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农家 (守着鱼的老猫)
- 穿越重生
- 作者:守着鱼的老猫
- 更新入库:04.10
“哎!好!不过,我怕小龙害羞不愿跟我说呢!”小虎想想又担忧。
“不会!终生大事,他不会这么不开窍的!”
第二天,二丫终于得到小龙对于未来媳妇的一些要求,写了信递给来子媳妇。然后就跟着小虎一起去曲家坳那边,看望一下住进新房的老兵和彭家弟兄以及他们带来的人。
他们没有直接去家里员工的住所,而是先去的曲家坳,把二丫从家里带过来的一些咸肉、咸鸭子、咸鱼、香肠,给他们家家都分一点,尝尝味道。
曲家坳的人因为跟着王家开荒干活,家家都挣了钱,这个年过的肯定会比往年好。人人都喜气洋洋的,这会儿看到小虎夫妻俩过来,还带着东西,一边是很高兴看到这两口子,一方面也不好意思老是接受他们给与的东西。不过孩子们却没有那么多的纠结,知道马背上驮着的是好吃的东西之后,就站在那生了根,怎么也动不了,把二丫看的直想笑。
“这些是咸货,现在天气又冻,可以放到过年的时候吃,你们就别瞅着了!之前不是教你们下笼子抓野兔了么,你们都没抓到过?”
其中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抢着回答二丫:“俺有抓到过,有好几只咧!都叫俺娘给卖钱了,不叫俺们吃。”
二丫笑着摇摇头,没有说话。穷日子都是这么过的,谁也没法说这孩子的娘做的对或不对。(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百零九章 初谈榨树林的计划]
这一次孩子们大概因为天冷没有到处玩耍,倒是整洁了很多。身上穿的是齐脚的棉袍子,对襟的两条边没有纽扣和栓带,只是一里一外的裹在胸前,然后在腰部的地方用一根腰带捆实。
这种棉长袍是有特殊用处的,以前的二丫不知道,一直以为是这时代的人不懂得做更好看更轻便的冬衣,才做的这么又蠢又宽大的原因,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也是后来小虎给赵头领准备冬衣带去流放之地的时候,二丫才知道这种棉袍还可以做睡觉时的盖被之用。
旧时不像后世酒店宾馆随处都是,通常一个小小的镇上都会有一个旅馆可以让行人或临时来客暂住一晚。但是这个时代除了官道上有官办的客栈,然后就只有县级以上的城镇才会有客栈。有些民间修建的小道有时候走上十天半月也不会见到一个可以暂住休憩的地方。要是借宿百姓家的话,一般人家都穷,根本没有多余的被子可以给客人用,这就需要自己想办法。
久而久之,经常行路的人就针对这种需求,设计了这款既可以作为被子用又可以当做棉衣穿的又宽大又长的长袍,作为行路必备的行李。这其中最常用到这种长袍的就是游学和进府城(或京城)赶考的学子们,于是到了后来,读书人穿长袍也成了一种惯例和身份的象征。(其为杜撰,切莫当真。嘿嘿!)
二丫对着说话的孩子问道:“你们穿这么厚的棉袍,热不热啊?”
没等被问的小孩回答。旁边一个孩子倒是抢着说了:“他里面什么都没穿,只有这一个棉袍才不会热咧!”
“你里面也是光的,还有脸说俺?”
曲里镇叫几个孩子不懂事。没羞没躁的在贵客面前说什么里面光不光的话给气得直翘胡子。呵斥道:“你们回家待着去,都楸在这儿干嘛?!”
孩子们见里镇爷爷发火,相互之间做着鬼脸,一哄而散的跑了。曲里镇便把小虎夫妻俩让到屋里坐,坐下后,就开始说起沤肥的事。
“贤侄媳啊!您说的那个沤肥方法可真好!前天我看那水都是黑的了,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老觉得听到里面有泛泡的响声。”
“那是青草在发酵的时候,散发的沼气,可要离着远一点。人要是吸进那个气体过多,可会要人命的。不过等它全部发酵完,那个沼气也散发完了就没事了。就是这种正在泛泡的时候,你们要离得远一些。不要因为好奇想看看是什么。就低头凑的太近。那样是最危险的!”
曲里镇心有余悸的回道:“哎呀!老叔要不是这腰弯不下去,可真就弯腰蹲下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泛泡!看来老叔还真是命大啊!”
二丫也有些后怕,就怕老爷子被沼气熏晕,倒在沤肥池子里,那可真就是一条命去了。“大叔还是抽个时间跟大家都说说,可别有人因此误了性命。”
“哎!我这就去给家家都说说!你们歇歇喝口水,老叔立马就回来。你们骑马跑了一天。再好的身体也会累。听老叔的话,歇一歇!”
小虎赶紧应着:“哎!大叔您放心去跟他们打招呼吧。我们就在您家坐坐歇一会,不着急走。”
曲里镇走后,陪着他们坐着的是曲里镇的大儿子曲少勇。小虎跟曲少勇熟一些,有的聊,二丫无聊的陪坐一边。没什么事可做,就漫无目的的打量他们这客厅。
因为二丫和小虎坐着的是靠右手墙的这边,通常所说的首席。这就给了二丫左右一转头就能看到整个长长的客厅全局,她看到客厅里面有一张编了一半的高粱杆席子,比较粗糙。比起她曾经看到的那些用高粱杆破成线一样粗细的细条编成的工艺品,可就差的太远了。
曲少勇与小虎正聊得投机,而且他虽然有四十多岁,但是说起来跟二丫也算是同辈,二丫也不好主动跟他攀谈。一直闲坐着等到曲里镇回来,二丫才指着那在地上的高粱杆席子问道:“你们的高粱杆除了编这种席子之外,别的还做什么?”
里镇回道:“还有就是做簸箕、箩筐,别的就没有了。”
“那你们是只管自家用还是拿出去卖钱?”
曲里镇听说卖钱两个字就吃惊了:“啊?这个哪能卖的了钱?!送人还得做的比人家好,才有人可能会要。我们都是做来自家用的,从来就没拿出去卖过。”
“大叔!要么手艺好做出来的东西出彩,要么做出来的东西实用,只要您能够做到这两点,我就能帮你们的东西拿出去卖钱。”
曲里镇不以为然的回道:“多谢贤侄媳的好意,只是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这样了,大家手艺都差不多,也没见谁的手艺有多好的。至于实用,我们做出来的东西都是为了用,没有哪个是摆着看的,您说的实用也就只能是这样的了。”
二丫也不跟曲里镇耍口头上的花花样,她走到放着高粱杆席子旁边,拿起一根已经破开削好的长条,又用刀子给破了三瓣。曲里镇和正说着话看到二丫的动静都停了下来的小虎和曲少勇,三个人都好奇的看着二丫,想要知道她想干什么。
只见她将破成三瓣的高粱杆条子拿给曲里镇看,并且说道:“大叔您看,这个您已经破好了的杆条还可以再破成三瓣,要是把这条子用水煮过的话,还能破的再细一点。您这高粱杆子有红色也有青白色的,这些颜色要是能够搭配好的了,就可以将这席子变成花一样也没什么不可能的。您觉得,这样的席子能不能卖的出去?”
曲里镇肯定的点头:“能!只是贤侄媳,不怕您笑话,我们这些粗手粗脚的,还真没本事做出来您说的那种席子!”
二丫无奈的摇摇头,“也是!不过可以让年轻人先练着,等手熟了就能编出来挣钱了。不过,你们可以用高粱杆做一些城里人用得着的盖帘,那是专门用来放饺子或馒头、包子用的。你们或许也有用过的,很简单的东西,一天做个三四十个我估计没有问题。到时候我们来往的车队帮你们带到府城里去卖,即便一文钱两个,你们一天也能挣个一二十文,总比你们单单靠着地里那点微薄的出息维持生活要强。”
这个盛放饺子的盖帘曲里镇倒是知道,他家的生活虽然不是多好,但是过年的时候,饺子还是要吃的。只是那用十几根高粱杆子串起来的粗糙玩意也能卖得出去?还两个就能卖一文钱,怎么说他都是不会相信的。不过,看这知府老爷的嫂子是真心想帮他们,要是再推三阻四的就是不识抬举了。得!干脆组织坳子的其他人做一些交给这知府老爷的嫂子拿去卖,也算是领了她的人情。至于能不能卖的出去都无所谓,反正也没想着那个能卖钱:“您说的我们都会做,只不过从来没有卖过。如果您能帮着我们卖出去,那倒是求之不得。要是卖不出去也没关系,反正这高粱杆子也没有什么大用,我们都是用来烧火。”
二丫点点头,心想着如果这州府卖的不好,就让人顺带到京城卖卖看。只是这盖帘太简单,是个人一看就会,只怕到时候京城周边的老百姓都会去卖这个。哎!占个先机再说吧,以后说不定曲家坳还不需要挣这辛苦钱呢!
不过这个高粱杆子做盖帘确实不是长久之计,还得想想其他途径,要是那个榨树林能够利用起来是最好不过了。
二丫想到榨树林就试探的问曲里镇:“大叔!那个榨树林就这么放着实在太可惜了,要说去找那家人过来接着养蚕估计也是不可能的事。我想着,再去别处找两个养柞蚕的师傅过来,教会你们怎么养柞蚕。然后你们一家分一块榨树林养柞蚕,出的蚕丝我按照市价统一收购。您觉得这方法可好?”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