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仙官 (随轻风去)


  要是此文流传于世,必让人心混乱,不复盛世矣。也正是因为如此,宇文经才在严首辅面前力陈不可将这文章公诸于世,便一直扣在内阁不发。
  如果到此为止,宇文经对叶行远只是充满了好奇,此人独悟大道,于圣人之学以外另成一派,顶多说是学术上的问题。
  可是到叶行远省试,拿出这篇充满奇思妙想的流民策之后,旁人或许还惊叹于文中妙论,宇文经却第一时间看出了四个字——“离经叛道”!
  虽说叶行远行文之中,仍是假托圣人之名,表面上仍是用圣人阐述的道理来治世,但字里行间,却非是“我注六经”,而是明明白白的“六经注我”之意。
  这是个极端危险的人物!宇文经再怎么佩服此人的才华,到了原则性的问题上却一点儿也不含糊。他这半年来,放下公务一概不理,只翻来覆去钻研这篇策论,光是驳文就写了一大摞,但始终觉得没有一篇能够铿锵有力的将其驳倒。
  因此宇文经虽未见过叶行远的面,但对他却既敬且畏,只要一有时间,便在严首辅面前吹风,建议无论如何要将此人排挤在朝堂之外。
  尤其是叶行远入京之后,又得封爵,声名远播,宇文经就更为担忧。
  此人行事毫无顾忌,可说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这要么是大圣人,要么是大枭雄。但这世上焉有不足弱冠的圣人?宇文经看不透叶行远的心意,阻挡他崛起的心思就更加坚定。
  严首辅微闭双目,似神游天外,虽听着宇文经的话,却并不置可否。他入内阁十年,素以不动声色闻名,最广为人知的名言便是“天下无急事,任意奏折留中三日再阅可也”。
  有人攻讦他行事温吞,无蓬勃朝气,令得朝堂一潭死水。也有人赞他宰相肚量,行事不同一般,方才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之人。
  良久,严首辅才慢吞吞开口道:“三月会试,有才者自脱颖而出,如春雨知时,万物生长。此乃天机之道,非人力所能阻拦也。”
  他这话似是在回答宇文经的建议,但又云遮雾罩,只表示有顺天应人之意。
  宇文经笑道:“万物自有生长之理,只农夫打理稼穑,亦有除草之行。宰相管理百官,便如农夫育苗,岂可容毒草生于其中?”
  严首辅低头不语,良久未曾开口。宇文经心中焦躁,想要再问,却听到轻微的鼾声,面前的首辅竟然坐着打起了瞌睡。
  又是一次无功而返,宇文经轻叹一声,轻手轻脚退出书房,告辞离去。二月春寒依旧料峭,他裹紧了外衣,却仍旧感觉到一股凉意从胸中袭来,仰天而叹。
  “宇文兄!”才出了严首辅宅子,宇文经就听到有人唤他,回头看时正是好友陈直,便笑道:“你怎么来此候我?我正说着午后去你家拜访。”
  陈直年过而立,京兆本地人士,生性豪侠义气,亦是京中书生结社方圆社的发起人之一。本是少年举人,后来两科未中,三十岁后亦选择了不应科举。平日便是针砭时弊,痛骂奸臣,与宇文经意气相投。
  “我先去了你家,听嫂夫人说宇文兄来了首辅府中,我性子急等不起,便到门口闲晃等你,也没来了许久。”陈直豪爽大笑,又问道:“今日可有准信否?”
  宇文经摇了摇头,苦笑道:“首辅行事稳重,虽然重我之言,但此举虽出于公心,毕竟是徇私,他怎么会轻易答应?”
  陈直不屑道:“哪里是什么稳重,分明是泥塑木雕尸位素餐,便是军国重事,又何曾见他有决断了?”
  听到陈直评论东主,宇文经笑而不语,不欲与他争执。但心中也是感慨,若是严首辅行事更果断些,他只怕也能少费许多力气。
  陈直看他郁郁不乐,劝道:“兄长何必忧虑,今日且去吃酒快活。想那叶行远一介少年,纵能危害朝堂,那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何必急于应付?”
  宇文经与陈直无话不谈,之前也曾将自己心中的忧虑与他约略谈过,因此陈直知道他的心事,也信得过他的见识,但总觉得没那么严重,便出言宽慰。
  宇文经黯然道:“你不曾见过他的文章,不知其中厉害,此子若非超凡入圣之辈,便是大奸大恶之徒。然则他行事不拘一格,本心又有违圣人之道,一朝得志,只恐天下大乱。
  想要压住他只有趁早,等他真在朝堂之上长袖善舞,又哪里是吾辈诸人能够阻止?便是现在,愚兄也只觉得有心无力,只为了圣人之道与天下太平,尽力而为罢了。”
  只有看过叶行远文章,能够理解其中深意的人,才知道这人有多么可怕。进学、劝学两篇,已经将圣人一道的学问穷尽了,便是圣人门下高徒复生,也顶多便是这个水平。
  而道德一篇,于圣人之道以外别出机杼,另觅大道,虽然云遮雾罩,但其中一派宗师的野心和气度尽皆现于纸上。要知道叶行远写这一篇东西的时候,连个童生都不是!
  至于那篇策论,宇文经想起来便不寒而栗,他见陈直将信将疑,又苦笑道:“碍于朝廷规条,我不能请出此人的文章与你观看。但你可知我一见他策论,便有为其门下走狗的心思,其中微言大义,直如圣人重生!”
  陈直叹息道:“生而知之者为圣人,兄长焉知不是此人真为圣贤?”
  宇文经嗫喏良久,终究没法说出叶行远策论之中的真意,只能垂头叹息。他心急如焚,偏又说不清楚,只怕连自己的好友都被叶行远所迷惑。
  他心道:“要是首辅不愿出手,怎么也得再展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另外两位主考,一定要将叶行远此人刷下去!”
  此非为私心,也不是因为嫉妒,这是为了圣人之世的将来。三千年太平岁月,无论如何不能被此人给搅乱。宇文经心中想的明白,只要能阻止此人入朝,他便是穷尽一生精力都算值得。
  不知不觉之中,这位京中盛传的“白衣卿相”宇文经用自身的行动,给了叶行远这未满十八岁的少年最高的评价。
  叶行远懵懂无知,根本不晓得有多少人在背后针对于他。他得隆平帝承诺之后,回转驿馆,专心读书,仍旧深居简出,一直窝了两个月。
  等到会试之期,他才与唐师偃一道出门,同进考场。
  唐师偃这次来,纯粹只为增广见闻,他自知学问未纯,难以在天下举子之中出头,只看见了考场龙门,便涕泪交流,回头对叶行远道:“为兄也只能送贤弟到这里了?过往十年,老唐活得荒唐,未曾精研学问,难以再进一步。今日这圣人之道的大业,便要交给贤弟你了。”
  叶行远一怔道:“唐兄此言何意?考试这种事才学果然要紧,也是需要运气。你功底不差,也未必没有金榜题名的机会。”
  唐师偃洒脱笑道:“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老唐学问不过尔尔,纵然能侥幸中榜,也不过是榜尾而已,难道还要让人嘲笑我同进士出身么?我既无宦游之念,只想回家守着娇妻稚子,便到此为止足矣。惟望贤弟自今日起鹏程万里,便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人各有志,之前唐师偃就曾与叶行远提过一次,不想到了考场门前,他竟然连进去都不想进去了。叶行远不能强人所难,便与唐师偃拜别,看他洒脱弃考而去,倒有几分羡慕之意。


第250章 会试难题
  会试是三年一度的国家选才大典,因太后圣寿,特开恩科,规矩与正科一般无二,亦是极为严格。自圣人立科举制度以来,还从来没有人能够在会试之中作弊。
  一应考生,全都需要经过神通搜检,核定身份,确认并无夹带,这才会放行入内。叶行远心中坦荡荡,便也不以为意,只是他携带的东西还是让巡考吏员有些惊异。
  “你来考试,为何还要带上一口刀与一双靴子?”巡考百思不得其解,这些东西并不在禁止的范围之内。事实上因为会考的时间长于省试许多,除了允许携带棉被、食物、文房四宝之外,也同样允许考生携带一些小玩物,只要没有作弊嫌疑即可。
  叶行远随口道:“作文之前,取刀放置一旁,可得杀伐之气,文章便更犀利些。至于靴子,是因为久坐之后,脚底板易肿,便须换松软些的鞋子,此乃科场前辈指点。”
  还有此一说?巡考也是新来的没什么经验,被叶行远唬得一愣一愣,挥手放行。自觉学了个乖,暗自记下,以为家中子侄辈应考之用。后来一传十十传百,科举考场带刀带靴便成了惯例,也是个好彩头,此是后话,便不再提。
  叶行远过了龙门,在巡考指引之下寻到贴着自己姓名的考棚,施施然坐下,照旧是先烧热水泡茶,从容不迫。
  会试的考棚自然要比省试更舒适宽敞许多,棚内有一榻一桌,屋角放着便桶与一个炭炉。约莫有三四尺的空地,累了可以在榻上休息,亦可在棚中踱步。
  考场中央建有一座高台,叶行远望去可见台上三位主考端坐,雄视四方。此时天机垂降,正落于这三人身上,在日光下幻化白虹,浩气贯日,令人望之心折。
  叶行远知道会试的三位主考应该都是内阁的大学士,他在京中数月,皇帝遇上了好几遭。却未曾见过这几位大人,面貌也无从认得,只能揣测正中一位老人应该是朝廷首辅武英殿大学士严秉璋。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