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仙官 (随轻风去)


  作为占据朝政中流砥柱的读书人,对显灵的神祗当然不能说完全否定,但始终还是秉承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以天机之正,秉世道之政。偶有祥瑞之事,那也算是喜庆,但年年来上这么一遭,难免就有人要不高兴。
  虽然还不显山不露水,但朝廷之中党争已经现了端倪,“清流”与“奸党”之间互相攻讦,叶行远在省城之中也时有耳闻。
  如果是叶行远送祥瑞进京,那身上难免就贴上了求幸进的标签,万一趁势被人划成“奸党”,那可冤哉枉也。
  当然叶行远倒并不歧视“奸党”,对“清流”也没什么特殊的好感,这种政治斗争又能分出孰是孰非?言必称圣人的也未必不是伪君子,投靠太监阉党的也未必就是真小人,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可惜叶行远毕竟根基不厚,省城的消息或许还能通过欧阳举人打听到一二,但是京中却完全是两眼一抹黑。顶多只能知道个大概,具体细节却都是一无所知。
  也正是因为缺乏信息,叶行远才不能确定自己到底该不该接下这一趟肥差,故而犹豫不决。
  唐师偃想了一阵,劝道:“贤弟莫要多想,吾辈读书人,固然该秉持科举正途,但是有这种机会何必要放过?要知道面圣之机难得,能一上金銮殿,不光只是得天子宠幸,同样也是正面天命的机会。
  天机天命,交相辉映,互为补助,为什么学而优则仕,也是因为合于天命,方能成于大道。能在会试之前得这机会,多少人求之不得,贤弟莫要错过了!”
  叶行远心中一动,他倒是没往这个方向想,如今得唐师偃提醒,茅塞顿开。清流奸党之争,他身在局外搞不明白,也不可能搞明白,但作为读书人,自身的学问、灵力与天机才是证明实力的关键。
  在省试之中,叶行远上一世的现代见识已经差不多都拿了出来,这才争得了天机审阅的机会,让他在定湖省中有了超然的地位。
  要想再进一步,超越时代的见识固然还可以依赖,但为了保险起见,叶行远仍然需要成长。而“天命”,正是对他促进最大的一个因素。
  从叶行远在归阳县内纠集士人对抗周知县开始,他就已经与天命纠缠不清,虽然得宇宙锋斩断天命融于己身,但他依旧可以通过完成天命的任务来大幅度的提升自己。
  正如唐师偃所说,皇室天命所归,乃是天命在人间的代表。又有天命守护天机,方才能演化数千年盛世,所以圣人教诲读书人不仕不义,读书人也会主动向朝廷靠拢,这正是天机与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天机在天命的激发之下,能够呈现出更加玄奥的变化,大儒得天命,悟天机,开创盛世,乃是成道之机。未曾得朝廷官位,就有机会面圣,有机会得到天命洗涤,这是极为难得的机会,以叶行远的天资可能会对天机加深理解,未来在会试之中都能占到先发优势。
  这种机会岂能放过?叶行远叹道:“还是前辈见事明白,是我想岔了。圣人云,勇者无惧,虽千万人吾往矣。科举之途也非畏难中庸便可成就,终究还得勇猛精进。我这就投书三位大人,言说自愿献祥瑞进京事。”
  唐师偃笑道:“怎么还叫我前辈?如今你是解元,我不过只是第十名的举人,理当称呼你一声兄长才是,只我年纪痴长几岁,如此称呼毕竟别扭,你就叫我唐兄又能怎的?”
  叶行远一直未改称呼,唐师偃也颇不好意思,等到二人同榜中了举人,哪里还肯以前辈自居,方才强着他改了。
  叶行远写了禀帖给抚台、藩台、臬台三人,他们三位大员迟迟不做决定,也正是等着叶行远。如今一得他的信,一拍即合,三人协同为叶行远背书,推他为进京献祥瑞的正使。
  秋后十月,定湖省虽处南方,但也秋风瑟瑟有了寒意。叶行远择了吉日,便于十月十六日出门,坐漕运大船先沿汉水东下,再取道大运河一路北上,开始了进京之旅。
  抚台、藩台和臬台虽然都未曾出面,但也派了心腹人跟上,毕竟也得分一杯羹。而其余诸人叶行远只带了唐师偃与朱凝儿。唐师偃帮了他大忙,又是金主,大可提携一把。而朱凝儿是祥瑞的见证人之一,又是流民的代表,叶行远虽然对这小姑娘存了敬畏之心,但也不得不带上她。


第196章 古今多少事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漕运的主干道,每日运河上舟船往来络绎不绝。轩辕世界的运河状况,要比现实世界发展好得多,各地官府因为能够借用天机神通,于水利、漕运事特别下功夫。大运河曲曲折折,联通南北诸省,河床既宽且深,足行江上楼船。
  叶行远搭乘漕运五牙大船,乃是旧日战船改建而成,原可载八百余人。如今一半船舱装了漕粮,另一半则是在定湖省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三方使力之下,特地腾出来为献祥瑞特使座舱所用。
  原本漕运规矩森严,即使空载都不会搭闲杂人等,不过三位方面大员共同出面,漕运总督也不得不给这个面子。
  叶行远坐官船而行,只觉得座舱平稳,顺风顺水,比之普通的民船又快又稳,知道这也是神通所至。
  唐师偃站在甲板上,远望运河两边风景,只见越向北方而行,绿色便越少。即使是在水面之上,都能够感觉到空气比南方要干燥了许多。
  便叹道:“不出门不知各处风物,原本以为定湖省北面已经是贫瘠之地,缺乏雨水,但看这北方黄土,真不知当地人如何稼穑?若是真遇干旱,实在是没法过日子,也难怪西北多生事端。”
  唐师偃也刚刚做过省试的策论,但他基本上只能算是一个老宅男。脚步未曾踏出定湖省外。西北之地干旱,他只有一个概念,如今亲眼见到北方风土,这才觉得自己之前策论的肤浅。
  能够侥幸过关,纯粹是因为叶行远所传原富十三篇,因此心中更是感激,开口慨叹。
  叶行远沉声道:“这哪里能算是真正的西北?此处已经接近中原之地,又经历代开拓运河,完全算得上是水草丰茂。要是再往西北去两三千里,那才是风沙漫天,你根本没法想象。
  三百年治乱循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西北虽是荒瘠之地,却往往成为关键之处。这其中之因,朝中君子何以不知,只是无奈罢了。”
  在轩辕世界叶行远同样见识有限,但虽然多了神通,但这世界的地理与前世差别并不大,同样是有两条横贯东西的江河贯穿整片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南方炎热,北方寒冷。
  如果轩辕世界类似地球的话,那朝廷所占据的领土,应该是处于北半球,东面是汪洋大海,西面高原与荒漠。叶行远可以接触到的万国堪舆图对遥远的地方探索不足,海外诸国的位置大多只是猜测,并不精确。
  但大致可以猜想世界的情况与地球类似,事实上朝野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推想整个世界的情况,也有人提出了地圆说,但只能算是一种假想,并未得到证实。
  上一世叶行远曾经自驾在西北环游,但见荒漠戈壁,黄沙漫漫,满目不见绿色,往往几百里没有人烟。轩辕世界是因为有神通的支撑,才能让这种地质环境还能养活大量的百姓。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一旦天地元气减少,神通都调不动雨水的话,那基于神通的生态体系脆弱性就会明晰体现,一旦崩碎,便会拖累全国。
  大乾朝亡于西北之乱,看似偶然,实则也有其必然性。
  本朝其实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三百年的太平盛世,人口自然繁衍。按照隆平帝登基之时的统计,全国已有丁口过亿,对于一个农业社会来说,即使有着神通的支撑,也显得压力极大。
  差不多与地球上清朝同样的疆域,耕地面积还相对少了许多,却养活了两倍以上的人口。这固然是神通之力的功德,是圣人截取天机,万千读书人一起努力给人类带来的福利,但也因此带来了深藏的危机。
  因为有圣人的教化,有天机反馈的神通,让农业社会的运行效率发挥到了极限,几乎土地的每一点产出都被利用完全。
  宰相掌国之春秋,督抚调理一方,府县官员与举人秀才运转地方。如果天地元气充沛,这自然是一个蒸蒸日上的盛世,但一旦天地元气出问题,这就会让这架高负荷运转的精密机器承受不住。
  西北,正是最脆弱的环节之一。叶行远在省试之中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个解元,更重要的是他在推演幻境之中的几十年,有了全局的眼光。如今他思考问题,与唐师偃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
  之所以在圣人教化之下三千年岁月里仍旧有改朝换代,原因恐怕就是在这里。天命便是如此,天地元气由盛而衰,再加上不断增长的人口,挑战着朝廷治理能力的底线,最终便会酿成国变。
  即使有了神通,这依旧不过是一个加强版的古典社会,依旧处于一种困局之中。不过好处是因为天机与天命的相互作用,令得中原汉人得天独厚,不至于有五胡乱华之祸,这也算是侥天之幸。
  但如今妖族、蛮族也开始野心勃勃,中原官场却昏聩不堪,读书人一心想着只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哪还有几个圣人所传的救民之心?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