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兰格:“你一定要劝劝她。趁着我还年轻,给她把孩子看大了。她外边儿的在家是老小儿,她婆婆比我大十岁。再待几年就看不动孩子了。”
田青青:“嗯哪。有空我一定抓紧。”
饺子很快包好。田青青包的又快又好,小饺子一个个都弓着腰儿,像个小元宝,又引起郝兰格一阵啧啧称赞。
有其母必有其子。颐守义放学回来后,对田青青一阵猛追猛攻。又是买冰棍(貌似这个时候只有二分钱一颗的冰棍),又是买糖果。还要带着田青青去城里买西瓜。
田青青说:“今天不是集日,没卖的。你在这里等我一会儿,我骑着车子去办点儿事。”
说完,也不管颐守义同意不同意。推起自行车,蹬了两蹬。骗腿掏梁骑着,向城里方向奔去。
避开颐守义的视线后。从空间里拿了一个大西瓜、一兜子甜瓜、脆瓜,还有一大兜子早熟桃。装了满满一自行车。
把颐守义震惊的目瞪口呆:“青青,你不是说今天不是大集吗?你在哪里买来的?”
田青青:“你不要忘了,我是做买卖的。哪里卖什么比你清楚。往后我来了,不许再给我买东西了!你比不过我。”
颐守义讪讪的。从此打消了给田青青买东西的念头。
回到田家庄以后,田青青第一时间把赁到房子的事“汇报”给了田冬景。田冬景高兴的了不得,抱着田青青在庭院里打起旋旋来。
“景儿,你要是走,怎样给队上请假呀?光不出工,队长不找哇。”四奶奶田魏氏首先想到了这个关键性的问题。
田冬景一下蔫儿了下来。想了想,说:“给队长说,我不要队上的口粮了,总行了吧!”
四奶奶:“不要也不行。你是整劳力,去哪里也得给队上说一声。时间也不能忒长了。”
田青青自是知道“整劳力”意味着什么:这是生产队上的生产力呀!不仅仅是自己干活吃饭,还担负着整个生产队上的养老养小的义务。
田青青提示道:“在外面工作的合同工、临时工们,队上是怎么对待的呀?”
田冬景:“听说往队上交钱。交七块只给口粮,别的什么也不给;交十五块的记全勤。”
田青青:“那,咱也交钱,就按队上规定的数交。”
“会挣出来喽啊?”四奶奶担心地说。
田青青:“挣出来喽。要不,现时先保密,就说景姑姑身体不适,去住亲戚去了。这个大家也谅解。等钱挣多了,就交钱买工分。这样,还哄得达兴婶婶他们高兴。”
田冬景:“嗯,先这么着。实在不行,我就把户口迁出来,自己拿着。反正不在这个村里了。”
四奶奶想了想,也觉得可以,高兴地说:“这办法行。先保密,以后再说。一个闺女家,早晚也是要迁户口的。但愿队上不给叫这个真。”
为了让郝兰欣高兴,也为了更进一步落实“行善”就有回报。这天夜里,田青青又从空间里弄出六口袋“神粮”,小麦和杂粮各半。
“青青,果然被你说中了,又给咱送了六口袋‘神粮’来。这一回是三口袋麦子,三口袋杂粮。”
田青青心中暗喜,忙说:“准是老天爷爷也赞成开小卖部,送杂粮让我们卖呢。妈妈,咱就把杂粮弄到小卖部去。城里的人们准稀罕。”
郝兰欣高兴地说:“依你,全依你。你说怎么办,咱就怎么办。”
从此,郝兰欣再也没提过房租的事。
第二天,田冬景驮着铺盖卷,和田青青一起来到了租赁的房间里。由田青青出钱,两个人商量着,买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杆秤。因为是赁的房,不好烧柴禾,田冬景又得在这里起火做饭,便买了一个十个灯捻的煤油炉子,吃饭烧水炒菜全用它。
在住房问题上,姑侄儿俩意见发生了分歧:田冬景的意思是住东厢房,把货放在西厢房里。
田青青则愿意人住在西厢房里,东厢房放货物。因为比较起来,西厢房要比东厢房优越的多。
俗话说,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
东厢房坐东朝西,早晨不见日光,屋内显得特别暗。夏天到了下午,太阳西斜,毒阳正晒,炎热难挡。冬天里西北风又直接往门里灌,冷的很
西厢房早晨阳光明媚,屋内光线极佳,给人们一种清晰感。夏天中午和下午太阳都不能直射屋内,比较凉快;冬天里又背风。屋里暖和。
在这里也顺便说一下南房。最为难住的是南房,南房一年四季都见不到太阳,夏天热气散发不出去,雨季屋内特别潮湿。而到冬季,西北寒风往屋里灌,一点儿热气也收不住。
不过,南房倒是很宽敞的两大间,放自行车什么的,很方便。田青青对此很满意。
“人受点儿苦不要紧,别把货热坏了。”田冬景说:“尤其是鸡蛋和青菜,温度高了,很容易坏。”
啊,原来把货物看的比人还重要。
田青青心生感激,笑着对田冬景说:“没事的,景姑姑,我们摸索一下规律,鸡蛋、冰棍和青菜,掌握着一上午就卖完。剩下一星半点儿,盖上一个湿单子,傍黑时再卖卖就行。
“杂粮是不怕晒的,越晒越不生虫儿。
“人是第一位的,在现有条件下,说什么也得住个好些的,哪有把货放到好房子里而人住次房的道理。”
在田青青的坚持下,西厢房做了住屋。
经过两天的努力,小卖部开张了。
为了保密,也为了不耽误生产队上的农活,田青青没让田桂柳来给田冬景作伴儿。她自己在这里陪了几天,待田冬景和当弯儿里的客户都相熟起来,又赶上靳玉书的儿媳妇生孩子,娘家人来伺候闺女月子家里住房紧张,田青青便让靳玉书十八岁的女儿王亚丽,搬到租赁房里给田冬景作伴儿。
☆、第312章 “**”
第312章“偷情”
声明:主人公田青青从此更名田晴晴,为给您的阅读带来不便表示道歉!
因陋就简,东厢房里间屋里的土炕就当了柜台。田晴晴把家里的杂粮每样都弄了一些来,放在土炕上。晴晴
鸡蛋和青菜,放在比较阴凉的东边儿地上。这里下午太阳晒不着,上面又是萨的空间氺,就是叶菜如菠菜、韭菜、茴香、小油菜什么的,一天都不带打蔫儿的。
鱼用一个大铅盆盛着,里面放的是空间氺,不用氧泵也能存活。
不过,除了小杂粮以外,鸡蛋、青菜和鱼,田晴晴一般掌握着当天进货当天卖完。不是怕坏了,而是怕放的时间长坏不了,引起人们的怀疑。
由于田晴晴已经打下了基础,人们都知道这里卖的鸡蛋新鲜,口感好,禁放,当弯儿里都来买。
杂粮和青菜也都是空间里的产品,比外面卖的新鲜、便宜,人们也都愿意来买。每天来光顾的人门络绎不绝。一天能卖二、三十块钱。扣除田青青的“批发”款百分之七十,还能净赚七、八块钱。
两天就能把房钱赚回来!
吃的菜和粮食,也都是小卖部里的。面是田晴晴从家里拿来的。除了油盐酱醋,再不花两个人一分钱。
赚的钱就是两个人的纯收入了。
这一下,可把田冬景高兴坏了。
“晴晴,我借你的钱和麦子,用不了三个月就能还清。”田冬景高兴地对田晴晴说。
田晴晴一怔:“你怎么想到这里去了。我可不是让你赚钱还我账的?”
田冬景:“无债一身轻,我可不想背着一身债过日子。”
田晴晴也很高兴。毕竟大头在她这边。一天二十多块钱的收入,这是什么劲头!看来。和人搭伙算是对了。不但自己能致富,还能拉起一个人来。
只可惜这些钱不能明着给母亲,只能在空间里放着。
待田冬景一切都熟悉了以后。田晴晴便离开了这里,只是每天去上一次货。其余时间。还是在家里忙活。
摘知了皮儿是季节性的,而且这个钱可以明着给母亲。田晴晴不想错过,每天都要摘一气知了皮儿,第二天上货的时候,卖到药材公司去。
家里的两只羊和两头猪,都老大不小的了,正是吃“壮食儿”的时候,每天晚上。田晴晴都要把它们弄到空间里自由吃一气。至于外面拔草、寻菜这些面上的事,田晴晴也必须应付。要不然,这个家里就更让人们议论了。
田晴晴拔草寻菜,都是跟着郝兰欣一块儿去地里。做样子嘛,人见得越多越好不是!
这天,郝兰欣和社员们一块儿去锄玉米。田晴晴推着小木轱辘车,紧随其后。
玉米都长得一人多高了,人进去,什么也看不见。
田晴晴倒不怕:耳边时不时传来社员们的说笑声;母女二人也断不了打声招呼。这让田晴晴和郝兰欣都很安心。
玉米棵高,地里的草和菜并不很多。由于只有田晴晴一个人。没人给抢,倒也收货颇丰。
田晴晴一边拔,一边往前赶。渐渐远离了人们。
忽然,不远处传来男女说话的声音。田晴晴一激灵:在这大深庄稼棵里,什么事都能发生。难道说有“野鸳鸯”到这里打“野食”来啦?!
田晴晴怕撞上了尴尬,忙闪到空间里躲藏了起来。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