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五代河山风月 (我的长枪依在)


  既官府不直接控制他们,他们可以遵循部族的规矩,由部族内部自己裁决事情,但要解除武装,同时每年按时缴纳赋税。
  这也是之前的朝代所采取的统治措施。
  史从云和宰相们商议之后同意了,因为朝廷没法在岭南保持大量军队,那样靡耗巨大,而一旦彻底和当地零散部族翻脸,他们虽然可以打败那些部族,却很难做到彻底消灭,一旦大军退去,又会陷入无穷的麻烦和消耗之中。
  这是岭南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的。
  最终等于朝廷做出一定妥协,下放部分司法权给这些部族,但要求他们解除军事能力,同时上交保护费。
  简单的理解就是这么个意思,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但朝廷只要牢牢控制着周边大州县,控制优质资源,则这些部族始终会受制于他们,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八月,水军扩军完毕,当月又有两艘炮舰下水。
  这次史皇帝没再去看,只是嘉奖了机要司的工匠们。
  樊若冰的浮桥也取得一定进展,在上林苑中足足搭建起来接近两里长的巨大浮桥,已经完全超过了之前的记录,再努力下去,说不定就真的能做到横渡长江,搭建历史上第一座长江大桥。
  正当史从云放心下来,觉得今年没有天灾人祸,准备和媳妇们过一个快活的中秋节时,八月一日,洛阳方面来了几匹快马,带来一个噩耗。
  李谷在洛阳因年纪太大病逝在家中,享年六十六。
  史皇帝听后即便他再心理强大,也忍不住一阵悲怆。
  李谷对于他来说既是领路人,又是最大的助力,他当年让李谷退下来去洛阳,想的是君臣之间都能够安然无恙,不要酿成悲剧。
  如今时光匆匆,曾经跟着他南征北战的李谷,不知不觉间已经在岁月的摧残下离去,而他也不是十五六岁,意气风发,以一敌百的少年英雄,已经是二十七八,快到而立之年的父亲,一国之主。
  李谷的死,让他有了很多感慨。
  随后,史从云下令,戳朝三日,以表哀思,同时追册李谷为太师,追封赵王。
  李谷并没有做过一方诸侯,在秦朝也非一方节度,按理来说是很难封王的,但史皇帝要封,大家也都没意见。
  众人心里都明白李谷对于秦朝的功德,所以没人反对。
  原本准备热热闹闹过的中秋,因李谷的去世也让史皇帝毫无兴致,草草了事。
  岁月向来无情。
  范质安慰他说,其实以十五六年的速度追南逐北,覆灭南平,武平,蜀国,北汉,南汉,夺取淮南,关北已经是非常了不得,也是十分迅速了。
  历史上那些能君贤主,很多哪怕要做到他一半的成绩,就是数十载岁月,或是一生,几代人的坚持。
  史皇帝第一次觉得范质老头说话不难听了。
  确实,他能做到这些,是幸运的,也因为他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李谷的去世,让他越发明白时光无情,也愈发有了紧迫感,无论如何要赶快解决南唐问题,让后调准矛头去收拾北方的辽国。
  于是在当年九月,武德司成立四个月后,开始迎来第一个史皇帝金口玉言的命令,安插间谍在商队之中,渡江刺探江南的情报,特别是江防部队的布置。
  同时尽量打听一些南唐国朝廷的局势,因为南唐并不是没有能人,当年打得他们十分难受的刘仁赡就是,后来的郭廷谓也是,以及还在江南的林仁肇更是。
  这些人史皇帝都跟他们交过手,各个都有本事,只是如今刘仁赡,郭廷谓已经在他手下,可林仁肇还在江南呢


第454章 、新锐
  又一年秋去东来,时光飞逝,十月,初冬寒意已经渡过黄河,细腻无声随着白月侵入大梁。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史从云一开始并不懂这诗的意思,来这个世界这么多年之后才懂什么叫捣衣,这时的人们穿的可不是后来的棉布衣服,多数百姓穿的都是硬麻布。
  这样的麻布十分坚硬,到了冬天要穿的时候必须拿出来捣一遍让它变软才能穿戴。
  随着入冬,千家万户也开始捣衣了,大梁也能听到千家万户的捣衣声了.......
  战争准备也开始越发的频繁,越来越多的资源开始投入对战争的准备之中。
  随着天气变冷,很多工作被迫停下或者减慢,史从云的心却越发火热,他等不了太多时间。
  不过寒冬没有阻止史皇帝的热情,却又带走了一位能臣。
  十月初,王朴奉命视察汴水的工业区工作情况,在归后向史从云汇报,两人正在交谈时,突然昏倒,史从云急得连叫来太医,不过已经无济于事,王朴猝然离世,享年六十三岁。
  史皇帝十分悲痛,追赠其为侍中,赐给他家人一大笔钱财。
  一年之内,李谷、王朴相继去世,一时间朝中都弥漫着悲痛,也充斥一股不太好的气氛,有些消极。
  当然,还有些则是蠢蠢欲动,因为王朴一走,宰相的位置便空出来一席。
  史从云思来想去,能够替代王朴的人要么是李昉,要么是窦仪,卢多逊也算候补,不过他没有立即做出决定。
  而新的人才也需要选拔,不能有断层。
  在史皇帝中意的人中,有老人也有新人。
  今年科举取士,有个二十五六的年轻人名列前茅,史从云殿试之后看中一人。
  年轻人名字叫张齐贤,家中贫寒,在后晋时举家避祸,从北面迁到洛阳的。
  高中之后在殿试上别人都紧张不已,他却十分镇定,还从一开始回答翰林院提问中慢慢变成他给天子提意见,下并汾、富民、封建、敦孝、举贤、太学、籍田、选良吏、慎刑、惩奸十条大的意见。
  大臣们都很不高兴,觉得这人不知道天高地厚,敢当着天子百官的面这么无理而自以为是。
  史皇帝却没有生气,因为他觉得这小伙还可以,很有胆色,也有见解,最重要的,他是寒门子弟,史从云最放心这样的人,也有意培养。
  于是便原谅他的无礼,同时在授官的时候把他留在京城。
  而另一个他看上的老人叫宋琪,之所以能入史皇帝的法眼,是因为这个老人非常有见识,出身也特殊。
  一次史从云在散朝后和官员随意谈论辽国的情况,结果那天是大朝,史皇帝发现身为开封府推官的宋琪对辽国的历史、地理、种族起源、军力、战术等都十分了解。
  比他知道太多,于是十分惊奇,留他下来问话,问他为什么知道这么多辽国的情况。
  说实话,开封府的推官,平日史皇帝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人物,没想到是个人才。
  结果一问起来,这宋琪的经历也让史皇帝颇为惊叹。
  宋琪原来是赵赞的幕僚,之前一直跟着赵赞,是后来史皇帝政变之后,借着王溥的事罢了一批官员,那时官员空缺,才将他召入朝中为官,补开封府推官。
  至于赵赞史皇帝知道,当初打淮南的时候就是他手下的一名将领,只不过不是心腹,也没太重用。
  因为赵赞之所以能在后周立足,和他本人的本事其实关系不大,最主要的是因为他母亲是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女兴平公主。
  清泰三年,石敬瑭叛乱,赵赞的父亲身为驸马领兵平叛,没想到石敬瑭引契丹大军南下,他只好直接投降,被送到北方。
  赵赞和他母亲留在洛阳,后来契丹人派使者接他们去北方,还授予赵赞金吾将军,他父亲范阳节度使。
  而宋琪身为出生在辽国幽州的汉人,就成了赵赞的幕僚。
  不过不得了的是会同四年,契丹人仿照汉制,在燕云地区开设贡举,宋琪前往应试,以进士及第,担任寿安王耶律璟的王府侍读,后来才被赵赞招为幕僚。
  史皇帝直接好家伙,耶律璟不就是如今的辽国国主吗,也难怪宋琪对契丹人那么了解。
  到了开运末年,契丹人大举南征,灭亡后晋,兵入开封,赵延寿得到重用,赵赞也被任命为河中节度使,他就借机留在河中镇,没有在北上。
  后来后汉建立,赵赞被夺了兵权,授左骁卫上将军。
  之后没几年,后周又夺了后汉的江山,赵赞被任命为右羽林军统军,但权势进一步下降。
  之后又没几年,如今的史从云夺了后周的江山,赵赞移镇下蔡。
  这期间宋琪都一直在赵赞身边担任幕僚,直到朝廷因为官员不够把他从下蔡召回。
  史从云颇为感慨,想到他丰富的经历和经验,便下令把他调到枢密院任职。
  比起张齐贤,宋琪年纪大了很多,今年已经五十一。
  不过史皇帝也只是把他当做一个参谋一样的角色,毕竟他对辽国最为了解。
  他想重点培养的还是张齐贤这个寒门出身的年轻人.......
  至于宋琪,史从云让他好好想想,把他所知道的辽国历史、地理、种族、军力、战术等都写下来,写成奏疏呈上。
  宋琪也没人让他失望,他生在幽州,做过耶律璟的伴读,又跟随过辽国大军,很多地方的详细情况和见解,连耶律挞烈都没他说得细致,也然史皇帝和枢密院的官员们不少都长了见识,之后大家就更加接受这个同事了。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