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末世鼠辈 (第十个名字)


  公路左侧原本应该是农田和果园,远一点则戈壁滩。现在呢?农田变成了一望无际一人多高的植被,其中有玉米和高粱,但大部分洪涛也认不出来,高低错落非常茂盛。
  更远的戈壁滩也快消失不见了,而是被一汪汪积水分割成了湿地和沼泽。现在洪涛终于知道路边长势茂盛的植物是什么了,芦苇!原本农田大部分都变成了湿地外围的芦苇荡。
  通往东河油田的路口还在,但放眼望去全是东一堆、西一堆的芦苇和大小不一的水洼,不刻意寻找很不好发现。
  为了让别人更难发现,洪涛还拿出钳子把路牌也给拆了下来。其实拆不拆也不吃劲儿了,金属牌子上的油漆都掉了,更没了字迹。
  到了这里洪涛决定休息下,景色倒是丰富了,可路肯定不会太好走,吃点东西攒攒体力很必要。
  徐代表的体力确实不错,用比较快的速度走了几个小时,她除了有点疲惫之外没有喊过一声累,更没腿疼脚疼,显然是经过严格训练的。
  “那些树不是自然生长的吧?”但对于眼前的景色她还是露出些女孩子特有的好奇心,没事儿就摘几朵野花,碰上不认识的植物也会毫不迟疑的询问,仿佛在郊游。
  “应该是梨树,库尔勒香梨在旧世界很有名,这片地区应该种植过很多梨树,只是大部分都被淹死了。可惜咱们来的不是时候,早几个多月来能看到成片的梨花,再过一个月就能吃梨子了!”
  眼镜男好像也不清楚那片树林是什么来路,一起把目光转向了这边。洪涛自然是当仁不让,这又不是啥大学问,只要在旧世界来过的人,即便不认识梨树,也忘不掉甜美多汁的香梨。
  “哦,让您一说我想起来了,小时候吃过……可惜忘了味道。真想再尝尝家乡的石榴……曹先生,KS的石榴树还多吗?”
  小时候对美味的记忆总是深刻的,很多能伴随人的一生。徐代表也不例外,虽然她很小就离开了这里,但对美味的记忆依旧在。
  “多,榨一杯石榴汁,放到深井里冰镇几个小时,是夏天最美味的饮料,还有加了碎冰和蜂蜜的酸奶。”眼镜男也被这种情绪感染了,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一起回味着他所喜欢的美味。
  “对对,还有酸乳汁、肚包肉、缸子肉、烤包子……”一说起吃,徐代表终于露出了她这个年纪该有的活波,掰着手指头数她还记得的味道,就算有黑纱和风镜遮挡也掩盖不住眉飞色舞。
  洪涛也在跟着笑,疆省是个农业大省,尤其盛产干果和水果。哈密瓜、葡萄干这种闻名全国的特产就不提了,像库尔勒香梨、特克斯苹果、库车小白杏、KS石榴、莎车巴旦木、叶城核桃、和田大枣、AKS薄皮核桃……都是很优秀的地方特产,且产量并不很高,离开当地即便吃到很可能也是冒充的。
  “嘘……”可笑着笑着他的嘴就闭上了,突然站起身做出了噤声动作,侧头转向东边把手拢在了耳朵上。
  “……”见到洪涛的表情,眼镜男和徐代表的神色也立刻凝重了起来,他们没听到什么异常的响动,但大概能猜到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地雷啊!


第471章 瓦克尔中尉
  “得,别歇着了,你们先走,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就能从库车南边绕过去。记住,千万不要离开路基,哪怕是个水坑也得趟过去。如果可能的话,就找根木棍戳着前面的地面走。”
  “这种地形蚊虫肯定会特别多,把衣服裹紧,尽量少裸露皮肤。到了晚上千万不要点火,多割点芦苇叶子当铺垫,这个包袱是羊皮,垫在身体下面可以防寒防潮。记住,一定要轮流睡觉,主意防着毒蛇!”
  “我只能送到这里了,如果咱们一起走,谁也走不掉。我继续沿着大路向西,尽量多拖延时间。记住啊,我叫比热斯,以后还会到南疆来,和你们的人说说,见到我别开枪。”
  到底是不是地雷炸了?人踩的还是动物碰的?洪涛真拿不准。他只是听到风声里有那么一两声轻微的爆响,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
  首先就是得摆脱累赘,没错,现在身边的任何人都是麻烦,严重影响自己发挥。其次就是把自己知道的野外生存窍门交待清楚,别没让救赎者打死,却让沼泽地和蚊虫给吃了,那自己这个人情就白送了。
  看着眼镜男和徐代表一步三回头的走进了芦苇荡,他又到路边随便揪了几颗芦苇苗,用力在路面上拍打起来。把两个人的脚印都拍掉,再边拍打边倒退回来,骑上马沿着主路继续向西小跑而去。
  “我们真要按照他说的做吗?”眼镜男听见远去的马蹄声,停住了脚步,虽然在芦苇荡里看不到外面的情况,却更加不安起来。
  “曹先生不用担心,如果他是救赎者的人不用搞这么麻烦……走吧,比热斯,但愿以后还能见到他!”徐代表好像明白洪涛打算做什么,语气有些复杂。
  实际上如果洪涛真的跑了,对他们俩而言并不是坏事儿,至少可以引开追兵好远。这就是受过专业训练和没受过专业训练的区别,对很多事理解的层面是不一样的。
  伊利亚·瓦克尔,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长着标准的蒙古人面孔。他出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阿尔泰共和国首府,戈尔诺—阿尔泰斯克市。
  18岁应征加入了俄罗斯陆军,现在38岁的他已经在中部军区第二近卫红旗集团军服役了整整10年,军衔中尉。在丧尸病爆发之前,和他的连队驻扎在中俄边境的三个哨所里。
  丧尸病爆发之后,他果断击毙了哨所营地里的几十只丧尸,携带枪支弹药又去了另外两个哨所。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碰到了一个幸存士兵莫罗兹。
  两人一商量,驻地里弹药充足还不缺吃喝,干脆先别乱跑了,把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搞清楚再说吧。拿着军用电台好一顿找,终于找到个活人,双方一聊,嘿,离得还不算太远,是附近一个边防军的少校。
  从哪儿之后,三个人按照军衔成立了幸存者小组,一边完善驻地的防御,一边积极向附近的村庄和城镇展开搜索。找到的幸存者越来越多,不到半年就凑了20多人,还加入了世界幸存者联盟。
  可在完全知道了丧尸病的爆发规模之后,他们又不得不为将来而发愁了。阿尔泰共和国才20多万人,面积却和江苏省差不多大,真正的地广人稀,光靠他们这20多人根本没法发展。
  可是整个西伯利亚联邦管制区里也才有1000万出头的人口,分布在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中,几乎就是半个中国了,交通还不是太方便。
  距离他们最近的幸存者团体有1500多公里远,想去幸存者更多的莫斯科附近,不光要翻越乌拉尔山脉,还得跋涉小4000公里,太远水解不了近渴了。
  倒是向南看看,距离中国疆省的省会乌市只有700多公里,那里有400多万人口,要是再算上附近的村镇就得上千万了。
  不需要太多数据支持,也不用多高瞻远瞩的分析,只要智商别太低就应该知道往那边发展更有前途。虽说人口越多的地方丧尸越多,可人口多的地方幸存者也更多。
  对于没啥野心的幸存者来讲,缩在偏僻地方过小日子是最优选择,可对于有啥想法的幸存者来讲,不趁着这个全人类重新洗牌的机会蹦跶蹦跶,怕是会郁闷死的。
  瓦克尔中尉和那位叫萨宾的少校就是后一种人,他们总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之前被庞大官僚体系羁绊才没爬到高位,不是本事不成是没得到机会施展。现在机会来了,肯定不能眼睁睁失去。
  当时正好赶上洪涛号召全球幸存者远离核电站,团体之间尽量融合到一起扩大规模,他们俩就和乌市的中国幸存者团体取得了联络,决心南下!
  不过在这之前他们还做了另外的功课,先去了临近的哈萨克斯坦,与当地两个一直都有联系但不懂英语的幸存者团体汇合,再一起去乌市。
  这样一来就有了60多人,还有很多制式武器和充足的弹药。人多势众、武器精良,不管走到哪儿也不会太吃亏。
  这一步可以说走对了,到了乌市之后他们这伙人很快成了战斗主力,然后就碰到了那个诡计多端的汉人张斌。双方在几次交往中越走越近,理念也越来越接近,很有点狼碰上狐狸的感觉。
  最精彩的一次合作就是进入伊宁基地之后,他们两拨人一伙在明一伙在暗,充分利用了幸存者之间在宗教信仰和民族方面的分歧,成功的击败了掌权的汉人团体,终于坐上了领导者宝座,完全掌控了几千人的大型团体。
  但在之后的权利分配中,瓦克尔中尉却不是很满意。张斌成了主教、萨宾当了总司令,他却因为要照顾到另外两个势力的领导人不得不屈尊于五把手的位置,只获得了苦修会副会长的位置。
  不过这个职务倒是挺适合他的,掌管苦修会的强力部门裁决队,权利也不小。这个秘密组织直接听命于主教大人,在有些问题上甚至连萨宾都无法插手。
  说起裁决队,有点像俄罗斯内务部的秘密警察,专门负责清理对救赎者有危害的人,最大的敌人就是叛逆者。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