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仓库里的货越来越多了,她也没去管。
“等三叔回来,让他安排一些货送到县城去买,彩云的铺子在东南大街,我们在城西也有铺头,再将积木和积木字牌放一些到天一书局去。”
看着方徐氏因为她一下买这么多而吃惊的表情,方小福心底暗叹。古代妇人再精明能干也还是有限的啊,不懂得把握路子钻营机会。
“嗯,你三叔来信儿已经在回程路上了,估摸过两天就回来了,到时候我会跟他说的。”方徐氏连忙点头,收钱的时候只肯收三百两银子,说小赚就好了,哪能照行市卖呢。
三婶娘不肯多收,方小福是知道大概成本的,自然也就不推让了。她在这里拿蛋糕都拿了好几十个了,也是折价算的,比本钱略高一点,比卖价便宜许多。
她们坐在木艺铺子里,方徐氏喊了婢女奉茶,等了一会儿,小厮们才将方小福要的东西都搬了出来,直接搁在驴车上。
那只锦盒也装上了全套的木制碗盘筷子等物件,盒子稍微有些大,不过端正拿着不会有什么问题,别晃就成了。
方小福收了锦盒,大家告辞出来,坐上了驴车,王胜大叔一扬鞭,驴车就朝镇口跑去。
经过祥记布庄的时候,方小福指给方刘氏和两姐妹看,将那天发生的事情当成笑话讲给她们听。
大家知道那两对母女都被祥记布庄轰出来了,而且掌柜的放话以后都不做她们生意,顿时觉得心里畅快无比。
“那种坏丫头,最好是一辈子都嫁不出去!”只要一想到那晚三儿一身血迹没有生息的模样,她心里就愤恨之极。
那样坏心眼的闺女,跟小七儿比真是天上地下的差别,还想跟小七儿争?她也配!
方小福见娘一脸狰狞就差没有吐口唾沫诅咒的凶模样,不由打了个哆嗦,连忙又说起明儿小荷满月宴的事情,这才岔开了方刘氏心底的恨意,心情好了起来。
方刘氏自己就连生了三个闺女,不同的是她先生了个儿子,不像妹子云喜一开始就连生三个闺女,才被重男轻女的婆婆那般对待。
好在王家只有那恶婆婆一个人坏,公公还是讲道理的,王秋更是本份人,平日又疼媳妇,也没有要纳妾的意思。不然上回闹出来的事儿也不会这么快熄火,肯定还有得闹的。
好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方小福也是打算到时候五子丘开发出来,交一座作坊给小姨父管理的。
嗯,明天去王家做客,抽空去五子丘看看进度如何了,二祖爷爷那边也要再给些钱,不然这工钱都付不出来了吧。
回到家,几兄弟出来帮着卸了货,方小福留了一辆南瓜马车在驴车上,让王胜大叔多跑一脚,送到二爷家去给子旭玩儿。
反正爹在那边干活,这南瓜马车是他做出来的,拼起来自然不费事儿。
傍晚时,子旭兴冲冲地跑过来等在院子外面,结果子鸿、子淳、子胜放学回来,正打算带子旭又去蹭饭吃,就听见子旭激动地说小七儿姐送给他南瓜马车的事儿。
小兄弟们立刻跑去看。他们去三叔家几回了,铺子里摆着南瓜马车样品自然是见过的,不过他们知道那东西贵,也没敢过去试一试、摸一摸。
没想到今天自家也有了,在子旭的解说下,每个人都跑上去坐着玩了一会儿,嘻嘻哈哈的笑声就没断过。
方小福在屋里根本不知道小兄弟们已经玩在一起了,其实她是有给子胜也准备了一辆的,只是要等爹晚上回来装好。
结果小兄弟们玩到天擦黑时,直接一窝蜂跑去大杂院吃饭去了,吃完饭又回二爷家和子旭一起赶了会儿南瓜马车才回来。
结果一回来知道自己也有一辆的时候,子胜当时就激动暴走了。
“早知道我就早些回家了啊!”
☆、564.第564章 满月宴
第二天一早,方志诚就赶着家里的马车带着婆娘和闺女往大刘村去了。他赶的是平板马车,车上装了很多礼物。
沿路大家看见都已经见怪不怪了,方家人去外婆家哪次不是带一堆礼物啊。
这里的礼物除了方刘氏这些天做好的小衣裳和昨天买的那些,也有方小福在三叔家买的南瓜马车和摇床,还有几副积木。
南瓜马车是给刘泽华的,摇床是给今天小主角的。
积木字牌是小读书郎们每人一副,搭屋子的积木则是刘泽华、王小梅和王小菊每人一副。小孩子总是不嫌玩具多的,尤其还没有上学的小朋友们,多个玩具就是多个玩伴。
马车先到刘家,将给刘家的礼物卸下后,再载了刘老太太和刘张氏、刘石氏还有刘泽华一起往王家去。
刘长青父子三个昨天就过去王家帮忙了,农村宴客又不会去酒楼饭馆的,酒席所有物品都要自己准备。还好农村人多又热情仗义,要找些人帮忙还是容易的。
王婆子虽然恶劣,王严明和王秋父子在村里人缘还是不错的,不然王小梅要被卖时,邻里妇人知道后也不会那么积极来管了。
只是如今王家院子被分成了两半,虽然王秋在另一边又砌了小院,但被厢房隔开,哪一边都显得有些窄。平日到是还好,像这种宾客渐渐多起来的时候,就显得有些拥挤了。
苏锦和她娘家嫂子在这边帮忙烧水泡茶,刘泽飞帮忙去接舅爷爷和舅奶奶他们。
作为资格最老的老外婆家,为显得对新生闺女的重视,他们肯定是要来的,只有他们来了,王家的老外婆家才会忌惮些而不敢乱嫌弃人。
古人娶妻生子早,四世甚至五世同堂都很平常,一个人有几个外婆家也很平常。不过这里说的外婆家可不是说这个人的母亲有几个爹娘啊,而是指几代长辈关系。
首先外婆意指母亲的娘,外婆家就是母亲的娘家。
以王家为例,刘家就是王小荷的外婆家,而王小荷母亲刘云欢的外婆家,就是王小荷的老外婆家,若是刘老太太的外婆家尚在,可继续向上延伸。
除了母系这边的老外婆家,还有父系这边的老外婆家,也就是王婆子的娘家。若王婆子的外婆家还在,同理,也可继续向上延伸。
不过,若不是富贵人家,若不是生的儿子,哪来这么多外婆家来做客啊?根本没什么人重视的。
若不是之前王家闹了那么一出,恐怕王小荷的满月宴也不会这么被人重视。
疼爱和办宴并不是成正比的,农村人家对闺女再疼爱也不会看得很娇贵,粗养的比较多。也就是说,闺女再受疼爱,打小做家务活儿是肯定的。
而男孩子若是读书人,则很少下地干活,家务也有家里的姐妹在做,他们袖手的时候居多,他们的时间主要用来读书做功课的。
而今天,在王严明已上无高堂又无兄弟的情况下,宴请的主要就是王小荷的外婆家和老外婆家,再就是王秋的外婆家。
方刘氏是作为外婆家的成员到场的,王婆子的娘家季家已经来了不少人,男客都在王严明院子里坐着,女客去刘云欢屋里看过母女后就在这边的院子里坐下了。
只有王婆子的母亲季陈氏和嫂子季石氏还留在屋里,一边抱着刚睡醒的王小荷逗弄着,一边闲话着家常。
主要是季石氏在逗孩子,季陈氏在抱怨王秋不孝,竟然那般对他娘亲。他娘亲生他可不容易,差点血崩连命都没了。
刘云欢默默听着,并不答话。好在没多久王小荷饿了,哇哇地噘着小嘴儿将一颗小脑袋转来转去寻找着娘亲。
“小荷饿了呢。”季石氏连忙将小婴儿抱了过来放到刘云欢的怀抱里。
“这孩子性子不错呢,只有饿了和脏了的时候才哭,其它时候就算不笑也是很乖顺的样子呢,看着就是个可人儿。”
季石氏笑眯眯地说起王小荷来,似乎有很多话似的,于是刘云欢就和她聊起了育儿经来,反将唠叨不停的季陈氏给冷落到一边儿去了。
季陈氏脸色很难看,可也知道之前的事情确实是她姑娘做得太离谱,也不能怪刘家人有意见,只好拉着脸走出去了。
“云欢啊,你别怪老外婆牢骚话儿多,你婆婆如今是挺惨的,为人娘亲难免有些难过,想要为你们当和事佬啊。”
“不过咱们将心比心,这事儿确实是你婆婆太狠,怨不得王秋不孝,也怨不得你公公心寒。只是今儿小荷满月,咱们可不能落下不开心的事儿,凡事都要往好里想的。”
“舅娘说得是。”刘云欢这才正色地点了点头,“不过一会儿还得劳烦舅娘劝着些外婆,别跟我娘家人吵起来了。”
她娘和姐姐的脾气可和她不一样,若是季家人还想找她们谈和,可是难了,别到时候反倒吵起来了。
季石氏忧心地点了点头,便不再说什么了。在刘老太太领着闺女和媳妇走进来时,季石氏连忙收了愁容,站起身打了招呼便退了出去。
不一会儿,季家那边的女客们都涌进来了,个个热情地和刘老太太一行人打招呼,说是外婆家来了,有失远迎什么的。
其实就是来看外婆家送什么礼的。
刘老太太一脸傲然地招了招手,后面两个媳妇连忙将刘家的礼物送上。
银锁片、银脚镯、银锞子、银项圈各有一套,又有夏天穿的里外衣裳鞋袜六套、春秋天穿的六套、冬天的六套。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