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见田青青把钓鱼竿给了田达林,坑沿儿上就一篇寂静。人们屏住呼吸,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果然是一条大鱼。”
当鱼被拽出水面的时候,有人大喊了一声。
随即,围观的人们窃窃私语起来。
一中午,田青青钓上来了十几条小鱼,四条半大的,六条一斤靠上的。大鱼一上来,就有人摁住,递给田达林一块钱。那鱼就被串进柳条里,提在了手上。
六条一斤靠上的卖出去四条,剩下的两条,田达林硬装进口袋里了。说是自己还有用项,才没被人强行买走。
一中午又卖了四块钱,把郝兰欣乐的合不拢嘴地笑,高兴地对田达林说:“我看青青说得对,要不,咱真的写块牌子贴出去,卖‘钓活鱼’。”
田达林呼啦呼啦头发,笑着说:“还用贴牌子吗?青青拿着钓鱼竿往坑塘那里一走,人们就围上来啦。不想买的,见了鱼都抢。比贴牌子好多了,不张扬。”
田青青忘了这个时候人们还没有广告意识,而且集市上也不允许自由买卖。田达林这样做,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这鱼今晚咱不吃了,送给九队的振海大伯吧。他家的日子也很苦,是不是呀?”
田青青想起付振海在大队部作证时的为情绪,觉得很对不住人家。
“嗯,五个大小伙子吃饭,怎么省也不够吃。年年申请返销粮,要救济。”田达林说着皱起眉头:“为给咱作证,得罪了胡大霞。这个女人手眼宽,不知道今年的返销粮振海哥还能不能申请下来?”
田青青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真要落到这一步,自己岂不是害了人家。心里这么一想,眼泪儿“啪啪”地流了下来。
“爸爸,我们不该让他出来作证。”田青青哽咽着说。
一见大女儿哭了,田达林也后悔不该给孩子说这么多。这孩子理解能力强,一点就透,往后社会上的事尽量不在家里说,空惹孩子难受。
田达林拿起擦脸手巾,在洗脸盆里涮了涮,一边给田青青擦脸,一边说:“青青,这事不能怨咱,事情总有个来龙去脉。找个证人说明了,也就没事了。没想到这个娘们她咳,也是咱碰在茬上了,惹不起!咱记着你振海大伯这份情,只要咱有了,一定报答他。”
田青青点点头。
郝兰欣在一旁忙说:“青青,就依你,这鱼晚上给你振海大伯送了去。行吗?”
田青青有点了点头。
这时,队上的钟声响了,到了出工的时候。郝兰欣把怀里的田苗苗递给田青青,抚了抚她的头发,说:“青青,这都是大人们的事,你还小,不要管这么多。爸爸妈妈记着这事呢。青青乖,好实着看着妹妹,好实着看着家,啊!”说完,拿着绳和垫肩出了门。——她今天的劳动还是拉耙。
田达林也随即扛着铁锨出了门。他今天是去地里撒粪。——就是把运到地里的粪堆撒开,让粪肥均匀地铺在没耕过的地上,然后用犁翻到下面,作为农作物的肥料。
功夫不大,孩子们就来了。和往常一样,先到场院屋里喝一气儿水,然后分拨到场院里玩儿。
田青青赶紧调整心情,喜喜欢欢地和小朋友们打招呼,招待水喝。
让田青青没有想到的是,杨继波也来了。一开始有点儿局促,当田青青把水瓢递给他以后,表情立时舒展开来。喝完水,便和大家有说有笑起来。
田青青心生感激,不由想起前世里看到的一幅漫画:两家的孩子革气了,两边大人都说自己孩子受了委屈,在楼上对骂的唾沫星子乱飞。而两个孩子却在楼下手拉手地望着他们的大人,不理解大人们为什么要骂架!
玩儿到半过晌的时候,田苗苗困了,田青青把她哄着,放好,对身边的温晓旭说:“晓旭哥哥,你知道付振海大伯的家吗?”
温晓旭笑着说:“他小五比我大两岁,不上学的时候,我们光在一块儿玩儿了。他的家,我闭着眼也能找到了。”
田青青:“你领我到他门前看看去,行吗?”
温晓旭:“你去他家干什么?”
田青青:“这个以后我再告诉你,你领我去不去?”
温晓旭做了个鬼脸儿:“媳妇说话了,我哪敢不去!”
田青青瞪了他一眼:“又说,看我不撕你的嘴!”说着就要做撕嘴状。
“青青,别。”温晓旭讨饶着:“你光说有人的时候不让说,可没说没人的时候也不让说呀?”
田青青:“你哪来这么多废话?”
温晓旭:“我爸爸就经常这样说我妈。”
田青青一头黑线!
田青青心里有事,也没再计较,叫过田幼秋,让他守一会儿田苗苗苗,便和温晓旭悄悄离开场院,往村里跑去。
“这就是他的家。”
温晓旭指着胡同里一户大门朝西的人家说。
第六十五章 巧送鱼
更新时间2014-5-5 8:31:36 字数:2187
大门是栅栏门,上着锁。因为有影壁墙,只看见东厢房的地方有一个厦子,里面堆着一些柴草。
“青青,你看见东面的砖房了吧?”温晓旭指着厦子后面的一处砖瓦房说:“那就是胡大霞的家,她家的房子在这一弯儿里是最好的了。”
原来他们两家是隔墙邻居呀!常言说“远亲不如近邻”,付振海肯给自己作证,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田青青心里又多了一层心思。
“晓旭哥哥,人家家里没人,咱走吧。”
“有什么事你可以告诉我,晚上他们回来了,我对他们说。”温晓旭不无讨好地说。
“没事。你千万别告诉他家里的人,说我来过了。还有,也不要告诉任何一个人。我不想让人们知道我上这里来了。”
“行,你要不让说,我绝对保密。”
两个人又“呱嗒呱嗒”跑回场院里。
安静下来以后,田青青可就琢磨开了:
付振海和胡大霞是隔墙邻居,自己家与付振海又素无来往,晚上给他送鱼,势必推让。万一再让墙那边的胡大霞听到了,一准说付振海向着自己了,还不知生出多少幺蛾子来?!
不行,付振海已经够难为的了,不能再火上浇油了!
可是,怎样才能把鱼送过去呢?
田青青一个人跑到场院东边儿的大车道上,向南望了望,发现有一辆牛车往北走,那慢腾腾的样子,像极了付振海赶的那挂牛车。
那就放在他的车上,让他自己拿回去?
田青青这么一想,立马跑回去,让田幼秋给折了根柳条,把鱼串起来,放到空间里,一个人又跑到东边路上,假装踢起石子儿来。
踢着踢着,牛车慢慢近了。
赶车的不是付振海又是哪个?!
看看附近没人,田青青赶紧躲到一个大红荆疙瘩后面,从空间里把鱼拿出来,放到红荆疙瘩底下,然后迎上牛车。
“大伯。您赶车呀?”田青青脆生生地说。
“嗯,你叫青青吧?”
“嗯哪。大伯,您记性真好!”田青青奉承上了。
“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呀?不到场院里跟小朋友们玩儿?”付振海坐在车前板上,望着田青青说话,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田青青看了看车的高度:前面高,她够不着,后面按着车厢板,高度也比她的个头高。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鱼扔到车里去。
可要是明着拿出来,说是给他的,他们不是亲戚,过去也没有交往,他肯定推辞,不肯停车。
田青青脑子飞快地转了转,说:“大伯,我在这里等着你哩。”
一听说等着自己,付振海果然“吁”住了车。
“等我?有事?”付振海感到好奇。
“嗯哪。”田青青点点头,从红荆疙瘩后面拎出鱼,说:“大伯,你把这鱼给我捎村里去行吗?我拎不动。”
付振海看了看那鱼,少说也有三、四斤,让一个七岁的小姑娘拎到村里去,还真有点儿困难。
“行。”付振海跳下车来,拎起鱼,放到车厢里,就要把田青青抱上车。
“大伯,我不去。你给我把鱼捎到了就行了。”
“捎给哪个?”付振海不解地问。
“就捎到您家里。”田青青笑眯眯地说:“这是我爸爸让给您的。”说完,扭身“呱嗒呱嗒”就跑。
付振海一脸迷惘:“你这孩子,给我这个干什么?你们怎么不自己做做吃?”
“我们家还有呢。大伯,这鱼是我自己钓的,您拿回去做做吃吧!”田青青跑了一段路,回头说。
“不行,你家也不宽裕,我怎么能要你们的?”付振海说着,就要从车上往下拿鱼。
“大伯,您快走吧。场院里孩子们多着呢,让人看见不好。您要这时不要,晚上我爸爸也得给你送去。您快走吧。”
说完,也不管目瞪口呆的付振海,“呱嗒呱嗒”跑走了。
下工后,当田青青把送鱼的经过对田达林夫妇一说,高兴的田达林把田青青抱起来转了几个圈儿:“你个小妮子,哪来这么多心眼儿?!”
田青青笑笑:“我怕明着给他他不要。”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