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士兵进城引起人们好奇,都在猜测这些兵是哪来的?怎么还有穿的跟百姓似的?说来说去却没一个觉得这些没穿军衣的会是普通百姓,实在是他们的眼神比渭城府的兵还更像兵,还是那种久经沙场,杀敌无数的兵,就他们不经意间看过来一眼,就能让人感觉到杀气。
渭城府虽然离着边境不远,可因为三面环海,各国的造船技术又都有限,偶有敌国小打小闹的战争或海盗出现都在海上,百姓倒没受多少影响。
士兵们少了历练,郭永思带兵又不像贺楼远那般纪律严明,更别说是那种在沙场上历练出来的英气了。
所以在渭城府姑娘们的眼中,宁远王这些兵,即使是不穿军衣,一个个都英武的让人眼红心跳,当得知这些兵是宁远王的部下后,因宁远王在大衍国深入百姓心中的高大形象,这些兵的形象也高大了起来。
而那些被扒了军衣,又被捆成一串的士兵直接就成了背景,衬托着宁远王部下的英武不凡。
就是坐在车辕上的凌小柔也招来不少爱慕的目光,在一群都被晒得古铜色的士兵中间,面色恢复白皙,模样又极俊俏的凌小柔可以异常显眼,更不要说她还一身不同于其他士兵的红色军衣。
整个队伍里也就她和她旁边的莫红绸是红色军衣,莫红绸一看就是女子,凌小柔则因军衣肥大,又因图方便一直做男子打扮,完全没被人当成女子。
一个个媚眼抛过来,看的凌小柔呵呵直乐,不时还回一个,立马逗得人家姑娘又羞又喜的直捂脸,凌小柔看得直乐,莫红绸则一脸鄙视,小妞儿这是得意忘形了,也不怕乐极生悲。
当有人认出凌小柔就是海味轩的王大厨后,从最开始几个人惊呼‘王大厨’,到后来很多人齐声高喊‘王大厨’,就是凌小柔脸皮够厚,这时候也有些吃不消了。
老太妃进城时就睁开眼,透过车窗看着外面不明真相,却激动莫名的百姓,忍不住也呵呵地笑着,当看到凌小柔被人欢呼时,想到当年她女扮男装在军队中,也曾引得无数姑娘芳心暗许,更是笑得见眉不见眼,“柔儿不错,有我当年的风范。”
老太妃的话让气得牙痒的金花险些就破功发作出来,好在她还记得要抱紧老太妃的大腿,也笑道:“要不怎么是太妃选定的未来王妃呢,自然也是最好的。”
老太妃闻听笑着点点头,“金花此言有理!”
不管金花是真心还是假意,这话她爱听,只盼着儿子早点把凌小柔娶回来,她盼孙子可是盼了好些年,哪怕是孙女她也喜欢啊。
军队被带到城内练兵场旁安营,郭永思的士兵除了那几十个被留下来继续折腾外,剩下的士兵都直接被带进了被宁远王临时征用的知府衙门。
郭永思被抓,又有之前抓了不少贪官,如今渭城府无论军政都被贺楼远握在手中。
在郭永思被抓后,他那些部下抓的抓,降的降,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总兵,又有多大的能力,不过是异想天开的想要造反,真正拥护他的也没太多人,只一清剿就让渭城府太平了,甚至是郭永思藏在暗处的财宝也都被找了出来。
除了一些直接参与的亲信要严惩之外,剩下没有参与或完全不知情的武将贺楼远也让他们安心去做自己本分的事,安慰一番之后也算给他们吃了定心丸。
之前因贺楼远在渭城府遇到几次行刺,郭永思才提议住到城外,由他派兵保护,贺楼远虽然猜到他居心不良,也就将计就计。
如今一切都尘埃落定了,贺楼远便要上书给李旬,顺便把郭永思押解进京,虽然他有权处理渭城府的事务,可上面怎么说也有个皇上,该给的面子总是要给的。
结果,让贺楼远大为恼火的则是,他的折子还没等送出去,李旬派的传旨官已经到了,接了圣旨贺楼远真想冲去京城质问李旬,他传这道圣旨是什么意思?
☆、372 调换封地
贺楼远对于李旬的圣旨愤愤难平,若李旬此时站在他面前,他一定会好好地与他切磋切磋,让他知道知道,不是谁都是那么好算计的。
若是放心不下他位高权重,完全可以剥他的官职,夺他的军权,他又不是贪恋权位之人,如今把他的封地从蓟城改到渭城府,这又算是怎么回事?
蓟城经过贺楼家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如今俨然成了不输与京城繁华大城,宁远王的产业更是遍步蓟城各行各业。更不要说凌小柔的产业也是从蓟城发源,封地换了地方,蓟城自然也要易主,到时离得山远水远,那些产业也难顾得上。
还有与西夷国的牛羊生意,边境都不归宁远王管了,这个生意自然也要便宜了别人,而最大的受益者还用说吗?当然是做为皇帝的李旬。
可以说,封地一换,无论是宁远王府还是凌小柔的产业,几乎可以说是都要落进别人的口袋。
而且,贺楼远家的根基都在蓟城了,若是封地改到渭城,虽然渭城府比蓟城大很多,甚至比京城也不差多少,可这里人口稀少,三面环海,海运很是发达。
而正因为海运发达,虽然眼下是瞧着太平,可万一打起海战,贺楼远没有打海仗的经验,更不要说他的封地换了,除了跟着他的卫兵之外,原先那些与他出生入死的将士也不可能跟过来,初来乍到不但有太多不熟悉的要熟悉,手下也换成不知根底的,皇上还真是好算计啊,至少几年之内不用担心宁远王会起兵造反。
而且,若是皇上想要暗害贺楼远,在他大权还未掌握之前机会也有不少。
即使不想把李旬想得那样阴暗,贺楼远也忍不住想李旬的真正目的,到底是怕他雄踞一方害得他寝食不安,还是单纯的认为渭城府需要他来才能治理好?
可不管怎么说,像这样一点先兆没有就把他的封地给换了,都让贺楼远极其不爽。
只是,当传旨官又拿出另一道圣旨后,贺楼远那些不满都给压了下来,以一个封地换得弟弟能与他和母亲全家团聚,在他看来还是值得的。
对于上面李旬所言,对于有封地的诸位外姓王来说,留下家中子弟在京为质实属无奈,却也是大衍国历来的规矩。
若非宁远王府子嗣单薄,质子五年可换人,如今被留在京城的是宁远王之弟,若是宁远王有子嗣后,也可由子嗣替换,但皇上怜惜宁远王一门忠烈,子嗣不丰,不忍其骨肉分离,便决定让贺楼玉离京与贺楼远一家团聚,而且从今往后,只要他在位,宁远王府都不必再派质子留京。
只是,为堵他人之口,希望贺楼远能够拿出相应的诚意来堵别人的嘴,至于这个诚意……贺楼远冷笑,这边才把他的封地改到渭城府,那边就要用贺楼玉换他的诚意。
明知道他为了一家团圆,绝对不会拒绝,说白了还不是想让他搬家时,只把人和钱财之物搬走就好,像铺子和庄子之类的产业就做为诚意留下。
可以想像李旬没事的时候坐在皇宫里没少算计,而且他圣旨上所说的是只要他在位,宁远王府就不必派质子,那他死了,或是退位呢?
贺楼远对李旬能再活几年真是心里没底,毕竟在那种地方活着也不容易,不说李旬从小到大经过多少暗害,就说近期的吧,谁敢保不会再有妃子对他下毒?
万一哪一天他突然被人害没了,他十足的诚意可不就打了水漂?
可不管怎样,只要有一丝机会换回贺楼玉,贺楼远都觉得值得一试,他还真不信了,最多就是将宁远王府赚钱的产业送给李旬。
至于凌小柔那些产业,他不觉得李旬会不要脸到这程度,连他没过门的妻子都算计。
换句话说,就算李旬真想算计凌小柔的产业,为了换回贺楼玉,贺楼远也会请求凌小柔将产业送给李旬,大不了他就当他用宁远王府所有的家产来向凌小柔买下好了。
虽然以他对凌小柔的了解,凌小柔不是那种把钱财看得很重的人,此事又关系到贺楼玉,若是没有失忆的凌小柔哪怕是付出所有家财,也会极力换回贺楼玉。
可他一个男人,让他用女人的产业,他却怎样都是不肯的,好在凌小柔的产业虽然瞧着遍步极广,但除了那些蔬菜干和牛羊肉加工之外,更多的都是酒楼食铺,就算是送给李旬也没什么大不了,除了几间酒楼之外,也没什么值钱的铺子。
虽然兵不能带,伙计大厨和掌柜管事,只要他们自己愿意,就是皇上也不能强迫人家硬要留下来给他赚钱不是?
说到底,让李旬眼红的最大生意还是牛羊和蔬菜干的加工生意,他还就不信李旬还能不要脸地非要凌小柔把各种美食制作的秘方也都留下?
想来想去,贺楼远觉得蓟城除了他的那些兵之外,还真没什么割舍不下的,对了,还有在高县和通县城外种的添香草可要收拾干净,这种好东西可不能留给李旬。
嘿嘿,等到李旬派人接手了蓟城,发现整个蓟城范围内让他觊觎的生意,除了牛羊干货加工之外,都只剩下空架子,看他怎么办?
而且,贺楼远更相信,只要到了渭城府,以他的能力,用不上几年,他一定会将渭城府建得不逊色于蓟城,到时自然不会亏待了凌小柔,何况那时凌小柔也嫁进他的王府,他给凌小柔行方便搂钱,不也等于是给他自己的子子孙孙留下丰厚的家资?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