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今年年初,伴随着一直驻守在江浙沿海各地的恒王全线撤军,早已猖獗的东瀛倭寇之势,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接连侵犯沿海的各处城镇,所到之处,皆是尸横遍野、寸草不生的惨况,可谓是触目惊心。而眼前这座临海的顾云城,自然也早已落入了东瀛倭寇之手,彻底沦为倭寇的根据地,又或者说是一处倭寇的大本营。
谢贻香此时便在今夜这队轻骑之中,正驻马眺望星光月色中的这座临海城郭,感受着暴雨狂风来临前夕的最后一丝宁静。
话说本已命丧蜀地毕府的恒王突然“死而复生”,公然率领麾下驻军揭竿而起,以“清君侧”之名妄图谋逆,还全线固守福建,纵容东瀛倭寇祸乱整个江浙大地。如此一来,朝廷西北的嘉峪关前有突厥、别失八里、汗国、波斯和吐蕃的五国联军,漠北又有前朝余孽在大同卫和宁夏卫附近出没,再加上谋反的恒王和犯境的倭寇,对朝廷而言,已然是烽烟四起、顾此失彼的困局;当中稍有不慎,恐怕只在顷刻之间,整个中原便会重燃战火、天下大乱。
此后,恒王叛军又以重兵围困江浙和福建交界处的战略要地宁义城,奉行“兵不血刃”的宗旨,试图逼迫宁义太守方铁衣开城投降,还因此酿出城内一场人吃人的惨祸。恰逢朝廷见恒王撤军福建,自以为江浙无忧,便将固守在铜陵、宣城和湖州三处的驻军调离,又令朝中二品武将“观澜伯”杨风波杨老将军亲自挂帅,率五千精兵前来救援宁义城。
却不料眼看朝廷的援军和恒王的叛军便要在宁义城外展开一番殊死搏斗,突然间天现异象,无端刮起一场妖风,直令尘土蔽日、飞沙走石,迫使交战双方不得不偃旗息鼓,暂时罢战。
紧接着,本该早在七年前便已离世的“天下第一智者”——也便是一手奠定本朝基业的青田先生,突然托人送出两枚青田石印章,分别交给宁义城里目生双瞳的鬼谷传人得一子和恒王军中化名“逃虚散人”的言思道,邀他们二人共赴青田县境内的囚天村一聚。
待到谢贻香、得一子和言思道三人受邀前来,接待之人却是一个名叫“星儿”的女童,自称是青田先生的弟子,还遵照青田先生的吩咐摆出一场古怪的棋局,亲自下场与言思道和得一子二人对弈,打算令二人在棋局之中互相消耗,从而被《黄石天书》中“黄粱一梦”的神通困死于此。
谁知言思道和得一子这对宿敌竟在最后关头联手合作,不但冲破了“黄粱一梦”的束缚,还在棋局中将星儿一路逼上绝境。但是到了最后的决胜时刻,言思道却再次撕毁与得一子之间的合作,以一枚黑子弃局认输,故意让自己和得一子输掉了整场棋局。
如此一来,依照三方之前的约定,言思道和得一子二人便要替青田先生去办一件事,那便是平息江浙这场倭寇之乱,又或者说是将这场倭寇之乱往后推迟一百五十年。
由于东瀛倭寇之害,早已是众所周知,言思道也提前猜到青田先生的用意,所以当场便欣然答应下来。而得一子虽是极不情愿,又被言思道羞辱戏弄,但迫于言思道和青田先生两方的威胁,更有谢贻香的多次劝说,最后终于还是答应了下来,愿意和言思道暂且罢战,联手铲除犯境的东瀛倭寇,兑现与青田先生定下的承诺。
于是自囚天村外的“回梦庵”一别,双方离开青田县境内,便各整兵马,在宁义城外集结成了一支“平倭联军”。对代表着朝廷的宁义城一方而言,剿灭倭寇之举,原本也是杨老将军此番开赴江浙的目的之一,但是鉴于恒王一方到底是谋逆的叛军,对宁义城又一直虎视眈眈,所以宁义城仍是由太守方铁衣和来援的杨老将军共同镇守,以防恒王叛军暗中使诈、趁虚而入,只拨调出了两千人马和陈、朱两员副将参与这支“平倭联军”,供谢贻香和得一子驱使。
而恒王叛军一方,言思道虽然以“逃虚散人”的名义身居军师一职,此番也随军同行,但一直鬼鬼祟祟,极少抛头露面,名义上更是由人称“白甲怒马”的孙心拒孙将军领兵,乃是恒王麾下号称“十二天王”的名将之一;其抽调出的兵马也与宁义城一方相同,也是不多不少的两千军马,剩下的军马则依然是由人称“不动铁虎”唐先开率领,继续驻守在了宁义城南面的数十里开外。
待到双方这支“平倭联军”形成,朝廷一方因为太守方大人和杨老将军并未出面,谢贻香又手持宁义太守的剑印,再加上已故大将军谢封轩之女的这一身份,所以领兵的陈、朱两员副将在私底下都以她这位谢三小姐马首是瞻,从而让谢贻香隐隐成为朝廷一方这两千人的统帅。
至于随军同行的得一子,历经囚天村一役之后,他对言思道的仇恨更是火上浇油,就连称呼也从“那个家伙”变为了“狗贼”二字,竟是说什么也不肯和言思道交谈一句,终日只是将自己藏身在一辆马车之中,除了谢贻香之外,几乎任何旁人都不见。幸好谢贻香深知这小道士的脾气,更深知这位鬼谷传人的本事,见他如此安排,倒也不做勉强。
之后这支四千人的联军便从宁义城出发,由朝廷一方的谢贻香和叛军一方的孙心拒孙将军共同统领。刚开始的时候,两人一个嫌弃对方只是凭借家世门楣上位的无知女子,一个则看不起对方助纣为虐的叛逆之举,多少存在些冲突和摩擦,所幸并未酿成什么大祸。
待到这支“平倭联军”过青田、战温州、扫荡雁荡山、杀入台州,一路上历经大大小小三十多场战事,只在大半个月的时间里便清剿了十几股倭寇势力,谢贻香和这位孙将军两人才逐渐互生钦佩,勉强能够和平相处。
要知道在谢贻香看来,这位三十出头的孙将军虽是乱成贼子,但不可否认此人的确是个带兵的好手,尤其是对倭寇的来历、习性、战术和武功等,全部都是了如指掌,显是常年在恒王麾下抗击倭寇所积累下的经验;想来也正因如此,言思道此番才会让他从福建连夜赶来,挂帅统领叛军一方的这两千人马。
而在孙将军看来,朝廷一方的这位谢三小姐虽是女儿之身,而且年轻识浅,但武功却高得吓人,仅凭一柄绯红色的短刀,放眼全军兵将,只怕已是无人能敌。更何况无论是己方军中一向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军师逃虚散人,还是对方军中那个高深莫测的鬼谷传人,都要给这位谢三小姐几分薄面,甚至还要靠她在两人中间传话,更是令这位恒王麾下“十二天王”之一的孙将军惊叹不已。
如此一来,这支四千人的队伍辗转六百多里,一路势如破竹,相继击破沿途的倭寇,此时已来到台州府三门县临海的龙湾一带,在这座早已被倭寇占据的顾云城西面安营驻扎。而今夜,则是谢贻香和孙将军两人带着十余骑轻骑,趁着月色前来一探东海之滨的这座顾云城,商讨明日的破贼之策。
第892章 顾云问寇
此时星光月色之下,这座临海的顾云城竟是格外静谧,只有城头上的几点火光来回游走,显是值夜守城之人,完全不见大战来临前的紧张气氛,倒像是并不知晓己方这支四千人的“平倭联军”已经军临城下,随时都会发起进攻。
谢贻香和同行的十几骑在深夜里远远眺望,不出片刻,麾下的陈、朱两员副将便已看清地形,各自在马上简单地记录起来。谢贻香随即便向同行的叛军统帅“白甲怒马”孙心拒孙将军请教,问道:“记得将军曾言,说驻守在这座顾云城里的倭寇不容小觑,与我们先前所见大不相同,不知此话何解?”
听到谢贻香这一问,那孙将军的回答倒是简单,淡淡地说道:“因为他们是真正的东瀛倭寇。”
这话一出,谢贻香顿时神情一肃。要知道此番抵达台州府,四千人马转战六百余里,一路上历经大大小小三十多战,合计清剿了十几股倭寇势力,但是这些所谓的“倭寇”,其实大都名不副实,充其量只是滥竽充数之流,当中有十之八九皆是汉人。
原来如今在江浙境内闹事的倭寇,倒也不完全是从东瀛漂洋过海而来的“浪人”和“武士”,更多的却是汉人自己打着“倭寇”的名义烧杀抢掠。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借助倭寇的声势和威名,还能将所犯罪行悉数推到东瀛人的头上。若是追本溯源,大致可以归类为三种:其一是绿林里极少数穷凶极恶的贼匪趁火打劫、浑水摸鱼;其二则是昔日与本朝争夺天下的李九四余孽,有大部分潜逃到了东海附近的几处岛屿上,而今也一并出来作乱;其三却是江浙地界的普通百姓,由于在这场倭寇之乱中家园尽毁、妻离子散,索性摇身一变,让自己也成为了抢掠旁人的倭寇之一。
所以沿途剿灭的那十几股倭寇势力,几乎都属于以上三类,一旦遇上己方这支正规官军,可谓是不堪一击;到后来大家都越打越觉得心寒,成了汉人与汉人之间的征战屠杀。这当中虽然也有不少真正的东瀛倭寇,却只是极个别的少数,偶尔有一两个手持倭刀的东瀛浪人和武士,碰到谢贻香的“融香诀”,也难敌她乱离之下的三招两式,悉数立毙当场。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