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唐武生 (匹夫带刀)



杨凤楼就跟着少林众僧一起诵经,在那种奇特的韵律之中,心头摒弃种种杂念,灵台之中一片清明。

卯时三刻,诵经结束,众僧再次礼佛之后,随着方丈本信的脚步,静静散出大雄宝殿,期间,无一人说话喧哗。

片刻之后,大雄宝殿东侧的斋堂响起钟声,早斋开始。

早斋很是简单,一粥一馍一咸菜。

念过供养咒之后,便可以开饭。

杨凤楼谨守“三不”,不许说话、不要发出咀嚼的声音、不要有筷子碰碗的声音。

吃过早斋,众僧散去,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有执勤的僧人,充当知客,前往山门。

有年老的僧人,开始清理整个少林。

有武僧,开始习武。

杨凤楼却跟着一位老年僧人,走向了后山。

那里是少林的菜园,不大,但是其中的田亩,都是少林僧人一锄头一锄头开垦出来的,虽然大唐给少林划拨的大量的共产田亩,但是随着少林僧人越来越多,虽说粮食还够,不过青菜就显得有些不足,所以少林在后山开辟了这么一个小小菜园。

时值初秋,草原中的很多青菜早已收割完成,不过还有一部分还为长成,仔细算算,成熟也就在这些时日了,常年侍弄菜园老僧告诉杨凤楼,这正是最要劲的时候,施肥,浇水,除草,样样马虎不得。

杨凤楼就跟着老僧一起,一趟又一趟地往来于田亩之间,不知不觉,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

云板再响,这是午斋信号。

劳作半天,杨凤楼也着实有些饥饿,和老僧相视一笑,将水桶中的净水洒向菜苗,这才不紧不慢地走回斋堂。

午斋比早斋稍稍丰富一些,有些青菜,有些豆腐,也就仅此而已,倒是每人多发了一个馍馍。

吃过午斋,上午当值的僧人下值,另有当值的僧人前去替代,其余误事的僧人,有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可以自行安排。

杨凤楼回到僧房,打开佛经,继续背诵,这一本《礼佛大忏悔文》虽然每天晚课都要念诵,不过杨凤楼总是背诵得不得其法,别的经文还好说,就是背诵《礼佛大忏悔文》的时候,总是感觉和少林总僧的节奏不相符合,这才趁着休息的时间,好好温习一番。

一个时辰之后,杨凤楼离开僧房,却没有前往后山菜园继续劳作,而是专向了后山的初祖庵。

初祖庵门外的小广场上,二十名僧人已然在列,见到杨凤楼,一起行礼。

杨凤楼回礼之后,开始分配僧人。

有的僧人继续熟悉锣鼓经,有的僧人继续修炼基本功,而他把小和尚小可爱等几位僧人,叫到了身边,给他们一板一眼地说戏。

自从杨凤楼留宿少林之后,在参禅劳作之余,按照与本信大师的约定,教导这些僧人学习京剧。

以小可爱为首的二十名僧人,年岁都不算大,接受新东西的能力也比较强,学习京剧,很快,虽然以杨凤楼的眼光来看,他们身上的毛病还是很多,不过,也算是勉强能够支应下来了。

要知道,在后世学习京剧,正规的教育,一下就是七年,七年之后离开戏校,然后慢慢在舞台上摸爬滚打,恐怕要到三四十岁才能进入艺术的成熟期,前指一算,没有十年往上的功夫,在台上根本立不住。

小可爱等僧人,要不是有少林打下的武功基础,想要上台表演,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现在的情况,虽然不能让杨凤楼满意,不过也是最大的努力结果了。

对于这种情况,杨凤楼也没有办法。

学习京剧,终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没办法,只能按照贵和班的套路,一边表演一边学习。

好在大唐之人,毕竟没有见识过京剧到底是什么样子,且就这么迷糊着看吧。

而最让杨凤楼耿耿于怀的是,本信方丈被杨凤楼的“出人意表”吓坏了,打死都不同意排演《西游记》,只同意在佛经之中选取故事改编京剧,而且还暗自叮嘱小可爱,把每天排演的情况及时汇报,根本不给杨凤楼偷梁换柱的机会。

杨凤楼提前上演《西游记》的计划,就此破产,只得按照本信方丈的指示,选取了一个佛经故事排演。

“杨施主,多日幸苦,再过三天就是盂兰盆节,不知这出京剧,是否可以上演?”

“虽然瑕疵不少,却也可以试试……”

“如此最好,盂兰盆节乃是我教重要节日之一,本寺要开始盂兰盆法会,为亡者祈福,能够得杨施主的京剧相助,自然如虎添翼……”

“对了,百日参禅时日将至,我已安排少林俗家弟子,护送菩提果前来,想必也快到了,等到盂兰盆节结束,正好菩提果抵达,杨施主这一段因果,就算了去了……”

杨凤楼听了,撇了撇嘴。

这本信方丈还是那样,天天把因果挂在嘴边,不就是希望加紧排练么?

“还请方丈放心,杨某必竭尽全力,助可爱演出成功!”

第251章 全本《目连救母》

乾符四年,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这是杨凤楼在大唐参与的第二次盂兰盆节,第一次,还是在成德方镇,当时杨凤楼身负有关博陵崔氏的右龙武军任务,带着初建的贵和班,在镇州德和楼打炮,三天大戏,《天女散花》,《长坂坡》,《锁麟囊》,《目连救母》,直接成就了贵和班的威名。

这几出剧目之中,《天女散花》和《目连救母》都是选自佛经故事。

而且这些剧目,都是小和尚小可爱亲眼观看过的。

原本,按照小可爱的想法,最好是在少林重现《天女散花》的唯美。

不过,《天女散花》最是考校青衣身段上的功夫,以现在少林学戏之人的水平,根本难以呈现。

无奈之下,小可爱只能放弃。

几经波折,本信大师,小可爱和杨凤楼探讨多次,终于将少林僧人要表演的京剧,确定为《目连救母》。

而且杨凤楼还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将《目连救母》的前因后果,按照佛经《佛说盂兰盆经》内容大肆扩充,从目连出家一直表演到盂兰盆祈福,构成了完整的《目连记》,包括《罗卜经商》、《罗卜还乡》、《五瘟路》、《滑油山》、《游八殿》等剧。

对于这个戏本,本信和尚大为满意,全本的《目连救母》不但情节曲折,更兼得直接取自佛经故事,一旦演出成功,完全可以作为少林寺在盂兰盆节的压箱底节目。

所以,他对盂兰盆节的演出,很是期待。

不过本信方丈再期待京剧《目连救母》,也要主持盂兰盆节祈福法会,只有彻底结束了法会之后,《目连救母》才会开演。

在这一天,杨凤楼用过早斋之后,很罕见地没有去劳作,而是前往山门之后的甬道,在那里搭建了一处戏台,他要在演出开始之前,再一次为少林京剧班勘验一次场地,并且带着少林班开始准备随后的演出。

勒头太紧,把自己勒吐了……

勾脸不会用笔……

水衣找不着了……

胖袄尺寸不合适……

准备切末,怎么也找不到五鬼使用的彩发……

调试乐器,京二胡的弓子忘了上油,听着跟要杀人一样……

机关布景的滚轴卡住了,表现地狱火焰的红绸子,就那么不上不下地停在半空……

短短三个月的集训,对于京剧这种底蕴深厚的艺术形式来说,实在是太短了,少林班在后台情况不断,急得小可爱都快哭了。

好在有杨凤楼这个定海神针存在。

杨凤楼一见后台的种种混乱,这要是在贵和班,必然一顿劈头盖脸的喝骂,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然后再一一安排。

不过他参禅百日,终究变得不一样了。

杨凤楼开口,不论其他,直接诵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经》。

熟悉的经文响起,众多僧人,纷纷收敛心神。

独特的韵律,有安抚人心的作用。

在诵唱第二遍的时候,所有僧人都变得心平气和,纷纷跟随杨凤楼开始诵经。

第三遍结束,种种情绪,全部烟消云散。

杨凤楼这才开始安排:

上台的演员相互帮忙,勾脸勒头……

穿好衣服的演员指导没有穿好的……

让文武场面合奏了一小段夜深沉,又加了一段急急风,杨凤楼用耳朵一摸,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点点告诉他们如何处理……

请来营建舞台的匠人,让他们再一次调试机关布景……

一桩桩一件件,条理清楚,调度明白,少林班众多僧人在心平气和之中,也都做得有条不紊。

杨凤楼见状,这才长出一口气。

午时,少林盂兰盆祈福法会结束,少林班的第一次粉墨登场也正式开始。

杨凤楼站在下场门处,为少林班把场。

少林班今天的第一出京剧,乃是《目连救母》的头本《罗卜经商》。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