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长孙晟过世的时候,长孙皇后年纪还小,后来跟着舅舅高士廉,这些也就放下了,后来跟着李世民,一直就是帮着李世民管着后院,自然也没多少机会发挥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这会儿看到风瑜拿来的衣服,不由有些怀念起来:“你外祖在世的时候,我有许多这样的衣服,那时候,我经常穿着这些衣服跟着家里人出去骑马打猎,我记得我第一次跟着你外祖出去,就射中了一只野兔。后来,我跟你阿耶定亲了,也跟着当时唐国公府的人出去游玩,但是已经没有小时候的肆意时光了!”那是当然的,虽说高士廉早早给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定下了婚事,但是,高士廉后来被流放岭南,李家那时候虽说也难免受到打压,但总归还是唐国公,原本门当户对的婚事到了那个时候,长孙皇后就显得有些高攀了,因此,她不得不愈发小心谨慎,自然不能如同在家的时候一般肆意自在。
“阿娘你还打过猎啊,我还没去过呢,阿娘,咱们要不回头一起去猎场玩玩!”风瑜摆出一副凑趣的模样,说道。
长孙皇后想了想,笑道:“行啊,如今还有点冷,等天气再转暖一点,咱们就过去!”
风瑜又问道:“阿娘,你会不会打马球,捶丸啊,我在宫里挺无聊的,想跟姐姐她们搞个马球队什么的!”
长孙皇后颇有些得意地说道:“这有什么难的,回头阿娘就教你!你们这些孩子,的确是不如我们当年了!”长孙皇后小时候天下还没乱,那会儿谁也没想到大隋这么快就崩溃,毕竟开皇盛世就在眼前,虽说大家不觉得大隋有三五百年的国祚,但是谁能想到,不过是几十年的功夫,大隋实际上就二世而亡呢?长孙皇后小时候,因为长孙晟的关系,身边是有着不少志同道合的小姐妹的,那会儿大家凑在一起,蹴鞠,击球,秋千,男子能玩的她们也都玩,那时候年纪小,她们打的不是马球,而是骑在驴上击球,等到后来,长孙晟过世,他们兄妹寄人篱下,紧接着,杨广愈发昏聩,天下顿时乱了,以前认识的那些小姐妹渐渐离散,即便是故地重游,也没有那份闲情逸致了。
想到这里,长孙皇后难免有些遗憾,她看着风瑜,温和地说道:“你们也算是赶上好时候了,如今天下太平,自然可以玩一玩这些了!”
风瑜笑道:“这不也是阿娘的好时候嘛,阿娘如今也还年轻,如今咱们一块走出去,人家只当阿娘是我姐姐一般呢!”
长孙皇后被哄得心花怒放,嘴上却是说道:“就知道甜言蜜语,也不知道跟谁学的!阿娘如今是真的不年轻了!”
这边正在说笑,李世民乐呵呵地进来了,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虫卵换粮食活动,如今再翻开地面,虫卵已经几乎找不到了,就算是还有漏网之鱼,孵化出来之后也难以成灾,虽说之前为了翻找虫卵,难免影响了宿麦的生长,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相比较起蝗灾来,这点影响根本是不值一提,民间如今对李世民那叫一个感恩戴德,都说李世民是千古难得一见的圣君,这让李世民很是志得意满。
这会儿听到妻女在玩笑,李世民更是心情愉快起来:“观音婢,丽质,你们刚刚再说什么呢?”
长孙皇后笑道:“丽质做了一身骑服,也给臣妾做了一身,说是要让臣妾带她去射猎,玩马球呢!”
李世民也来了兴趣:“射猎,这个好,朕也有一阵子没去过了,要不,找个时间,咱们一块过去!”
在这种事情上,长孙皇后肯定是不会扫了李世民的兴致,这个时代皇家行猎并不会太大动干戈,上林苑离得又不远,这里从秦汉时候开始,一直就是纯粹的皇家园林,所以不用担心劳民伤财。
这个消息传到后宫,顿时一帮人都乐坏了,这年头是真没多少娱乐活动,别看风瑜如今出宫次数不少,但那是因为长孙皇后是她亲娘,她一般一开口,长孙皇后没有不允许的,但是其他皇子公主可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他们可没这个机会经常出宫,何况还是行猎,甚至连同几个宫妃都心动了,跑到长孙皇后这边来打听消息。长孙皇后在这种事情上一向大方,因此都答应了下来。
李世民的后宫几乎是出动了一半,大家玩得都很开心,一帮半大的孩子骑着小马在上林苑跑来跑去,大一点的已经带着侍卫追着兔子麋鹿之类的到处跑了,像是杨妃她们,就算是不亲自下场,找个阴凉的地方喝茶聊天也很惬意。李世民更是大发神威,虽说不至于箭无虚发,但是也是收获不少,到了中午,长孙皇后他们就吃上了李世民打到的鹿肉。
风瑜还求得了李世民的许可,可以跟一帮姐妹经常来上林苑玩,顺便训练一下马球技术。李世民并不会觉得公主就得做什么淑女,他觉得自家女儿就算是都跟平阳昭公主一样,也不是不行,因此自然是一口答应了下来,只弄得一帮皇子都羡慕嫉妒起来。毕竟,公主们可以三五不时地逃课,愿意怎么玩怎么玩,他们这些皇子课业还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休沐日,是真没多少空闲的时间。最受宠的李泰壮着胆子跑过来求李世民,让他们休沐日的时候也能来上林苑练一练骑射,李世民心情好,也都答应了下来。
李世民没能开心多久,很快,派出去监视杜荣赵浩的人又带来了一条坏消息。
第70章 我给二凤当公主12
蝗灾往往是因为旱灾而来,原本冬天的时候,关中降雪量就很少,一整个冬天只飘了两次雪,甚至都没能形成积雪就没了。立春之后,一连两个月,都没有一滴雨落下来,地面已经开始干裂,对于宿麦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按照钦天监的说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降雨,相应的,李世民也从杜荣和赵浩那里得到了类似的说法。他们正企图制作筒车从渭水中汲水,不过他们原本也不是学这行的,就算曾经参观过小型的筒车,如今也记不清楚筒车的结构了,因此,哪怕找了一大堆的工匠,一时半会儿也没能成功。
李世民的人从杜荣赵浩那里得到了一大叠半成品图纸,也在让工部和将作监的人研究,另外,还得派人到处祈雨。这其实就是政治作秀,能不能降雨不好说,但是你得告诉那些百姓,朝廷在为此努力,这也是为了安抚民心。
因为隋朝搞了个大运河的缘故,唐朝在水利上头一直比较保守,毕竟,大运河当年坑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朝廷谁敢提这个,难免要被下面的人联想到前朝的大运河,不知道多少民夫的尸骨被埋在了运河两岸,最终,隋朝的崩溃也跟这条运河有着一定的关系,大家都不想因为挖运河而死,自然只能让大隋去死了。
所以,尽管大家都知道,想要缓解旱灾,确保灌溉,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修建出一个完善的灌溉网络出来。像是当年的大秦,原本大秦水利也很糟糕,极大的影响了粮食产量,但是后来搞了个郑国渠,原本是韩国针对秦国的疲民之策,但是最终良好的水利工程让关中从不毛之地变成了一片沃土,奠定了秦朝的帝王之基。一直到汉朝的时候,大家依旧在郑国渠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扩充灌溉系统。但是,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连年战乱,自然没有人力物力来维护灌溉网络,等到后来,更是五胡乱华,胡人真要说起来,更擅长破坏,也就是许多留在北方的汉人地主,他们如果有机会的话,才会想办法修建水渠,以保证自家地面上的粮食收成。北魏那会儿,觉得关中不如以前,干脆直接耍无赖,带着群臣迁都,因此,曾经那些水利工程如今几乎都不能用了。。水利设施是需要不断维护的,现在又不像是后世,水渠上都会用混凝土或者是预制的水泥板,使用寿命会长许多,如今都是直接开挖的,谁也没空夯实这些水渠,所以用个几年,许多地方就会淤塞,还会长出大量的水草,如果不能经常清淤修缮,用不了几年,这些沟渠就会荒废掉。
这年头,搞这种基建无论是对于朝廷还是对于百姓来说,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后世大家都情愿搞基建,那是因为大家都能从中取利,大量机械的使用能够省下许多力气,工钱也很高,还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百姓的目光是短浅的,他们不管这是什么百年大计,他们只知道,搞这种事情,是要出人命的,所以,他们很容易就会用脚投票,谁让他们参加这种要命的事情,那就是昏君暴君。
李世民这会儿都有些后悔之前用粮食换虫卵了,如果因为蝗灾导致出现大量灾民的话,他完全可以用这些灾民来修建水利,这可就能省不少事了。如今嘛,百姓只会企盼着下雨,而不会想着自个去开渠引水。
李世民大概真的有些天命所归的意思,他之前得了半吊子筒车的图纸之后,一方面让朝廷的工匠研究,一方面直接四处悬赏,谁能解决从渭水汲水灌溉的问题,直接赏钱一千贯,然后就有人接下了这个悬赏。
接下来的人是个小道士,祖上几代都跟工匠扯不上关系,可想而知,这位依旧是个穿越的。许多穿越者得到的系统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像是这位,就得了一个光大道门的系统。但是这个小道士其实根本算不上真道士,他就是天下大乱那会儿被同样一个假道士收养了,后来李唐认了老子做祖宗,将道教奉为国教,他那个师父就来劲了,借着道士的身份装高人,到处坑蒙拐骗,又找了家道观挂单,日子过得还不错。可惜的是,年初的时候,他那个师父骗错了人,被一番暴打,回来没多久就死了。因为他师父的缘故,影响了道观的名声,因此他也被撵了出来。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