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里老太妃都让人变着花样地给屈鸿安做美食,不过两日吃的屈鸿安自觉脸都要变圆了。
好在众人还记得在临时建起的使节馆里住着的使节们,一家人亲亲热热地聚了两日后,就开始接见使节。
如今有迎使官在此,宁远王再与使节们见面,也就不用怕被人胡乱安个罪名,虽然这样没有根据的罪名对贺楼远来说不疼不痒,可像苍蝇似的也膈应人。
使节们这次总算是见到闻名天下的宁远王,一见之下,知道这个就是做主让人宰了他们十几万两的人,虽然心里有气,脸上还不得不装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笑容。
贺楼远却是一脸淡漠,反正宁远王冷面无情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他真笑容以对,人家还不得怀疑王爷是假冒的?
好在王爷懒得理人,还有屈鸿安这个和事佬在,从大衍皇上对这次江蒙国来使的重视说起,一直说到皇上正在京城等着众使节晋见,又说到两国友好世世代代,还有之前江蒙国一些心怀叵测的商人,做出的那些影响两国友好的事端,甚至有海贼冒充江蒙国人,这些大衍皇帝都心中有数,绝对不会错怪了江蒙国皇帝,但是也希望江蒙国皇帝能下旨,帮着大衍国缉拿罪首,以免这样的害群之马影响了两国的邦交云云。
说的江蒙国使节个个神色古怪,说的温向荣尴尬不已。
虽然人家的迎使官说的像那么回事,好像江蒙国真是被蒙在鼓里,受到冤枉似的,可大家都是聪明人,哪里会不明白人家这是在敲打他们,也算是给他们留面子罢了。
交谈在友好的氛围下进行着,直到外面华灯初挑,宁远王才轻击三下手掌,丫鬟们陆续端着各种无论是雕工还是菜色都精致无比的菜肴上桌。
喷香的美味一端上来,就让为了这顿晚宴饿了半天肚子的使节们直吞口水,若不是还念着江蒙国的形象,他们真想像在庄子里时那样一哄而抢。
果然,为这顿饿再久也是值得了,光是瞧着菜肴就美味异常了。
等到宁远王举杯一饮而下,说出那句被期盼许久的‘吃’字时,使节们举箸就朝面前最近的那盘菜夹了下去。
不得不说大衍国于吃之一道确实有着非凡的见解与创造,就是这菜放在上面还可以转动的桌子就已经让江蒙国使节们很是惊叹,其实也没有多难,不过就是在大桌子上面再摆一张小些的桌面,下面放上一个圆盘,可这样一来,桌上每一道菜都可以吃到,再也不用怕撅着屁股夹菜形象不好。
可为何桌子都转了一圈,他们吃到的菜却都是豆腐做的?
无论是炸豆腐还是炖豆腐,甚至是水煮的都不是鱼了,而换成豆腐,虽然每一道豆腐都做得可口异常,里面或多或少也有一些青菜在里面,可也无法改变这就是一桌豆腐宴的本质。
豆腐再好吃这一桌恐怕也没几个银子,宁远王也忒小气了些。
见使节们面色古怪,贺楼远端着酒杯又敬了一杯酒,之后慢幽幽地道:“今日是七月十五,正值中元节,大衍国历来就有初一、十五吃素的习俗,是以本王今日以一席豆腐宴招待各位使节,还望诸位使节吃得尽兴。”
之前只是急着要见宁远王,再进京去见大衍皇上,当得知今晚宁远王要宴请他们时,使节们谁也没想过今日是什么日子,结果听贺楼远这么一说,再一合计,可不就是中元节?瞧这日子选的,还真是让人背后发寒。
既然人家宁远王都说大衍国人历来就有初一、十五吃素的习俗,且不管是真是假,他们也不好说他们就是要吃肉,那也就太丢份了。
而且,这豆腐也确实做的真好吃,比起他们江蒙国做的肉还要好吃啊,就当是换换口味好了。
可大多数人都没意见,也有气不过的,就好比这时突然拍着桌子站起来的国舅,“宁远王,好歹我们也是江蒙国的使节,你这样以一席豆腐宴客,就不觉得是慢待了我们?还是说这就是大衍国的待客之道?若是有朝一日大衍国使节到我江蒙,江蒙也以豆腐为宴,大衍国使节该做何感想?”
贺楼远淡淡地抬头,瞧了一眼被庆生形容过,尤为人傻钱多的国舅,难得地对外人勾了勾唇角,“这倒是本王的疏忽了,只想着我大衍历来称豆腐宴为君子宴,此宴待客最佳,却忘了诸位使节来自江蒙,也罢,本王这就让人重新整治一桌鱼肉。”
说着贺楼远就喊人过来,吩咐下去再做一桌鸡鸭鱼肉上来。
虽然吩咐下去了,江蒙国使节也意思意思地反对一下,贺楼远却坚持一定要重新按江蒙人的习惯再弄一桌。
眼看就要有合心意的肉菜可吃,但看国舅的目光都有些无奈,人家王爷虽然让又下去准备一桌新席,可之前说的好,豆腐是君子宴,他们却不肯吃,这是否就表示他们不是君子了?
就是国舅也被说的哑口无言,难道能说他也挺君子,就是不喜欢吃君子宴?瞧人家王爷一脸淡漠,迎使官但笑不语,他们说多少都改变不了他们不够君子的事实了。
毕竟人家王爷都说了初一、十五大衍人习俗吃素,他们却非要吃肉,这是君子所为吗?
等换了一桌宴席上来之后,众使节们吃着再美味的东西也都觉得乏味,别看这桌有鱼有肉的菜味道也很不错,但瞧着王爷和迎使官只吃着面前的豆腐,心里怪不是滋味的。
吃过饭后,再次被迎使官送回使馆,又被屈鸿安提醒了后日就要启程进京,众使节们才算是把之前晚宴上的事稍稍给遗忘一些。
送回使节,屈鸿安再次骑马回到宁远王府,虽然表兄弟近一年没见了,匆匆见上一面又要分别,今晚自然是要好好痛饮几杯,尤其是老太妃新酿出来的酒,除了喝,还要带回京城一坛,有好东西老太妃当然不会忘了自家的亲妹妹。
☆、461 还真是让人不放心呢
只是当说起在军营里被操练的屈老汉时,老太妃还是要看屈鸿安的意思,怎么说那个再败家、再不着调,也是屈鸿安的亲爹,总不能一辈子就给留在军营?
之前老太妃也让人给京城送了信,信里把屈老汉的所做所为都讲了一遍,包括他怎么骗失忆的凌小柔一事也都讲了,把屈家老少都气的直咬牙,可再气又如何?也不能不管他的死活,只能恳请老太妃给他点教训。
屈鸿安想了想,虽然他对屈老汉还有怨,可怎么说也是爹,屈老汉那几个没卖的小妾和庶出的女儿,他都能给接进京城里给养着,也不差这个爹了。
只是屈老汉之前的所做所为也真是让人心寒,屈鸿安也怕又攒下的家业再被屈老汉给败了,而且,他在京城为官,如今又没了贺楼家兄弟的扶持,到处都有人盯着,一个不慎就能落人话柄,屈老汉若是留在京城,他总是不能安心。
最后想来想去,就求着老太妃将屈老汉再送回之前的庄子,在那里有庄子里的人照应着,就算没有锦衣玉食,吃穿用度都不会缺他的。
等第二日让人把屈老汉带进府里,屈鸿安就躲在屏风后面听屈老汉与贺楼远对话,当被贺楼远问道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贺楼远会派人将他送过去,屈老汉竟老泪纵横地道:“王爷,老汉我也一把年纪,没几天好活了,之前做的事都是鬼迷心窍,也不敢求王爷和王妃的原谅,只求王爷把我送回庄子,让老汉在那里赎罪吧。”
屈老汉也不蠢,这些日子在军营里虽然过得苦,也明白王爷看在他姨母面上不会要他命,不然就凭他之前的作为,王爷真想杀他还用费这周折?
可他也不敢再跟王爷攀亲戚了,都是他自己作出来的,夫人如今肯定也不想认他,不然虽然夫人在京城,可一封书信就能把他要回去,等了这么久都没信,他已经绝望了。
其实若是可以,他更愿意在渭城府里待着,每天卖个水,又赚钱又自在,可他之前惹出那事,渭城府也待不下了。
与其在军营里受苦,不如就回之前待的庄子,至少在那里有吃有喝,他不爱做活了也没人真会动手打他,可比军营里自在多了。
而且,做活也有做活的好处,虽然这一年多他黑了瘦了,可这精神头可足了呢,现在每天不做些事骨头节都不舒服。
贺楼远点点头,这个要求对他来说无关紧要的,也当是卖表弟一个面子,就算姨母对屈老汉完全死心了,也不能改变屈老汉是他表弟表妹们亲爹的事实,往后还是要给他养老送终的。
而屈老汉的决心也让屈鸿安心里怪不好受的,比起脾气火暴的屈鸿泽,屈鸿安性子温和不少,自幼跟屈老汉也更亲近一些,不然也不会受他影响一房又一房小妾娶了不少。
虽然如今妻妾和睦,不像屈老汉一样招人不待见,但屈鸿安可以想像,若是没有凌小柔的出现,他很可能还会一个又一个的妾往回娶,长此下去他又何尝不会成为又一个屈老汉。
所以在屈家,他可以说是对屈老汉怨气最小,感情也最深的那个。
一听爹说的可怜,屈鸿安忍不住从屏风后面走出来,这时他的心真是软的不行,什么也改变不了人家的父子亲情。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