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书局里的确有很多我没有看过的书。”
“那你可以慢慢看。”赵旸向沈括推荐道,“太阳书局推出的报纸和杂志,每一期内容都不一样,你看不完的。”
“福慧,你家亲戚好厉害,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书局。”
“那是,全大宋也只有汴京有太阳书局。”接下来,赵旸像个销售员一样极力推荐太阳书局里的书。
沈括之前听伙计推荐过,再次听赵旸推荐也不嫌烦,听的非常认真。
“沈大哥,你太学入学考试考的怎么样?”赵旸觉得自己问了一个白痴的问题,“以沈大哥你的才华,一定能考上太学。”
“我觉得自己考的还不错,不过能不能考的上,我就不知道了。”沈括这话说的非常谦虚。
“你一定能考的上。”赵旸又跟沈括介绍起太学。
沈括对太学不怎么了解。他考太学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能留在汴京。不过,当他听完赵旸的介绍,发现太学跟他想象的有些不一样,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糟糕。
“对了,我在太学里还有两个朋友,一个叫苏轼,一个叫苏辙。”赵旸说道,“他们待会会来太阳书局,到时候介绍你们认识,日后你们在太学可以相互支持。”
“真的吗?”沈括并没有打算一个人孤零零的留在汴京。如果能交到朋友,那当然是最好的。福慧这么好,那他的朋友应该也很好。
“真的,他们兄弟俩也非常有才华。”接下来,赵旸对苏轼和苏辙一顿彩虹屁。
沈括一听,对苏轼他们兄弟俩越发感兴趣了。
褚越坐在一旁,默默地吃着点心,听赵旸和沈括聊天。
别看沈括平时内敛话少,但是跟相熟的人说起话来却非常多。如果让熟悉的沈括的人看到他跟一个小孩子聊得这么开心,一定会惊掉下巴。
沈括来到汴京城有一段时间了,这是他第一次和别人聊的这么尽兴。
赵旸得知沈括对天象感兴趣,告诉他《大宋工科》会刊登有关天象的内容。
沈括听到这话,心里非常高兴,并表示他一定会等的。
就在这时,曹许带着苏轼和苏辙来了。
苏轼和苏辙见到赵旸非常高兴,拉着赵旸就跟他说今天见欧阳修的事情。至于沈括,他们暂时没有看到。
沈括站在一旁听到苏轼他们说拜见了欧阳修,惊地瞪圆了双眼。
赵旸见苏辙他们说的起劲儿,不好意思打断他们,只能任由他们先说。等苏辙他们说完,都过了两刻钟。这个时候,苏轼他们发现有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陌生人。
“阿轼,我跟你们介绍啊,这位是沈括,来自杭州钱塘县,昨日刚刚参加完太学的入学考试。”赵旸又向沈括介绍道,“沈大哥,这就是我刚刚跟你提过的苏轼和苏辙两兄弟。”
在赵旸的介绍下,沈括跟苏轼他们兄弟俩认识了。
苏轼他们见沈括是赵旸的朋友,又见他长的一表人才,又有才华,对他的印象非常好。
没一会儿,沈括就和苏轼他们熟了起来。
苏辙他们又跟赵旸说起欧阳修的事情:“福慧,你是欧阳先生的学生,怎么没听你说过啊?”
赵旸一脸无辜:“我没说过吗?”
苏辙用力地点头:“你没说过,从来都没有说过。”
“我以为我跟你们说过了。”赵旸眨了眨眼,随即一脸纯良地说道,“原来我没说过啊,不过你们现在知道了。”
“福慧,你是欧阳先生的学生?”沈括惊呆了。
“是的,欧阳先生教我《诗经》。”赵旸说完,揶揄地望着苏轼和苏辙俩,忽然嘿嘿地不怀好意笑了起来,“阿轼、阿辙,你们现在是欧阳先生的学生,那我就是你们的师兄了啊。”
欧阳修今日见到苏轼他们兄弟俩,非常喜欢他们俩,就问他们愿不愿意做他的学生,苏轼他们兄弟俩自然非常乐意,立马拜欧阳修为师。
苏轼和苏辙见赵旸笑的跟小狐狸一样狡猾,两人不由地失笑。
“快来叫我一声师兄。”赵旸摇头晃脑地笑着。
苏轼和苏辙对视一眼,随即两人站起身,规规矩矩地向赵旸行了个礼:“见过师兄。”
赵旸没想到苏轼他们真的向他行礼,吓了一大跳,急忙站起身去扶他们。
“我跟你们开玩笑的,你们还真跟我行礼啊。”
“你是我们的师兄,我们跟你行礼是应该的。”苏轼故意拖长音叫道,“师兄~~~”
苏辙也跟着叫道:“师兄!”
赵旸被他们叫的很是不好意思,轻咳了一声说:“听你们叫师兄,我怎么觉得瘆得慌啊,你们还是叫我福慧吧。”
“哈哈哈哈哈……”苏轼他们大笑了起来。
赵旸这个时候才发现苏辙他们在逗他,气恼地瞪了他们两眼。
“对了,沈大哥要去太学读书,你们好好地跟他说说。”
“好啊。”苏轼和苏辙事无巨细地跟沈括说了说太学里读书的情况。
“对了,我们住的院子,还有一个房间是空的,沈兄你和我们住在一起吧。”
“这样可以吗?”比起其他不认识的人,沈括当然愿意和苏轼他们住在一起。
“当然可以,跟先生说一声就好。”
“那就麻烦你们了。”
“沈兄,你客气了,我们是朋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赵旸坐在一旁,喝着茶听着苏辙他们跟沈括说太学里的事情。听着听着,他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历史上的沈括好像不喜欢苏轼。准确来说,好像很多人不喜欢苏轼。
历史是历史,现在是现在。
现在,沈括和苏轼他们成为了朋友,应该不会像历史上那样讨厌苏轼吧。
曹许见时候不早了,提醒赵旸道:“三哥儿,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赵旸很想留下来陪苏轼他们一起用晚膳,不过他明天还要上早朝,晚上得回去早点。
“沈大哥、阿轼、阿辙,我得回去了。”
“福慧,你不是说要和我们一起去州桥夜市吃好的吗?”
“阿辙,对不住了,家里有事,我不能回家太晚。”赵旸一脸歉意地说道,“等我有空了,我再来找你们,到时候和你们彻夜长谈。”
“福慧,那你回去吧。”
“那我先回去了。”赵旸看向沈括,“沈大哥,你要是有什么不懂,或者需要帮忙可以找阿轼他们。”
苏轼说道:“沈大哥,你尽管找我们。”沈括比苏轼大六岁,苏轼叫他一声“大哥”并没有错。“福慧,我们会照顾好沈大哥的,你放心吧。”
“那我就放心了。”赵旸又对沈括说道,“沈大哥,这段时间,我很忙,暂时没空出来看望你。等我有空了,我直接去太学找你们。”
“福慧,你不用担心我。”沈括大概猜到赵旸的身份不简单。
“那我走了。”
沈括和苏轼他们把赵旸送到太阳书局的侧门口,送他上了牛车。
赵旸临走前,让苏轼他们在太阳书局用完晚膳再回太学。
苏轼他们自然不会拒绝赵旸的好意,和沈括留在了太阳书局的后院。
牛车上,曹许好奇地问沈括的事情。
赵旸把他和沈括相识的情形跟曹许说了说。
曹许并没有看出沈括有什么特殊之处,不明白赵旸为什么这么照顾沈括。
赵旸告诉曹许不要以貌取人,表示沈括很有才学,一定会很不凡。
对于赵旸看人的目光,曹许还是信服的。
“你跟我说说阿轼他们和欧阳先生见面的情形。”
“欧阳先生一见到苏轼他们就考起他们。”曹许说道,“苏轼他们一开始很紧张,回答问题的时候有些结结巴巴,不过很快就不结巴了。”
“考他们什么呢?”
“还能考什么啊,四书五经啊。”曹许撇撇嘴说,“我光听题目就听的晕晕乎乎,但是苏轼他们却全部答对了。”
“以他们的才华,如果连四书五经的问题都答不对,那就完了。”赵旸对苏轼他们充满信心,“那就枉费我向欧阳先生推荐他们。”
“这倒是,后来欧阳先生又看了他们的文章和诗词,对他们的文章赞不绝口。“曹许没记下来苏轼他们写的文章,“反正欧阳先生很喜欢他们,然后主动问他们愿不愿意做他的学生,苏轼他们立马就答应了。”
“没想到我撮合成一段师徒缘。”
曹许说道:“我觉得欧阳先生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收苏轼他们为学生的。”
“如果苏轼他们自己没有才华,没有打动欧阳先生,欧阳先生绝不会看在我的面上收他们为学生。”说到学生,赵旸记得曾巩好像是欧阳修的学生。等有空了,再把沈括介绍给欧阳修认识。同样身为朋友,不能厚此薄彼。
这段时日,宋仁宗因为静心休养,身子养好了些,不像之前那样经常昏睡。现在的他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多,昏睡的时间越来越少。
赵旸每天下了朝都会去看望宋仁宗,把上朝时发生的事情跟他说。
因为朝中没有大事,都是些小事,宋仁宗听了也不会烦心。
每次听完赵旸说完朝中的事情,宋仁宗也会教导他怎么处理这些小事。其实,不用宋仁宗告诉,晏殊他们早就跟赵旸说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