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窑芋
凌轶花玥等人听说了有此趣事,也饶有兴致地出来观看。
垒窑需要谨慎小心,不然极容易倒塌。而所选泥块也是下大上小,最后到泥窑的尖顶时,用不大的土块就能把上面的洞口给掩上。
两个泥窑都垒好了,准备开始烧窑。
萧瑜见凌维翰跃跃欲试,就将其中一个泥窑交给他,道:“烧火的时候可要小心些,别把窑给弄塌了。”
凌维翰喜上眉梢,忙不迭地应承。
萧瑜又让半夏和厨房的烧火的在旁帮凌维翰看着,免得出什么岔子,没想到他却能烧得有模有样。
火势一起,就从土块缝隙中冒出来,土块被烟熏黑,而后逐渐被火烧红。
萧瑜将火拨得更旺,转头见凌维翰虽手忙脚乱,倒没把窑搅崩了。而众人都看得目不转睛,连花玥都若有所思的样子,不由微微一笑。
没多久窑顶都烧红了,萧瑜让凌维翰一起,把窑里的柴火灰烬都扒完出来,将芋头一个个丢进去,然后用棍子等把泥窑土块砸塌弄碎,压实了,再盖上一层土掩住。
“好了,等上小半个时辰就可以挖开吃芋头了。”萧瑜拍拍手上的泥和灰。
“你真厉害,什么都懂!”凌维翰衣服和脸上都沾了黑灰,有些狼狈,却依旧兴奋不已,一脸崇拜。
萧瑜笑笑。
此时侍从已搬了凳子过来给众人坐等,肖佩忙让半夏和立春拿帕子弄湿给萧瑜擦干净身上的脏污。
还要等挺久,萧瑜便笑道:“我倒想起一个煨芋的典故。”
众人都转过头。
萧瑜就娓娓道来:“前朝有个僧人,他在寺中并不怎么念经礼佛,又常吃残剩的饭食。于是旁人给送其号懒残。”
“此号倒有趣。”凌燕笑道。
萧瑜抿嘴,继续道:“后一书生借居寺庙,夜闻懒残诵偈,觉得不凡,就循声前去。僧人正煨芋,书生下拜,遭懒残僧人唾骂。书生却愈加恭谨。懒残将吃剩的半个芋头分给他。书生吃完拜谢。懒残便道。你谨慎少言,且去做十年宰相。后来那书生果然做了十年宰相。”
“此典故乃懒残煨芋。”萧瑜笑着结语道。
“这懒残和尚竟是个言出则灵的仙人,书生倒眼力极佳。”凌燕笑道。
凌维翰的目光黏在煨芋头的土堆上。脆声道:“故事自然是好的,但是肖二姑娘显没用心讲,不及外面的先生说得动听。”
萧瑜莞尔。她自己也觉得平淡无味。
“广平兄倒可以据此写个话本。”花玥虽解了毒,今日依旧以白绫缚上双目。他微微一笑,说道。
萧瑜闻言朝蒋青原望去:“蒋公子有作话本?”
蒋青原满怀歉意地对萧瑜深深一礼。道:“给肖二姑娘赔罪了,请姑娘千万见谅。那《鸳鸯扣》即是区区所作,鲁莽行事,也自知过错难以挽回……”
见肖佩脸色突变就要站起来。萧瑜有些担心地唤了一声:“阿姐!”
方才一时激愤,此刻肖佩想起蒋青原上回救过萧瑜,才又坐好。暗自叹了口气。
“蒋公子言重了。”萧瑜笑道,“公子不过是写了一话本。我又不是那什么前朝公主等金枝玉叶,既跟我毫无关系,又怎会无故怪罪于你呢?”
蒋青原一怔,明白过来更是愧疚,道:“肖二姑娘大度,在下无地自容。我已经作了新的话本,这回的更精彩,到时众人肯定会把之前那个话本慢慢给淡忘了的。”
这倒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肖佩想蒋青原也只是无心之失,微微颔首,没再说话。
萧瑜看蒋青原的神情和话语都不似作伪,想来其并非有意为之,应该不知她的身世,但还是微笑问道:“蒋公子常作话本?”
凌轶从旁笑道:“肖二姑娘竟不知广平公子之名?”
萧瑜闻言有些意外。待听了凌轶花玥几人细说,才知道蒋青原在永安郡城是有名的才子,不仅擅长琴棋书画,而且文采斐然。他诗赋俱妙,连城中最初开始盛行的那几个说书话本也均是他写的。
而今城里也有不少擅长写话本的文人,但蒋青原依旧能占一席之地。
蒋青原还偶尔出入章台楚馆,那些名伎皆以能得他一诗词谱曲为幸,也是个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风流雅士。
萧瑜顿时对蒋青原刮目相看:“竟是我孤陋寡闻了,改日定要拜读一下蒋公子的大作。”
蒋青原闻言似乎挺高兴,但还是谦虚了几句。
未几,芋头放进泥窑已过了小半个时辰,估计应该熟了。几人小心地拿烧火棍将泥土扒开,一阵煨芋的焦香弥散开来。
萧瑜先试了下,火候正合适。
凌维翰已自动手剥了一个,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还一边赞道:“真香!”
旁边的凌轶见状倒也没说什么。
凌燕笑道:“我应该去分阿瑜的半个,沾点仙气,指不定将来还能得个女宰相当一下。”
萧瑜不由好笑,道:“那你还不如请钟将军卜一卦,得他铁口直断这官就坐稳了。”
凌燕脸上染了淡淡红霞,秋波暗朝钟朗瞥去,却见其淡然以对,心下一黯。不过片刻,她收拾心情,伸手将萧瑜手上的大半个芋头抢了过去,嫣然道:“这芋头是我的了。”
萧瑜没想到她真抢,笑道:“不过是吃残的芋头,敢情我手上有蜜不成?难得你不嫌弃,我虽不是什么方外高人,也愿你诸事如意。”
“谢你吉言。”
凌燕盈盈一笑,又朝钟朗看去,秋波流转。
萧瑜暗叹,目光扫过旁边几个男子。凌燕的心思,连她都觉察到了,必然瞒不过众人的眼睛。
凌维翰那个芋头都快吃完了,萧瑜拣了一个用帕子包了给花玥,又将其余递给众人。
当下众人分芋而食,都赞这煨芋别有风味。
萧瑜忆及前世的窑红薯,不由问起凌轶商船出海是否寻到番外作物之事。
凌轶微笑道:“去年秋商船出海,如今已有一年,估计也快回来了。只是不知有否寻到海外仙物。”
于是众人就在坡上由番物谈及上古仙人之事,笑语一片。
蒋青原忽然颇有兴致地道:“当初南越的兴盛,据说就是因为开国先祖得了上古遗留的仙家之物,也不知是不是真的?”L
ps:来来来,订阅的萌妹子,接好香喷喷的烤芋头~o(n_n)o~
☆、第109章 怀疑
天气依旧炎热,但风已带了几分爽朗。院中的几株银杏树染上秋意,叶子渐渐变得金黄灿烂。
午后,日光明亮。
萧瑜坐在书房的案桌旁,反复斟酌给花玥开的药方。其中有一味内服的药极为难得,她不知能否买到。而花玥之症更重要的是穴位的按揉及针灸。她就有些犹豫要不要用此药。
这时蒋青原让人送来了一叠书坊刊印的,他用怜花居士名号写的话本。半夏抱了进书房。
萧瑜让半夏将话本放在桌上,想了想,干脆将药方放下,停笔翻看。
细看下来,蒋青原的评话中多有权贵之女或是郡主等金枝玉叶,想来他在《鸳鸯扣》将农女写成流落在外的公主,也只是为了满足听众的臆想。
萧瑜想到蒋青原在话本中将那农女与病重的相府公子凑成一对,心中生出几丝异样,随即抛至一边,掩卷思索起旁的事情来。
上次之事后,萧瑜开始关注城中的评书,因为她发现其中可得到许多讯息。
如今,盛行一时的《鸳鸯扣》已被人淡忘,另有更为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话本取而代之。
近来永安郡城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本有四个。
其中那《东游记》还未完结,还有怜花居士的《神农传》和天人转世之传奇《懒残传》均与道教有关。
后者多半是因当今上至天子下到多数民众皆笃信道教,所以蒋青原就把高僧改为道长了。
不过萧瑜并不在意这三个话本,对于她而言,这些话本情节一般。另外那本无名氏所写的《遗珠》才让她觉得蹊跷。
这个话本说的是古时南海有个藩国内乱,身为储君的王脉嫡女明珠逃走。隐姓埋名来到了中原,后得天朝庇护,最终回到故土重掌朝纲的传奇。
这话本委实引人遐想,很快在永安郡城流传开来。书馆茶楼、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猜测越王苏氏是否留有后人,也因此,这话本被靖南郡王府下令禁止。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郡王府这样的行为。反而更让越地百姓觉得众人的猜测多半是真的。
靖南郡王府之前因为捡到了那枚玉锁。本就怀疑越王苏氏嫡支留有遗脉,虽然后来没有寻到蛛丝马迹,但此事就如一把利剑时刻悬在心头。现在听到这样的评书。又惊又怒,怀疑是苏氏故意弄出来为其归来复起而造的势,对于苏氏嫡脉还有后人深信不疑。
李瑛本来听到花玥解了毒消息之时,十分欣喜。因为外人并不知晓花玥此毒对身体的损害有多严重。只以为他双目失明而已,如今听说毒已解。李瑛以为花玥的双眼也能看见了。
待听说花玥只是解了毒,眼睛并没有好,李瑛不由怪萧瑜没有本事。
尤其是知道萧瑜每日皆去给花玥解毒,而如今毒清除了之后。花玥对其也甚是感激的时候,李瑛真是又妒又恨。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