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末将会替你看好梁山的。”
这话也就林冲敢说了。因为他一直是梁山排在前位的三朝元老级人物,他跺跺脚梁山也要抖抖。林冲火拼王伦的事情,也在梁山的老人心里留有不可磨灭的印象。至于后来上梁山的,不仅听说了林冲的“丰功伟绩”,看到过林冲强横的武力。跟在扈三娘削了宋江的大好头颅后,对林冲的倚重、信任,也是有目共睹的。
于是扈三娘站起来,笑着对林冲和所有人抱拳说:“那就拜托你了。也请各位相帮,看护好我们大家的梁山。”
裴宣站起来郑重点头,应诺了此事。蒋敬早就明显地倾向到扈三娘这头,而柴进还不如他夫人反应的快,等有资格说话表态的人都站起来了,他落后一拍红着脸紧着点头。
裴宣就问扈三娘,“大将军准备带谁去东京?”
扈三娘想想说道:“武二郎吧。再挑三五个激灵一点的近卫。”
武松立即喜形于色、眉开眼笑,孙新就耷拉了脸,花荣很不高兴地说:“大将军,京中认识我的人也不多,我可以陪你去东京的。”
扈三娘笑着调侃花荣:“我们的小李广相貌英俊,兵部只要见过你的人,就不会忘记的。”
花荣一愣,然后摸了一下自己的脸,原来自己引以为傲的外貌,居然也会成为护卫大将军进京的障碍?
秦明小声劝阻他,“舅兄,只要兵部有认识你的人,就会给大将军增添危险的。”
花荣讪讪落座,不再争抢了。
扈三娘接着说:“挑武松同去,是因为他在京里没什么相熟的人。孙立,你去前寨接武松的位置,帮着你兄弟孙新管好前寨。”
孙立起身应了,他心里明白扈三娘这样安排,是因为自己弟弟有些“软和”的秉性,担心他压服不了前寨的人。
扈三娘把山寨的事务,逐项做了仔细的安排,明着还是交给了晁盖坐镇。暗里提醒秦明、花荣注意吴用,别让他挑唆了晁盖等弄出什么意外来,遇事与林冲、孙立等多商量。然后检查武松从安太医那里拿来的几个□□,让金大坚准备好的身份证明,又见了武松挑出来的那几个近卫。紧着忙乱了小半夜,才事无巨细妥当了。
翌日清晨,在林冲和秦明等的护送下,带了武松和那几个伶俐的近卫,便服轻装悄悄离开梁山。几个人一路走到济宁府,扈三娘扮作初次离家出门行商、实则是到东京游玩的公子哥,而武松等人扮作随从护卫,买了几匹健壮的骡子,径直往东京汴梁而去。
五百里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一路上晓行夜宿,在吃饭、住店的时候,难免会看到一些不平之事。但找事的人看他们几个都高体壮,又是挂剑带刀、看起来不好惹的模样,从来都是绕着他们这伙人走,而不敢上来找麻烦。
等到了东京汴梁,扈三娘领着他们往北面去。绕城兜了半圈,选了西边的万胜门进城。这里往来的都是贩卖猪羊,以及其它东京需要的必要菜蔬等物的人。往来的人群形形色色,最是他们这样赳赳武夫的遮掩。饶是如此,那些守城的军卒见他们不是贩货的商人模样,还是拿了他们的身份凭证,仔细对着人看了许多次。
武松十指紧扣他那不离身的宝刀柄,那是扈三娘特意吩咐林公孙胜量身给他打造的。他站在扈三娘的身侧,垂眉敛目、不动声色地任由军卒查验。扈三娘早告诫过他,要是他不能忍住脾气惹事,那就随时打发他回梁山。而那几个亲卫都是伶俐人,从来把听从扈三娘的吩咐放在第一位的,站在扈三娘的身后,随便军卒怎么打量他们。
见两个军卒没挑出什么不实之处了,扈三娘轻咳一声给武松一个眼色,武松把袖子里早准备好的钱袋子,丢给那俩军卒。军卒收了额外的进城费,虽有些犹疑但还是放了他们进城。
扈三娘带着他们穿街过巷往大梁门进内城,然后直接转去热闹的大相国寺。在那附近挑了一家高耸 “彩楼欢门”的酒楼,把骡子交给店里满面春风迎出来的小乙照料,上楼要了房间。那招待扈三娘一行人的小乙也是机灵的,从武松吩咐了一句上特色菜肴,就带着人左一盘又一碟,上了十几个干果碟,要不是扈三娘看摆满了桌子就喊停,看样子他会再上满一张桌子的干果碟。
扈三娘抽出扇子,在手心里敲着说那小乙,“我这不是宴客,他们只是我的随从。你那捡实在的灸羊肉、烧鸡、胡肉饼、肉羹这几样送上来就可以了。再去帮我找个妥当的庄宅牙人来,我要赁个房子来住半年。”
那小乙知道自己使错了劲,讪讪地打躬作揖,留了四样干果又上了四样鲜果,还招呼送来洗脸水,伺候他们都洗手洗脸、吃用果子后,把凉菜、热菜、肉饼、汤水一道道地摆了上来。
武松是第一次上这样的店面,更别提那几个小伙子了。每样菜的味道都鲜美、份量也足够,他们又是在扈三娘身边跟久了的人,闷声不响地吃了一个嘴饱肚圆。要不是有扈三娘不许,武松都想叫坛烈酒来配这样的好菜。
扈三娘他们吃用好了,酒楼的小乙也带了庄宅牙人来了。那牙人早从小乙那里知道了扈三娘一行人的打算,上来就推荐了一个三间两进的院子。位置就在大相国寺的附近,周围环境不错,转过两条街的不远处,就是瓦舍等极为热闹的地方。
扈三娘笑着问:“有么有在皇宫大内附近的啊?”
那牙人笑着回道:“这相国寺就在皇宫的宣德门前。要想看官家,这里最是便宜的。”
“如此就去看看吧。二郎,你去结帐。”
牙人推荐的房子不错,位置也挺好的,后院还可以养那几匹骡子,可就是贵了一些。扈三娘示意武松去敲定了租赁协议,付了租金。那牙人又带了武松等去卖棉被、床帐的店铺,买回一应必须之物,等安顿下来,东京已经进入灯火辉煌的不夜城时辰了。
第615章 扈三娘51
扈三娘把东京汴梁要注意的事项, 尤其是无忧洞等阴暗之处指点给武松等人后,让他们自己去东京闲逛,顺便把那几匹骡子寄养去车马店。
武松守在扈三娘的门外不肯走。
“武二郎,你怎么不与他们一起去逛逛?”
“大公子的身边得留一个人听命。”
扈三娘只好随武松守在门外了,自己端坐在正堂的长榻上练功。快将近子时, 那几个近卫高高兴兴地说笑着回来, 武松给几个人安排好了值夜顺序, 才放心回去休息。
童贯带着大军差不多是日夜兼程地往回赶,奈何催促的再紧,十来万的京营军卒仍是按着习惯的惫懒, 走起来也用了七八天才接近了京师。童贯顾不得拖延的大军,命令将官把军卒径直带回去原来营地,自己带着亲卫打马进京。他顾不得进京后时辰已晚,匆匆进宫求见道君皇帝。
道君皇帝赵佶正与郓王赵楷在书房谈论书画, 摆在他面前长案上的是草书的千字文, 字体俨然是他最近琢磨得趋于大成的新字体。他端详自己才写成的得意佳作, 越看越开心,只觉得这幅字称心如意、也让他踌躇满志。
“父皇的字越发高贵优雅、飘逸洒脱, 单凭这字体,已然可在史册与书圣齐名。”
赵佶得意,捻须露出会心的笑容。
“若能如此, 也不废朕几十年的苦心了。”
郓王赵楷出生于道君皇帝登基改元的建中靖国元年,是唯一得道君皇帝心意的皇子。其他诸皇子加起来也不如他一人。即便算上早已经立为太子的元嫡长子,也是这样的结果。
赵楷的生母是颇得道君皇帝宠爱的王贵妃, 他名为第三子,但因道君皇帝的次子早夭,他实际是道君皇帝的第二子。他简在帝心,也不是仅仅因为生母王贵妃的缘故,更多的还因为他自小就聪慧得远超太子和其他兄弟,在诗词歌赋上很早就能与道君皇帝应答、以至酬唱。及年岁渐长,他在绘画方面尤其是工笔花鸟,竟然可与道君皇帝探讨、切磋。
更令他的支持者信赖、推崇他的是几年前,他隐姓埋名参加科举考试,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并在殿试中发挥的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
虽然道君皇帝在高兴之余,最后还是把第二名提做了状元。但他多年以来,与道君皇帝已经不仅仅是兴趣相投、爱好一致的父子、知己,道君皇帝这几年来对他的器重、重用等等,无处不在昭示他在太子之上。
太子从小到大、从里到外都比不过郓王。道君皇帝为郓王往来禁中便利,在命郓王做了提举皇城司后,又在禁中与郓王府之间修建了飞桥复道,以便利郓王往来。这样的殊宠,也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人了。
朝野内外鼓动废太子立郓王,已经从潜流摆到了台面。其中以太宰王黼为首,内宦出身的太师童贯紧随其后,有隐相之称的检校太傅梁师成积极呼应,再就是杨戬、还有蔡京的长子领枢密院院事的蔡攸,也积极支持改立郓王为太子。
父子俩言笑晏晏,突兀闯进来的童贯打断了祥和的美好气氛。
“官家,”童贯因是道君皇帝的信重宦官,有事可直接进出他的书房、寝殿。他已在进殿前,就打听好道君皇帝在与郓王论书法。他知道道君皇帝正是心情高兴的时候,进门就跪到在地,凄惨惨地哀呼一声。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