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农家 (守着鱼的老猫)
- 穿越重生
- 作者:守着鱼的老猫
- 更新入库:04.10
二丫见这汉子有点人品,而且还这么在意打渔的事情,估计就是赖老爷子说的靠打渔为生的人家。心里就盘算着雇佣此人,便当场问道:“这位大哥!家里可有田产?要是没有田产,我这里需要聘请几个长工帮着我打理这一片以后要种植的水产,我觉得你很合适。愿意的话,一会开完会说完事,就请你留下来,再具体谈谈待遇各方面的事情。”
这光棍惊得半天说不话来,怎么有点晕乎乎的感觉?旁边有人赶紧捣捣他,“孬和尚!快说话啊!那娘们等着你回话呢!你小子运气可真好!”
被戳醒的光棍忙大声的叫道:“愿意!愿意!”
“那好!等散会的时候你留下。”二丫接着前面的话又说道:“先前说的是我自家种植的东西,下面我们来说说,这芦苇荡原有的东西。我一开始就说,仍然由着你们用,但是这里我还有一点要说明。你们原来知道芦苇的那些用处,你们取来用,做成成品去卖,我不干涉。但是如果这芦苇有新的用处是我开发出来的,你们能取少量的自家用,但是不能拿了卖给别人谋利。你们可有听明白我的意思?”
有个六七十岁的老者,站的比较靠前,听的也挺清楚,听到二丫问,便回道:“这位娘子的意思,可是说,我们之前拿芦苇编席子、筐子、簸箕、做扫帚这些都没有关系,要是有我们不知道的用法出现,我们就不能跟着学!更不能拿这卖钱,可是这意思?”
“对!但也不完全是!我打个比方吧!如果我需要这芦苇的嫩叶子或者刚要开花的嫩头儿,用来做菜,你们可以取嫩叶和嫩头儿回家做成菜吃,这个我允许。但是如果我要用来卖给酒楼赚钱,需要量大的时候,当然会请你们帮忙采摘,而且我会根据你们采摘的量给你们算工钱。但是你们只能在我有需要,并且请你们的时候才能采摘。如果有别人也想来买,他必须先从我这儿打招呼,我这边再安排你们采摘,而你们却不能背着我偷采芦苇卖给别人或酒楼谋利。现在可有明白我的意思?”
谁知这些人的注意点根本不在二丫说的重点上,全部在议论:“这芦苇的嫩叶能做菜?这嫩花头也能做菜?还能卖给酒楼?这事怎么听着这么玄乎!”
“哎呀!你真是的。闹灾荒那年你没吃过?再说了,人家不是说了是打个比方了么!你到底有没有听这娘们的意思?”
“哎吆!那个叶子和花头难吃的要死,怎么可能卖得出去!这人看来也是家里钱多。在这儿作怪呢!”
“哎哎!你说,这个叶子和嫩头要是能卖钱,这么多可是能卖不少钱呢!”
“哎!我说你们都在忙乎什么呢!人家问你们可听明白了她的意思,你们听明白了没?”
“切!这有什么不明白的!?就是别拿她家的东西撇开她挣钱呗!说那么多干什么?!这是拿人当傻子呢!”
“你少说一句,人家没拿你当傻子,只不过把事情说清楚,免得到时候扯皮。人家顾忌的也没错。如果是你家的你能愿意让别人卖了赚钱?”
“那本来也不是她们家的!”
“可人家花钱买了,以后每年还要上缴三百两银子,那就是人家的了。还说那不是人家的有用么?”
“我说你们也别吵吵了。只要这主家还给我像以前一样用芦苇就行。别的我也不贪那个心。再说了,我们还能跟着给他打打零工,挣点家用不也挺好的!”
“就这芦苇荡能有什么零工可做?你们别叫人两句话一说就犯糊涂做美梦。”
“你也别在这儿竟说一些挑拨离间的话,赖大伯过年的时候就在人王家过得。听说在这王家吃年饭的有一千多将近小两千的人。都是他家的长工、伙计、作坊的小工。还有的是家里的老人、女人、孩子。这些长工一个人干活却供给一大家子的粮食,工钱一年就有六两银子,另外到年底了,还发六两以上的奖励。一年给四季衣服料子,两身做棉袄的棉花,逢年过节还给肉、给果子。听说那边好多人就盯着这王家再请长工,好挣个名额。
现在我们运气来了!这王家既然在这里买了这么大片的芦苇荡子,总得要干点事。不可能就这么放着把银钱作没了。”说这话的人又偷偷的低声说道:“我昨儿看到赖大伯偷偷的往田里放了好多的泥鳅和黄鳝,也不知道干啥!反正不是小事。听说都是这王家叫他养的。”
旁边有几人听了他前面的一些话,心里也活络了起来,当听到说赖家放养泥鳅和黄鳝时,有那知道的就接过话茬道:“这事我知道!当初赖大叔还过来问我爹要不要养,说是养的好了比稻子还要挣钱!我爹觉得这事不靠谱,就说不养,还劝大叔也别冲动,没想到他还真养了。”
“哼!那是你爹笨!赖爷爷可是说了,养了泥鳅、黄鳝还能照常栽秧割稻,反正又不误种庄稼,有什么不能养的?我爹就跟着赖爷爷去那边弄了好多的泥鳅、黄鳝回来放到田里了。我爹说他们家稻田里还养鸭子、养鱼呢!他们家家都好有钱,房子全是砖墙瓦顶,又高又敞亮,那大路都是用石板铺出来的。他们家的田可没有我们家的好,好多都是荒地、荒山,可不像我们这儿水又好地又肥的。”
“山子说的没错,我也听我那大侄子回来说,那边确实过得富裕。那贴财神的讨赏都讨到二月底才把家家都讨遍了,说是走不了几家米袋子就满了,来来回回的跑了两个月。”
“张大爷,您说真的?他们那一片都那么富裕?这都怎么弄的呢?难不成真是家家养泥鳅!可这泥鳅谁家会花钱买啊?”
“不是呢!听说他们赚钱的法子多了,哎!还是大青子说的有理,他们王家如今买了这芦苇荡,我们说不得也能跟那边人家一样沾点光!”
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到了最后竟然不再关注二丫卖的芦苇荡子了,反而都在向往着能不能跟着王家沾光、致富、过上好日子!(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利难题]
大家都有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之后,二丫再到别处聚众开会说事的时候,那叽叽歪歪说闲话、挑弄是非的人就少了很多,有的会上根本就没有。签约什么的都顺顺畅畅的让人感觉不可思议,让他们按手印就按手印,当然也因为有里镇全程监督,他们也不用担心被骗、被坑什么的。
二丫在查看除了芦苇还有别的什么有价值的植物时,听几个老爷子聊天说这芦苇荡其实一开始没有这么大。都是因为芦苇的花被风吹到岸边的地方也能扎根生长,而且芦苇很霸道,生命力强、繁殖力也超强,渐渐的蚕食这周边的良田。这也是为什么官府登记是九千亩而实际多达一万三千多亩的原因!又加上芦苇荡里的鸟儿、野鸭子什么的经常偷吃成熟的谷子,使得这芦苇荡周边的肥田反而成了不想种却又卖不出去的废田。
二丫听说他们都有心卖这周边的田,而且价钱极低,心思又活了。自家还有大伯二叔他们手里都攥了好多的银票,却没有机会买大片的田地。这儿虽然离家有点远,不过安排人过来管理,不也一样么?!还真不如把这周边的田全买了,到时候跟大伯二叔他们几家分分!
他们是三两银子一亩就愿意卖,但是二丫却没有趁火打劫,而是给了一个很公道的价钱,五两银子一亩。连所有跟着一起丈量土地、并且兼做中间人的里镇都说这王家是真正的厚道人家。而二丫真正的用意却是先给他们一个合理的价钱,如果他们以后看到这些田得了高收入。有那心里不平衡想要闹事的,自己也不用气短!
二丫因为要买芦苇荡周边的水田,所以也有机会将这芦苇荡转了一圈。结果她发现,这周边根本就没有导致这芦苇荡形成的河滩、江洼什么的。周边连个小河都没有更别提什么大江了!
“赖老爷子!你们这儿也没河没江的,怎么会有这么大片的芦苇荡啊?真的好奇怪呢!”
跟着赖老爷子走在一起的里镇接过二丫的问话,回道:“我们县志上有专门记载这个芦苇荡的事!据说在唐朝成立后,有个有很大功劳的大将军不想当官,一心想回老家种田。这个大将军的祖籍就在这片,只因为战乱。百姓四处逃难,房屋被毁,他派回来的人怎么也找不到他所说的地方。当时的皇上知道这大将军自己的家已经找不到之后。就把这周边凡是这大将军有点印象的地方全部赐给了他。
那大将军得了这大片土地,又带了很多的赏赐回来。知道我们这大片土地,没有江河,基本都是靠天下雨。虽然我们这一带雨水多。很少有缺水的时候。但是这大将军还是在他家这大片田地的中间修了一个大水库用于灌溉和蓄水。他家子孙后代在此传承了几百年,直到异族攻占这里,才逃难去了南方,到现在也没听说有这大将军的后人回来。
这芦苇荡也是在异族攻占这里的时候,才开始形成的。当时因为战乱,人心惶惶的,没有人有心思去打理这水库。后来异族王朝建立,但是这异族人不会种田。对会种田的汉人又凶恶的很,动不动就杀人。使得这里人少地多。这片土地十亩倒有九亩荒在那,这芦苇荡子就更加没有人管了。到了我们这一代,也是有心无力,想治可是一直都想不出好法子,只能看着这芦苇荡过个几年就扩大一圈。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