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农家 (守着鱼的老猫)
- 穿越重生
- 作者:守着鱼的老猫
- 更新入库:04.10
正花一个堂嫂关心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她开口问正花娘:“大伯娘!这盘子没什么大用,那边布料便宜不?”
“怎么不便宜!我们是没有那么多钱,要不然我都想带一车回来卖,挣点差价。我们这儿同样花色的细布要九文钱一尺,那边只要五文钱。我们这儿的毛巾要十二文,那边只要七文,买够多少还可以更便宜。哎!怎么都想不通,这越穷的地方东西越贵,越富的地方东西越便宜,怎么回事唻!?”正花娘一边说着话一边叹气摇头。(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了]
正花娘摆好了糕点糖果,就在犹豫要不要把未来女婿给的新鲜果子拿出来,一人给一个。
这果子就二丫自家果园产的苹果,品种是从登台来的红富士,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树苗的果子在这儿总是长不大。重新嫁接之后,结的果也还是那么小,一斤(十六两)至少要十个才能够称。这苹果的其他方面其实都算得上上乘,皮薄、核小、汁多、肉脆、香味浓。就单单因为这个个儿小,使得价钱与登台正宗红富士相差了小一半,而且这价还一直提上不去,这让二丫很头疼。谢传福研究了好几年,到现在还没有找出原因,也没能想出改善办法。
二丫每年都会留一些自家果园产的水果,在过年的时候发给大家作为福利。这次陈茂东、齐正科回来过年,便给他俩一人也发了一筐苹果,他俩不怎么爱吃甜的,就全都带到未来丈人家来了。
这水灵灵惹人眼馋的红果子在正花娘看来比那些糕点糖果还要金贵,她实在是舍不得拿出去。
[正文 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管事的难处]
二婶的娘和大伯娘的娘坐在一张饭桌上,范家老太太看着一直乐呵呵的朱家老太太,问道:“老嫂子啊!早点生意做的还好不?”
朱家老太太呵呵笑道:“早点生意让给儿媳和儿子做了!我跟老头子两个老了,眼睛发花看不清东西,孩子们嫌弃我们老头老太太弄的不干净,不吃我们做的呢。”
范老太太乐的不行:“现在这孩子都这么挑剔了啊?以往哪个不是黑乎乎一双手,抓到吃的就往嘴里塞。念了几年书就讲究起来啰!”
朱老太太也跟着嘿嘿的直笑:“可不是呢!我给煎饼撒上香菜沫,他们非说里面有虫子。大妹子你说说,哪有香菜生虫子的?后来我家老头子跟我商量:干脆让儿子、儿媳过来做吧!这些孩子肯定是嫌弃我们两个老的不讲究。我们现在就给儿子、儿媳打打下手,其他的都不管了。”
“您儿子、儿媳都过来了,那家里的田怎么办啊?”
“家里田都给孩子叔种着呢!我们现在一个月也能挣个几两银子,不差田里的那点出产,只要给我们一家老小一年的吃食就行。不过,孩子叔两口子还算讲究,去年还另外给了我们十个咸鸭子、两个咸鹅、十条活鱼、五十个年粑粑、一个猪后臀。我家老头子高兴的不得了,说他弟真给他涨面子。”
范老太太笑着说道:“现在日子好过了,家家都有结余。要不然就是想给也没得给。老嫂子说:是不是?!”
朱老太太可不赞成这话:“大妹子!这还是要看各人的心肠好坏。你可知道,小虎媳妇又安排了一个老太在这儿卖烤红薯?”
范老太太一听这话就是有故事,立马精神一震。神秘秘的探头问道:“老嫂子!这老太有啥故事不成?”
朱老太太唉声叹气的摇着头:“要说这婆婆吧!可真不好做。这老太年轻的时候对她两个儿媳太厉害,两个儿媳记仇呢!现在老了干不动活了,两个儿媳妇就不愿意养她了。他们家日子过得可不差,再说,一个老婆子能吃的了多少?可她两个儿媳就是宁愿被人指着脊梁骨骂,也不愿养着婆婆。这老太性子也强,饿极了也不找亲戚、本家去要口饭吃。大半夜的拿着裤腰带跑去村口的大树上上吊。幸好她隔房大侄子大半夜从外地回来看到了,要不然就真没命了。”
范老太太可不是好性子的人,当即就生气的问道:“那她怎么不去找族长?让族长好好管教这不孝的后辈。干嘛要寻死?”
“找了!没用,她那两个儿媳人前好的很,人后就不给老太饭吃。族长也不能天天就盯着她家这点事,再说这一天天的总是这事。谁都会烦。不是?!她孙儿孙女都大了,又不能休了他们的娘。这老太只怕也是知道这事没个尽头,才想着寻死,一了百了。”
“那小虎媳妇怎么没有直接把她安排到镇上跟那些孤寡老人在一块,怎么给安排到这儿卖红薯呢?这么几个学生又能挣到几个钱?”
“这老太要强啊!她说她有两个儿子却要跟无儿无女的一样靠别人养活,这还不如让她去死。正好她有个侄孙女就嫁在这王家庄,然后小虎媳妇就让她在学堂门口卖红薯。吃住在她侄孙女家,红薯、柴禾都有她侄孙女给弄好。她只要坐在那儿看着火头,别烤糊了。有人买就收个钱。倒是不用她做什么吃力的活,一天也能挣个上百文钱。这不!去年年底的时候,她那两个儿媳听说她挣了钱,又跑过来假惺惺的要接老太回去。她这两儿媳我也看到了,一看就是心肠不好的人。说婆婆以前待她们不好,所以才不愿意养婆婆,我看就是找借口。再不好,也没见她们被打死、逼死,一个个还长得结实的很,可不像是被孽待过的人。”
范老太太对于这种不赡养老人的事情很气愤,但是也知道这是别人家的事,她们管不着,只能在背地里议论议论,不痛不痒的骂两句。
朱老太太又说起去年发大水的事情:“你们那地界高,去年发大水没影响吧?”
“我们住家的地界高,但是有好些田的地界也很低的。我家被淹了三亩田的秧苗,好在补苗及时,倒是没影响收成。就是在稻田旁边开了一小块菜园子,里面的豇豆、小菜、黄瓜都给大水冲的光光的,一样都没收回来。还是你们好,做这生意,旱涝保收!”
朱老太太笑呵呵的回道:“哎!比种田是强多了,人也轻省。吃好穿好,每年还能存上百十两的银子。老婆子我临老临老还能过上这样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心里满足了!”
“现在我们这儿种田也好,进工厂也好,基本上家家都能不愁吃不愁穿。去年那大水听说好些家的稻田秧苗都给淹了,后来又没有多余的秧苗补上,秋收的时候听说只收了一半都不到的人家很多。不过,到现在也没听说谁家缺吃缺喝,上税的时候也没见谁家吵着闹着要少给。”
朱老太太想起一事,猜测道:“今年听说朝廷要各地大修河道,只怕会增加赋税呢?!”朱老太太跟女儿、女婿住一块,因为镇长就在这个村里,有些官府上的消息得到的比较早。而范老太太还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她吃惊的问道:“各地都要修河吗?我们家的劳动力基本都在小虎家做工,可找不到人出工去,这可怎办?”
“我家也没人,我们已经打算好了到时候出钱,实在不行就到别处找人回来顶工。”
范老太太听了这个好主意,便不再惊慌。她家现在存银也有不少。拿银子代工她家是出得起的。要是银子顶不了工,就跟朱家学,去远处花钱请人回来顶工。现在有钱了。徭役就没有以前那么让人惊慌失措了。
她们还在聊着,远处的客人也陆陆续续的赶到了。陈掌柜已经老的不愿意走动,就连这么好的水泥路,一个时辰都用不了的路段,他都没能?
[正文 第四百七十五章 谋算]
至于李管事打主意的海船,二丫虽然没有办法亲自去大江码头看看。不过据小虎的描述,她也觉得那船要是跑远洋的话完全没问题,如果就这么出手卖出去确实是可惜。然后她就盘算着,干脆就多找几家合伙组织一个远洋商队,做海洋生意。不能跟三叔一样,因为怕危险就杜绝了这条路,最主要的是能够让陈鑫他们经常带孩子去海外学习,与那边始终保持联系不脱节。
再说,这种商业上的合伙不比其他生意那么复杂,还要股份分成什么的,很容易造成各种各样的纠纷。这个生意二丫想得很简单,大家自己各备各的货、各找各的下家、各卖各的价、谁也不干涉。只要所有人的总备货量加起来不超出五只船的承载量就行。来回行程的费用各家按照货物承载量来均摊,不以谁家挣多挣少算。如果有谁觉得自己这一趟挣得不错,愿意给一些船员的打赏,王家当然欢喜接受。
这事,李管事和二丫正好想到了一块儿,他跟小虎一提这话题,小虎立马就表示有的谈。让他等客人们都走了以后再详细的谈谈。
外面的客人还在络绎不绝的上门,不过,小虎家里已经站满了人,后来的只好被安排到晒场上的饭桌那坐下,喝茶吃糕点。陈鑫他们是上午散了学才慌慌张张的跑过来,并且还带了个怪物来。
他们从海外回来就被二丫任命为学堂的先生,兼研发组骨干人员。因此他们比一般先生要忙。忙于教学、忙于研究发明新事物、忙于蒸汽机的一次次的改正数据、一次次的失败实验。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