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的儿子,贾敬也是了解的,不过好在之前当年也算是果断,给珍儿娶回了牛氏。
别看牛氏长大不怎么样,五大三粗的比珍儿还想要男子,但是好在牛家当年也是用心教导她的,甚至牛氏比珍儿都要靠谱很多。
自己的妻子崔氏是出身书香门第,虽然颇有才情,但是到底性子柔弱,撑不起家来。
所以日后家里怕是还要考牛氏照看着,而珍儿——他是管不了了,想来牛氏怎么也不会打死他,毕竟是自己的丈夫,自己儿子的父亲。
至于宁国府——日后如何就看蓉儿了。
好在蓉儿从小在自己身边,由自己亲自教育,人也聪明,日后科举入仕,跟荣国府的下一代们互相照应着,宁国府总会好起来的。
看着自己正跟贾琏在一旁喝酒说话说话的孙子,贾敬难得觉得心里由一丝安慰了。
要说贾蓉也是个可怜的孩子,从小父亲就不怎么待见他——谁让他有那么一个厉害的,但是又不得他父亲喜爱的母亲。
而牛氏,倒是很疼爱他——谁让贾蓉随了贾家,是个非常漂亮的孩子,对于牛家人来说,他们对于容貌的追求,真的是非常的执着。
但是崔氏立不起来,所以在贾蓉出生之后,宁国府就归牛氏管着。
宁国府虽然主子少,但是每天要忙的事情却不少。
再加上宁国府可是嫡支嫡脉,族里的事情也都归他们管着,牛氏是宗妇,平日里光是族里的事情就狗她忙昏头了,哪里有时间管孩子。
好在贾敬因为有一个失败的儿子,所以对于孙子的教育一直都非常重视。
当初贾蓉刚出生没多久,贾敬就让崔氏将孩子抱来他们夫妻身边抚养。
这些年来贾蓉的事情贾敬都是亲力亲为的,总算没有让贾蓉随了他那个父亲,没有长歪了。
“你决定要怎么说了吗?”
贾敬想要致仕,但是现在这个时候,再加上贾敬年级也不算大,若是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怕是不好离开。
“想要好了——就说我信道了,准备出家。”
“出家——你可想好了!”
贾敬的这个理由,不要说是贾代善了,就是贾赦和贾政都没有想到。
原本他们还以为贾敬会以身体为由,想办法致仕的。
“想好了,也不是真的出家,我准备先到我们贾家的道观哪里找个院子在哪里修行。而且我是信道,又不是信佛,就算是出家也不用剃头,酒肉照样可以吃,所以最多也就是换了个地方住,日子还是一样的过的。到时候崔氏和蓉儿跟着我一起先去道观住着。”
“原本我还以为你也会找理由,以身体不适退下来。”
“之前找找个理由的已经有几个了,我看得出来,皇上因为他们举动已经有些不高兴了。”
皇上虽然知道现在朝堂上有些乱了,但是却也还是不高兴其他人这么一有事就躲开的举动。
但是就看现在的局势,不躲怎么办?难道在哪里等死吗?
其他的文臣或许还能坚持一下,但是他们贾家不一样。
他父亲跟叔父都是武将,之前都是掌兵权的,就是现在在军中也还是有影响力的。
别看他们从文字的这一代就科举入仕,但是真要说起来,他们其实更加的危险,谁让他们自己是文臣,但是父亲在军中还有人脉在,算起来——文武都占了。
所以,之前几位皇子可是一直都盯着他们贾家。
叔父早早的退下来了,赦弟和政弟也躲了,留他自己一个人真的撑不住。
若是他也以什么身体不适——到时候不光是惹恼了皇上,怕是几位皇子也不会放过他。
还不如他直接出家——反正他是信道的,不用剃头,不用戒酒吃素,甚至道士也是可以娶妻的,到时候妻子也能跟着他一起,除了换个地方住外,唯一的不同就是自己终于可以退下来了,不用再想办法应付那些皇子们了。
但是对于皇上来说,可不是这样——
自己被他的儿子们逼得都出家了,官也不做了,家也不回了,儿子都不要了,族长的位子也放弃了,自己都这么“惨了”,想来皇上不会再扣着自己不放了吧!
“哎——族里你不用担心,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撑一段时间。珍儿哪里——家里的事情有牛氏看着,外面的事情老大和老二会帮着看着的,这个你放心。”
“有叔父这句话,侄儿自然没有不放心的。”
等到晚上送走了宁国府的人,贾赦和张氏回了自己的院子,夫妻两个躺在床上说起了今天贾敬说的要辞官的事情。
“哎——敬大哥哥熬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算是熬出头了,结果——”
之前贾敬因为是第一个武转文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不被文臣们接受的。
后来贾政、贾赦兄弟两个接连中了进士入仕,贾敬也算是有了人可以抱团的,再加上那个他的岳家——崔家和贾赦的岳家——张家,慢慢的贾敬终于算是熬出头了。
现在好不容易熬到从二品的职位,结果——
“不过好在当年敬大哥哥够果断,能够狠下心来给珍儿娶了牛氏回来,不然就珍儿平日里的性子,敬大哥哥怕是也不能放心。”
“什么叫‘狠下心’?娶妻娶贤,牛氏虽然相貌——但是平日里不管是管家理事,还是处理族中的事情,都做的不错。”
“是——是——我是命好,娶了个这么漂亮的贤妻,不光端庄贤惠,还姿容出众。我果然是上辈子做了什么天大的好事。”
张氏被贾赦哄得高兴,两人说笑了一会之后就睡了。
另一边贾政也跟王夫人说起来这件事情,然后让王夫人之后平日里多关心一下宁国府那边,若是有什么需要的,帮忙搭把手。
对此,王夫人自然是没有什么不愿意的。
她平日里不用管家,时间自然是有的。
林家兄妹来了,贾史氏那边又有了喜爱的孙辈,平日里日子过的舒心了,倒也不在意儿媳妇们如何了。
只要她们记得按时来请安,吃饭的时候伺候几筷子,其他的时间做什么,贾史氏也不会去管。
林黛玉来了,贾宝玉第一天就见到了。
现在王夫人有了更加喜欢的,养在身边的小儿子,贾宝玉反倒成为了在她心里排最后的儿子。
而且王夫人虽然不喜欢贾敏,但是这些年有贾元春贴心的开导着,她对贾敏也不再那么在意了。
林黛玉这个贾敏的女儿,在她心里的地位自然也就没有那么高了,所以她自然也不会故意将贾宝玉支走,也不会故意去“警告”林黛玉。
而在贾代善身边长大、没有玉的贾宝玉,自然也不会去问林黛玉有没有玉,也没有说什么给林黛玉取字。
虽然贾宝玉还是在见到林黛玉的第一眼就决定她很熟悉,但是因为被贾代善“教导”了好几次,他现在非常了解什么话能说,什么事能干。
而林黛玉——虽然也觉得贾宝玉熟悉,但是在看到贾宝玉长的最像外祖父后,觉得或许是因为是亲戚吧,所以觉得熟悉。
不过仔细看看——相貌是有三分像母亲。
之后——贾宝玉因为开始读书了,平日里也就只有请安和晚饭的时候来荣庆堂。
而林黛玉虽然在自己外祖家里,但是学习却也是不能拉下的。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12-31 22:08:55~2022-01-01 22:23: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萌妹不蒙昧 5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四十六章
这辈子有张氏在,迎春也成了嫡女,张氏自然是不会不管女儿的教育问题。
而探春因为养在了王夫人的身边,就算是做样子,王夫人也不会任由探春“野蛮生长”。
还有就是现在贾珠还活着,小张氏需要照顾贾珠,偶尔还要出门交际,帮着贾珠做好“夫人外交”,自然是没有功夫去管小姑子的教育问题。
所以王夫人在跟张氏商量过之后,就让探春跟迎春一起上课。
由张氏出面请了一个女先生来教导她们的文化课,然后贾史氏也让人请了宫里出来的嬷嬷来教导她们礼仪。
可以说探春是沾了迎春的光,所以她现在也有一个自己的教养嬷嬷。
这辈子贾探春虽然还是庶女,但是现在除了一个名分,其实跟嫡女没有什么区别。
而且王夫人也说了,让探春好好的“学习”,日后在她出嫁之前,会将她记自己的名下。
有这么一条在前面吊着,贾探春这辈子只会是王夫人的女儿,也只会好好的孝顺王夫人。
不过不管怎么说,贾探春现在也知道了自己是赵氏的女儿,虽然平日里不去看望赵氏,但是在请示了王夫人之后,也会将自己每个月的月例分出一部分来给赵氏。
对此王夫人虽然不高兴,但是却也没有阻拦贾探春。
若是她在知道了赵氏是她的亲妈之后还对赵氏无动于衷的话,那么王夫人也要考虑一下日后对待贾探春的态度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