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不急着卖,现在店铺里来回看了几圈。
“这位小姐,你想买什么首饰,俺这里啊,簪子,手镯都有。”
晴娘现在,穿得漂亮,人也靓丽,气质也好。走到那里都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晴娘一进入这家珠宝店,掌柜的眼一下就亮了,马上就撇下其他客人,上前招呼。
“掌柜的,你家收珠子吗?”晴娘就低声笑着问这位掌柜。
“要的,要的,您里边请。”一听是要交易贵重物品,掌柜的忙就把晴娘引进里间坐定。
又客气的叫伙计奉上了香茶后,掌柜忙就笑着问道。
“小姐要卖的珠子,是东珠还是南珠?”
掌柜的现在,可是对珍珠特别的感兴趣。
古代的珍珠不想现在,全都是渔民从河里或者海里采摘来的野生珍珠。收购极为不易。
也十分珍贵。
且,又赶上大周国皇帝给太后过六十寿,大赏全臣,珠宝项链大量的赏赐了下来。
可是,那些赏赐下来的东西,都是御赐品,是不允许拿来买卖的。只能用来收藏,作为传家之用。
民间的这些珠子就特别的紧缺,也贵,价钱都涨到以前的两倍多了,还有价无市。
店里少珠子,买的人还多。
首饰店的掌柜正愁着,没地方弄些好珠子来呢。晴娘就送上门来了。
“这个,该是南珠吧。”晴娘就笑。
其实,她也不大认识自己手里的珠子是东珠还是南珠。但听说东珠个头都比较大,南珠相对的都小一些。
因为,东珠是从北方的大海里捞上来的,那里的蚌贝在冷水里生长,生长周期长,质量也密实,个头相对来说,也应该比南方的珍珠要大。
自己手里的那两颗珠子,只有小指头肚般大小,虽然个头还行,但比起晴娘前世看到的,那些动不动就鸽蛋大小的珍珠,可是小得太多了。
晴娘就想,这该是南珠吧?
“南珠啊?那南珠的价钱可就不太高了。”
掌柜的一听,明显就有点失望了,刚刚搓着的手,都有点停顿下来了。
因为南珠的产量比较高,所以价钱比东珠少,老板也赚得少点。
不过,到底还是急缺的货物,也不管是东珠还是南珠了,只要是珠子就好。
老板忙又笑着说:“姑娘,不如拿出来,让小老儿看看,再定价钱如何?”
“行!”晴娘见这老板也是个爽快人,就答应了,说着就从随身的布袋里,取出了一个小包包。
捏出一粒珍珠给他看。
“哟,这是——”
晴娘不拿出货物还好,这一拿出来,掌柜的拿在手里一看,马上就鼓起了眼珠子,亮晶晶的啦。
“如何?”见老板这么一幅惊愕表情,晴娘眼皮一眨,忙追问。
“这,这是东珠啊!”老板就惊叹着。
东珠?
有这么点儿的东珠吗?
晴娘也惊讶了,很为自己珍珠知识的匮乏羞愧,不过却是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
“老板,你看这一粒东珠,开价如何?”晴娘笑了下,又问。
管它东珠,还是南珠,现在晴娘缺钱,只好能换来银子,就是好珠子!
“嗯,如果是南珠,这么一粒,俺只能开价给你六十两银子。但要是东珠,呵呵,俺给你这个数。”老板干嘛就伸出了两个手指头。
“二百两?”
“对,二百两银子!”老板就笑。
“这——”晴娘顿时有点惊讶了,她可没想到,东珠会有这么高的行情。是南珠价钱的两倍还高嘞。
忙就转了转眼珠,寻思着。
如果这一粒东珠都能卖二百两,那,她家里,那一箱子的珍珠,起码百八十颗,岂不是得价值好几万两银子呢?
晴娘心里的贪财小虫子,又开始慢慢蠕动苏醒了。
“姑娘可是不满意这价钱?俺这里给的价钱可是很高的啦,别家店,可是没有这么高的价钱的。不信啊,你可以溜达溜达,绝对没俺开的价钱高。”
老板看晴娘没说话,还因为她嫌弃价钱低呢,忙就赶紧解释着。他现在,可是太需要这些珍珠了。
见晴娘依旧没搭理他,老板想了下,又笑道:“要不,小姐你再到街里逛逛,货比三家。要是能找到比俺出的价钱高的,俺就让给他。要是没有,您再回来?”
老板就厚道的笑,做生意做久了,他就知道,顾客都喜欢比价钱,沾小便宜。
虽然他也挺想现在就拿下这颗东珠的。可是,他们家店铺都凭诚心,生意才能做到这么大。
所以,他宁愿少赚点,也要客人心里不能有疙瘩。
“行,俺信着你。再出去溜达溜达。”晴娘也笑,就暂时拱手告辞而去。
☆、450.第450章 发明深耕犁
晴娘就真的在镇上走了一圈,进了几家金银首饰店打听,果然,那些店里也都想收购东珠,价钱低的才给一百两银子,高的出到一百八十两银子。
一颗东珠差二十两银子,两颗可就是四十两。
普通一个工人,打一年的工,工钱才三五两银子。这四十两银子,呵呵,可不少钱呢。
逛来逛去,还是那家珠宝店最厚道,给的价钱最高。
晴娘一看不行,最后又转回了这家珠宝店。
“呵呵,小姐您看,还是俺这里价钱最公道吧?来来,让俺再看看货。”那个掌柜的依然笑脸相迎。倒是个挺会做生意的。
这回,晴娘就放心的,把两粒东珠都交给他了。
一看,不是一粒东珠,而是两粒,这位掌柜的就更高兴了。忙验了货,就给晴娘开出了四张一百两的银票。
“这位小姐,要是家里再有珠子出售,俺们还收啊。”老板就笑得特开心。拿着两粒东珠爱不释手。
这个头大的哟,还成色这么好,色泽也光润,一看就是在海底几十见的老蚌产的。
没想到,小小的青山镇,居然藏龙卧虎,连这么大的东珠都能收到呢。
呵呵,这下可好了,这东珠别看他是二百两收来的,如果拿去镶嵌在首饰上去卖,就是三百两也卖得出啊。
嗯,这么好的东珠,他可不能浪费在这小小的青山县,他得往京里销售去。赚的银子更多!
两粒小小的东珠,就是四百银子,晴娘摇着头,叹息了好半天。
果然是奢侈品,就是值钱啊!
有钱人可真会享受,随便一件首饰就是普通之家几十年的生活费用!
既然珍珠这么值钱,那如果,把家里的那盒珍珠都卖了的话?
哎,还是算了,瞧这两颗东珠一出手,老板都这么惊讶。要是她把那一盒子东珠都卖了,喝,可有的烦了!
晴娘就打算,以后不遇到紧急用银子的时候,是再也不会动用那些珠宝了。
有了这四百两银子傍身,晴娘手里就宽泛了好些。
回青山村后,她又到安顺的铁匠铺里定制了些农具,外加,一架她自己设计的铁犁。
没办法,以前晴娘家里就七、八亩地,长工们用铁锹挖,都能挖过来了。可现在却是三百多亩地了,要是挖,得累死他们!
这铁犁,也是她前世回姥姥家,在那里看到过的一种深耕犁。犁面是鼓的,犁背面是凹槽装的。还一个犁把上,按距离,一溜排了三到四个铁犁。
只要让骡子拉起来,人在适当的往下一压,就一次可以深耕三亩地。可就比大周国现在传统的一个犁头,效率高多了。
安顺见到这个犁的设计,开始很是吃惊了一下,不过,却是很快就平静了。
晴娘脑子里的花花点子太多,他早就适应了。很快,就淡定的按照晴娘的要求,用精铁打造出来了一副铁犁。
犁头就寒光闪闪的,立在那里,可就把一干来买铁器的人给惊讶坏了。忙都好奇的聚集了过去,围着左看看,右看看。
“安顺师傅,这是啥嘞?咋这么多头嘞?”一个客人就围着铁犁直转悠。
“安顺又发明新东西嘞?这东西好使吗?”
安顺这段时间跟着舅舅学打铁,可是没少捣鼓新东西。现在人们都是一见到安顺打制东西,就都笑着说是又他在发明新东西。
也可见,安顺的手有多灵巧了,也在大家心目中人缘有多好了。
三月,春天正式来到,河水也开化了,淙淙的流水冲开了厚厚的冰层,快乐的欢笑奔腾着。
晴娘他们的春耕准备也都差不多了。
种子,犁,骡马,人工全部准备齐全。
眼看着,地里也差不多解冻,白雪化干净了。晴娘就派长工们,拉着她设计的铁犁,在地里耕作。
还别说,晴娘设计的这个铁犁,真就很适应这里的情况。
雪刚化净,地面还很松软,深深的犁头一入土地,立刻就下沉,骡子在前面一拉,就速度的翻新起来。
省劲又快速,还一次就能更个三亩地。几十亩地,两天就走了一个来回。可就比人工挖地,强太多了。也比传统的一个犁头,速度也快了好些。
那些个长工一个个的,都惊讶得不行。都啧着嘴巴说,怪不得晴娘家的地,就种得比别人家的产量高好多嘞。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