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我的长枪依在)
- 历史军事
-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 更新入库:04.13
二百多人被杀,余下尽数被擒,整场打了不到一上午。
随后,主谋一家全家四十多口被族诛,超过十二岁的一律处死。
有了杀鸡儆猴后,很多地方武装都立即被解散了,表示愿意执行天子的诏令,不过随后禁军还是不断出动,剿灭好几股对抗的地方武装,但大多只是少数人,多数都是上百人,几十人的规模,成不了气候。
诏令在冬天的几个月推行,无田无地的百姓,只要在当地官府登记一下,就能耕种无人耕种的土地,到来年开春,肯定会有很多人享受到好处,到时即便没有禁军维持,他们也会成为对抗豪强的重要力量。
在军事征服的同时,史皇帝也没有忘记政治上的攻势和基层组织的跟进,有时候他都会忍不住想,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圣明的君主,真是老百姓有福啊!
而到过年的时候,吴越王上表庆贺天子剪灭唐国,随后又表示想要在上元节时进京面圣,请求同意。
虽然他没说具体是什么事,但一国之主入京本身就是非常大的事,见到这封书信的时候,众人都隐约猜到了吴越王是什么意思。
几个宰相都很激动,不过没有露出声色,因为还没有做最后的确认。
史从云自己其实也很激动,吴越向来以中原马首是瞻,吴越王数代都没有参与争霸天下的意思,只是不断的经营自己地方,兴修水利,造福百姓,使得吴国成了乱世中的一片乐土,在别国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们也把日子过得热火朝天。
那可是一片沃土,百姓兴盛,物产丰富,而随着天下一统,吴越王很可能也是准备顺应大义,归顺中国,交出土地和百姓。
他之前就已经在给自己的书信中提及过这件事。
史皇帝自然高兴,让礼部和政事堂将这件事重视起来,如果吴越王来了要给予最高规格的接待,另一方面,让赵侍剑代笔,他阐述大意起草书信,表示热情的邀请,大梁随时欢迎他的到来。
........
冬日,宫中有些凄冷,角落铜制凋兽首火盆中木炭正缓慢燃烧,哔波作响。
吴越王钱俶一个人坐在殿中,四周烛火辉煌,左右都被屏退,白天他去了太庙,祭祀先祖,并大哭一场,对祖先哭诉自己愧不能死社稷了。
其实吴越立国之时,就与其它割据各国有显着不同。
开国国主钱镠常说:“民为社稷之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也。”
之后自开国国主开始,吴越一直坚持不仅自己不称帝,还反对强藩称帝。
钱镠谆谆地教戒子孙要恪守臣节,“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主,宜速归附。”
这是他们钱家的祖训,所以他一直以北方中原大国为宗主,从来没想过像蜀国,唐国,南汉国,北汉国那样对抗宗主,而且宗主一旦发兵,调集他们的兵马,吴越也会紧跟其后,立即出兵。
也正因此,北方宗主无论是在之前的周国还是如今的秦国,对吴越都十分友好。
只是如今天下局势逐渐明朗,钱俶也不是消息闭塞,不知天下大势之人,他知道吴越不可能再保持独立,更不可能和中央抗衡。
在吴越,因为长久的和平大环境,加之一直以来坚持的爱民思想,外人曾评价他们吴越的百姓,“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这样的吴越国与秦国起了兵戈,无异于自寻死路。
对于吴越来说,便只剩下一条路了,这条路也是他们的开国君主早就想好了的,是几十年来没有变动过的国策。
而且随着南方整合,秦国想必也要准备往北用兵了,大致是对辽国的用兵,在此之前,他也不想自己的吴越尚在南方,成为累赘,使得中国之兵不能全力以赴。
所以再三权衡之后,钱俶亲自起笔,向天子写了书信,说他准备于上元节入京城朝贺。
同时他也已经做好放弃权力,把吴越一军十三州的土地和百姓都交归天子,纳土归降,实现真正的天下一统。
虽然父辈早有谆谆教诲,可真要做出这样的大事还是很难的,他心里也有些犹豫不决,想着他会不会被人骂做亡国之君,被人说他软弱无能,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身前身后的名声看得很重。
不过最终在祭祀太庙,又看了先辈教诲之后,他还是决定走出这一步。
既然吴越注定不能长久,那就该快刀斩乱麻,秦国想必已经翘首以待,况天下一家,何必使得双方都不利,双方都不好过。
很快,大梁就来回信,天子邀请他入京城,并且准许领士兵作为护卫进京,同时说了会亲自相迎,给他的待遇规格很高。
天子的热情让吴越王一下放下不少心来,同时也明白天子想必是懂了他入京的意图。
钱俶虽然信奉佛学,却是很有政治远见的人,他知道这种事最怕的就是犹豫不决,左右摇摆,既然要纳土归降,就要摆正态度,不能再把自己当国主看待,而是应该摆出臣子的姿态。
一方面他准备带家人一起去大梁,一方面他也想好了,天子虽有好意,可除了必要的护卫,他不准备带多余的人去,哪有臣子入京还领私兵的。
此外,他的衣着服饰,礼仪规格也要改,在入京之前逐渐适应作为臣子的身份。
朝中文武也很快知道了他的决定,不过几乎没人反对,他们知道当今天下局势,几个不太赞同的老臣也只是潸然泪下,却没有公开的反驳此事。
至此,割据数十年的吴越也即将迎来终局,但这个结局似乎却全在意料之中,没人感到意外,就连吴越臣民似乎也默认了这时理所应当的结果。
在这一年冬,随着南唐的灭亡,河北的安稳,很多事情都越来越好,也即将走向终局。
第491章 、天下一统,沧海桑田
,!
这一年格外热闹,南唐的覆灭带来的欢庆,各国使者到来庆贺的欢欣,气氛热烈,与蒸蒸日上的秦国交相辉映,令人对未来心生憧憬。
春节晚宴上能入宫陪着史皇帝吃饭的文武大臣各个都满面红光,大多十分激动,与有荣焉。
而史皇帝高兴之余,也有些心不在焉,他心心念念的如今只有上元佳节,吴越王的到来,恨不能日子过得快些,很快就到那一天。
最后晚宴上的场面话都是皇后代他说的,但对于这样的事大家见怪不怪,天子向来宠爱他的后宫。
年就在众人的欢腾与史皇帝的心不在焉中度过。
到正月初七,年还没过完,南面来了消息,吴越王没有负约,他已经到扬州,正在北上,随行人员只有五十多人,没有带太多护卫。
史皇帝下令,驻扎在扬州附近的镇淮军派精兵恭敬送吴越王一行人北上。
并令礼部准备好迎接,史皇帝将和符皇后一起,出陈桥驿站亲自迎接吴越王。
......
到正月十四,吴越王钱俶一行人人到达陈桥驿,史皇帝和皇后也身着龙凤华服,已在等候。
见面之后,吴越王立即在驿站外的空地上带领家人行臣子礼,瞬间打消了史皇帝的疑虑和担心,也明白了他们的来意,高兴的让他免礼,随后拉着吴越王的手一面走一面给他介绍大梁。
一路上说说笑笑,相处十分融洽。
符六妹身为皇后也尽职尽责,与吴越王妃一起说笑。
一路上在众多文武拱卫之下进入,史皇帝带着吴越网一路从陈桥驿入封丘门,然后一路在众人陪同下一路到达皇城。
宫中接风洗尘的宴会已经准备完毕,史皇帝率群臣赴宴。
宴会上觥筹交错,宾主尽欢,就如同以往的宴会没什么不同,不过大家似乎都在等待,都在期盼着什么。
在场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不少目光自陈桥驿开始就时不时汇聚在吴越王身上。
宴会上,史皇帝还打破常规的邀请了他平日不怎么喜欢的大相国寺高僧陪席,主要是因为吴越王钱俶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信徒。
十年几年前他复兴杭州灵隐寺,请智觉延寿为中兴第一世。又迎请螺溪义寂讲法华经,特赐“净光大师”之号。复遣使赴日本、高丽,求取天台论疏,致令天台教观绷然而起。又于杭州建普门寺,于钱塘建兜率院等。
虽然史皇帝本身不喜欢那些白吃他财税的秃驴,但为了政治目的他也不介意利用一下。
宴会上钱俶与大相国寺的“大师”们相谈甚欢,十分融洽,而这几位“化外高人”,不在俗世的高僧情商也很高,脑子活络,不然人家怎么是大师呢。
他们十分清楚史皇帝为什么会请他们来这样的场合,在一脸高深莫测的与钱俶谈经论道时,时不时也会一副世外高人的中立口吻给他讲一些“舍得”“放下”之类的佛学哲理,这让史皇帝也觉得这几个秃驴顺眼了不少。
钱俶则似乎听得感触很深,听得连连点头。
一天的接风洗尘,宾主尽欢,随后便是鸿胪寺官员安排下休息。
不过吴越王始终没做出什么令秦国君臣期待的举动。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