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那何不废除名不副实的六科给事中呢?叶行远却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对朝廷、内阁的监督是必要的,而且也不是仅仅御史台与六科可以承担的责任。
太祖重视读书人,认为年轻读书人有锐气,便可以此为纲,重订六科,将六科进一步扩大,收国子监生与举人,在京中专事监督之职。削除其备而不用的封驳圣旨之权,但有权就朝廷大政及圣旨发动联名上书,若联名者超过六科科员总数六成,便可请内阁再议。
六科凡三年改选一次,科员必须换掉三分之一以上,以此来保证基本的公平。
“这哪里还是六科!”宇文经感慨不已,他敏锐的发现叶行远仍然保留了六科监督反驳的权力,但将这种权力分开,不再集中于给事中一人,而是需要整个六科联名,才能反对内阁的动议。
这已经成了上古之时所鼓吹的士绅议政,若以此为例,京中要有六科,地方上岂不是也要有类似的士绅机构,这可是政局的巨大变化!
宇文经无奈,只能说叶行远此人脑袋中真不知装了什么东西,难道真是得仙人传授?只要稍稍刺激他一下,便会喷薄而出各种前所未有的想法,偏偏又言之成理,让人头疼不已。
这个奏折一上,谁来担任六科给事中已经不重要了,现在重要的是到底有没有必要按照这奏折的说法重组六科。
有人大加赞赏道:“六科给事中原本就不合理,要么无用,要么就是又臭又硬,早该取消。这重组六科之法倒是新鲜,也甚得太祖之意,可行之。”
也有人批驳道:“胡言乱语,岂可轻议朝廷大政,正是因为这些不守本分的年轻人,所以国事艰难,岂能再给他们多言的机会?”
但更有人心中如明镜一般,“这个立论一出,不管是好是坏,总是会有不少人支持的。六科一扩大,光是官位就多了上百个,你说那些举人和监生要不要打破头去抢?这些举人和监生背后的势力,要不要为他们去争取?叶行远此折,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宇文经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能闭口不言,在家中面壁思过。这两年他屡屡出谋划策,却屡战屡败,小严相公原本就不喜欢他,如今更是经常在外面说他的坏话。
有时候他的好友陈直听说了,只气得七窍生烟,却也无能为力。
叶行远听说京中闹了起来,拍手称快,反正他是没心思他淌这浑水,事不关己,乐得看热闹。倒是有年轻举人们联名上书,说要推举叶行远为新六科给事中,但他也不置可否。
此事尘埃落定绝非轻易,叶行远就在这烟幕中在琼关过着惬意的小日子——户部和御史台的调查者早就灰溜溜回京,没有得到丝毫证据。
叶行远最后在琼关要处理的只是一些手尾,就比如矿业四大家看一年过去,跑过来索讨分红。叶行远却正色告知,这两年要扩大投入,提高工人薪资水平,扩大再生产,铁器厂虽有盈利,但并不打算分红,而是要再增资。
除此之外,内库与琼关特区打算再增资三十万两,建设西北的钢铁中心,希望四大家一起同比例增资,以保证股份不被稀释。
这下沙、孟、毛、金四家可傻了眼,他们的这两年的出货全都作为股份投入到铁器厂,原本的收入锐减,手上本就没有什么资金,哪里拿的出增资?
沙一毛弱弱询问,若是想保持同样的比例,需要增资多少?叶行远不用计算,就答道:“二十万两足矣。”
四大家哑然,他们砸锅卖铁,二十万两还是拿得出来的,但是他们这时候也明白了,就算投入了这二十万两,明年说要再增资,那该如何是好,那时候就算是卖身,也绝对凑不足银两了。
他们商量一阵,觉得王公公的威胁已经过去了,此时铁器厂稳定运营,应该也不会换人,便想向叶行远提出撤资退股。
叶行远翻脸不认人,翻出协议,证明四大家是答应拿每年的出产入股,若是反悔,得拿出双倍的违约金。这四大家连增资的钱都拿不出来,又哪里能够拿违约金?只好求到后台崔家,辗转再找到姜克清帮忙说和。
姜克清故作为难,其实与叶行远商量好了,便最后向四大家摊牌。第一,每年的产品入股,这一点不能变。第二,四大家既然无力增资,那所占的股份便按比例稀释,最后只剩下一成左右。
第三,为了安抚四大家,还是给一部分分红,算下来大约比单纯贩卖货物还要多赚一点。这样四大家也不必多操心思,渐渐就连矿上的事都不太管了。
后来铁器厂干脆反过来将三座铁矿和一座煤矿完全收购下来,让这四家做了富家翁,在特区过过地主老财的日子,也算是他们识相,才得善终,此事后话不提。
姜克清对叶行远一连串的手段赞叹不已,心中也多有余悸,再不敢随随便便与人合伙做生意。这小股东被人侵吞的一干二净,还不是毫无办法?
姜克清看得出来叶行远还是心慈手软,给四大家留了一线余地,否则轻轻易易便可让他们扫地出门,连一毛钱都拿不到,自此对叶行远更是五体投地。
此事之后,叶行远的三年任期也终于满了,他拜托李夫人谋取的蜀中省按察使司佥事一职,也通过吏部定案。只待过了年,他便要交卸特区转运使衙门的差事,前往蜀中任职。
本来他还需要回京述职,但大约是内阁中人厌弃他,怕他回来搞什么花样。干脆就说你直接赴任,不必回京,这也是难得的待遇。
第372章
叶行远买舟南下,仍旧从运河走定湖,再从荆楚入蜀。既然走了定湖,他当然要顺路回乡,一是探望一下亲友,二也是衣锦还乡。
先到省城,唐师偃出面接待,穆百万毫不吝啬请客,大醉三日方散。然后又到江州,顾表弟已经中了举人,又有一班当日的读书朋友一起做东,请他吃酒,叶行远又是大醉。
此后才回了归阳县,欧阳举人带着许多人敲锣打鼓,夹道欢迎,连新知县都出来迎接。
这新知县姓李,与叶行远同一科进士,口称年兄,甚是恭敬。叶行远本来对这位李知县并无什么印象,不过他既然做了家乡的父母官,当然也得亲近一二。
何况他还有个便宜姐夫在衙门当差,还得拜托李知县多加照顾。当然这种话不必宣之于口,只要彼此心知肚明便成了。
及至回到乡中,就见村里已经起了两座牌坊,一文一武,姐姐叶翠芝穿着诰命衣衫,眼泪汪汪的在村口迎接。叶行远感念姐姐养育之恩,上前便拜倒,吓得叶翠芝赶紧将他扶起。
柔声道:“你如今是文曲星下凡,膝下有黄金,哪能拜你姐姐?休要折我的寿。”
叶行远笑道:“什么黄金文曲星?便是太白金星下凡,我也是姐姐的亲弟弟,怎么拜不得了?若无姐姐从小养我,我早饿死山间,哪有机会有今日风光?”
他便高声讲些童年之时叶翠芝照顾他的事,乡中耆老听了,也都甚为敬佩,都赞道:“有姐若此,方能有这样的兄弟。也只有这样的兄弟,才对得起这样的姐姐!”
叶家如今光耀门楣,叶行远陆续给姐姐寄了不少银两,叶翠芝还担心他娶媳妇的事,早在乡间买了许多良田,又重建了祖宅,与往日的寒酸大不相同。
亲家刘公刘婆哆哆嗦嗦,想要来见礼,叶行远此时也不在意,便道:“你们可别忘了,我姐夫是招赘进来的,是姓叶的,你们也不过是寻常亲戚,休要打着叶家旗号招摇撞骗,若是不然,叫我知晓,定斩不饶!”
刘公刘婆哪里敢还嘴,只一个劲儿点头称是。
又有叶行远的启蒙社学胡老师觍颜前来拜见,他自诩状元恩师,在乡中也骗了不少束脩,今日再来事想将关系缓和。叶行远一见他便心头火起,心道当初你多方刁难,如今还敢打我的名头?
便厉声斥之,说明其劣迹,胡老师羞惭无地,远遁而去,从此不敢在归阳县露面,不知其所终。
叶行远在村里快意恩仇,有仇则斥,有恩则报,心中甚是快活,对姐姐道:“古人云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今日知之也。”
叶翠芝笑道:“你也真真是个睚眦必报的性子,如今都说你将来事要当宰相的,宰相肚里能撑船,你可不要再这般小气。”
叶行远不在乎道:“圣人云,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可也。我不过是秉承圣人教诲,并不打紧。”
叶翠芝道:“圣人还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那日听说你中了状元,原以为是要做驸马的,故而也未曾再帮你相看媳妇儿。
不想皇帝竟然没有招婿,想来是没有合适的公主,如今你既然返乡,不如找机会定个姑娘,早日生个白胖小子,继承我叶家香火。”
叶家香火是叶翠芝心心念念的大事,如今她丈夫虽是招赘,但这两三年间也并无再生,只有一个霞儿终究是女子,不能承继香火。
叶家既然发达了,当然要开枝散叶,这首先便着落在叶行远身上。
叶行远倒也不是不想娶亲,但他知道自己九世童身,若能得妙法交合,对求道大有帮助,便不想这么草率。支吾道:“姐姐莫急,我也看好了,只是如今年纪尚小,不便下聘,过两年待我从蜀中回来再说。”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