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这边迁徙,商人自然也逐利而来,这封地的真相如何能掩盖得住?
皇室的人都对这个被赶出去的太孙警惕起来,想他本就身份优势明显,如今还有这番治理才能?
无数密探涌入封地打探,只是这里又如何是当初那破漏之地?繁华简直不亚于江南。
虚虚实实的消息让京中的人始终摸不清他们的底牌,便干脆煽动皇帝下旨招小孩儿回京。
如今小孩儿已经十几岁了,出落成了挺拔俊秀的少年。
这些年他跟着祝央,着实见识到了他娘的可怕之处。
当时她如同土匪一样来到自己面前时已是不凡,可她对于如何治理一地,如何练兵也是不甚明白的。
但她做一件事从不因为自己不会便裹步不前,小孩儿亲眼看见她瞎捣鼓的将整个荒芜的封地治理成天下首屈一指的富饶之地。
即便将所有的筹码拉出来衡量,已然不是另外几个王爷可比。
而她在学习的时候,小孩儿也拼命的汲取。
她一贯当初的说法,对他甚至叫一个放养,如果他耽于享乐,那么这会儿在这里也有享之不尽的富贵。
但他却没有,成天小尾巴的似的跟着祝央,哪里都跑,何时的不喊累,于是造就了今天的他。
“娘!”小孩儿推开祝央的卧房门进了去。
祝央晚上睡觉是不会让丫鬟在房中伺候的,因为小叽和龙龙的出来透气。
小孩儿过来的时候,她已经上了床,龙龙和小叽也在被窝里。
看到小孩儿进来,漫不经心的瞥了他一眼,并没有打理。
他们是不会承认这个老三的,嘛玩意儿啊,就又多了个儿子。
龙龙和小叽私下商量过,得找机会确认一下妈妈在外边到底有多少好儿子的。
小孩儿第一次见到这俩,是来封地没多久的一天晚上。
那天晚上打雷下雨,小孩儿实在怕,便后者脸皮闯进祝央房间,然后就抓鸡在床——
总之当时也是这场景,他娘床上有一条龙和一只凤凰还是啥玩意儿。
当时就把小孩儿给震懵了,颤抖的指着龙龙:“这,这是——?”
从此以后小孩儿就没有怀疑过自己终有一天会君临天下,因为神龙就在他面前。
要是别人,有此祥物估计早就自信满满,坐享其成了,可他不,这个认知让他更坚信自己会成为千古明君,于是拼命的要配得上千古名君的德行。
不过身为半路出家的私生老三,龙龙和小叽看他就只有全然的嫌弃了。
有时候经常欺负他,就比如在他放豪言壮语的时候一尾巴或者一翅膀给他抽来。
偏小孩儿还觉得这是真龙的亲近,对此喜悦无比,气得龙龙想掀他上天。
这会儿进来,小孩儿不顾嫌弃把小叽抱出来,在它要发火挠人之前手里多了几样精美小吃。
二胎哥顿时觉得这捡来的三胎还是有点可取之处的,便叼着小吃吃了起来。
小孩儿是来跟祝央商量入京之事,祝央不耐烦道:“这有啥好商量的,你去就是了。”
“京里探子来的消息,老皇帝估计也差不多了,不久局势便会大乱,到时候几个王爷打完了,咱们再长驱直入,就不信他们拦得了我的铁蹄。”
祝央一来军队规模已经不可小觑,二来对这一战早有准备,物质充裕。
就是打上十年也能支撑,所谓战争拼的就是后勤资源,她不会输。
小孩儿道:“此去京中,恐怕几位王爷会如同当年——”
祝央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京内允许的人数范围内,人员随你挑,要想干什么,下面的人无不听令。”
“虽说此去确实凶险,但如果你连困境中保住自个儿性命的能耐都没有,也就不配继承我的天下了。”
第177章
小王爷早知祝央为人,别看她现在权柄滔天,整个封地及周边大片领土都是她的一言堂。
可她对于权力却并不恋栈,因为她打从心里觉得那是她随时随地唾手可得的之物,自然也不会珍惜,更遑论耿耿于怀。
老实说越长大明理,小王爷越是明白自己碰到她何其有幸。
若常人,即便现在的情况如花似锦,但真正到达权利顶端的时候,恐怕都免不了心生间隙。
可她却尤为坦荡,打心里觉得天下就是打来玩的,但这么轻佻的动机,却不妨碍她为此做出的努力。
恐怕比起享受成果,中途自己所学才是她所看重的。
天下间至高存在以皇权莫属,如果她连这都不在意,那么她真正着眼的到底是多广阔的天际呢?
因此得祝央这番‘若连自保的本事都没有,便不配继承她的天下’之言,小王爷非但没觉得恼羞窘迫。
反而认为理应如此,若他只是个坐享其成,离了娘就什么都干不了的蠢货,那天下不争也罢。
所以这捡来的三胎便被利索的一脚踹出门,独自上京。
祝央在封地名声显赫,甚至先有她再有小王爷。
这番盛名,京城里的人不可能没听说。
不过那些人固有的偏见,从未相信过她这盛名里有她自个儿什么事。
以为八成是小王爷及背后的智囊抛她出来分散注意力而已,毕竟小王爷年幼,名声太盛遭京里几位的忌讳。
且,小王爷生母出身低贱,生了儿子在东宫都没能立起来,可见本人愚笨不堪。
这样的人怎么让人相信封地的一切是她的手笔?所有人还是倾向先太子留给儿子的托孤忠臣。
所以圣旨下来的时候倒是没有特意提到祝央,那么她也就名正言顺的留在封地做准备了。
也是她当初将小孩儿生母的尸体藏了起来,那时候幕后的人探查现场就认定女人没死,也才让祝央大摇大摆李代桃僵这么多年。
不提外界,总之小孩儿离开那天,把龙龙和小叽高兴坏了,还拿出零食庆祝一番。
可见对便宜三胎的嫌弃。
且不提小王爷如今是如何举步维艰,据探子传回来的消息,鸿门宴且不提了,甚至还遭到过两次暗杀。
几年前把人流放到这人人都看不起的荒凉封地,这会儿却成了谁都想咬一口的肥肉。
确实小王爷如果一死,他年幼没有继承人,先太子也没有别的子嗣,封地这边延绵千里的富裕之疆便成了无主之地。
不过小孩儿不管是政治素养还是谋略心机都不差,知道几个王爷都不是省油的灯,都想啃他这块肥肉。
可几个王爷也不是铁桶一块——莫说铁桶,就差没把对方生啖其肉了。
皇位的竞争历来残酷,小王爷适时的表现自己的实力和强势,也知道借助几个王爷的矛盾行事。
几个王爷见这小孩儿羽翼已成,要想啃掉他自己也得被撕下一大块肉,而在这群虎环伺的形势下,流了血就等着被分而食之吧。
既咽不下,那有意登顶大位的,就绝不想得罪一个富庶之地的亲王。
相反有他的支持反倒是如虎添翼,于是各方又极力拉拢。
就这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小孩儿智计百出,利用形势转移重点,居然从群狼环伺的局面变成了各府的座上宾。
端的厉害,一回到政治中心这家伙就像鱼游大海一般。
饶是祝央收到接连不断的线报,看他从一开始的举步维艰到如今的肆意洒脱也不得不赞叹果然是流着权斗血脉的。
他爹不成,被几个王爷挤兑得存在感不显,小孩儿倒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前期的艰险就不提了,即便是如今,几个王爷都不是吃素的,即便要拉拢,但要知道你朝三暮四左右下注,自然也是不可能。
所以单是这份转圜手腕,祝央都得夸一句厉害。
也就是在这混乱的局势中,终于等到了副本设定的最终决战机会。
老皇帝突然病倒,为最终登上金銮宝座,原本还蒙着一层遮羞布的人们开始图穷匕见起来。
后宫朝堂乱做一团,几个王爷多年经营的势力也现出爪牙。
京城里的风声鹤唳暂且不提,按照探子来报那个游戏判断筹码最高的齐王确实技高一筹。
他居然偷偷的将军队安排在了城外,加上皇宫禁卫军归他管辖,即便其他几个王爷也有人,但到底属齐王这里应外合,压倒性的优势更强。
其中凶险便不再一一赘述,总之按照进程逻辑算,齐王最终登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如果没有祝央的话。
祝央是早在小孩儿离开之际就开始准备的,她封地路远,要赶到京城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这么数量庞大的一只军队,恐怕一出封地别人就知道了。
到时候几个争得面红耳赤的王爷自然得联合起来抵御她这个外敌。
所以祝央分出了一批人马,就是几年前被俘虏的蛮人贵族所带领的一只。
让他赶去千里之外的蛮子皇庭,煽动他们牵制住边疆的军队。
大股军队腾不出手,祝央这边却凭着着骑兵优势一路势不可挡。
待皇位之争就快尘埃落地,一只强大的军队已经来到了城门下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