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唯我煌煌大唐 完结+番外 (无法忘记的遗憾)
- 青春同人
- 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
- 更新入库:04.09
说着,就取出了两只匣子,一只匣子分五格,黄金珍珠、黑珍珠、白珍珠、粉珍珠、蓝珍珠各一对,都是直径超过一寸的。另外一只匣子分四格,只少了黄金珍珠,可是若论珍珠的品相,却是一点都不差的。
而高力士之后奉上的礼盒里面,还有一斛珍珠,却是单给杨玉环的。
李隆基见状,非常高兴。
这些日子,在杨玉环的游说之下,李嫣是他众多儿女里面少数不反对他们的爱情的观念,早已根植在他的心中,因此,看见这样的礼物,李隆基可以说是龙颜大悦。
他笑道:“高力士,你也是见过好东西的人。这样的珍珠虽然少见,却不足以让你日夜兼程地冒着风雪赶路。说吧,到底什么缘故。”
高力士就笑道:“陛下,这是公主特地让臣见识了一番陆地行舟呢!哦,不,应该说,雪上行舟。”
“雪上行舟?”
李隆基大奇。
“正是雪上行舟。”高力士答道:“说是车,没有车轮,说是舟却没有帆。拉车的也不是马,却是一群狗。去的时候,老臣花费了足足三个月,回来的时候,竟然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公主说,没有了这雪上行舟,就是冬天,她也是不怕的。”
李隆基听得心中一动:“果真?”
“回陛下,自然是真的。如今这大漠上就是到了冬天,也繁忙得紧呢。尤其是玻璃等物,竟然是在冬天用雪地行舟运输更加方便、损耗也更少。”
玻璃易碎,对运输的要求更高,这一点,众所周知。而冬天不利于出行,更是常识中的常识。如今,李嫣竟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光这一点,就足够证明她的能力了。
李林甫见状,道:“公主殿下竟然有如此大才!怪不得能平定回鹘一统大漠呢。若是早有此物,春天王将军踏平吐谷浑的时候,怕是会更加容易。就是不知道这个法子对吐蕃有没有用。”
高力士一振。
他听出来了,李林甫果然要对王忠嗣动手了,不觉暗暗着急。
第315章
果然,不久之后,唐皇就想对吐蕃动手了。毕竟,如今北方安定,大唐需要对付的敌人就吐蕃一个,李隆基就想着,现在不动手,要待何时?
而大唐跟吐蕃之间,正好有一个战略要地,石堡城。所以他就攻打石堡城询问王忠嗣的意见。不想,王忠嗣竟然这样回答他:
“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
李隆基很不高兴。
李林甫就知道,机会来了。
很快,天宝六年,董延光就向朝廷献策,自告奋勇去打石堡城。唐玄宗诏令王忠嗣分兵接应。
王忠嗣有点不太情愿。
因为在他的眼里,要攻打下这个地方,需要付出太多,有点不太合算。而他跟皇甫惟明不同,他不喜欢让将士们做无畏的牺牲。
没错,这就是王忠嗣跟皇甫惟明的区别。
比起王忠嗣的爱惜羽毛,皇甫惟明在这方面就有点舍得。这是这两位将军的领兵风格不同。石堡城是大唐跟吐蕃之间的战略要地,军事意义超过了它的人口和土地方面的价值。之前皇甫惟明就花费了很大的代价,攻打下了这个地方。
可是李林甫构陷皇甫惟明,皇甫惟明先是被贬谪,然后被赐死,也让吐蕃人抓住了机会,乘机夺回了这个地方。
现在,大唐想要把这个地方夺回来。
或者说,河西镇想把这个地方夺回来。
董延光就是皇甫惟明的部将,他很担心唐皇处置了皇甫惟明之后,会迁怒于他们这些前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的部下,因此,他才会上本请求攻打石堡城,以此来证明自己对大唐的忠诚。
而他的这种心理,正好落入了李林甫的算计之中!
皇甫惟明死了以后,王忠嗣接任河西节度使,董延光等皇甫惟明的老部下们想打石堡城证明自己的忠诚,而王忠嗣则认为代价太大,不适合。将帅之间存在着矛盾,而这个矛盾,则成了李林甫扳倒王忠嗣的契机。
董延光的请求,立刻得到了李林甫的大力支持。
李林甫立刻求见皇帝,力陈利害:
“陛下,洮州,西控诸蕃,东屏两郡(天水、陇西),南俯松叠,北蔽河湟,西南之要害也。洮州稳,则关陇稳,关陇稳则天下稳。”
而石堡城,正好是洮州这块战略要地上的关键!
不得不说,这几句真的是说到了李隆基的心坎尖上了。李隆基更加坚定了要夺回石堡城的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忠嗣不大情愿的消息传来,本来就对他心存不满的李隆基会怎么想,又会采取怎样的手段,可想而知。
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发现了端倪,急忙求见王忠嗣。
王忠嗣十分惊讶。
他这是时候特意求见是什么意思?
怎奈李光弼十分坚持,王忠嗣不得不见。
李光弼就道:“虽然说,大夫以士卒为己心,但是同意董将军的请战是陛下的意思,而陛下又给将军下了诏令,将军又为何如此?这不是耽误耽误董将军的谋略吗?大夫作为主将率领数万兵出战,却不悬以重赏,这怎么能鼓起三军的勇气?大夫财帛装满库房,何必可惜以万段的奖赏来堵住谗言之口呢?这次战斗若不能取胜,末将担心,朝廷将归罪于大夫啊。”
王忠嗣答道:“李将军,我决计已定。想我王忠嗣,平生的初愿,难道是追求显达?如今力争一城,得到了它未能遏制敌人,没有得到它也对国家无害,忠嗣怎么能以数万人的生命去换取一个官职?就是陛下责问下来,我也不过是失去金吾羽林将军这个官职回朝做侍卫而已。我心意已决,您不必再劝了。不过,无论如何,还是谢谢您,谢谢您对我的爱护。”
李光弼无奈,只能退下。
他佩服王忠嗣的为人,不忍他因此而被问罪,可是王忠嗣如此,他也没有办法。
果然,董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就上奏说是忠嗣延缓出兵,因此导致战事无功。
一直关注此事的李林甫立刻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忠嗣,声称自己过去在担任朔州刺史,忠嗣任河东节度使时,忠嗣曾经说过“早年与忠王在宫中一起生活,我愿意尊奉太子。”
李隆基果然大怒,临阵换将,以王忠嗣的部将哥舒翰代替王忠嗣为陇右节度使,急召王忠嗣入朝。可以说,王忠嗣几乎是才踏入长安地界就被拿下,交给了三司审讯。
如果不是哥舒翰最后获得了胜利,得到了李隆基的宠爱,又上奏说王忠嗣冤枉,言辞恳切不说,还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来替王忠嗣赎罪。
李隆基怒气才稍稍消释。
高力士其实早就知道,李林甫要王忠嗣的命,只是之前时机未到,他除了偷偷暗中照顾,不让人对王忠嗣严刑拷打,其余的也只能忍耐。如今可算是抓住了机会,在李隆基决定要贬王忠嗣为汉阳太守的时候,他就提出,让王忠嗣去李嫣那里。
这是他第二次在李隆基跟前提起此事了。
李隆基皱着眉头,道:“高力士啊,这是你第二次跟朕说起此事了。上次,朕还以为,是戏言呢!”
高力士就陪着笑,道:“陛下,没办法,谁让他姓王,当年又是荣养在宫里的呢。天下王姓是一家,就是不看从小到大的情分上,看在当年王庶人的面子上,公主殿下也不能不求情呢?而且,以臣之见,公主殿下手里缺人,这也是事实。”
李隆基皱着眉头,想了想,道:“你说,阿嫣这丫头跟老三的关系如何?”
“若是陛下说的是当年,那臣只能说平平。公主殿下跟废太子关系甚好,跟庆王殿下的关系也不错。就是跟如今的这位三殿下的关系平平。”
“哦?这是何故?”
“大约是当年贞献皇后在的时候,庆王殿下和废太子都暗中照应过公主殿下,还送过米炭帮助公主殿下安生,而太子殿下却不曾做过什么吧。”
“韦氏也没有表示?”
韦氏就是当初李亨的王妃。
“这个老三!罢了,既然如此,就让王忠嗣出任朔方兵马使,往阿嫣手下效力吧。”
李隆基的算盘打得好,王忠嗣既然是太子李亨的人,而李亨跟李嫣的关系又不怎么样,让王忠嗣去了朔方,正好跟李嫣互相牵制。
可是,他哪里想到,李嫣得到消息之后,竟然专程到了新博望城迎接远道而来的王忠嗣。
一声余韵缭绕的“阿训”,别说名义上是王忠嗣的随从,实际上却是他的看守的那几个金吾卫将士惊呆了,就连王忠嗣本人也愣住了。
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然还有机会听到这个名字。
王忠嗣过了好一会儿,这才苦笑道:“公主殿下,我已经很久不用这个名字了。”
陛下本来就怀疑我暗中投靠了太子殿下想拥立太子为君,您再用这旧名称呼我,陛下若是知道了,怕是……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