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五代河山风月 (我的长枪依在)


  涉及近五百人,全部都是斩首弃市,是秦国建国以来最严厉的一次刑罚。
  史皇帝一开始也觉得会不会太严酷,最终他还是同意了窦仪的提出的方案,为了开始施行没多少年的《大秦刑统》。
  不过他没有立即加玺印发下去执行,因为要过年了,大过年的杀那么多人影响不好,他准备将此事压到年后。
  .......
  春节年宴史从云没有遵从礼部的意见大半,不过还是办了一个俭朴版本的,吃饭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和众多文武联络感情。
  除去孟昶,刘钧,耶律挞烈等人外,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韩令坤等一些被他闲置的老将也受到邀请。
  当然还有各国的使臣,以及他们带来的岁贡,新春最令史从云高兴的环节就是接受各国岁币贡品,把他高兴了一晚上。
  今年是一个不奢侈,但十分热闹的新年夜。
  .......
  长江以南,下起了小雪,金陵城内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相较之下,宫中的气氛却死寂很多.......
  金陵皇宫正殿,富丽堂皇的大堂中,烛火明亮,众过大臣分坐左右,面前放着紧致酒盏玉蝶,盛放精美菜肴,种类繁多,香气四溢,旁边还有宫女负责斟酒,交杯换盏,觥筹交错。
  大殿角落铜盆中炭火发出暗红光芒,宁静之下,时不时火星查突然炸开,哔啵作响。
  李煜坐在上方,手边放着白玉酒杯,下方舞乐都觉得索然无味,只觉心绪不宁。
  身边的妃子见他如此,好几次欲言又止。
  过了好一会儿,下方的热闹还在继续,李煜却起身道:“我出去喘口气。”
  身边的妃子刚要站起来却被他制止:“不用,我自己去。”
  旁边的宦官连为他披上狐裘,李煜从侧后小门出了大殿,喧嚣热闹被抛在身后,光线一黯,寒意便伴随夜色侵袭过来,他忍不住抱住胳膊。
  “官家,奴婢再去那个毡子过来。”宦官说着就要回去拿东西。
  李煜摇头,“不用,是有点冷,不过没心里冷。”
  宦官不说话了。
  “南面的战报是前两天已经确认。”李煜突然开口,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跟身后的宦官说话:“我好几天也睡不安稳。”
  “秦国从出兵到攻破番禺抓了刘鋹一共不过九个月.......
  那还是他们把不少时间用在跋山涉水,翻越岭南群山上,南汉那么远。”李煜声音有些颤抖,不知道是天太冷还是其它原因。
  “现在我们却只和他们一江之隔,如果他们用对付刘鋹的手段对付我们该如何是好?”
  “陛下......”宦官显然不知道如何回答,沉默好一会儿,“奴婢愚钝,这样的国家大事怎么知道,那是陛下和相公们的神机妙算。”
  李煜往前走了一步,空气中的寒意依旧浓重,他抬头盯着夜空,许久才叹口气:“其实如果他们告诉我哪天会出兵渡江也好,至少不用这样担惊受怕。
  外人都觉得我是国主,可心里的烦恼忧愁只有自己知道,天下人哪里会懂,哪里明白我的苦处......”
  宦官低头不说话了,不过他显然另有看法。
  “罢了,说了你也不懂,这世间的惆怅只有我一人独知。”李煜摇摇头,他身上似乎有一种忧郁的气质。
  过了一回儿,有人从侧厅出来,走近了才看清是宰相张洎。
  “陛下为国事操劳,可不能冻坏了身体。”张洎上前拱手。
  李煜摆摆手,愁苦叹气,“操劳又有什么用,今年又见识了秦军的厉害,九个月扫平南汉,我又能如何,唉.......”
  张洎上前一步,他是国主近臣,国中都说他最了解国主,便开口:“陛下自有身为国主的难处和忧虑,那些苦楚和困难定是我们身为人臣难以理解的。
  陛下为了江南独自忍受,却难以为外人道,那样的大义臣也只能在心中佩服,却难以言表,即便别人不知,臣却是知道的。”
  说着他信誓旦旦拱手:“但也请陛下相信,我等虽不能为陛下分忧,但定会环伺左右,生死相随,即便秦军要来,就是血溅三尺,也让他们讨不了好!”
  听了他这些话,果然李煜神情一下好转不少,拉着他的手道:“有爱卿这样的忠诚死节之士,我也放心不少。
  冯延鲁已经去大梁出使,这次带过去的岁币也不知道天子史从云能不能满意,就怕他借着兵威狮子大开口,又找到别的什么理由来。
  我正想找人再筹集一些钱财备用,以防不时之需,但怕陈公(陈乔)等不知道变通,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开口是好。”
  “陛下,这件事交给我吧,陈公那边如果问起,我自能对付。”张洎信誓旦旦保证。
  李煜顿时松口气,拉着他的手再三嘱咐:“这件事不能耽搁,必须早早准备,我这些天来寝食不安,秦军今年才大胜,谁知道他们明年会干什么。
  那史从云自从十年前攻淮南时我就知道,他贪财好色,是个无耻之徒,只要我们满足了他的要求,他肯定不会加兵江南的。”
  “陛下高见。”张洎道,不过他脸色有些古怪,又不敢表露出来。
  “我们进去吧,外面有点冷,我受不得寒。”李煜道。
  张洎点头,他跟在国主身后回到了富丽堂皇,觥筹交错的热闹大殿。
  作为国主最亲近信任的大臣之一,他其实早就猜出国主心思,国主独自出来肯定是有什么事不好当着众人的面说,又十分焦急,所以他才跟着出来的,只是这作为.......他摇摇头,管他呢,只要能讨好国主,他就能官运亨通,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至于国主说的再聚钱财,虽然说得含糊,他却明白,钱哪里来,自然是找百姓要,找个理由再收一次税,至于百姓.......那可与他无关。


第442章 、番禺不速之客
  年后,很多事需要处理。
  元宵佳节没过,史从云便忙碌起来。
  南汉的后续处理和安置,行政区划划分和设计,大量的人员人事安排,政策的改变和落实,法律的更迭和普及。
  另外,随着这些年来的使用,根据《大周刑统》继承而来的《大秦刑统》有很多不合理之处,而之前后周用的《大周刑统》则是根据唐朝法律来的,很多都是直接照搬。
  不过显然时代已经变了,如今距离理论上的唐末都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但那只是理论上的。
  事实上从唐中晚期开始就是军阀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皇权不下县,军阀管四方,原本唐朝前中期由文官主导的司法系统完全变成了地方军阀主力的私人刑罚系统,武夫可以随便制定地方法律,那后果就是惨无人道,生灵涂炭。
  如果从唐朝司法崩坏时算起,至今已经快两百年,时代变了,情况也变了,很多唐朝的法律再搬过来就不合适了。
  特别是科举方面的法律完全不适用于现在。
  唐朝虽然也有科举,不过唐朝的科举跟像是一种摆设,安慰普通人的,因为唐朝科举取士比例非常低,而且不糊名。
  宋朝及其之后的考生为了作弊那可谓花样百出,但他们作弊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考试是真的严,被逼无奈只能冒险搞点小动作。
  唐朝都不用作弊的,因为唐朝的舞弊不在考场上,早在上考场之前就打理好了,考试不糊名,那有权有势的人家可太好操作了。
  最简单的对比,唐朝到宰相级别的布衣宰相非常少,宋朝却很多布衣宰相或是高官,因为唐朝非富即贵的人上升通道几乎和锁死没差别。
  这也是唐朝的辉煌十分短暂的重要原因,从建国到安史之乱,随后快速下滑,军阀割据只有一百三十多年。
  也是造就唐中晚期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底层上升通道匮乏,导致土地兼并,世家做大太快。
  土地兼并,资源垄断,历朝历代都有,正如马太效应一般,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如果不强制给予底层上升,土地兼并和垄断就会急剧加速,而汉朝有继承改进自秦朝的军功爵制度,宋朝有大量取士,尽量保证公平的科举制度,而唐朝在这方面则更像其中的过度。
  它的军功爵制不像汉朝那样是唯一的上升通道,也不像汉朝、秦朝那样赏罚很严格,即便汉武帝那样的威望,想给宠臣封侯也必须前提是要有军功才行,将领打败仗,起步就是死罪,不死也要交大量罚款,贬为庶人。
  它的科举有,但更多只是作为一个摆设,不糊名的考试基本都被权贵士族垄断,九成以上的官员安排全靠关系,只有很小一部分是靠科举,科举还不公平。
  以至于安史之乱的时候跟着安禄山造反的可不只是外族,简直包罗万象,契丹人,奚人,突厥人,沙陀人等,连汉人也很多。
  因为土地兼并,资源垄断严重,底层又没有上升通道,那不就只能跟着造反吗。
  之后的北宋是很大程度吸取唐朝灭亡教训的,其一极力抑制武将,其二就是对科举及其重视,给底层准备大量上升通道,除了考试糊名,高度重视,赵匡胤甚至为此专门规定,如果寒门子弟考中就是高中,但如果是官宦子弟考中还要经过殿试,看看是不是有真才实学,有没有搞关系走后门。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