,这才是老实汉子该有的福报。
而刘翠经历了这几个月的事情后,心里也明白这个孩子的重要性,自是不敢大意,每日里都是小心照顾着自己,也让刘老实大松了一口气。
☆、1062.第1062章 一个姑娘家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次方小福回来,有在大杂院外面看见刘翠,早已没了之前的嚣张泼悍劲头,见人还有些拘谨,看见她更是转身要跑,根本无颜以对。
方小福并没有再去过问刘家在小杂院里的生活,关刘杏花母女是势在必行的结果,善待刘翠是看在刘老实的面儿上。
只要不影响大杂院的利益,其实怎样都好。
村里人心中也清楚这个后果,先前置疑方家下手狠的那些声音早没了,现在只有佩服和感激的声音。
此刻方小福看着刘香儿和刘莲儿虽然对她仍充满了敌意,但不再像以前那般用怨恨的目光瞪她,更没有开口骂,就不禁想,这几个月没白关,总算能收敛一些儿了。
因此才想到刘杏花,若这几个月的小黑屋生活,能让她至少知道这世界不由她为所欲为,而懂得收敛的话,也不算白关吧。
还有方迎春……
想到方迎春才觉得头疼。
这次从京城回来,方刘氏就找她说过几回了,先说迎春在家庙里改过,表现很好,性子也比以前沉稳许多了,又提这过年快了,过了年就是她生辰,正是及笄之年啊。
方刘氏虽然没有埋怨谁,但一边抹泪一边说话的模样,还真是让方小福为难不已。
按她的意思,那种恶女就要多关几年,从心灵到灵魂都要好好洗刷洗刷,若是知错而不悔改,以后谁知道会不会玩出更大的祸来?
可是面对这样的娘,还有也心软了却不敢跟她提的爹,她只能无奈了。
后来和兄弟几个商议了一下,决定在过年前去把方迎春接回来,不管有没有真的改过,先把年过了。
不过,及笄之年的问题,就难以解决了。
方迎春恶名在外,方圆百里十里八村谁敢娶她?刘杏花也差不多,相对好一点的,怕也只有刘香儿了。
不过回方山村的路上,方刘氏叹着气把刘香儿的事儿告诉了方小福。
原来大舅娘刘张氏在接受了无法与方家亲上加亲的事实后,就将目标转到了自家侄子身上,也就是大王村的张彦平。
之前她出支助银子给侄子,一方面是不希望娘家辛苦供出来的这个书生因为手头拮据而影响科考,另一方面,自然就是这个心思。
只是后来张老太太带着媳妇跑来刘家一闹,别说张彦平对表妹无意,就是刘张氏也开不了口了。
刘老太太哪会接受与那种浑妇做亲家呀?做过一回没办法退货了,自然不会再选第二回的。
方小福自找到刘老太太的弱点后,常拿礼物哄着她,虽然没有给多少银子,但礼物样样都是挑尖儿的。
如今她在村里觉得自己有地位了,自然不愿意干那撒泼放刁的事儿,觉得丢面子。因此,看那张家妇人就觉得很嫌弃。
看中的女婿人选一个一个都不能成功,刘张氏未免沮丧,有时趁刘老太太不在家,就去闺女屋里哭诉,骂她们为何要这么犟。
一个姑娘家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清白、是闺誉。若名声不好是嫁不出去的。不管家境如何,最重要的是说一门好亲事。
否则,这辈子都没有盼头了。
刘莲儿年纪小不觉得什么,还怪娘小题大做。刘张氏含泪问她:“你觉得不是大事,可是你姐呢?你姐明年就及笄了!”
刘莲儿有些怔愣,刘香儿却终于有了醒悟。湛表哥不要她,她的归属怎么办?又听娘说因为她们犯下的错,大刘村是没有人家可选了。
本来大刘村同宗同族的人多,可选范围就小,如今恶名在外,剩下的范围里也没得选,只能去附近村子。
虽然五子丘作坊开工了,刘家渐渐有了收益,但依然是农家人的思想,想把闺女就近嫁了。
嫁到知根底的人家放心一点,就算在夫家受了什么委屈,娘家人也知道得快,能去为闺女撑腰。
若是嫁得太远,几年甚至一辈子也难得见上一回,闺女受什么苦都不知道,他们当大人的是怎么也放心不了的。
可是这十里八村的,一时间又很难挑选,刘张氏都快愁白头发了。
“恐怕是大舅娘想挑秀才,秀才又多在忙着读书考科举,就是这会儿赶着娶亲的,也是早前便定了人家的,因此才挑不到合适的人选吧。”
方小福听了方刘氏有些犯愁的讲述,不由笑了笑。想来娘愁的还不只是刘香儿,更是方迎春吧。都是年纪差不多的表姐妹,都是让娘操碎了心啊。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